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575

  “苏董,油价还在下跌。”张超提醒了一句。
  苏城颔首,道:“夜长梦多,谁也说不上明天开市以后是什么情况,我们先购买1000万桶原油。”
  以大华目前的资金量,1000万桶原油不到满仓的30%,可以说是非常谨慎了。
  张超依言而去。
  黄厅长始终守在苏城身边,抓住机会,问:“苏董,你觉得明天开市以后,油价会升?”
  “也许吧。”
  “为什么?美国会开仗?”黄厅长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要他现在选一个最愿意相信的人,苏城肯定是位于前列的。
  苏城倒没想到黄厅长挺机灵的,摊开手道:“我的判断是这样,具体什么情况是很难说了。不过,战前的油价应该是到底了。”
  这么说,也是避免黄厅长承受不住压力,而在油价上涨前平仓。他们用的钱里面,可包括着大华的税款呢。窝里斗是肉烂在锅里,国际期货市场上的怪兽可不会再把肉送回中国了。
  至于泄漏消息一说,根本是不存在的。对别人来说,他做出的也仅仅是判断而已。
  在任何一场战争之前,总有几百万人判断正确了,总有几百万人判断失败了。开战抑或不开战的判断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只是从苏城嘴里说出来,让黄厅长倍感珍惜,感谢的道:“看这样子,我还得再坚持几天。”
  苏城笑了笑,没有做出回答。
  凌晨4点零2分,伦敦收盘。
  大华的员工才“哗啦”一声,又蹦又跳的庆祝起来。
  同一时间,苏城的判断和决定,也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到了国家各个部门。和前几天不同,赚到近两亿美元的苏城在海湾危机问题上,明显有了超乎寻常的权威。
  无论是总参还是外交部,都得好好的拿起苏城的判断,仔细阅读。
  就算是一个靠赌博下注谋生的策略家,他一辈子的成就也无法转移2亿美元的财富。何况苏城是在众人面前,以无比的耐心和坚韧,证明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无论什么时间都是一种资本。
  放在西方国家,能够做到苏城这种判断的公司总裁,进入政府内阁,或者就任驻外大使也不稀罕。做到国务卿的黑人女性赖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价值在于她对苏联意识形态的研究,并以准确判断闻名……
  1991年的中国对局势的判断可以说是混沌不清。事实上,全球也没有几个人能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将要发生什么事……几乎所有领导人都在见招拆招。
  苏城在残酷的期货市场上证明了自己,他做出的判断,自然也就具有被考验后的价值。
  招待所内,很快归于平静。
  交易员们短暂的欢庆后,被张超赶去睡觉了,离再次开始也没几个小时了。
  苏城只睡了2个小时,就被苏办的车接到了苏宅。
  苏振国每天早上6点30分吃早饭,雷打不动。而他每天接受新思路的主要时间,也就是早餐时间。
  同时列席的还有一位将军,一名政府官员,以及来自政策研究中心的智囊戴教授和他的学生贾立东。席间讨论的也是关于海湾战争的事儿。
  苏城根本没有睡醒,沉闷的听了一会儿,眼皮就变的沉重了,手腕有一下没一下的舀着稀粥,人也昏昏欲睡了。
  苏振国笑看了一眼,随他去了。反正,信息已经得到了,他只是想让苏城在苏系成员前走一遭而已。睡着还是醒着无关紧要。
  但是,苏城不珍惜这种机会,其他人对这种机会却趋之若鹜。贾立东身为戴教授的学生,虽然多少有了些名气,但离国家级智囊的名头还远着呢,能坐到苏振国面前一次,也是机缘巧合。
  自然的,贾立东不想悄无声息的来,悄无声息的回去。
  他观察了片刻,就把苏城视作是突破口,抽冷子道:“苏董,海湾战争即将打响,这个判断我是同意的,但你说最近几天会发生,我不敢同意。战争是一个整体性的事情,光是陆军装备的运抵就要好长时间,部队抵达预定位置,飞机转场和机场后勤……以我对布什内阁的了解,他们在战争发起前,肯定会寻求广泛的支持,所以,不会是一个突然袭击的作战……”
  他抓住机会,趁机发表了数百字的长篇大论,然后兴奋的等待着苏城的反驳。
  能在苏振国面前辩论,政策研究中心里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苏城强撑着眼睛,听了一半就觉得无聊,对于早知道结果的人来说,听到正确的猜测还有点意思,听到错误的判断却是会更无聊。
  于是,在贾立东期待的目光下,随着他的表述结束,苏城也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呼吸的节奏越来越缓慢。
  他睡着了。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观点
  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大学生曾有一段极快的升迁时期,很似古代科场。最好的学校毕业的成绩最好的学生,留在中央历练的同时,无论务实或务虚,若能给某位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就有机会进入体改委、计委、政策研究中心等清贵权重之部门,继而上上下下,一路升迁畅通无阻。
  与二十年以后所不同的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中国缺乏高端人才,又是改革开放初启,中国领导人很愿意关注年轻的学子,给予他们机会,从而为改革增添新的血液和新的思路。
  贾立东费尽心机才得到了苏振国早餐会的机会,因此,他此际唯一关心的就是如何在苏振国脑海中留下印象。为了达成此目的,他根本不在乎苏城是谁?
  如果今天的早餐会上没有苏城的存在,贾立东说不得就要选择将军或高官来做突破口了。
  他不怕得罪人,他怕的是以后没有机会得罪人。若是不能在中央领导心中留下印象,一旦下放地方,岂不是要做一辈子的庸官俗官?
  同样的,贾立东不怕苏城反驳,他怕的是没有机会说话。而且,今天的早餐会不同于以往,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已经生效,用屁股猜也知道少不了海湾危机的讨论,贾立东在中东问题上做足了准备,无论苏城往哪个方向说,他都能用充足的理由将其驳斥成渣。
  然后,就能踩着这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飞升了。
  他唯独没有想到的是“呼声”。
  是的。呼声!
  苏城实在是困极了,也无聊极了,加上没什么心理负担,很容易就睡着了。
  人都说回笼觉香。谁要是在无比渴睡的情况下,只睡了两个小时就被人叫起来,再睡着的时候,脑袋里简直像在做蛋糕,除了软绵绵,什么都不会再想的。
  贾立东惊诧的望着苏城微微扇动的鼻翼,欲哭无泪:这也是为了博出名,是吧?是吧!
  就见苏振国轻轻示意了一下,就有服务人员取了小毛毯,批改在苏城的肩膀上。
  贾立东真想一头撞死在地板上算了。
  古代有在金銮殿上卖直搞自杀艺术的,有强项令吸引眼球的,有骗廷杖做肉弹的,还有抬着棺材搞行为艺术的……但是,睡觉?
  现在难道是魏晋时代吗?
  开会的时候睡着的人,难道还少吗?
  难道只有当面睡着才有用吗?
  贾立东心中怒吼:这厮要成功了,以后的大学岂不是要成周公的营地了?谁还认真学习啊,找个机会犯错,坐在校长面前睡觉好了。
  苏振国却不管他,声音有意放小,道:“我们继续吧。”
  戴教授担心贾立东说错话,微笑道:“战争时间拖的越长,对中国越有利,我认为,美国现在应当是在积极的争取苏联出兵,哪怕是名义上的出兵,也能彻底打消世界各国的顾虑,对伊拉克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作为中国,如何利用战前时机,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是最主要的工作,我有两个建议……”
  苏振国认真的听他说了几分钟,点头道:“美国大使确实在外交苏联。不过,他们出兵的可能接近于无。苏联上层的意见,还是以伊拉克主动撤出科威特为主。”
  戴教授得到了鼓励,继续道:“即使是穿梭外交,此时估计也不能发挥主要作用了。现在比较摇摆的是阿拉伯国家的态度,如果有一两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出面,战争时间就有可能延长……”
  戴教授的意见,就是争取以外交换战争,让战争继续拖着打不起来为妙。
  贾立东也终于醒悟过来,他与戴教授的学术一脉相承,激扬的说:“假如能让伊拉克退兵,那么美国的外交重心很有可能演变为科威特重建,以及惩治伊拉克。以前的联合国决议全部作废,需得通过新的决议,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的态度就很重要了……我们也能通过外交上的交换,打破西方封锁的坚冰……”
  他的声音没有刻意放小,相反,有点想要把苏城唤醒的意思。孤独的发表政见是最没意思的,双方激辩才能显示出水平嘛。
  苏城被迫醒来了。
  昂然的长篇大论,再能睡得着,真成了魏晋名士了,人家是嗑药嗑出来的,苏城哪有这样的条件。
  他睁开眼睛,就听到贾立东的兴奋的提出各种延长战争前戏的方法,并指出中国能得到的好处。
  应该说,整个海湾危机期间,中国是得到了一些好处的。布什家族一向以来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了打仗是什么都卖,典型的顾头不顾腚。中国自89年以来所受到的西方封锁,在中国看来是件大事,对老布什来说,哪里有“能源独立”来的重要。为了争取各国的支持,国务卿贝克向全世界兜售各种交易方案。从8月到1月,联合国通过了几十个决议,每一个决议都需要各国表决,中国等国家虽然不好公然反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但也常出现弃权的做法,而美国政府是需要赞成票的。
  每一张赞成票背后,都有美国人民的眼泪在里面。所以说,战争这种东西,往往是表面风光。
  不用说,贾立东是希望好处拿的越多越好,最好是再来半年的战争前戏,然后前戏做累了,或者发生了别的什么事,干脆别打了。
  这种观点不光在中国有市场,在全世界都有市场。1月15日到1月17日期间,是萨达姆最忙碌的时间,有无数个国家的政要请求他撤兵科威特,从而驱散战争阴影。对苏联和中国等国家来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非正义的,但伊拉克被打也不是什么好事。假如伊拉克能够主动离开科威特,联合国的决议就算是生效了,美国发动战争的正义性也就消除了。
  但是,就像是这场战争的发起一样,萨达姆错误的判断了形势。其实,他8月份开打科威特,就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美国大使当日接受了萨达姆的召见后,觉得天下太平,直接坐飞机渡假去了,哪知道萨达姆转身就下令进攻。
  现在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
  苏城开始还听着,然后就听贾立东的方案越来越理想化。
  直到贾立东看着苏振国的眼睛,充满期望的提出自己的方案:“苏联的态度很关键,在这一点上,中国是有优势的。我们应该和莫斯科一起提出重新审议联合国决议,同时共同敦促伊拉克退兵。如果向萨达姆保证不赔款,还是有一定的可能的,再怎么说,伊拉克也是苏联的前盟友。”
  这不再是清谈,而是实质性的措施了。
  苏城缓缓的喝了一口水,在其他人思考间,道:“苏联不足为盟。”
  解体前的北极熊确实有点虚弱,但并不是被掠夺以后的隐身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对美国唯唯诺诺,对其他国家就没那么友好了,苏振国要是听从贾立东的意见,跑去和苏联搞联合,非得把早前赚的好处都吐出去不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