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75

  这次虽然不怕被人下绊子,但这么多的质量问题也是说不过去的。
  老王头拿到了部分工程款,哭丧着脸回村去了。
  80年代的个体户与私人企业家,是有原罪的。他们倒卖和走私物资,生产和出售假冒商品,贿赂和拉拢政府官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因此幸福的成功,也不应该让每个人都幸福的成功。
  苏城看到了尚军给出的处理结果,释卷暗想:许多人都以为,只要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就能赚到大笔的金钱。但实际上,成功者的比例再高,总有失败的,能延续20年乃至30年成功的,肯定要远远少于失败者的数量了。
  越是随大流的时候,失败者的比例就越高。大浪淘沙,总是浮起来的先飘走。
  老王头的工程队被严惩的消息,也传遍了油田。
  林永贵将苏城招到跟前询问。
  不过,苏城只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他马上就理解了过来,道:“工程质量事关油田工人的生命,严格要求是应该的。不错,有大局观。这件事,是该大肆宣传。”
  说完,他就用电话将党委宣传部长给叫了进来,布置道:“咱们招投标,不搞粉饰太平那一套,有问题指出来,改进之后继续推行。你要把这个意思,传到下面去。”
  苏城听他说到这里,就知道没事了。
  薄荣书记的话是针对他个人的,不好发挥。林永贵的话是针对项目的,扩展余地极大。
  这年月的宣传部门,牛的一塌糊涂。因为所有的舆论宣传工具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下,别说差不离说不清的事情,就是从太空能看见长城的说法,无数人也信以为真。
  在网络时代之前,宣传部是比发改委和城管还强大的工具,足不出户而击落飞机算得了什么,击落了飞机让人们都不知道,才是真本事。
  第二天,果然有各种宣传“工程质量”和招投标的宣传手段出笼。
  油田报纸,墙面粉刷和广告牌,广播和油田电视,再加上各级单位的大会,统一思想什么的,只要两三天就差不多了。
  就连苏城自己,也免不了受教育,听某位导师用“在美国”、“在日本”之类的字眼描述工程安全的故事。
  难为他编出这么多素材。
  基础五小受到关注,违规事件自然减少,苏城于是闲了下来,每天只去指挥部点卯,剩下时间都用来画图。
  双驴头采油机的部件不少,每个部件至少要张大图,一个月下来,光是买纸就要不少钱。
  另一方面,为了设置专利壁垒,以免被人仿造,苏城还要尽可能的多画图,将能够改造的零件都囊括在其中。
  这也是他上学的时候,老师必讲的方法之一。
  现代社会,设计出一样东西是一回事,将它的同型产品都拿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前者是需要创意的,后者只是体力活,但要是少了后面的体力活,前面的创意也卖不出价钱来。
  这个时候,苏城就无比的羡慕纯洁的80年代中国研究员,他们才不会把自己搞的这么麻烦,既然别人可以随意抄袭,他们也就不用再管什么同型产品了,只需要将东西做出来就好。甚至有一些清高者,拿着国家的钱做设计,却根本不考虑现场的实际应用,只进行学术性的讨论……
  他们自然是舒服了,浪费的钱却不少,一辈子下来,兴许发明了有用的东西,兴许没有发明有用的东西,但谁管这些。
  苏城舍不得将一个好专利白送,唯有没日没夜的画图。
  只有画过机械图的人,才能理解那种画图到3点,尚余一个角的难受劲儿。
  图纸的细碎也是极考验人的事儿,每个圆、每条线、每个角,都得有根有据有原理,不是随随便便就画上去的,只有符合制图规则的图,才是有价值的图,否则,仅仅是示意图罢了。
  这样的图,画起来极慢,也费精神,若是要将三视图画在一起,又要注意对称,颇为麻烦。
  苏城在学校里学的不错,却非熟手,另一方面,他记得原理和图示,具体的尺寸等等,又哪里记得清楚,不得不在查找资料之外,不停尝试。
  翻过月去,苏城总算完成了主要部分,回头再看房房间,里面已经堆了厚厚一叠图纸。
  只有在这些图纸的基础上,才能整理出专利文件,进行申请。
  ……
第三十二章
技术验证
  北京。
  苏东元用手抹平衬衣袖口,轻声问门口的秘书:“老爷子今天心情怎么样?”
  “一般。”秘书这么说的时候,就是心情不大好。
  苏东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才去敲门。
  “进来。”苏振国的声音很有特色,尾音略颤,让人觉得轻松。
  但苏东元绝对没有觉得轻松。他推开门,更加小心的道:“爸,我来了。”
  苏振国“唔”了一声,指指前面的茶几,继续低头看文件。
  这是个很有威严的老人形象,即使伏案的时候,腰背也挺的笔直。嘴角与眼角的皱纹很深,像是岩石的缝隙一般,反而令人觉得坚硬。
  他的眼睛很小,即使阅读的时候,也好像有点点精光释放出来的似的,令人必须始终保持警醒。
  苏东元轻轻的坐在真皮沙发上。这大约是整间办公室里最昂贵的陈设了。除此之外,办公桌虽大,却与普通工作人员的写字台材料相同,沙发前的茶几已经久了,上面铺了一张白布照样在用,脚下铺着数年前的化纤地毯,上面的绒毛已被磨平,蹭上去并不舒服。
  房间内静的只有翻书声。
  苏东元只悄悄看了两眼,就将注意力放在了文件上。
  接连几份,都没有报告人,一些关键的地方全涂黑了。但苏东元注意的焦点并非这些。他看到了一个名字:苏城!
  苏城做了油田设备的改进……
  苏城完成了基础五小的推行……
  苏城在国内申请了一项专利——双驴头游梁式采油机……
  不经意间,苏东元竟是冷汗直流。
  老头子在关注这个弃子?
  当苏东元抬起头,正好瞅见那双精光闪闪的小眼睛。他不由尴尬的笑了笑,又叫:“爸。”
  “嗯。回去吧。”
  “啊?”苏东元一脸的不明白。
  苏振国又在给文件做批示了,好像根本不知道苏东元的存在。
  他只好走出门,就见外面等待的官员齐刷刷的站起来。
  某位部委的领导,一脸笑容的向苏东元点点头,挺着大肚子穿过门,里面传来亲切友好的问候声。
  苏东元一阵心烦:我这个正牌的亲儿子,难道比不上一个胖子?
  ……
  胜利油田。
  钻井采油工艺研究院内,七八个研究员,围着一份图纸打转。
  工艺研究院的梁建国和袁院长也在里面。
  舒兰悄悄的站在苏城身后,低声问:“你的这个设计行不行?”
  “行不行,验证了之后就知道了。”苏城说的正是他的双驴头抽油机。他已经在国内申请了专利,并请乔治在此基础上申请国外保护。虽然离颁证还有一段时间,但已经进入到了专利保护程序,是可以放心大胆拿出来的。
  由于长冲程采油机非常适合胜利油田含水量高的特点,苏城未多做考虑,就将它拿到了研究院来。
  毕竟,就1987年的科技水平而言,这是一种领先世界的抽油机,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而且节省电力——这是油田最大的一笔开支。
  有了上次胀套联接的经验,再加上苏城在油田的小名气,他将图纸交给工艺研究院之后,审查进行的非常顺利。
  现在是最后一次验证,袁院长特意邀请了钻井采油工艺研究院的同仁,一起进行审查。
  一旦通过,双驴头抽油机就要进入试制阶段了。
  梁师傅很看好他的设计,摸着下巴道:“老吕他们做了20年的抽油机了,你这个图纸,要是能达到70%的理论设计,老吕他们就得装驴头了。”
  舒兰笑的掩住嘴,道:“师父太损了,不过,看他们那样子,好像有戏啊。”
  苏城看看手上的海鸥表,却道:“2个小时了,就怕他们弄不明白。”
  双驴头的机械工艺是相对简单的,从制造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典型的傻大黑粗,工人和机器并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按照尺寸和位置生产就行了。但是,设计者必须考虑游梁、转盘、驴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满足的设计弧线……
  苏城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接受了完整的系统教育。这个年代的研究员却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例如现在工艺研究院顶大梁的几个人,要么是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知识结构早已老化;要么是运动时代的大中专生,把大好时间都用在游行和欺负老师上,最后依靠自学成材。
  无论是哪种研究员,动手能力肯定极强,但在理论计算上皆有短板,有些会短到只有沿。
  对于那些涉及到大量计算和数学理论的公式,苏城对他们很不看好。
  不过,研究院的人毕竟经验丰富。他们并没有着急进行理论分析,而只是看采油机的效果。对他们来说,只要抽油机的效果能够达到,公式什么的以后再研究也来得及。
  差不多四个小时,总揽全局的吕明起身到:“没问题了,我们的意见,可以进入试制阶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