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575

  媒体记者拍够了照片,就从台上撤走了。东营市长富生钢、胜利油田管理局长林永贵、中远船务集团贺成钧等人陪着丁志鹏说话。后者从司长的位置上跳了一级,也成了副省级的领导干部,比起其他人来说,他的分量就重多了。
  詹森也轻声对苏城道:“看到成品,我总算放心了。”
  “你担心我们做不出来?”
  “没有做出来之前,谁敢那么肯定。”詹森笑了,道:“能在阿联酋的瑟坦油田出油前,完成钻井平台的建设,这么快的速度,谁都没有想到呀,今天运走吗?”
  “中午前就启程了。”苏城看着下方攒动的人头,又道:“我们已经开始打第九口油井了,这一次,一定能出油。”
  詹森吸了一口气,道:“第8口油井,成本要超过3亿美元了吧。”
  “快要4亿了。”
  “你能坚持下来?”
  “身边有一个财大气粗的盟友就有这个好处。”苏城呵呵的笑了两声,又用细微的声音道:“习惯了就好,做能源,不就是在和压力打交道吗?谁受不了了,谁就输。”
  詹森点头,又否定的道:“我和你不一样,我是公司雇员,你是老板。如果……我是说如果不能出油,你们的风险底线是几口油井?”
  苏城看看詹森,转过头来,斩钉截铁的道:“我们会一直打下去的,如果台塑和长荣都受不了,我也会寻找新的投资商的。”
  “包括中国政府的?”
  “当然,包括中国政府的。”苏城肯定的道。
  詹森微笑,道:“这样我就放心了,如果大华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哈利伯顿吧。”
  “一定。”苏城知道,詹森的问题来自哈利伯顿上层,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入,互相的依存度也就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哈利伯顿想知道大华实业能活多久是很自然的事。
  历史上,再大的石油企业,也有被现金拖垮的时候。勘探一个油田,耗费三年、五年或十年的时间,皆有可能。当今大型石油企业,唯一不用担心融资的公司,恐怕只有国有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比国外的国企融资能力更强,无论是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或者克拉玛依油田,它们在勘探期间,都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出油……
  中国石油企业不能适应国外的竞标气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的央企比作农民的话,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类的企业就像是游牧民,而美孚一类的企业更像是角斗士,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恶劣,战斗力就越强。
  苏城猜想,台塑估计还能容忍一两口井的投资,随后,估计就要重写合同了。
  其实,若非他的中国背景,台塑又有意在海沧建石化基地,双方的意见分歧早就出现了。在能源争夺领域,国家背景是比资金背景更重要的东西,苏城名下的油田对中资银行的诱惑力极大,台塑没有提出条件的主要原因,估计也是分析对比了中资银行和他们自己的条件与要求,担心苏城借机引入中国的银行,才始终保持着沉默。
  苏城想了一下,对詹森道:“我们已经见到了油气层,想必很快就能见到石油了。”
  “假若资金实在不够用的话,您也可以考虑哈利伯顿。”詹森当然不是搞融资的。哈利伯顿若是借贷资金给原油生产商,自然会有关于原油的附带条款,这是大型石油公司最喜欢的事儿。
  苏城再次表示感谢。
  詹森歉意的笑了笑。哈利伯顿最高层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就建立在阿布扎比的油田之上,高层希望获得好处的心态,是他无法阻止的。
  一段轻音乐响起。
  主席台上的人,都顺着红地毯下到了幕后。花枝招展的少女蹦蹦跳跳的跑上了舞台,开始进行慰问表演……
  趁着人多的功夫,东营市长富生钢笑眯眯的走了过来。这是个弥勒佛似的人物,小鼻子小眼大耳朵,加上西装和大背头,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公务员似的,浑身都透着“化缘”的劲儿。
  他站在苏城身边,首先祝贺了钻井平台,随后就笑道:“苏厂长,听说你们大华,想在山西搞甲醇工厂没成?”
  这是半年以前的事情了,苏城“唔”了一声,笑道:“是有这么个事,富市长。”
  富市长读起来有点像副市长,令苏城颇不习惯。心想,世上果然是有姓“副”的人啊。
  东营市的独立政府机关也是才成立不久的,作为一座油田城市,副市长管辖的范围极小,可以说,除了胜利油田和个体户之外,这座城市就只剩下大华实业一家企业了。富生钢因此早就想要认识苏城了。
  他曲意道:“山西做不成的事,就在咱们东营做好了。咱们市是老牌的工业市了,想来你是很熟悉的。不管是工业用地,还是水电的配套,或者相关的企业,咱们都不缺……”
  “甲醇项目已经确定了。”苏城打断了他的话。
  富生钢一滞,忙问:“你们要建在哪里?”
  “签合同前不能说的,市长。”台塑的70亿美元投资还是个机密,只有中央上层少数几个人知道。值此全球制裁的当口,台塑建厂又多了一道难关,对保密的要求就更搞了。
  富生钢遗憾的叹气,笑道:“没想到还是慢了一步啊,其实,我猜任何一个城市,都能给你国家规定的上限优惠,你选择了别的地区,肯定是出于地区的信心吧?”
  他是铁了心要聊天了,苏城只好陪着他聊,心思却早就不放在这里了。
  新建成的大华105号钻井平台,是要送到波斯湾去钻井的。加上原来的钻井队,工程的速度提高了,成本同样提高了,再想想詹森的询问,苏城突然有些警醒。
  他暗自猜想:哈利伯顿早就是合作伙伴了,他们以前不询问,偏偏现在询问,莫非对他们来说,现在已经到了投资枯竭的时间了?
  这种想法令苏城不寒而栗。
  如果台塑退出的话,瑟坦地区的勘探是要出大问题的。
  富生钢依旧喋喋不休,像是饥饿状态的肥和尚,直到丁志鹏在前面招手,才悄然闭上了嘴巴。
  苏城一笑,道:“抱歉,丁主任召唤,我得立刻过去。”
  “快去快去,我这都是些小事。”富生钢催促着苏城,还隔空点头哈腰。
  丁志鹏威严的低了一下头,就闪进了他的小车。
  此时,外面的舞台热闹非凡,掌声和呼啸声传遍整个沙滩,要是不找个安静的地方,就只能大着嗓门说话。
  苏城紧跟在后面,登上了丁志鹏的座驾,一辆内饰普通的奥迪,和他以前的轿车相同水准,只是车辆本身更新一些。
  离开了公众场合,丁志鹏脸上更容易露出笑容,他握握苏城的手,笑道:“还没有单独机会见面呢,我要感谢你,为国家海工事业,开创了这么好的滩头阵地。”
  比起以前,他现在说话更加官方和体制化了。
  苏城唯有配合应对:“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
  丁志鹏含笑听他说完,稍等片刻,道:“我叫你过来呢,是觉得你的事迹很值得宣传。我们体改委改来改去,如何体现我们体改的成果呢?所以,我要求体改委给你颁发奖状,宣传事迹,正好,你把海上钻井平台给做出来了,你可要准备一下。”
  苏城听的目瞪口呆,忙道:“怎么宣传?”
  “拍照,摄影上电视,然后到各单位,讲述一下你的先进事迹……”
  苏城越听越苦的问:“能不宣传吗?”
  “不行。”丁志鹏话锋一转,又笑道:“你要是担心,可以先在我们体改委内部,搞一个报告会。我们体改委下面又没有直属机关,规模很小的。”
  两个人都没有预料到真正的规模。
  ……
第二百章
论石油价格
  体改委的内部小会议厅,仅二十多人环形而坐,低声交谈着。丁志鹏也转着头,小声与他人交流着看法。
  伴随体制改革而生的体改委是此时中国最具权势的机构,他们的研究和调查报告,在完善国家改革方向的同时,还会决定许多部委的命运。例如“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方向,就让石油部、核工业部、电子部、煤炭部从国家部委的序列中消失了,但却保留了铁道部、纺织工业部,新建了水利部、物资部……
  在场的二十多人都有骄傲的资本。全都是经历了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厅级干部,丁志鹏当年亦在此行列当中,直接去年升了一箭。
  组织这场报告会,也是丁志鹏的一个新举措。等待期间,他小声的给同事们介绍着苏城和大华实业的情况。应该说,他在帮助和影响大华实业的同时,也受到了大华实业的帮助和影响。因此,当他看到大华实业新建的7500吨级海上钻井平台的时候,他对未来的方向就有了更新的认识。
  其他人没有类似的经历,于是只就着最近发生的事情泛泛而谈,权当等待前的消遣。
  会议室上方的钟表时针刚刚划过十点钟,苏城就推门而入。
  丁志鹏立刻停下讨论,笑着转过身来,道:“苏董,你来的也太准时了,到我这边来坐,咱们是圆桌会议。”
  苏城一看,大家果然是挪着椅子,坐成了一个圈,于是客气了一下子,就坐在了丁志鹏身边,笑道:“我9点钟就来了,门卫看了介绍信上注明的时间,死活不让进,等到9点50才允许我入内。”
  丁志鹏哈哈一笑,道:“这说明,咱们这个小会议室里的精英都是国家的宝贝,保护严密。”
  “对体改委的精英,我闻名已久。”苏城客气的说。
  “你现在不也在咱们的小会议室里。”丁志鹏哈哈一笑。
  苏城赧然道:“我就是来做个报告。”
  他说着就打开了文件夹。在体改委的智囊团面前做报告,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有点像是在美国的参议院做报告,最终结果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这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丁志鹏微微点了点头,道:“好,让我们听听大华实业的发展纲要。”
  苏城用有序的动作缓解紧张,微笑了一下,就凝神道:“今天,我主要想说的,其实是世界海洋装备的建设和发展……”
  他环视一周,语速不急不缓的道:“世界性的产业转移是已经确定的事了,首先转移的是船舶制造,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受益于此,中国虽然落后一步,但是,世界海工装备的转移,我们正处在第一线,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次机会,就能站在世界产业转移的第一线,而不至于等到10年20年以后,等着日韩新加坡再转移产业给我们……”
  只有产业化的、战略化的内容,才能吸引到体改委的成员。苏城只说了两段,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初时有些游离的目光,都转了过来。
  苏城准备的非常充分,稍看了一眼稿子,就继续道:“海工装备产业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或者是未来,都是一个热点产业,而且会越来越热……为什么?”
  他笑了笑,声音放缓,道:“因为海上石油热。就像我先前说的,石油价格的上升,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事情。而海上开发石油,就必须要有很好的装备,这个与陆地上的情况截然不同。在陆地上,人所处的环境不是特别的被动,总是有一些比较简易的装备能够达成相对复杂的任务,其实也越来越难了……”
  “但是,在海上,在深海,如果没有非常好的装备,根本是一事无成。”苏城稍停,又继续道:“人在海里,就像是蚂蚁在沙漠,做多少准备都不嫌多。因此只能不断的投资,不断的提高,对石油公司来说,只要海上石油的价格不超过油价,他们就有足够的冲动进行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的产业。为什么?因为油价会不断的上涨……”
  “我注意到,苏董似乎是油价上涨的坚定支持者?能说说吗?”右侧的官员手持笔记本,听的非常认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