大明春色(校对)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817

  他在大营里整顿人马,好不容易才召集到了几个贵族、愿意听候他的号令。大伙儿聚兵一处,决定先向西撤退、脱离战场。
  事到如今,安恩即便不想逃跑,暂且也只能如此。
  众军丢弃了大部分辎重,帐篷也来不及收拾,众将便带着剩下的步兵与象兵,往西北方向转进。他们需要向真腊国的第二大城金边转移,在那附近渡过湄公河;然后才能往洞里萨湖地区撤退,并得到真腊国吴哥城核心地区的人马接应。
  但是还不到中午,安恩的军队就遇到了明军。估摸着那些敌军陆兵,便是从北面同奈河支流登岸的、终于截击到了真腊军一部。
  明国人没有骑兵,好像赶着来追击,也没有那骇人的火炮。
  安恩麾下的贵族建议,大家就此分散,各自逃跑、到了金边城附近才再次会合。如此一来,敌军步兵拿大部分真腊军将士、也没啥办法。
  不过这办法当然不是最好的,如果军队在战败后各自跑路,那些奴隶士兵会趁机逃亡。到时候真腊军主力回到王城时,恐怕连一半人都不到了。
  安恩亲自上前观摩敌军的阵容。但见稻田和灌木林之间,那些敌军成一股股长龙般的纵队。全是步兵,没有辎重,人数也不算多。
  身为真腊国有名的勇士,安恩从来不是个犹豫不决的人。他果断地决定:“我们应聚集军队,将这股追兵击退。然后传令各部,召集人马,制止溃逃。这样我们至少会极大地降低损失。”
  还在追随他的几个贵族,早已被闻所未闻的阵仗吓破了胆。他们认为真腊军不是明军的对手,一路跑到这里,士气也很低落,不应该马上再进行战斗。
  但安恩觉得自己以数倍兵力,击退敌军追击希望很大。他果决地下达了军令。
  于是没一会儿,有个贵族趁安恩不注意,偷偷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
  安恩十分生气,但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决心。他的眼睛里全是血丝,两只眼睛看起来都红了、非常可怕。他的情绪激动,没能控制好嗓音,声音也因此有点嘶哑地叫嚷道:“俘虏到敌人,全部活活鞭打到死,一定要让明国人付出代价!”
  他亲自到各队中鼓舞士气,并下令人们聚集成军阵。一番整顿之后,安恩总算得到了数千人的阵型。他们选择了一片缓坡,后面山上是树林。真腊军便在这里列阵,准备反击从东北方向陆续过来的敌军纵队。
  弓箭手在最前面,接着便是仅剩的十来头战象,步兵则部署在战象后面。安恩采用了真腊军熟悉的进攻方式,先用弓弩射杀,然后以象兵冲阵,掩护步军前去厮杀。
  安恩麾下本是真腊国的陆军主力,原先庞大的军队、却只剩下眼前的数千人可用。他决心在此地,挽回自己的尊严。
第八百九十二章
荆棘之路
  此地地势一片平坦,偶有山坡也很平缓。然而水网极多,附近还有大量水稻田和灌木林,对于军队来说、地形并不利于大规模行军。
  明军多路纵队,陆续从一片稻田之间的小路过来,距离敌阵不到两百步的地方、方才停止了前进。将领下令各队以横队组织方阵。将士们不断排队,逐渐组成了扁平的方阵,只有横面够宽、才不会被敌军步兵包抄。
  旗帜在各队中间飘荡,大多是写番号汉字的旌旗。不一会儿,一面蓝底黄图的日月团龙旗移动了过来。
  接着一个面目严肃、身材精瘦的中年将帅,手按刀柄走到军阵前方。队列中的将领们都抱拳称:“林指挥。”此人便是海军指挥使之一的林子宣。大概是海上的伙食不太好,常吃冷食,海军武将们很少有胖人。
  林子宣不断点头,回应将领们的招呼,他在前方观望了一阵。空气中隐约还有未散的潮湿薄雾,但两军之间的地势已是一目了然。
  双方中间的地势不太好走,有乱石荒草的荒地、有旱田,最重要的是两块水田分割了开阔地。林子宣召集各个百户,安排了一阵,便下令即刻前进。
  没一会儿,军阵中就吹起了横笛。在轻快的军乐之中,到处都传来将领们的吆喝声:“齐步走!”
  各队开始在横吹之中列队前进,队伍很快便不太整齐了。因为有些人要爬上旱田的田坎,走过乱石时也难以保持横平竖直的队形。但将士们大致仍以队列前进。
  人们到了两块稻田之间时,中间的几个百户队却停下了脚步,将士们站在原地。两侧的横排方阵,从两边朝中间的旱地走过去了。等两翼的方阵走过,中间的百户队才随之跟上去。
  渐渐地大明官军抵近至一百步,已经进入敌兵步弓的射程。军士们脸上的表情,渐渐紧张起来。
  稀薄的雾气在空中飘散,横吹的声音之外,远处敌军的嘈杂声已经隐约可闻。明军军士们都没吭声,保持着速度继续前进。
  大伙儿脸上大多还很疲惫。林指挥使的这股人马,并非朱真驻扎在陆上的军队,而是海军将士。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很多日子,昨天刚在西贡湾海战,今天才从战船上下来。
  “啪啪啪……”弦声从远处传来,空中黑影点点,真腊人的箭矢飞了过来。箭矢在前排明军枪盾兵的木盾上、撞得噼啪直响,人群里还有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有些军士的头盔和盔甲上中箭了。时不时有人痛叫着倒地。
  但明军队列依旧前进着,武将们没有下令反击。
  人们穿过箭雨中的薄雾,仿佛正在走过一条充满荆棘的开拓之路。有人牺牲,有人受伤痛苦地叫喊,但是大明官军整体推进的步伐,没有丝毫停留,没有丝毫迟疑,坚定的气势势不可挡。
  第二轮敌军的弓箭密集抛射之后,明军前部终于走过了两块稻田,他们开始向两翼分开。前排的枪盾兵,举着盾牌对着敌阵、挡在身体的侧面。
  因为明军完全没有还击;真腊军也就未曾冲杀,仍以前面的弓箭阵、对明军军阵进行单方面的射击。不断有明军将士受伤,被留在了原地。
  此时的明军将士看起来,确实既呆板又傻气,不断承受着弓箭的射杀,却毫无反应。军阵中节奏轻快的横吹曲子,显得尤其滑稽。不过队列丝毫未乱,军纪极其严整,这场面或许有点震住敌军了。
  各百户队已按部就班地、完成队形调整,重新以扁平方阵的横队,继续向真腊人推进。距离抵近到五十步内,明军还是没停步。真腊人的弓箭手开始对准明军平射,近距离的射击,箭矢钉进了木盾、有时候还让枪盾重步兵也受了伤。
  真腊军弓箭手射了个痛快,简直像是在射击活靶子一样。
  大约只有二三十步近时,明军武将喊叫起来了,横吹戛然而止。两个随身带着腰鼓的军士,挥起鼓槌,快速地“咚咚咚……”敲起来。
  随着百户们的叫喊,各队前排的枪盾兵纷纷蹲到了地上,后面拿着火铳的步兵举起了火器。人们已经可以看见、对面那些真腊人黝黑的脸,甚至连那些人脸上困惑而惊奇的神态、也看得清清楚楚。
  各队百户举起了雁翎刀,指着攻击的方向,大喊道:“放!”明艳的火光闪耀,铳口“砰砰砰砰……”密集地爆响,硝烟飞腾。
  这么近的距离、敌军又是有纵深的军阵,铅弹几乎弹无虚发。先前正射得欢的真腊兵,顿时许多人惨叫倒地,有些人连中数弹,浑身抽搐地仰倒。真腊兵如同被收割的稻殃一般成排伤亡。
  一轮齐射,便如一击必杀技。敌军弓箭阵已经哗然动荡,许多人径直丢了弓箭就跑。对面的缓坡上人声鼎沸,简直像炸了锅一样。
  官军已经换队,第二排齐射的密集铳声很快又响起了。许多逃跑的敌兵背部中弹,扑倒在坡地上。那边各处的军阵简直是一哄而散,人群溃逃、满山坡都是人。
  明军前队的三段击招数过后,本来准备再度推进。但是让林子宣等人惊讶的事、这时发生了。
  真腊军没有全军败退。弓箭阵哄散之后,后面的象兵居然不退反进,带着大量步卒反攻上来!
  敌兵的队伍很乱,一般的军队展开大阵之后,确实难以在进攻中保持队形。不过,敌军还是每队都各自聚集在一个地方,抱团一块儿杀将上来。
  林子宣下令换队。前方的百户队后撤,后面横向展开的各百户队上去了。发射完火铳的军士们,刚一站定就忙着重新装填,他们现在正用通条清理铳管、以保证没有残留一点火星。军阵上忙碌一片,无数的手臂都在来回挥动。
  披着硬皮甲的象兵踏着沉重的步伐前进,象背上的士兵举着长长的兵器。大象的鼻子在空中来回甩着。后面大群步卒拿着各式兵器,大声叫喊,山坡上的喊声震耳欲聋,仿若响彻了大地上的山林稻田。
  就在这时,明军中一些壮汉军士从队伍间隙中、一起走到了阵前。随着武将的一声令下,大伙儿便拿起短火把、点燃了引线,然后奋力向前把右手的生铁雷抛掷了出去。
  “轰!轰轰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在地上燃爆的生铁雷闪起团团火光,硝烟弥漫、无数铁片横飞。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与夺目的火光,吓得那些大象惊慌失措、纷纷鸣叫。大象们全都扭头就跑,发狂似的反冲进了真腊军的步兵人群。
  平素还算温顺的庞大动物,此时完全不顾一切了,在人群里横冲直撞。真腊军人群的状况简直惨不忍睹,四处鸡飞狗跳,逃跑的、惨叫的一团乱。
  明军第二阵的各个百户队,依样画瓢使用春寒轻铳、以三段击保持火力,对真腊步军进行近距离的射击。此时正是火上浇油。
  真腊军人群好似一大群随波逐流的鸭子似的,先是向前奔涌、此时又一起向山坡上溃逃。
  敌军连半个时辰都没坚持住,全军便成了乌合之众,跑得山坡上、树林里到处都是人。短暂的战斗结束,真腊人大败,剩下的不过是遭受追杀与屠戮罢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存在感
  在东边追亡逐北的明军陆军,各处还有零星的战斗发生;西边的湄公河流域,却是另一番光景。
  绿意盎然的辽阔平原上刚下了一场雨,很快就停了,空气十分清新明净,风中送来阵阵惬意的凉风。湄公河两岸,田园风光一派宁静与原始。
  唯有河面上挂着巨大硬帆的大型战舰,与此地的情状格格不入,明显不属于这里的事物、而是不速之客。
  偶见带着草帽的农人,都在远处的河岸上驻足观望。一个骑在水牛背上的孩童,手里拿着根树枝,脸一直朝着河面这边,他必定十分好奇。
  许多战舰正在沿着湄公河顺流而下,看水流的方向、前方就是出海口。他们正在朝着大海的方向返航。
  一身戎甲的海军指挥使胡俊站在船楼上,红色的披风在向前飘荡着。他的目光正瞧着河面上,目视一艘小船逐渐靠近宝船的侧舷。
  没一会儿,色目人太监孟骥登上甲板,走上了船楼。胡俊立刻客气地与之见礼,接着便把手里的一张纸递了过去,上面盖着红色的印章。
  孟骥先仔细瞧了一会儿印章,然后便很随便地看了一下内容,说道:“这是陈大帅的字,必定也是大帅的意思。”
  胡俊的神情顿时更加放松了,他叹了一声气:“可惜啊,咱们驾船跑了那么远,啥也没搞到,撤得太快了。本将认为,如果再等等、待真腊人的败军过来,应该会有收获。”
  孟骥应了一声,不置可否。
  胡俊又道:“立刻撤军便罢了,可陈大帅专门提到,让咱们往金边城放几炮就走,有啥作用?”
  色目人孟骥沉吟了好一会儿,操一口纯正的官话,说道:“咱家听说吴哥城常年受到暹罗军的威胁,真腊王室在经营金边城,作为后路。官军在河面上,对着金边城放几炮,正好警醒真腊王室;他们如若不法,便会面对更严重的后果。”
  “有道理。”胡俊恍然道,接着又不禁称赞了一声,“孟公公好见识。”
  孟骥笑笑不语。
  这个太监在永乐年间,就在太宗皇帝身边做司礼监少监了。若非前些年皇城动荡,他的地位可能不止于此。不过太宗时期的当权宦官之一、还能活到现在,没有点见识恐怕是不成的。
  俩人沉默了稍许,孟骥又道:“正因如此,撤军的军令才合情合理啊。咱家看来,陈大帅想尽早离开真腊国了。而且王公公(王景弘)对这个主意不太赞成,不过也没有反对。”
  胡俊想了想道:“所以信件不是王公公所写,而出自陈大帅之手。”
  军中有点职位的人都知道,太监王景弘的意思、才是海军此行途中的最高决策。
  孟骥赞许地点了点头。
  这支海军的西路偏师、航行到了中午,两岸的人越来越多;真腊国第二大城金边的景象,已渐渐出现在了河流的西岸。宝船上的武将朝甲板下面大喊:“右舷装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