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575

  “唉……”刘品山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道:“2年时间是长了一点,但我们是小厂,钱少人少,做事慢,慢工出细活嘛。”
  “去看看再说。”苏城也不多说。
  他白得三成干股,总是要做些事情的。研究院方面,有钟志根这种大杀器的存在,任何项目组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只要进度能够保持,大位移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行人坐上大巴车,赶往龙渠县。
  龙渠紧邻东营,在济南和东营的夹角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计划经济年代给予它的工业项目少的可怜,多数都是济南和东营看不上的石油石化小项目。
  石油器具厂就是其中之一,它原本是生产液化气炉盘的,初建厂的时候,还算是有点技术含量,进入80年代以后,就开始屡战屡败了。到了1987年,龙渠县的石油器具厂生产的炉盘已经成了破烂货的代名词,连当地人都不愿意买。每年都是靠着供销社强制分配卖掉一些,才让厂里的面子稍微好看一点。
  但是,由供销社帮助推销的好事,已经越来越少了。刘品山并不是那种具有开拓性的领导,在解决工厂亏损问题上,他的主要办法就是请领导帮扶。
  请领导解决银行贷款问题,请领导解决销售不畅问题,请领导解决职工的春节福利问题,请领导解决职工的子女就业问题……
  这也是他这个年代的企业干部的普遍做事方法。因为企业是国家的,是县里的。当年企业有钱的时候,是不断向政府输送的,如今缺钱了,自然要请政府予以保障。
  问题是,同一时间出问题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
  一两年下来,不光刘品山精疲力竭,就是龙渠县的领导也精疲力竭了,再见到刘品山,县领导就是一肚子的怨气,拨的钱自然越来也越少了。
  听说大华实业有意参与改制,从而能够借机抛掉这块烫手山芋,龙渠县的领导简直兴奋的着火了,最少有3个人为了灭火而迟到了。
  龙渠县领导班子,就在县公路的尽头,等着大巴车的到来。
  一位县委书记,外加8位县委副书记,以及五名不挂常委的副县长,就是这套臃肿的县领导编制了。
  苏城还是第一次遭遇地方政府的热情招待,只能乖乖的下车握手。好在仪式不算繁琐,仅仅说两句话就算是结束,但设计好的厂内食堂餐是无法成行了,先得到县委招待所大喝一顿。
  成箱的洋河大曲,喝的天昏地暗,县乡干部奉行喝倒喝好的政策,说什么都没用,总是要把酒灌下去才行。即使以苏城不错的体质,依旧没能坚持到宴会结束。
  县委书记擦着嘴走了。
  第二天,又是县长出面,带着他的县政府班子,请客吃饭,其实还是喝酒。
  苏城这次坚持到了酒宴结束,却没坚持到招待所。
  第三天,又有人大的一套班子,联合政协和工商所来请客。
  苏城不想去,就有两个人跑来,又拉又拽的劝说:“一定要喝足七天,才算是把客人招待好了。我们这里,没来过什么像样的企业家,您是第一位。”
  “就是有来的,也得被吓走了。”苏城是不可能把七天时间浪费在喝酒睡觉上的。
  但是,讲道理也明显是没有用的。否则,前两天也不至于喝到醉倒。
  再看对方派来的人,尚未开始酒宴,就已经摆出的劝酒架势,苏城拍拍衣服,决定道:“我要回东营了。”
  “什么?”这下子,什么拉扯的动作都没了。
  苏城活动了一下身体,揉着疼痛的脑门,道:“你们就当我在场,尽情的喝七天的酒,7天以后我再来。”
  “苏厂长开玩笑了。”来劝进的一位忙道:“您不在了,我们喝什么啊。”
  苏城气笑了,道:“我来了,也就是个陪酒的价值吧,要不这样,我留几百块钱给你们,你们尽情的喝。”
  “苏厂长,苏厂长……”刘品山哀求着道:“要不再等等?您走了,我们厂……”
  “我看龙渠县这样的喝酒环境,可不适合办厂,要不就搬出来吧。”苏城随口说了一句,依旧是收拾东西。
  这下子,龙渠县的干部方知不妙,再三保证不会有酒宴,然后跑步回去报告。
  没多长时间,县长和人大主任也都来了。
  县长已经50多岁了,用痛心疾首的态度道:“苏厂长是办实事的人,和普通的企业家是不同的。这一次,是我们弄错了,我们龙渠的官员,平时其实不这么喝酒的……”
  他们平时是没有机会这样喝酒,并非是不想这样喝酒。
  对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来说,能肆无忌惮的往喉咙里倒洋河大曲,这样的机会却是不多。
  刘品山怎么说都是龙渠县的干部,也只能随着县长的话,在旁道:“苏厂长,上酒桌是为了熟悉。您不喜欢喝酒,咱石油器具厂,以后就不喝酒了。”
  接着又是舒浩和其他各级干部。
  几乎是一场劝诫大会。
  苏城一面虚与委蛇,一面暗叹:这家伙们的行政效率其实快的很,就是正事的时候不用,不到逼急了,也不会有这么高的行政效率。
  得到保证之后,苏城终于得以前往石油器具厂。
  这已经是出发的第四天了。
  由于是国家统一建设的工厂,外表看起来还像一回事,但是,厂区内的窘态却是怎么掩也掩不住的。
  破旧的机器和破旧的厂区,让这里显的像是一家废旧的工厂,而不是一家正在进行生产的工厂。
  苏城在里面走了一圈,甚至能够闻到强烈的尿骚味。
  工人们的年纪也参差不齐,小的仅十四五岁,大的有四五十岁,唯独缺少三四十岁的壮年工人。
  这样衰败的工厂,是在胜利油田看不到的。
  苏城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舒浩已经不止一次来石油器具厂了,见苏城的表情,就道:“如今的情况不好,国内县级工厂,全是这样,石油器具厂已经是好的了。油田的收入稳定,不能比的。”
  “中年工人都去哪了?”
  “想办法调到效益好的工厂了,剩下的去外面打工了。我买下这家工厂,他们的铁饭碗也就丢掉了,又没有开工,留不住人。”舒浩说着,又颇有信心的道:“等我们机器装好了,县政府答应帮我们解决一部分工人,我们自己招人,也不难。”
  “留给他们10%的股权,这些工人也不要了?”
  “就这样的工厂股权,有什么意思。”舒浩说着,停了一下,小声问道:“苏城,你说,这个工厂,究竟能不能做下去。”
  苏城没吭声,又低头在厂区内转了一圈,然后道:“要想做下去,除了购买新机器之外,就要从规章制度,重新弄起来了。”
  “新机器我已经买了。规章制度,抄机械厂的行吗?”
  “机械厂和这家厂子的问题,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苏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用最快的速度吐掉,道:“规章制度第一条:车间内禁止随地大小便。”
  在后面竖着耳朵的刘品山,顿时面红耳赤。
  在工厂车间内大小便,听起来是有点诡异。可事实上,国内许多工厂,都有这种现象,越是规模小的工厂,这种情况就越普遍,龙渠县石油器具厂自不例外。
  在厂里工作,忙碌的时候,找一个没人的角落撒泡尿,节省下来的时间,还能照着黄尿梳头。清闲的时候,更不必到厕所去了,反正工厂里的人少,那就能找到更多的无人角落。
  这种问题,不是简单的生活习惯,更多的是工厂管理的问题。
  由于工厂里人少,管理者又没有开除工人的权力。因此,除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之外,许多管理制度,都在一步步的妥协。妥协到最后,随地大小便也就成了普通的事情。
  刘品山是见识过人家大型国企工厂的,再看看自己的工厂,臊的说不出话来。
  苏城再没有多说话,只道:“从今天开始,打扫卫生吧。”
  于是,刘品山召集了仍然在家的400多名工人,开始在车间内打扫卫生。
  尽管许多人不乐意,但这一次,刘品山坚持压了下去:“咱们已经是私企了,大锅饭已经砸掉了,不让工厂恢复生产,大家就只能回去吃自己的了。”
  两个星期后,图纸与新设备陆续运抵龙渠县。
  其实,所谓的新设备,未必就是新机器,许多都是来自国企的淘汰品。不过,与那些专业的工厂设备比起来,家电的要求就低多了。
  很快,重新命名为德邦热水器厂的第一车间、第二车间陆续完成重建。
  11月1日。
  德邦热水器的广告,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午时段播放。
  这个时代的全国媒体,乃是实实在在的全国媒体,几乎每个时间段,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收视率,像是热水器这种新鲜事物,立刻就被当作新鲜事,被人们自己传播开去。
  11月2日早。
  苏城、舒浩、刘品山以及厂内的七八名负责人,全都守在了办公室中。
  他们面前摆放着2台电话,一台红色,一台黄色,静静的等待着呼叫。
  舒浩天没亮就到了办公室,盯的双眼发直,问:“会不会广告时间太短了,他们来不及记下来。”
  “后面还会播的吧。”刘品山安慰舒浩的同时,也在安慰自己。
  他们从银行贷到了20万,又欠债购买了半数以上的机器,即使如此,舒浩准备的现金也几乎用尽。如果没有定金补充的话,生产将很难继续下去。
  舒浩紧张的道:“他们总不能拿着纸笔等在电视跟前吧,我们应该在报纸上也发消息的。”
  “如果确实想做代理商的话,他们会拿着纸笔在电视机前等的。”苏城的声音发沉。
  他来往奔波于大华实验室与德邦热水器厂,的确是有点疲劳的。
  不过,海洋钻井平台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石油总公司虽然会持续性的投入,但苏城却想占有较多的专利比。因此,德邦热水器厂若能尽快进入资金回笼阶段,也能带给他不小的帮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