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575

  “我们的船厂没好,不能参观。不过,我可以给你说说,这种新的方法叫做巨型总段造船法。”苏城也没有胡说。当他开始读书的时候,韩国的LNG船舶企业,就已经开始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取代日本人发明的分段制造的方法了。
  韩国人用新的方法,将一艘船的建造时间,从100天内压缩到了60天内,从而在船舶工业不景气的时代活了下来。
  苏城此前就和李沧交流过,此时光谈概念,不谈措施,顿时将安尚宇给唬住了。
第四百章
怎么能这样
  现代的船舶制造工艺,早已经进入到了工厂化生产。船只在设计图上的时候,就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的,分别制造,再统一吊装合并,形成新的船只。若是有必要的话,分段出来的船体,还可以外包给其他的船厂,从而降低生产压力和成本。
  90年代初的先进造船法,就是安尚宇说的分段制造法,一艘船被分成100多段,再重新拼接起来,效率比传统的造船方式提高了数倍。
  巨型总段造船法可以算是分段造船法的放大版,它只分出10多个总段,可以由不同的造船厂来完成,间接提高了大型船厂的运转效率。
  安尚宇做了20年船舶工程师,随便听一些,就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更先进。但他同样有很多疑问:“总段的重量增加了,移动会变的更麻烦了吧。按照你的计划,船厂恐怕需要800吨以上的龙门起重机,这样的起重机,价格太贵了,怎么也要3000万美元,大华实业的船厂投资这么大?”
  “用龙门起重机的话,价格确实很高。”苏城早有准备的笑了笑,道:“大华准备再等几年,才采购重量如此大的龙门起重机。现阶段,在订单不多情况下,我们准备把起重和平移两个功能分开来处理,比如采用起重塔架完成起重功能,采用吊架完成平移……”
  “这样一来,成本就只有龙门起重机的十分之一了。聪明,太聪明了!”安尚宇忍不住惊叹,只是这么一句话,就让他对苏城的信任感大大增强。不是真的琢磨过这项工艺的人,是不会深入研究工艺成本减少的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减少成本是工艺研究的次级内容,你得先研究出能用的工艺,然后再考虑便宜的问题。
  也就是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用的问题。
  安尚宇却不知道,中国船厂的传统,一向是要既便宜又好用的。像是大吨位的龙门吊这种东西,就算是进入了新世纪,大型船厂也不敢采购的多了。
  苏城说的办法,才是船厂们用的最多的。虽然效率要低一些,但成本只有十分之一,怎么说都是便宜的好。
  李沧明知道大华实业没有做好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准备,但听苏城这么说,仍然有种激动的感觉。因为早在讨论期间,他就知道,大华船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苏城所言的造船法,是真正能够施行的。
  安尚宇更是频频点头,一会儿又问道:“你们怎么解决的精度控制?两个这么大的总段拼接,比小型的分段拼接难多了。”
  “激光三维精密测量和计算机模拟计算技术。”苏城想也不想就回答。这些不是新鲜东西,在民用船舶制造采用之前,航天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制造中,都采用了这种技术。问题的关键在于,船舶的总工程师要会使用这两项技术,并将他们用于实践。
  创造性的思维,往往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经验的多寡。
  第一个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船舶设计师,虽然将船舶的建造时间缩短了一半,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发明什么惊天动地的新技术,只是解决了一系列的小技术而已。
  其他的设计师,也许能够解决其中的一部分技术,但是,在看到其他技术的难度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了放弃。
  再加上身处的环境不同,是否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也会有所改变。
  分段造船法和巨型总段造船法都在亚洲地区发扬光大是有原因的。因为钢板等原材料和设备的价格飞速上涨,世界船舶利润的降低,使得亚洲的造船厂持有大量保本性质的低价订单。为了扭亏增盈,亚洲船厂只能大幅度的提高造船能力,尽量插入新接的高价订单。这样的问题在欧美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他们多是百年老厂,接单期的谨慎和完备的合同,往往会让他们避开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不过,这也让欧美船厂日益淡入了造船界。
  大幅度的提高造船速度的技术,只有在亚洲船厂才会得到充分的重视。
  安尚宇也不例外,喜的抓耳挠腮,不停的问问题。
  苏城虽然是个半调子,但空对空的说,也不露破绽。
  刘明浩在旁听着,开始还有看好戏的笑脸,很快也惊讶起来。
  他耐着性子等了个空子,拉住苏城道:“苏董,咱们先休息一会儿,你看安尚宇先生才来不久,还疲倦着呢。”
  “我不累,我不累。”安尚宇听到了翻译,一个劲的摇头道:“我工作的时候,经常两三天不睡觉,这点疲劳,不算什么。”
  “还是休息一下的好。”刘明浩说着,扯着苏城的胳膊就走。
  到了代表团单独的房间,刘明浩不爽的道:“苏董,你和安尚宇谈的,是真的?”
  “当然。”
  “这种巨型总段造船法是真的能够实现?”
  “当然。”
  刘明浩一副要喷血的样子:“这是军国利器,怎么能轻易示人呢?你……你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个LNG船的技术,哪里比得上加快船舶建造速度的技术!你知不知道,咱们国家光是每年需要的油轮和货轮的数量有多少?要是能节省一半的时间,那简直是……是……”
  “军国利器?”
  “是,军国利器。”刘明浩说完,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说了这个词,瞪了苏城一眼道:“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苏城施施然的道:“其实也简单,巨型总段造船法,我们实际上用不出来。”
  刘明浩一愣:“为什么?”
  苏城看傻子似的,道:“还为什么?太难了呗。而且,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核心是异地造船,就是能在不同的船厂制造巨型总段,然后在核心船厂组装成船,属于跨国公司的手法。咱们国内的船厂,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估计也没有这样的意愿。”
  “你还为中船的事不高兴?”刘明浩不禁道:“我这样说吧,要是有这个的技术,中船我去给你解释。”
  苏城无奈的摊开手,道:“我不是为中船的事,唉,我是讹他呢。”
  “什么?”
  苏城吁了一口气,道:“咱们连分段造船法都没有掌握呢,怎么搞巨型总段造船法?我是想着,用高一点的技术把韩国人现在掌握的技术诳过来。唉……现在估计人家也回过味来了。”
  他是故意的。安尚宇哪怕是半信半疑,也会表现出极大的诚意的,因为这东西本来就是半真半假的。真的部分,他会信以为真,假的部分,说不定就以为苏城是故布疑阵。
  刘明浩不管苏城怎么说,直接道:“你就说吧,巨型总段造船法,能不能实现?”
  “能,但要先得到分段造船法,然后再着重研究一些技术。”苏城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太多,但在读书的时候,确实是接触过的。他现在的水平,属于看到了相关的名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程度。
  要说起来,苏城的水平,如果参加一场相关的考试,估计想得20分都悬。但在重装备界,这样的程度其实已经够用了。因为很多技术几十年前就有了研究,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用上而已,苏城只要愿意翻文献,愿意找人问,能组织专业人士进行纸面研究,给巨型总段造船法列一个研究提纲,并且研究出来,都是能够做到的。
  对普通人和公司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盈利前景。重装备技术的投资动辄以百亿计,而每年产生的技术却数不胜数。
  在看不到前景之前,交流电都能败给直流电,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不能发生。投资者稍微犹豫一下,耽搁一项技术五年时间,简直是再平常不过了。
  刘明浩盯着苏城的眼睛看了半天,释然道:“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帮你去弄这个分段造船法,你把巨型总段造船法整出来,但你得保证。向国内船厂转让技术。”
  “可以转让部分技术,转让给哪些船厂,什么时候转让,我说了算。”苏城将主动权握在手上,同时道:“就算你不帮忙,我也能弄到分段造船法的技术,找韩国人,也就是为了省钱。”
  刘明浩犹豫片刻,伸出手来,道:“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苏城与他击掌。
  “配合我。”刘明浩说着,打开了门,粗着嗓子喊:“不行,技术是你的没错,转让必须通过国家,军国利器,不是你想换什么就换什么的。”
  配合夸张的动作和语气,在旁人看来,刘明浩和苏城明显是大吵了一架的样子。
  舍不得休息的安尚宇忙跑上来,问苏城:“苏董,怎么了?”
  苏城脑袋转的很快,叹口气道:“那个……巨型总段造船法,咱们不能再谈了,说其他的吧。”
  “官方禁止了?”
  “是。”
  “这个……这是学术交流啊,怎么能这样。”
  “是啊,怎么能这样!”苏城装作懊恼的样子。
  安尚宇拍拍胸脯,道:“别急,我去帮你问问看。”
  说完,他就去找韩方代表团嘀嘀咕咕了。
  ……
第四百零一章
军方的技术?
  安尚宇用热情洋溢的语气,写了一封邮件,委托韩方代表团用外交包裹的形式送回国内。
  没有用电话和电报,主要是担心窃听。安尚宇在邮件内大谈特谈巨型总段造船法的重要性,他担心大华实业知道了,会狮子大开口。
  历史上,第一条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船舶,是2001年由韩国三星重工的巨济船厂首先采用的,被韩国媒体称作革命性的造船技术。它将船舶在船坞内的建造周期,由3个月缩短到了1.5个月。
  由于造船厂的主要瓶颈就是船坞数量,因此,这种造船法的推出,立刻加快了韩国造船企业的交货速度,使得他们能够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手中积累的低价订单,同时尽量多的完成高价订单,积累到的客户和资金,为他们奠定了船舶产业链的基础。
  日本因为沉迷于自己的分段造船法技术,在短短的十年间,就将以前的技术领先丢的一干二净。随着日本社会的人力成本加大,日本造船厂的好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韩国人希望能成为新一代的船舶巨头,以至于采取政府巨额补贴的方式。其热情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安尚宇的邮件抵达当日,就受到了现代重工的重视,接连拨打电话,询问真实性。
  第二天,现代重工和他们的关联企业更是开始联络香港和国内的关系人。
  苏城反而安静下来,回到公司正常工作,还带着舒兰一起去看了周星驰的《逃学威龙2》。
  在电影上映的当年观影的感觉是不同的,舒兰乐的整场都在笑,出了影院,也是一般的笑容。
  “还在想刚才的情节?”苏城其实是看过这部片的。
  舒兰却使劲摇摇头,抓住苏城的胳膊,轻声道:“我是觉得现在挺好的,看电影什么的,挺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