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575

  这是典型的官场战术,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台的事,黄厅长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毛主任几乎要气疯了,直呼其名道:“黄仁盼,我命令你抛盘。”
  黄厅长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自以为计得的道:“你是副主任,你要命令我抛盘,我坚决执行,但我保留意见。”
  被命令抛盘,等于变相的降低了风险。“保留意见”则让他的赌注继续生效。
  “抛盘!”毛主任都不想理黄厅长了,他知道这厮在做什么,对于自己成为背景,毛主任很愤慨。
  在黄厅长的暗示下,朱恩波等人开始缓慢抛盘。
  与此同时,苏城命令道:“油价41美元的时候,开始做空。”
  张超马上重复了一遍:“现价40.2美元,41美元做空。”
  黄厅长既然上了赌桌,就没有退路了。他坚定的发表意见道:“油价会一路攀升到45美元以上的,到50美元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大华实业就知道痛苦了。不光现在赚到的要全部赔出来,每桶还要倒赔9美元,那就是3.6亿美元,一个行差踏错,大华就全赔进去了。”
  他这么一说,众人就全看过来了。
  苏城不为所动,眼睛都不扫黄厅长一眼。
  只有胖专家配合的道:“伊拉克尚有余力,仅仅是空袭,不能对他们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我现在很担心美国人只轰炸不进攻,这样的话,战争岂不是要无限期的进行下去?油价也不知要涨到什么地步了,苏董抛单也就罢了,做空可是自杀。”
  周老呵呵一笑,向左右看看道:“没想到啊,这个石油期货市场,竟然能体现国际形势,咱们今天正好有空,就看看结果如何。”
  苏城就不理解了:人家海湾打仗了,你们不是应该很忙才对吗?还正好有空,你们也太空闲了吧。
  时间一分一秒的走着。外面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周老看过之后,有些也会交给下面人阅读。
  当苏城看到伊拉克发射了5枚飞毛腿导弹,未能炸毁沙特油田的消息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场多空对决又结束了。
  胖专家也看到了这个小纸条,以他的专业眼光自然知道5枚飞毛腿导弹同时失败意味着什么。出于羞赧,他没有说出来。
  半分钟后,油价短暂的攀上42美元的高峰,然后开始露出下划曲线……
  刚刚抛完单的朱恩波,手都僵住了。他设想过一种漂亮的可能,自己抛掉了单子,结果油价应声上涨,自己就可以指责苏城判断错误,还有毛厅长云云……但他绝没有设想过相反的可能。
  海湾战争难道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怎么能这样!
  黄厅长眼望着油价从42美元跳楼似的跳到38美元,自己也有了跳楼的心思。
  毛主任眯着眼看黄厅长等人,口中微笑道:“幸好我们把国储的单子都抛了。”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暴利
  黄厅长的后悔一闪即逝。
  他把心一横,看着屏幕上跳跃的白线,闭眼道:“现在的油价只是小幅震荡,也许是有什么利空的消息传来,但大的方向是不会变的,随着战争的进展,油价会一路上浮。除非伊拉克被彻底摧毁战争实力。”
  他后半句话是看向胖专家的。
  在场的除了朱恩波,他唯一能争取的同盟军就是他了。朱恩波的身份太低,骗这个军事专家做暖场的也不错。
  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哪里是一个学校的傻专家能抵抗的。胖专家被黄厅长坚定的语气和利落的动作给骗了,加上黄厅长说的也正是他想说的话,因此,没什么周折的情况下,胖专家就笑呵呵的说:“我同意,伊拉克的空军和防空力量是弱了一些,但装甲部队是极强的,而且也没怎么被摧毁,等到地面战争的时候,这些军队会让美国人大吃一惊的……”
  苏城彻底放弃了纠正他,自顾自的指挥自己的交易员们去了。
  黄厅长还在说些什么油价必升的话,苏城也只是感慨一声,涨了舍不得抛,跌了又期望反弹是业余人士常犯的错误,对于无法遵照止损点来控制自己的人来说,对于此类问题的最好处理方法就是远离市场……
  黄厅长就属于标准的业余人士,偏偏他有经济学的学位,又是局领导,结果不但没有远离期货市场,竟然由他来主导操作。
  好在国储的多单已经全抛了,纯粹的嘴炮对苏城没有任何影响。
  黄厅长、朱恩波和参加此事的机关干部,好也罢赖也罢,与苏城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油价下滑又下滑,像是滑滑梯似的。
  快到午饭时间,油价落到了30美元以下,中间没有任何的停顿,丝毫看不出关口的样子,就那样渐渐单单的掉了下去,然后继续缓慢向下,令人看不到尽头。
  段远光暗自一算,歪过身子,对周老和苏老道:“16号的时候,大华赚了2亿美元,刚才涨的时候赚了一茬钱,跌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赚一茬?”
  戴教授低声说“是”,又道:“涨的时候是4000万桶油,赚4.5亿以上,跌的时候也有4000多万桶,均价40美元的话,现在又是4亿了。”
  “十亿美元。”这一次,周老都淡定不能了。
  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才刚刚突破百亿美元的大关,短短的几天时间,一家公司就赚到这么多钱……大家其实都有些发愣。
  “这个事,怎么处理?”毛主任小心翼翼的问。
  “处理什么?”周老瞪了一眼,道:“国家没有损失,中国企业赚到了钱,这就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宣传,你看看国储中心,险些亏损几千万吧。苏城这小子在期货市场是天赋呐。不过,也危险的很。”
  毛主任若有所思的点头。这么上层的命令,每一个字都得咀嚼清楚了。
  苏振国也道:“这个期货市场,变化多端,风云莫测,我们应该学习,但下的本钱不能太大。”
  “我回去以后,就整顿国储中心。”毛主任这么一句话,就决定了黄厅长和朱恩波的命运。
  毛主任是主管国储局的副主任,苏振国是总揽全局的主任,他们共同做出的决策,对国储中心是致命的。黄厅长看着他们说话,心就悬在空中,等见到毛主任的笑容,心脏登时摔落,像是油价似的,干净利落的摔成了两半。
  苏城伸了个懒腰,宣布最激烈的阶段结束。
  现在的油价在25美元到30美元之间震荡,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很快,随着空袭成果的披露,油价会降落到20美元到25美元的区间,然后,随着伊拉克地面战场的失利,油价还会下降到20美元以下,最终停在这里。
  对苏城来说,他收入囊中的资金已有6亿,还有1亿美元作为保证金留在了期货市场中。待油价跌至20美元左右抛出,他又将斩获8亿美元的收益。
  假如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海湾战争的地面战斗结束,大华实业的现金总量将突破15亿美元,总资产超过17亿美元。
  可以说,尽其所能收敛的西方石油公司,放弃了大好的盈利前景,全都便宜了苏城。来自海湾战争的15亿美元利润,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的。
  苏振国等人虽然看不到油价继续下行所产生的5亿美元盈利,但对他们来说,10亿美元的盈利已经足够惊诧了。
  周老很快将苏城叫到身边,仔细询问了起来。
  即使是国家级领导人,也无法轻视10亿美元了。不过,苏城这个纯靠“早知道”胡混的期货交易者,很难给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大家只能羡慕的看着他,将成功归结于运气和天赋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会儿,期货市场的价格稳定了。
  大华和国储中心的工作人员收拾装备离开。黄厅长一步三回头的走出了梦想之地,这也是他今生最后一次踏足中国最高政府机关了。
  朱恩波走得很决绝,他犯的错比黄厅长还大,不光处长的官位铁定丢了,想留在国储中心都很困难。
  苏城则被周老留在了房间内。
  等闲杂人等离开以后,周老笑呵呵的问:“苏城,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这种时候,任何一丝一毫的错漏都有可能改变事情。苏城抑制住自己迅速回答的欲望,仔细思考了一遍,然后做出决定,回答道:“我准备扩大甲醇基地的建设,然后积极涉足海沧计划。”
  他说的半真半假。如果让苏城现在做选择的话,财大气粗的他宁可自己搞一个石化基地,而不是涉足海沧计划,要是做一个排序的,应当是独立建厂,涉足海沧和甲醇基地的顺序。
  但在回答的时候,苏城将顺序调转了过来。因为甲醇基地用的资金最少,涉足海沧其次,自建海沧基地耗资巨大。
  苏城将排序颠倒过来,是为了看清周老的意图。
  作为一个石油起家的企业主,苏城将政商合作看的很正常。只有国家支持的石油公司才有发展前途,同样的,石油公司也必须支持国家。老布什要打伊拉克,西方世界的石油公司全都偃旗息鼓,看着有钱也不赚。以前的古巴,现在的利比亚,以后的苏丹和伊朗全是资源丰厚的国家,美国一纸禁令说经济封锁,果然没有石油公司冲上去。
  和“七姐妹”比起来,中国的三桶油付出的远远不够。
  周老对苏城的回答并不意外,笑容依旧道:“大华是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我们支持大华积极的向石化产业发展。嗯,台塑对海沧计划心存疑虑是很正常的,大华实业若是能帮他们打消疑虑,也是很不错的。”
  这是官方第一次赞成大华实业参与海沧计划。
  苏城兴奋的点头道:“太好了,有周老的支持,我们一定积极参与到海沧计划中去。一方面让他们尽快允诺投资,一方面也要造成有利于我们的局面。”
  “说的好。不过,投入海沧计划以后,就没有太多的资金做这样期货交易了吧。”
  “接下来几年也没有特别好的机会了。等海湾战争结束,我就退出期货市场。”苏城说到这里,看到几个人奇怪的表情,不由一笑,道:“我判断战争会在两个月内结束,到时候如果不结束,我也会退出期货市场的。”
  “不要损失太多。海沧计划的初期资金投入最少要7亿美元,即使是银行贷款,首期投入也不会少于5亿美元的。”苏振国轻轻的提点了一句。
  苏城很快醒悟过来,7亿美元的投入正是他提出的独立大乙烯计划的投资额。苏振国这样说,意味着国内有可能让他独立建设石化基地。
  这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到1998年以后,私人承建石化基地,甚至是国外投资石化基地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国内私企更不用说。
  因为98年的企业改革,将中石化和中石油进行了一番重组,使得两家公司都拥有了上游的油田和下游的石化企业,从而产生一定的竞争。
  这种竞争虽然不是很充分,但还是大大增强了两家企业的实力。而且,也提高了石油石化行业的门槛。
  在1998年以前,一家企业无论是想进军上游还是进军下游,面对的都只是中石油或中石化一家央企。98年以后,面对的将是两家护食的企业,左右逢源之类的事儿自然越来越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