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575

  宣总同意台塑出口转内销,那目前谈判的最大障碍就消失了。
  这是要掀了桌子,让谁都没办法吃饭啊。
  “大华现在退出,损失还不大。否则的话,我会在适当的时间提出适当的建议。”宣总这一次,就不完全是吓唬人了。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而且有这个冲动来做此事。
  与其让大华实业做海沧石化基地,自然不如继续交给台塑来做。
  毛主任又咳了一声,道:“大家都别着急,再考虑一下。”
  同时,他用眼神示意苏城服软。
  苏城目光闪动,不知在想什么。
  宣总换回了和蔼可亲的模版,笑道:“苏董说的有一样我是同意的,中石化和大华竞争海沧计划,不是稳赢。但中石化如果不想要海沧计划了,大华是稳输。大华再这样投资下去,能不能收回本钱,很难说啊。”
  苏城暗叹一声,央企就是有这个本事。他们能独霸着桌子吃饭,也能掀了桌子让客人没法吃饭。说到底,他们是饭店老板的儿子,除非饭店开不下去了,他们尽可以肆无忌惮的玩桌子。
  苏城有信心,台塑不会继续海沧计划了,这不光是台塑自己的事,还牵扯到台湾政府。同意他们100%内销,就有可能激怒台湾当局。
  但是,台塑不做海沧计划了,海沧计划何去何从?
  历史上,这个计划是无果而终了。中石化才不稀罕海沧计划的优惠政策呢。对他们来说,政府能给的任何优惠,他们都有办法拿到手。免费的150平方公里土地,无息的银行贷款,或者是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以及军队建设集团的帮助都不算什么。
  唯一能限制他们的是外汇存量。91年的中国已经不怎么缺外汇了,但早年留下的饥渴症仍在,银行有储蓄外汇的冲动和必要。中石化有的是人民币,但不能从银行贷到美元,就没办法购买国外的大乙烯设备,这个石化基地就无法建设下去。
  所以,有没有大华的参与,中石化都有掀桌子的冲动。
  他也许就是懒得洗盘子了。
  可对苏城来说,一旦桌子真的被掀掉。他前期投入就会损失不少。
  宣总看出了他的犹豫,用诱惑的语气道:“机会多的很,大华何必在一个歪脖子树上吊死?现在退出还来得及。再说了,你们不是已经建好了一个甲醇基地吗?”
  “没有海沧计划,甲醇基地光是运输成本一项,就要吃掉不少的利润。”苏城回了一句。
  宣总皮笑肉不笑的道:“这我没有办法,谁让你们太冲动。现在缓一缓还来得及。”
  “甲醇基地已经建好了,没法缓了。”苏城看着宣总。
  宣总稳操胜劵,假情假意的笑说:“真可惜啊。”
  刘秉怕苏城说错话,拉住他先道:“甲醇基地是甲醇基地,海沧计划是海沧计划,不要混做一谈。利润少一点就少一点。”
  宣总抚掌大笑:“还是老干部识大体,行了,大华只要安安静静的自动放弃,我们接手海沧计划,对你们的甲醇基地也有好处,对不对?”
  “以国企的速度,你们10年能建好海沧就不容易了。甲醇基地每年都要增加几千万美元的支出。”苏城似乎想明白了,再次强硬道:“左右都是损失,为什么不拼一把。”
  “嗯?”
  “大华不会退出的。”苏城再次重申。
  宣总没想到这种情况下,苏城还要坚持。
  他看看左右,叹了口气,装模作样的道:“苏董铁了心要做,那我就只好回去打报告了。告辞!”
  他向毛主任一打招呼,再没有逗留的兴趣。
  等人走远了,刘秉叹气道:“何必呢。”
  苏城语气冰冷的道:“满地都是歪脖子树没错,但没有一颗是不用爬的。海沧计划这一棵树,最适合大华。”
  “他要是帮台塑的忙呢?”在刘秉看来,如果中石化有帮忙的倾向,台塑自然会继续海沧计划。
  苏城不担心台塑,却担心海沧计划取消,匆忙摇头道:“台塑要是愿意被帮忙,也不会拖延到今天,不过,我们确实要再准备一下。”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华思路
  只两三天的功夫,台塑王永庆一行又回到了北京,继续参加发改委召开的会议。
  大华实业和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也被召集了起来。
  会议地点换成了人民大会堂。比起钓鱼台国宾馆,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规格其实降低了。因为钓鱼台国宾馆的小楼数量有限,只有十几座而已,每次包租一座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大。人民大会堂就不同了,它除了万人大礼堂比较稀罕之外,中小型的会议厅并不在少数。在面对公众开放出租以前,人民大会堂的利用率并不高。
  当然,即使到了2010年以后,这里仍然是比较神秘的所在。苏城算是又开了一次洋荤,左顾右盼的。
  刘秉自从做了石油部的司长以后,就经常有机会到人民大会堂来开会,对里面的陈设早就看腻了,哑然道:“都是好几年的旧东西了,还没有部里的装修好,这么急匆匆的把咱叫过来,台塑今天估计讨不到好去。”
  到人民大会堂而不是钓鱼台国宾馆,也能说明上级领导对于这次会面的态度。一方面是告诫王永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会议时间很短暂。东亚政治的细腻性,身为台湾商人的王永庆,估计能够清晰的领会到。
  苏城也有所准备,道:“中石化的公关若有效果的话,中央同意台塑100%内销也不奇怪。我觉得,台塑不会在六轻明朗前进行海沧计划的。”
  “再拒绝的话就说不过去了,估计会找些什么手段。”刘秉是比较信任苏城的判断,这种政府项目,拖延了两年时间,主观的说不做了,后遗症会相当严重的,所以只能采用外力的手段。
  苏城点头没说话。台塑最终是因为台湾当局的强制命令而退出了海沧计划。在局外的时候,他觉得是台湾的政治思维,身在局内,却又有了新的想法。
  说不定,台湾当局的政治思维本身,就是对台塑的帮助呢。
  他如今思考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没考量清楚呢,毛主任就宣布会议开始。
  苏城抬头一看,苏振国等高级领导人一个都没出现,在场级别最高的就是一个毛主任,还是个副的。
  与前两次见面相比,台塑的待遇是千差万别。以前王胜来的时候,都有副部级领导接待,如今董事长来了,却是毛主任出面。这种差别化的待遇表现的越明显,对台塑的压力也就越大。
  苏城看向王永庆,只觉得他更老了些。胳膊和肩膀处的肌肉干瘪到能看出骨头的程度。他的脸颊也有些塌下去了,只有眼睛显的特别大,但始终是半闭着的样子,说话也由旁边的王克岭代劳。
  几句废话过后,进入了正式的会议时间。
  就在大家以为会进入谈判状态的时候,毛主任果断道:“王董事长,我在此通知你,你们100%外销转100%内销的要求获得批准。”
  “嗯?真的?”王永庆身体前倾,看不出表情。
  宣总经理得意的看着苏城陷入深思。
  他以为苏城在思考中石化的实力。实际上,苏城思考的是时间和历史。
  在苏城的记忆中,台塑和中央就出口转内销的问题交锋多次,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谈妥此事。
  现在,中央提前一年时间批准了台塑的申请。苏城不由要考虑到,此时的改变,是否还会影响到海沧计划日后的发展?
  苏城望着王永庆和王克岭,想从他们的脸上看出答案。但两人都是一副正常的模样。
  于是,苏城偏头问刘秉:“你知道现在的台湾当局行政院长是谁吗?”
  “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我知道,行政院长……”刘秉摇了一下头。
  前面,毛主任又问:“台塑的态度是什么?”
  “感谢贵方对台塑的信任,我们现在就加快各方面的工作,争取在今年进入开工阶段。”王永庆说的非常肯定,好像期待已久似的。
  毛主任总算露出一点笑容,道:“台塑能够这样想就最好了。对了,台塑能够得到出口转内销的许可,多亏了中石化宣总经理松口,否则的话,咱们还得谈判多轮呢。”
  “多谢宣总经理。”王永庆笑容满面的与之握手。
  宣总经理反而有点尴尬。要从官方的角度来说,他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大家都是业内人,他松口的原因是什么,在场的人都能猜到。让台塑继续海沧计划,继而推出大华实业,这多少有点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意思,实在不是什么好名声。
  而且,中石化也没有要到输的时候。宣总经理只是单纯的借用行政手段逃避竞争而已。
  简单的说了几句话,王永庆露出感慨的神色,笑道:“人说十年磨一剑,我从策划六轻到现在,已有12年了,现在,梦想能在大陆实现,真是再好不过了。我明天就回台北,解决手续问题。”
  毛主任的态度和蔼万分,道:“如此甚好,我们也会做最后一次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合同签订以后,保证海沧能够立刻开工建设。”
  王永庆慢吞吞的表达感谢。
  等他说完,苏城也用缓慢的语速问:“王董事长。台塑开工建设后,会有多少设备在国内采购?”
  这个问题,一下子攫住了国企众的心。
  他们害怕巨额投资,但是喜欢巨额订单啊。
  边上的王克岭有些不高兴,道:“海沧计划在两年前就做好了方案,如何进行,自然是按照既有的方案来。”
  “台塑以两年前的标准看待大陆,估计会觉得很多设备我们不能生产,其实,国内现在的制造业水平增长很快,一些简单的设备交给国内来做,也能节省台塑的成本。比如管道?”
  “石化基地的管道也有特别的要求,我们会让底下的职员仔细分析的。”王克岭总算没有把话说死。
  这个时候,王永庆才回过神来,问:“大华实业有意提供设备?”
  “倒也不是,我们只是比较倾向于普通装备向国内采购。其实,一些国内目前不能制造的装备,通过采购和技术转让的方式也不错。”苏城说着缓了一句,笑道:“当然,这是大华做石化基地的思路,仅供参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