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575

  小胖痴痴的看着天,有顿悟的感觉。
  按照协议,巴威尔等人对前期的技术是没有什么干涉权的,苏城此时才介绍秦世维,也就是个通知的意思。
  巴威尔知情识趣的与秦世维握手,说了几句恭维话,就把翻译交了出来。
  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前苏联人,既有俄罗斯的,也有加盟共和国的,都得要翻译从中帮忙。至于前苏联自己的工程师,有名有姓的早都去了西方石油公司,有的还自己去开了公司。
  此时的前苏联国家,社会风气比几年前的中国还要金钱化,不仅是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在是想做导弹也不行了。美国人不允许!
  结果就是,最聪明的脑袋要么去外国研究机构工作,要么就从商赚钱。后世俄罗斯的“七大寡头”里面,别列佐夫斯基就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相当出色的数学家,在个人资产膨胀到世界第97位以后,流亡海外。
  巴威尔尽其所能的收罗了一些苏联专家,但都是西方石油公司挑剩下的了。苏城也不以为意,石油是一个很开放的世界,一切都用薪水说话。大华实业若是开的出高薪,德国专家也为其所用,开不出高薪,苏联专家自然会去高薪的企业工作。
  与之相比,苏城宁愿培养大华自己的团队。虽然也会有一定的流动,但中国工程师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会好很多。
  而且,中国和苏联将近20年没有交往了,双方的石油开采技术也有了明显的区别。苏城既然要用自己的一套,就不准备招募那些普通的苏联专家。事实上,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也是一样的做法。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技术进行方式,除非是牛爆天的苏联专家,否则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来融入,不能融入或不愿融入的苏联专家,就只能充当苏联解体的注脚,以守门人等隐藏BOSS的形态呆在屏幕的右下角。
  轰隆隆的推土机,吊车和卡车挣扎着从泥泞的土路上滑下来,开始努力向前。苏联在开发西伯利亚上投入颇多,主要目的就是获得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相应的工程车辆等等,也有一个相当的提高。
  秦世维就在越野车的前盖上摊开图纸,首先确定了几个平整的位置,然后对巴威尔道:“重型装备可以入场了。”
  巴威尔心领神会,马上用电报机去通知。
  没过多长时间,就见两架硕大的军用直升飞机,吊着巨大的发电机组,飞临上空。
  离的越近,直升飞机的噪音就越大,那庞大的体积也显示了出来。
  它要是吊装着其他东西,还没有那么明显的参照物,但它吊的分明是两个十几吨重的发电机组,顿时把不少人给看傻了。
  两架直升机简直如同两座别墅似的,在空中移动。
  “这是……怎么有这么大的直升飞机?”
  “米26直升机,最大载荷20吨,和大型运输机差不多。”巴威尔得意的笑了笑,道:“我们家在军方有些能力,所以借来了两架军用直升飞机。米26本来有民用型,但都被外国石油公司租完了,我们只能借来军方的暂时用用。研发米26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全面开发西伯利亚的需求,要求全天候能力。油田开发和石油钻井经常用到它,嗯,很方便。”
  “这么说,它下面挂着的,是真的火箭巢了?”小胖还属于不等他回答,忙不迟疑的拿出照相机,交给苏城,喊:“师父,快,帮我照相,要拍到火箭巢啊。”
  苏城无奈照做,按下快门,道:“这两架飞机要帮咱们运输不少东西,你要有兴趣,可以坐飞机去火车货场,正好监督那边的装备吊运。”
  “真的可以?”
  苏城点头,巴威尔也点头笑说:“我给飞行员说一声就行了。”
  说话间,世界上最大的直升飞机就缓缓地悬停在了工地上空。
  工人们一拥而上,指挥着飞机将发电机组放置在圈定的位置上。
  别看就是放一个设备,也耗费了1个多小时,看的人都是一身大汗。在此过程中,却是苏联人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石油部门向来使用全苏最好的装备,不仅用过直升机,核弹、空投和高爆炸药等设备也没少经历,端的是经验丰富。
  装备吊装完毕,巴威尔用对讲机说了一句话,就见领头的直升飞机放下了一条绳索。
  小胖登时有种不祥的预感。
  巴威尔顺势推了它一把,笑道:“工地不方便降落,上面会拉你上去的。”
  翻译说了一半,小胖的眼睛就直了,求救的看向苏城,道:“我这么重,会把肉拉肿的。”
  苏城劝说:“军用直升机,走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小胖咬咬牙:“舍得一身剐。肿就肿了。”
  在一片欢呼与呼救声中,浑身捆绑的小胖,被拉上了数十米高的直升飞机。
  当时,他是有些开心的。
  第二天,他就后悔了。
  因为又有了坐直升飞机的机会。实际上,是不止一次。
  整个3月,斯科勒油田都在快速建设,直升飞机也是一天两三趟的飞来飞去……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亚洲人
  斯科勒油田的大部分设备,还是租借自俄罗斯的石油部门。5000万美元的预算,还容不得他们铺张浪费。
  而且,有巴威尔等人的关系,他们租借设备经常使用卢布,或者是掺杂卢布和美元,也有少量来自国内的设备,用铁路线运过来。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协议签订的很偏向大华和中国银行团,资金虽然说是贷给了三家俄罗斯公司,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由大华实业完全掌控。
  总负责的秦世维在国内勤俭持家惯了,根本没有西方石油公司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他是能不用美元就不用美元,能用租的就不用买的。从俄罗斯石油部门来的设备,也往往被连续压价。
  两周的功夫,油田已有了模样。供指挥部使用的野营房和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到位,平整场地等搬家工作也很快完成。与此同时,聘请来的俄罗斯公司开始铺设通往井场的道路。秦世维则重阅地震图,部署勘探井。
  直到第一口勘探井钻下来,5000万美元都有剩余。
  夏米尔长期睡在油田,一只眼睛瞅报表,一只眼睛看油田。眼见井架搭起来了,钻机轰隆隆的开钻,不禁惊讶的道:“5000万美元真的够用?”
  秦世维不在意的道:“他们已经打好了普查井和预探井,数据相当清楚了,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做,自然简单。”
  他们指的就是前苏联石油部门了。西伯利亚是前苏联开发的重点区域,苏联政府为此投入了巨大,产出也不少。
  夏米尔是半个外行,直接问道:“能产油吗?”
  秦世维通过翻译,道:“这口井不一定,但总体来说,肯定可以。”
  他敢如此确定,也是基于斯科勒油田的状况。前苏联对西伯利亚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投入,很多地区的地质构造已经相当清楚了。像是斯科勒油田这样的,更是排到了等待开发的序列里,属于等待生产的油田,只是因为苏联解体,通通便宜了国内和国外的私人开发商。
  夏米尔装模作样的看了图纸,然后低声问:“这口油井您有几成把握产油。”
  “这个很难说的。”
  “据您估计呢?”
  “只能说几率很大。”秦世维奇怪的看着夏米尔。
  夏米尔稍稍犹豫了一下,小声道:“我们的投资人,您知道,一些先生都希望能来油田参观,毕竟是数千万美元的项目。”
  听他这么说,秦世维理解的道:“五成把握吧。一半一半。所以,最保险的做法,还是等产油了,再请人来。”
  “有些人等不及了。”夏米尔说到这里就不说了。
  秦世维知道他的意思,储量5000万吨的油田,只是注资5000万就拿下来,自然少不了各种猫腻。不过,他本人是不太愿意掺和到这种事情当中的,想了想,道:“我尽量保证进度,但能不能产油,是无法确知的。”
  “那当然。”夏米尔很好说话的笑了。
  等了一个星期,巴威尔、夏米尔等人的身后人物,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在斯科勒油田。
  开始的时候,苏城并没有注意,但是,随着人数的在斯科勒,戚晓昆找上了他,道:“来的人,不可能都是巴威尔他们的投资者。”
  作为大使馆武官处的成员,戚晓昆的信息渠道很丰富,对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更是有相当的情报积累。
  苏城不禁正色道:“不是投资者是什么?克格勃?有这个必要吗?”
  戚晓昆被他说的一笑,道:“没那么严重,克格勃都自顾不暇呢。我只是从来人的身份分析,他们没有联合起来的必要。嗯……我注意到,里面身份最高的是一名地质部的副部长,还有退休的通用机器制造部的部长,然后是一名化学和石油加工工业部的部长遗孀,另外几人都属于更低一级的前苏联干部……此外,在俄罗斯政府内任职的还有几个人,有俄罗斯联邦能源署的,俄罗斯联邦工业属的,都是炙手可热的职位……还有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署的官员……”
  苏城打断他,道:“这些人为什么不能是投资者?”
  “现在的俄罗斯?他们可不会来这么多人,就为了瓜分一个5000万吨的油田。虽然是不少钱了,但没必要,你懂我说的吧。”戚晓昆搓了一下手,道:“我估计,有三四个人联合起来,拿下这个斯科勒油田就没问题了。”
  苏城无奈点头。
  虽然是上亿美元的买卖,但就像是苏城不愿参与投资一样,这些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官员也会有同样的顾虑。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等待几年时间,然后幻想衣食无忧的下半生的。
  “那你觉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苏城转头再问戚晓昆。
  戚晓昆从兜里摸出一根巧克力棒,边思考边撕开包装,大大的咬了一口,才道:“我个人猜测,估计都是对油田有兴趣的人。”
  “但不一定是斯科勒油田?”
  “嗯。”
  苏城摸着下巴笑了:“我正想着在俄罗斯卖牛仔裤呢,没想到不用自己宣传,他们就找上门来了。”
  “什么卖牛仔裤的?”戚晓昆不理解了。
  苏城讲了做牛仔裤的人,通过卖结实的裤子赚的比淘金者还要多的故事,然后道:“我不太看好在俄罗斯长期持有油田,不过,做技术服务商,顺便提供信贷服务,还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同样能获得一定的石油控制权和影响力。”
  要想在俄罗斯长期持有50%以上的油田股份是非常艰难的事,需要长期的斗争和谨慎的小心。苏城不想把后半辈子都投入在俄罗斯的权力斗争上。不过,如果只是占有较低比例的股份,例如5%或者10%,而且是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获得,那样的危险会很低。
  大华实业不可能在俄罗斯获得金融寡头那样的实力,因此,占有一个公司60%的股份,远不如占有6家公司10%的股份更简单赚钱。
  当然,这样做的弊端是要分别了解6家公司,从处理两家公司的关系变成了处理7家公司的关系,管理成本会上升不少。
  戚晓昆两口吞掉巧克力棒,道:“和你相同想法的人应该有不少,我注意到,参观者里有石油公司的人。”
  “嗯?哪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