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575

  “是30刚过。”钟志根对年龄还是很在乎的。大华集团内部员工的年龄都不大,除了霍昌等少数国企派以外,大龄青年总是有点不太方便。
  张超哈哈一笑,就溜去找苏城了。
  董事长办公室里。
  苏城看到张超的计划,只扫了一遍数字,就拍板道:“可行,现在的关键是要说服巴斯夫公司。只要他们配合,其他几家估计没有问题。”
  张超惊讶坏了,道:“您这就同意了?”
  “有什么问题?”
  “每天100万美元的完工奖,您知道铁道部之前开出的完工奖是多少?100万人民币,还被人放在报纸上痛批。”
  “媒体的事找李琳,每年上千万的预算,我们要是被骂了,那就是公关部的责任。”苏城对100万美元其实没什么概念的。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在百万富翁的时代里度过的。在他想来,一个大型公司拿出百万美元,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普通中国人就不是了。即使是张超有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也不过是堪堪万元户罢了。他出国留学的时候,也把10美元当做巨款。现在说到100万美元,自然是心有戚戚然。
  不过,苏城的肯定还是给了张超以信心,他换了一口气,转而笑道:“我去和巴斯夫公司的人谈。新兴集团等公司,就交给其他人了。他们估计是求之不得。”
  苏城微微点头,想了一下,拦住他道:“钱给的太容易也不行。你要派人和其他公司说清楚。巴斯夫公司是外企,又承担着主要的设备安装工作,技术性强。因此,我们的要求是,只允许他们等巴斯夫公司,不能因为他们的速度慢,拖累了巴斯夫公司。”
  “我明白,就是让他们的速度要略快于巴斯夫公司。”
  “嗯,而且要功夫做在事前。”
  “这个简单。”张超说着,急忙要走。
  “等等。”苏城又拦住他,道:“包括新兴公司在内,付款方式是什么样的?”
  “三期付款。”
  “人民币?”
  “人民币。”
  “既然这样,完工奖给巴斯夫公司美元,其他公司必须是人民币。”
  张超一个犹豫,道:“这样的话,他们估计不乐意吧。”
  “如果不乐意,就单独给他们一个完工奖,设为100万人民币,你问问他们干不干。”苏城眯着眼,道:“现在才是工程初期,要是给他们大华人傻钱多的印象,以后的工作就难了。”
  张超恍然,带着注定会引起争议的完工奖政策,分别去找人了。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外籍工人
  新兴集团和中石化都是大型国企,向来是政绩重于利润。
  张超提出人民币给付完工奖,两家公司当然都不同意,但完工奖是大华额外支付的奖金,并不是合同中规定的劳务报酬,自然是大华想怎么定就怎么定,他们只能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
  说来说去,新兴集团选择了自降金额,用1比10的比例,兑换美元收入,以现在的外汇价格来算,等于降了一倍。让张超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说给苏城,他却是一点都不觉得新鲜。国企对外汇的渴求,早就到变态的地步了。80年代的中石油为什么富的流油,就是因为国家施行大包干制度以后,他们能用多出来的石油换外汇,然后自己支配。这条制度一出,整个石油系统才变成以油论功绩。
  改革开放10年了,虽然国家已经摆脱了外汇匮乏的困境,但也不过就是刚刚达到外汇温饱,不至于入不敷出而已。国家领导人就像是刚刚脱离了饥荒的农民,怎么敢说“粮食够了,以后会更多”的话。谁都不知道艰难的时刻什么时候来临。苏联人不可依靠,美帝国主义更是野心狼,面貌忠厚的日本鬼子也不是国际慈善家。
  国家依然尽其所能的收纳外汇,以保证国际支付的顺畅,维护国内的经济秩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直到2000年以后,国家的外汇管制才有所放松,允许普通人和公司大量的兑换外汇。虽然此时的中国已经美元多到要借给美国的程度。
  在1991年,美元仍然可以比人民币购买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也是国企和民企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个年月,哪个私企老板要是有本事,能从银行或某部门弄到一批外汇,几乎铁定能赚到大钱。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部分,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滞后的制度的落后之处。国企可以打报告申请外汇,从而赚到打钱,民企不能打报告,就找了能代替报告的人……
  1比10的比例,对新兴集团来说,稍稍高于了黑市价。但这笔钱是白得的。从国企官方的角度来看,30万美元和300万人民币都很多,虽然300万人民币具有60万美元的官方牌价,但写进报告里的时候,300万人民币是一句表扬,30万美元则是全系统内的赞赏。
  张建军尽管是军队出身的转业干部,可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他是没有洁癖的。国内的建筑公司赚美元是相当艰难的,此时出国做工程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多在东欧国家干活,赚到的那些外汇,却是不能和硬通货相比的。
  张超用了几天时间和各公司补签协议,众人皆大欢喜。继而,各公司的劳动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就是那些小的承包商拿着足额的人民币,也够舒服的了。原本就倒班工作的建筑工地,干脆是全天无休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不断的派人催促巴斯夫公司。毕竟,他们都是些辅助公司,只有巴斯夫公司安装好设备,一期工程才算是完成。
  海沧石化基地做的如火如荼,外面的评论也是一日三变。
  福建地区的报刊自不必说,全是连篇的好话,哪个媒体要是登了不符合大局的内容,用不着大华告状,自有宣传部门找他们的麻烦。
  但其他省市和中央的媒体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100万美元的奖金,究竟应该还是不应该,要不要这样做,几乎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讨论。
  如果是20年以后,这样的讨论简直无聊。人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用得着媒体代言吗?
  但在1991年,情况是不同的。媒体记者一方面号称无冕之王,用仿照普林策奖的方式做新闻,针砭时事,建言立策的念头强烈。另一方面,学习西方肆无忌惮的媒体风格的同时,中国媒体是没有管束的。尤其是面对非官方的问题,宣传部懒得管,文化部管不到,媒体之间的监督也形同于无。
  别说讨论别人的钱怎么花的问题了,试图规范中国人行为的媒体记者满大街都是。
  只是讨论应该和不应该,已经是李琳努力奋斗的结果了。
  苏城只得安心受之,料想评论很快就会消失了。
  诸如葛洲坝一类的事情全国轰动,总有一样能让媒体发泄过剩的精力吧。
  11月很快来临。
  葛洲坝工程的新闻确实铺天盖地,然而,新闻的角落里,总免不了有讨论奖励和奖金的文章,三五不时的,记者们还会联系到深交所股市,去判断苏城目前的资金数额。
  深交所的股票已经涨到了18元左右,迫近历史高点。苏城购买的3亿元股份,等于凭空上涨了1.5亿。这部分资金是要公开的,也让刚刚接触到资本市场的人咋舌不已。
  再加上海沧基地和台塑的关系,大华的热点持续了半个多月,苏城也不知道该哭该笑了。
  会议期间,李琳也是万分无奈,说:“现在人对钱太敏感了。听说一天的完工奖就有100万美元,眼都红了,有熟悉的编辑告诉我,他们最近投稿的数量都增加了一倍,增加的全是说大华的奖励制度的,要是一篇都不发,也说不过去,所以偶尔要发表一篇……”
  “这家发一篇,那家发一篇,数量就多了。”杨明接着说了一句,他每天负责整理媒体资料的,现在也痛苦非常。
  “媒体评论是媒体评论,现在就怕官方介入。我们和几家公司都是签约了的。新兴集团且不说,巴斯夫公司可不好伺候。上头要是让我们修改完工奖,巴斯夫公司第一个不乐意。”钟志根补充了一句。
  “实在不行,就和巴斯夫公司谈一下,换个名字吧,不要叫完工奖了,叫提前节省什么的,用百分比付款。”有人提出建议。
  钟志根马上摇头,道:“那不行,他们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的。用百分比付款,最容易造成意外……”
  正商量着,董事长办公室的文员,敲门拿了文件进来,并道:“有计委的同志,约苏董事长见面,周一早晨10点。”
  此时,部委的约谈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但请喝茶一类的见面,已经常常出现了。
  张超听到计委的名字,就脸色大变。
  李琳也不安的道:“是我的工作没做到位,不行,我现在就回去重做安排。”
  “没事,只是谈话见面而已,没什么威慑力的。”
  “他们要是不拿捏着咱们,是不会谈话的。”张超满腹的危险信号。
  部委约谈对企业来说,好像很紧张,确实如此,也应该紧张。但对部委本身来说,同样很紧张。
  中国的部委本身是没有执行权的,它可以制定政策,也可以协调部门,督促地方,但归根结底,它本身的执法权很有限。
  因此,如果手上没有点真货,部委往往也不好进行见面谈话,以免威严扫地。
  事实上,自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以后,部委约谈的名声就广而告之的烂掉了。
  在此时,部委当然不会任由自己的名声受损,尤其是实力极强的计委。
  苏城脑中拼命运转,开始思考应对策略。
  取消完工奖?这自然不行。
  完工奖决定了海沧石化基地的建设进度,而建设进度又决定了台湾工厂的进驻数量,进而又决定了海沧基地的价值……
  在这样一个循环中,若非万不得已,苏城是绝不会后退的。
  “准备好文件,暂时不要做大的变动,等谈话后再说。”苏城对国家部委已经不再畏怯了。对现在的中国来说,一个国外油田也许只是好听,但一个石化基地就非常重要了。国企横行无忌的时候,不是因为它的级别,而是因为它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苏城离开会议厅以后,还是打电话给主管工业的常务副省长,将此事告知。
  年约50岁的副省长常国立正踩在人生最重要的节点上,当然不容自己省内最重要的项目受到影响。他在电话里,气宇轩昂的道:“苏董不用担心,大的方向绝对不会有变化。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你们建厂能有多快就有多快,我们省里绝对支持,关于完工奖的问题,我陪你去扯皮。”
  这比苏城预想的还要舒服。
  有了常务副省长的陪同,大华集团内的担心也少了许多。高管向来是政治敏锐的角色,常国立愿意陪同,就说明问题不会严重。
  到了地方,负责约谈的却是一位司长。
  他没有谈完工奖励的问题,开口却说道:“我听说大华有雇佣外国工人的情况?你们是用人民币支付薪酬,还是用外币支付薪酬?”
  “当然是外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