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575

  “按说大华实业是不缺钱的,三角债首先影响到的是国企,估计是苏城对经济比较敏感。”祁蒙如是评论,最后看了一眼超市。他其实还有话没有说出来,超市估计是可以拖欠供应商货款的,这样的话,他还始终能够在手上掌握一批现金。
  体改委的官员都是人精子,各想各的,各有各的思维模式,念头与济府是截然不同的。
  见到苏城的时候,一个大光头也在办公室里,两人面前放着一张全国地图,上面插满了红旗。还有代表行进路线的箭头。
  丁志鹏一看就笑,道:“苏董,难道也要领兵打仗?”
  “哎呀,丁主任来了,还有祁司长,还有各位领导。”苏城一团和气的抱拳打招呼,笑说:“我和田老板准备把华宝超市建成全国连锁的超市,这不是正商量着呢。”
  “好个八面玲珑的苏董,独立董事的这个独立,我看你是想去掉了吧。你说的超市,就是厂门口的那个自选商场?”丁志鹏极少在人前打趣,这也显的他与苏城关系不同,顿时引的身后诸人笑容满面。
  “我们把自选商场叫超市。超级市场嘛,这是个好东西,而且利国利民。”苏城自如的笑着,示意小杨主任泡茶。
  田嘉宝却有些坐立不安,他可知道,眼前的主任是副部级的官儿,司长是厅级的官儿,级别和济南府的头头脑脑差不多,实权还要更多,作为没有名分的商人,田嘉宝很难做到苏城这样的挥洒自如。
  80年代的商人挥金如土的背后,其实也藏着深深的忧虑。他们的成功是在承受了系统风险之后所获得的。
  在大华实业的诸多供应商当中,田嘉宝的脑筋是最活泛的,当年送到胜利机械厂的大肥猪就是他起头的。不过,像他这么灵活的人做商业极好,做实业就有些勉强了,尤其是各地欠账增多的情况下,嘉宝实业的日子很不好过。
  因此,田嘉宝握着手上的资金,就一直在找项目,直到看到济南动力机厂的超市,他一下子豁然开朗。也是出于对苏城的尊敬乃至敬畏,田嘉宝没有直接学去了复制,而是找苏城谈到想做超市的企图。
  苏城一门心思的要做工业,对商业的兴趣其实一般,他做超市,更多的是为了给工厂的工人提供方便,顺便发挥了先知先觉的记忆。因此,当他听到田嘉宝的要求,就知道超市在全国全面铺开的日子要提前了。
  不过,苏城也没有完全放弃超市,而是继续提出了全国连锁超市的概念,以1989年的世道,超市连锁业可以说是建一个钱池子捞钱。田嘉宝拿出全部家当准备和苏城合伙在全国建超市,两人现在就在谈先期启动的城市。
  丁志鹏对苏城说的“利国利民”很感兴趣,坐到了椅子上就问:“你们这个超市,怎么利国利民了?”
  “降低了流通环节的成本,对普通民众来说,就是降低了生活成本。假如全国都有超市,可以这么说,通货膨胀都能降低。”苏城言之凿凿的说道。
  丁志鹏还没说话,一位衣冠整洁的中年人不相信的说道:“只是一个商店而已。”
  “你们看到的这个商店,一个月的销售额是1000万元。产品平均价格,比城市杂货店低10%以上。”苏城毫不讳言收入,说道:“超市也不是我发明的,美国人30年代就有超市了,它从诞生第一天开始的经营理念就是薄利多销。怎么薄利多销呢?我们的超市毛利率是9%,普通商店的超市毛利率是20%左右,而且,我们的规模化采购,还会进一步降低价格,最终倒逼城市商品价格下降。这个是不是利国利民?”
  “这样一来,普通商店不说,国营商店是没活路了。”丁志鹏笑眯眯的,倒不是质问的语气。大家也都望着苏城,本来目的反倒忘记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调研
  要是问90年代的超市经营者“普通商店和国营商店的出路”,能回答上来的真不多。但苏城很轻松的说了出来:“普通商店可以走差异化经营的路子。大家在超市是大采购,总有些临时要用的针头线脑要在小型商店里购买,他们只要愿意学习,饿不死的。”
  “那国营商店呢?”衣冠整洁的中年人追问。他挎着一个公文包,黑色呢子大衣没有丝毫的毛絮和棉球,鞋也刷的又黑又亮,鞋带左右对称,打成漂亮的结。
  只看表面就能知道,这是个严于自律的人。他的公文包鼓囊囊的,所以别人用提或夹的,而他的是用挎背的。
  苏城其实不愿回答这个问题,但看对方问的诚心诚意,才说道:“有没有超市,国营商店都很难支撑。零售业玩的就是灵活,有积蓄的国营商店迅速转变思路还来得及,没有积蓄的国营商店就很难办了。”
  “有积蓄的国营商店怎么转变思路?向什么方向?”衣冠整洁的中年人也是极聪明的人,语气变的和善,并自我介绍道:“我叫彭波,在体改委做国有中小企业的调研。苏董能不能再说一说较大的国营商店的解决之道?”
  祁蒙担心苏城不理解,小声说明道:“彭司长是中小企业调研组的组长。”
  又是一个正厅级的家伙!
  苏城也不知自己该放个什么表情。这种40许的正厅级领导,又在体改委这样的要害部门,只要不出差错,日后都是奔着部级领导去的,随便哪一个都很了不得,此时一口气来了三个甚至更多,肯定不是谈超市的。
  想了一下,苏城装作可惜的样子道:“其实我是不愿意说的,但彭司长要问,我就舍了自己那点私心。”
  彭波笑着举起茶杯,道:“我以茶代酒,为全国数万家陷入困境的国营商店感谢苏董。”
  “别那么客气。其实,就算我不说,彭司长也能猜到,有积累或者能筹到资金的国有商店的最好出路,就是建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我们华宝超市,以后主要的商业对手,就是各地自建的大型超市。”苏城拍了一下田嘉宝,开个玩笑道:“彭司长,田总是要指着超市吃饭的,你可别逼的他走投无路了。”
  田嘉宝精明的像猴一样,一抹光头笑道:“以后,彭司长要是做调研,或者派人学习超市经验,直接找我就行了,为国有利的事,我田嘉宝向来是做在人前、不落人后的。”
  和苏城不一样,田嘉宝是把全副身家都投入超市中去了。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投入了全部身家,所以才放心国营商店做超市。中国太大了,聪明的人太多了,像是超市这种容易复制的东西,哪能一个人收入囊中?
  他和苏城刚才研究中国地图就在发愁此事,全国中心城市何止10个,还有30多座省会城市,为数不少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大量富足的地级城市,每个地方的情况政策都不同,供应商消费群体都有差异,华宝连锁超市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独占,不如卖个人情给中央领导。
  其实,田嘉宝冥冥中还有一个念头,连锁超市真正的敌人不可能是笨重的大型国企,只能是资金雄厚而又同样灵活的民营企业。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民企中,论资金雄厚,谁都比不上拥有海外油田的大华实业,因此,苏城让了,田嘉宝再没有丝毫的迟疑。
  彭波果然大乐,一口气把茶饮了,道:“那我先谢谢田总和苏董了。你们说,建一个厂门口那样的超市,要多少钱?”
  田嘉宝就看向苏城,他还在学习阶段呢。
  苏城一笑,道:“方式不同,投资不同,30万到100万都可以。首先是要租用一处建筑物,像是有积累的国营商店,就把他们的店铺给改造了,估计能花十万块吧。然后就是内部陈设和一些设备,初期的时候还要压些货。最重要的是管理,超市做的是大进大出的生意,议价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没有真的做过超市生意,但苏城的眼界已经不同,有后世的感性认识,再加上一些调查研究,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另一方面,80年代末的超市,只要开起来就能赚钱,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完全可以边经营边改进,边思考边行动。
  零售业的利润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彭波很兴奋的说:“我回去就做推广。”
  80年代末的国营商店是很奇怪的。一方面,人们在抢购商品,另一方面,商店却赚不到什么钱,这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民营商店还可以搞提价销售,国营商店却是抢完了东西就休息,员工雇的越来越多,积压产品亦不处理,盈利全都体现在账面上。
  苏城小声提醒了一句:“先做试点比较好。”
  “对对对,三上三下。苏董觉得,问题会出在哪?”
  “这个……超市管理是个很讲究精细化的东西。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还行,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精细化的管理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如果不做好准备的话,国产零售业最多是多高兴两三年,依旧完蛋。”苏城印象里,后世的百货集团,多半还是做了商场和百货业,其实就是做了房东和物业。超市往往是附带的,但是,一些管理的好的国企,闯出来也并不奇怪。
  很多国外跨国企业,官僚程度超过中国的国企,他们能够活下来,依靠的相对完善的管理。在这一点上,国企还是有生存之路的。
  彭波显的异常高兴,掏出笔记本来记录,并且继续询问苏城问题。中小型的国企生存很难,如果能救活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可以说善莫大焉了。
  等他说的差不多了,丁志鹏才咳嗽一声,道:“每次来小苏这里,都能有惊喜啊。”
  彭波这才不好意思的笑笑,让开了位置,说道:“小苏是个有想法的人。”
  叫“小苏”而不是“苏董”,更亲切一些。
  其他同事惊讶的瞄了瞄彭波,在他们的记忆中,这个衣着整洁的男人往往是一丝不苟的做事,很少这样恭维一个人的。
  丁志鹏并不奇怪,起身笑道:“我们这次来,是想谈谈你们昨天的新闻发布会。”
  “这么快?”
  “三角债可是国务院最关心的事了,你们这边谈到三角债,电话立刻打到主任的办公室。”丁志鹏敏锐的感觉到,苏城是有计划的谈到三角债的。
  中央开始清理三角债,是1990年初的事。但是,三角债的已经持续数年了,伴随着1988年和1989年的通货膨胀,愈发的危险。这种拖欠,使得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资金的企业,变的越发匮乏资金,进而造成工厂减产乃至停产。从经济的角度也能解释这样的现象,1989年的银行年利率是11.34%,五年以上的贷款要19.26%,拖欠100万一年的时间,就赚到了20万的利息,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更多。
  苏城非常清楚的记得,1990年的中央工作重点,就是清理三角债。自上而下,总理挂帅,各省市成立三角债清理中心,各工厂成立讨债办公室,全民动员持续到了1993年。
  他在1989年10月大张旗鼓的提出抵制三角债,可谓是顺应时势,算上三四个月时间的酝酿,时间点完美无缺。
  现在,新闻发布会果然吸引了中央领导的重视。
  丁志鹏接着问道:“大华实业决定杜绝三角债,有什么切实的措施吗?”
  “两点吧,首先是产业升级,如果我们生产的产品同质化程度低,是其他工厂急需的,他们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优先支付现金。其次,还是要从政策和法律的层面,严惩三角债行为,让它从纯粹的民事行为,变成刑事行为。”苏城笑了一下,说:“以前人们常说,肉烂在锅里,现在汤都快要流出来了,不管是不行的。”
  “我们想跟踪观察一下大华实业对三角债的处理情况,可以吗?”祁蒙和丁志鹏对望一眼,问道。
  “当然没问题。我们现在就可以过去。”苏城整理了一下,带着几个人走出房间,边走边道:“只要硬气一点,拒绝三角债也没什么困难的。”
  他们到了另一间会议室,隔着门就能听到里面的吵声。
  “我们买设备,从来就没有付现款的。咱和济柴多少年的关系了,你们还不相信?”
  “延迟付款90天是行规,你们懂不懂行规?”
  “你们的东西送过来,要是不能用怎么办?我们要是不压一点钱,怎么保证你们来维修?20%的押款算什么?只要上网试机成功,我们很快就会打款过来的。”
  苏城向体改委的官员们摊开手,笑道:“其实不用进去就知道了,只要抵的住他们的说辞,我们就能杜绝三角债。”
  “你们抵得住吗?”
  “我的原则,大不了生意不做,也要阻止欠款。”苏城名下的工厂,以济南动力机厂的产品最容易产生欠款,到了清理三角债的时候,也许能拿回来一些钱,但因为停产倒闭而造成的呆账坏账也会更多。
  “要是大家都能这么想就好了。”祁蒙遗憾的摇头。
  “你们准备调查其他的厂子吗?”苏城状似随意的问。
  祁蒙点头,道:“石油系统的三角债相对钢铁等行业,还是要轻松一些的,我们准备从这里开始,先调研一番。”
  有他这么一句话,苏城就知道自己没有白开记者招待会。津石总厂就是石油系统的厂子,比起其他公司来说,它等于被三角债点名,即使体改委不调研石油系统,也不会放过它。
  调查三角债,就是调查资金来往。1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是经不起放大镜观察的。
  ……
第二百二十六章
挣扎
  杜利军腿肚子转筋的站在津石总厂的大门前,头顶就是“欢迎体改委调研组进驻津石总厂”的横幅。
  自他以后,全场10多名厂领导,30多名分厂和中层领导站成两排,没有一个脸色好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