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75

  “您说。”
  “我要3个中国美女,一定要美女!”
  张浩昌直接呆住了。
  还是康庆峰头脑清晰,断然道:“绝对不行,这不是我们能做的事。”
  “真是扫兴,那好吧,我要10万美元,有钱了,再来找我吧。”哈斯福并不纠缠,拍拍身边女人的屁股,摇摇晃晃的走了。
  灯光下,三名中国人都说不出话来了。
  良久,外交部的随员轻声道:“今天的事,我必须报告上去。”
  康庆峰无力的点头,道:“请你来,就是为了做一个见证。”
  “我们能得到10万美元的许可吗?”张浩昌忽然来了一句。
  康庆峰瞪了他一眼,道:“10万美元,如果让我们能面见阿联酋国王也就算了,他这是什么意思?部长会谈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一个半公开的消息吧,否则大家怎么谈?这都要钱。部长会谈结束后,还要进行高层会谈,那时候还要敲定经济协助,难道每一步都付钱给他?咱们国家赚一点外汇多不容易,还经济协助他们……”
  “咱们对非洲和东南亚都有援助,也援助过中东的也门,再援助一个阿联酋,也不奇怪吧。”张浩昌的声音弱小。
  “援助和经济协助可是两码事。”康庆峰懊恼的道:“我听说西德的奥利普公司将在阿联酋铺设电话线,使用最新的程控电话,虽然阿联酋人是付钱的,但这种程度的经济协助,哪里是咱们能做主的。”
  外交部的领队也咳嗽一声,道:“我见到了美国波音公司的人,估计是关于机场和客机的事情,阿联酋想要扩大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和迪拜国际机场很久了。”
  “经济协助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不管油田所有权的。首先要经济协助,才能参与竞标,但是竞标失败,经济协助仍要继续。”康庆峰恨恨的道:“这些中东国家,真是打的好算盘。”
  “这么说,这条线又断了?”张浩昌失去了主见,问道:“国内派遣的军事教官的事,还派吗?”
  “还得派,名声坏了,以后许诺都没用了。”康庆峰摇头道:“这些阿拉伯王室成员,一个个都像是清朝的王公贝勒似的,吹牛上天,办事稀松。”
  张浩昌使劲揉头,道:“总不能就放弃了吧,这个哈斯福还算是靠谱的了。据说油田所有权的决定,就在国王和王储身上,咱们要不要试一下?”
  康庆峰焦躁的道:“试什么?别说咱们了,你们中海油的总经理有资格安排国家领导人会面吗?再一个,这色鬼也说了,阿联酋国王最近不会面见其他国家领导人,你想想也知道,大家都瞅着他那油田呢,现在搞会谈,不是给自己挖坑吗?他答应谁,不答应谁?”
  张浩昌叹了口气,坐回椅子上,这并不是他们丢掉的第一条线,冷静了一下,他又跺脚道:“好久没听说苏城的消息了,不知他们怎么弄的。”
  “他连部长级会议都搞不定,估计只能乖乖的出钱竞标。哎,石油贸易太复杂了,咱们没有预想到,我估计他更没想到。开始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说不定已经放弃了。”康庆峰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没有国家背景的大华实业,根本不可能在这种石油战中获胜。
  ……
  苏城在瓦海比小巷中慢悠悠的踱着步子,像是个游客似的。
  这里坐落着形形色色的裁缝店,是阿布扎比最负盛名的制衣坊,他们既缝制传统的阿拉伯服饰,也裁剪西装、燕尾服甚至是戏服,许多阿拉伯名人,都有固定的裁缝,帮他们剪裁乃至修改衣服。
  每天,这个小巷都是人来人往的样子。
  只容两人通过的巷道,往往让拥挤的人群暂停。
  苏城在李玮的带领下,找到了画着六瓣梅的裁缝店。钻进小门,店内才豁然开朗。
  “你们是要订做衣服,还是来取衣物?”店员身着三件套的英式西装,显的非常干练,先用阿拉伯语,再用英语。
  苏城用英语回答:“店主在吗?我想请他帮我做一身西装。”
  “他有客人,请你稍等片刻。”并给苏城泡了一杯高香红茶。
  “多谢。”苏城早有所预料,安心的坐了下来。
  他不是真的等裁缝,他在等裁缝的客人。
  通过一周左右的比较,苏城、五郎和李玮,终于发现了阿联酋王储身边的一位“贴心人”,通过当地的机构调查,方知他是王储的理发师,同时也是他的美容师、保养师以及造型师。
  今天,这位叫做迪亚布的男人,就是来给王储取衣服的。
  苏城并不确定他的影响力几何,但确实值得一试。
  一杯红茶的时间,迪亚布就从后面走了出来。他和照片上的样子差不多,面色白净,不苟言笑,眼白很多,好像始终在看着你似的。
  “迪亚布先生。”苏城站了起来。
  “你是谁?”迪亚布站住了。
  “我是中国大华实业的董事长,来阿联酋竞标油田,希望能和您谈一谈。”
  “我想,您可能搞错了人。”迪亚布提着衣服,继续往外走,裁缝店的店员自然上来阻拦。
  五郎强壮的像是野生的,双臂一举,就挡住了对方两个人。
  “迪亚布先生,我们可以达成两点经济协作。首先是石化产品,其次,我可以为阿联酋的天然气打开销路……”苏城抛出早已准备好的诱饵,为此,他已经准备了许多天。
  每家竞标公司,都需要提出最少一项的经济协作项目,并且满足开采石油的技术要求。有了这些,才能在竞标价格上进行竞争,否则会被直接剔除出去。从标书发出到竞标结束的3个月时间,主要就是为了给出充足的时间,以方便各公司进行暗箱操作。
  从本质上说,阿联酋是不介意其他公司和国家接触他们的。只是,接触的方式和方法必须正确。
  除了经济之外,政治、军事、外交、技术转让等等,都是油田所在国喜欢的东西。
  为了能够战胜美国、西德等政治、军事、技术强国,苏城必须另辟蹊径。
  在这几方面,由于缺乏国家支持,外交、军事和政治赌注与苏城无关,他只能和日本人一样,选择经济手段。
  而且是自己所能承受的经济手段。
  天然气销路,是苏城找到的一个切入点。
  迪亚布果然被吸引了,他举手示意店员们止步,用英语问道:“你准备将天然气,销售到哪个国家,用什么方式?”
  “我暂时不能告诉您。”
  迪亚布笑了一下,道:“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我可以签订包销合同,每年100亿立方米。”苏城迅速接了一句。在油价不足20美元,而且稳定了数年的1988年,天然气完全不受重视。同样的原因,天然气管道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自然备受冷落,这让中东国家的天然气销售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但苏城知道,虽然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将近10年,但最多只要2年的时间,僵局就被打破。
  油价飙升50%,超过30美元的日子,很快就会来了,到了那个时候,天然气的优势将得到极强的体现。但是,谁能相信,稳定了10年油价,会一下子增高这么多。
  因此,包销天然气对别的公司是难以承受的巨大风险,对苏城来说,只是一条紧绷的资金链。
  “我不认为,你的公司有此能力。”迪亚布想了半天,终于开口。知道中国的大华公司,说明他对竞标果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苏城淡定的笑了,道:“我愿意签署合同,若是无法完成包销协议,自动放弃油田所有权。”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石油特许权
  “如果放弃油田的开采权,竞标金是不会归还的。”迪亚布穿着传统的阿拉伯长袍,手上提着装衣服的袋子,就像是宫殿套间的服务员,但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语气却像是国王一样。
  苏城颔首,道:“我明白。”
  阿联酋的油田开采权,会从3000万美元开始起价,如果放弃油田开采权,就等于放弃了3000万美元,再加上此过程的种种波折,作为定金是绰绰有余的。
  迪亚布认真的打量了一番苏城,却道:“日本是亚洲进口LNP(液化天然气)最多的国家,每年大概3000万吨,也就是180亿立方米,而且是从许多不同的国家进口的,你确定要包销100亿立方米?”
  “没错。”苏城表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燃烧着熊熊的战意。阿布扎比出产的液化天然气每吨大约是52百万英热,而每百万英热的到岸价大约在3美元到3.5美元之间,也就是说,1800万吨的液化石油天然气价值28亿美元。
  他的计划是平价签订合约,然后减价销售。但是,中间只要出现一点问题,导致销售受阻,或者亏本销售,哪怕只是5%,也得赔到当裤子。即使是苏城预知石油价格上涨,天然气价格上涨,他也要冒极大的风险。
  在2000年以前,天然气是非常难以销售的,许多开发商要么停止开采石油天然气,要么将天然气回输到地底,当做水和二氧化碳一样使用。全世界除了日本和欧洲以外,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进口量并不大。
  日本之所以使用石油天然气,也与原油有关。1977年,当他们获知英国将退出阿布扎比的浅海油田,便与阿联酋签订了一项200万吨天然气进口协议,最终于1979年顺利获得合同,从而进军中东石油圈。但是,按照石油价格来计算的话,他们因为那张协议书亏掉了上千万美元。
  对日本通产省官员来说,那是一份标准的亏本合约。所以当苏城提起代价的时候,坂口才会那么生气。
  当年的日本,为了获得中东石油,打出了一整套的组合拳。今天的日本,估计也会如此。
  苏城估计,伊藤商社有可能提出,500万吨到1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合同,维持10年到15年。西德、瑞典等尚未获得石油特许权的国家也可能提出类似的协议,以获得石油竞标的特许权。
  为了战胜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西德、瑞典等组合拳高手,本小利薄的苏城,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记重拳,直接打蒙国王和王储。
  100亿立方米的石油天然气,相当于1800万吨的液化石油天然气,这是别的国家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合同。
  他们不能为了可能的亿吨储量的原油,去包销亿吨的石油天然气。
  但对阿联酋来说,28亿美元相当于他们四分之一的进口收入,无论如何也不能等闲视之。
  比起电话线、地铁线一类的经济协作模式,苏城的方式虽然少了一些技术含量,但却实惠太多了。
  迪亚布微微动容,道:“好吧,我会把你的意见,传递给王储。来自中国大华实业的……”
  “苏城。”苏城用英文拼了一遍。
  迪亚布点点头,走出了裁缝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