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575

  “如果再多半年的时间,大华船业也许就能培养出自己的第一批造船技工了。看起来,不用技术含量搞一点的东西,这个船是造不成了。”苏城虽然这样想着,也没有立刻决定,而是拨通了李沧的电话,向他介绍了情况以后,询问道:“以202和201船目前的状况,大华能不能采用巨型总段制造法的方式制造。”
  李沧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苏城不甘心的问:“那平地造船呢?”
  这次轮到李沧惊讶了:“不用船坞造船吗?你会?”
  听到如此殷勤的声音,苏城不自然的说:“我不会平地造船,不过,可以研究参考一下。”
  ……
第四百零五章
窗户纸
  李沧哑然失笑,道:“不用船坞,直接在场地上造船的技术,咱们国家曾经研究过。我印象里,勘探三号海上钻井平台,就是用的平地造船技术。不过,这都10年过去了,咱们国家建设的船坞越来越多,平地造船好像有点跟不上了。而且,这对提高速度有什么用?”
  “勘探三号用的不是真正的平地造船技术。”苏城在读石油储运专业课的时候,接触过一些LNG船和油轮的建造技术,泛泛而谈道:“我说的平地造船技术,应当是和分段造船法、最好是巨型总段造船法结合起来,采取船体部件大型模块化的方式,在平地上完成造船工作,船只在建造完成前,完全不下水,这样就可以不受船坞和船台的影响了,也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他说的是不太清楚,李沧却听明白了。勘探三号因为起重机等设备的限制,当年其实是在水面上安装的。与其说是平地造船,不如说是水面造船。
  他是未来能做院士的船舶专家,对于这种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首先在感性上就有所预料,问道:“如果没有船坞的话,大规模建造确实是有优势的,但你说的这种方法,首先,船下水的问题怎么解决?”
  “平地上铺铁轨,让造好的船靠在岸边的无动力拖船上,然后将拖船拖离岸边。等到把拖船沉入水中后,船体就浮出水面了。”苏城说的,差不多就是他记忆中的全部信息了。
  李沧陷入了沉思中。
  就在苏城以为电话出了问题的时候,李沧才猛然惊醒似的问:“苏董,您在本埠吗?我过去谈。”
  “我让人帮你买机票。”苏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名船舶专家,真正的专家。
  世界上的专家其实是有两类的:一类是严谨科学的专家,本质上通过数学来解决问题;一类是混吃等死的砖家,本质上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后者就像是老鼠,不光坏了一锅又一锅的汤,而且繁殖力惊人。
  90年代的中国之所以文凭热,正是因为缺乏真正的专家。最是年富力强的那批人,却因为70年代的经历,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偶尔有两个蒙混过关的家伙,也就只能在国内称霸,放在船舶或石油这种需要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里,完全不够看。
  因此,大华实业虽然已经高端到可以直接找院士的地步,苏城还是选择了李沧这样的稀缺品种来合作。
  晚上10点,李沧和他的两名助手,顺利抵达本埠。
  苏城亲往迎接。
  坐在车里,李沧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苏董有平地造船的全部设计吗?”
  “我哪里有。不过,这项技术应该不难吧。”苏城这样说,是因为他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说的。
  当时,教石油储运的那位副教授,还充满遗憾的说:平地造船本质上是一种精巧的设计,捅破一层窗户纸,就能取得巨大的利益。结果被外国人注册了专利,咱们就算是看到了窗户外面的情况,也不能用了。
  大学男生,不是高富帅就是愤青。苏城当时听的很认真,直到现在,也记得那层窗户纸,正是船只下水的问题。
  船在船坞里的时候,下水是很方便的,但在平整的场地上下水,就没那么容易了。
  国内的勘探3号,是通过水上作业完成的最后吊装,困难度很大,容错率很低,也不能用于生产更大的船只了。
  采用无动力拖船和枕木铁轨的方式,却能相对容易的解决下水问题。
  李沧正是对这个方案充满了兴趣,才会着急的赶来。见苏城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他不无遗憾的道:“船体的重量、体积,以及水的重力和浮力,都会影响到船舶下水的安全,大华实业如果没有做过具体的实验,恐怕不能直接用在建造上。”
  “就用202号船做实验怎么样?”苏城说着就介绍了起来。
  李沧听着摇摇头,道:“对同一艘船来说,平地造船和船坞制造,速度上恐怕没什么区别。采用平地造船的好处,是能够节省船只在船坞的时间,不用造好了分段等着上船坞,所以,同时建造多艘船,才能用得上平地造船法。”
  “那就用201号船做实验。”苏城说的是大华运输公司订购的船只。两艘船是同一个船型的,为了加快202号船,201号已经减缓了建设速度。
  李沧自然不会拒绝,有一艘万吨巨轮做实验,这种事情是每个船舶专家梦寐以求的。他即使专注于基础研究,也不会放弃这种机会。
  不过,看着苏城“忧郁”的笑容,李沧多少有点不好意思,问道:“你说202号船的预计交工时间已经延迟了,再用201号船做实验,会不会太耽搁你们了?”
  “我们的工人总数是够的,只是骨干工人比较少。201号船能做多快就做多快吧。202号船虽然不能按期交工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吧。平地造船法,就当作是技术储备,下次就能发挥作用了。”
  听苏城这么说,李沧坐不住了,冥思苦想半天,道:“其实,202号船也不是完全不能没机会了,还有2个月的时间吧。”
  “68天。”
  “我可以帮你们找些高级技工。”
  “现在的情况……如果再从中船等船厂挖人的话,我担心大华船业自己员工的士气。”
  李沧知道中船陷阱的事,连忙道:“我和中船没什么直接关系,其实,也有些高级船舶工人,是不属于中船的。”
  “远洋也不行。”
  “也不属于远洋。”
  “哦?哪里还有高级船舶工?”苏城这下来了兴趣。他们现在缺少的就是高级技工,尤其是专业的船舶工人。有些地方,本来很快就能做好,但为了等待数量稀少的高级技工,整体的速度都被延缓了。按照大华延续下来的八级工制度,7级和8级的船舶焊工,是最缺乏的,随着分段制造的结束,船舶整体制造将会需要更多的空缺。
  李沧笑着指指自己,道:“学校里啊。我们学校就有一个给学生练习和实习用的小船厂,虽然做的都是小船,但工人的水平相当高,尤其是那些高工,做万吨货轮肯定没问题。”
  苏城只用听他说的头一句,就连连点头,敲脑袋道:“我怎么没想到。人力资源部的白痴们!”
  学校是事业单位编制,在中国的体制内,地位明显高于工厂,属于好听又舒服的岗位。而高工在学校内的职称是相当于教授或副教授的,职业成长也相当不错。
  大华要挖角他们不是那么容易,不过,要借过来却很容易。
  因为学校的实验船厂,其实是没什么必然工作的。那属于小而全时代的产品,学生的实习完全可以放到大华船业来,虽然那些免费劳工很烦人,但92年的大学生多少还算是听指挥的……另一方面,92年的学校刚刚开始承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大华实业要借人出来,用不着付出太大的代价。
  只要借用较短的时间,大华自己的工人就会成长起来。
  高级技工都是在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一名焊工只要不是傻的,焊接几公里几十公里的,总能焊出一个六七级的水平出来。任何学校都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材料给他们练习的,但不断接单的工厂,有的是工作机会。
  苏城真诚的感谢了李沧,立刻开始动作了起来。
  以大华目前的资源,正常联络那些学校,甚至用不着苏城出面。
  三天后,第一批来自学校的高级技工就出现在了大华船厂。202号船的速度,也悄然加快。
  等把李沧安顿好,让他有充分的权力和资源,以201号船为实验船研究平地造船法之后,苏城终于腾出手来,回顾中船挖角事件。
  在11月中旬的月度董事会上,苏城毫不讳言的道:“大华船业进军LNG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蚕食中船的传统领域。中船设陷阱反挖角我们,与其说是他们对我们的反击,不如说是必然发生的事。虽然事起突然,也给我们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早一点清醒,也有好处。现在,战略部必须在近期作出方案,以应对中船可能发起的挑战。”
  霍昌也说道:“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掌握LNG船的技术,在此之前在此之后,我们都要做大量的普通船舶练手,同时平衡成本。中船目前的利润,主要就集中在2万吨到15万吨的货轮上,咱们进军船舶业,中船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是反对的。”
  苏城点头,道:“必须给予坚决的回击,他们要是以为我们好欺负,全都扑上来,那就麻烦了。”
  “回击中船?”
  “回击詹志芳!”苏城挥舞了一下胳膊,道:“谁出头就打谁。”
  “好!”大华的董事会仍然是年轻人居多,说起战斗的时候,全都兴奋的不行。
  只有钟志根问:“怎么回击?”
  “詹志芳的工作,就包括在国内争取订单。我们抢他的订单。”
  张超讶异的问:“我们抢来了订单也做不出来啊。”
  “以前不行,但李沧教授的研究已经有了进展,从201号船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不过,我们的首批目标,还是放在中小型船舶上,以积累经验为主。”苏城还是以商业考量做的决策,中小型船舶对中船的冲击不大,但对大华实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也会让詹志芳很难受。
第四百零六章
步步紧逼
  关润泽抬起头来,看了看面前的“港豪”高尔夫球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就走了进去。
  门童穿着英式三件套的衣服拦住了他,道:“先生,这里是私人俱乐部,只接待会员。”
  90年代初期,中国较发达地区,开始出现了富豪阶层。当许多人刚刚积攒出自己的第一叠一万元的时候,中国的第一批亿万富翁已经悄然出现。跑车跑马、古董玉器、高尔夫球等或中或洋的奢侈玩艺,也纷纷落户沿海地区。
  港豪高尔夫球场,就是坐落在厦门海边的新场地。传说由香港某老板监工完成,软硬件环境都达到了世界级。因此,虽然采用了价格不菲的会员制,仍然受到了圈内人的热烈欢迎,一些外地的富豪都会千里迢迢跑来打球。
  关润泽昂首挺胸,道:“我来办理会员。”
  “您稍等,我帮你找会籍顾问。”港豪高尔夫球场并不像是国外的会员制球场那样,采取会员介绍的制度。因为国内的初代富豪本来就少,能够支付每年20万元会员费的中国人,如果尚未进入某个圈子,反而更受欢迎。
  除了崇洋媚外的心理之外,爱打高尔夫球的国人毕竟是少数,这从港豪餐厅的人数比球场上的人数还多就能看的出来。大家跑来球场玩,多半还是存着交朋友谈生意的心态,会员介绍的制度,除了装模作样之外,并不会真的受到欢迎。
  须臾,就有一名高挑的美女,快步来到门口,面对关润泽,巧笑倩兮的道:“您好,我是李香菱,您的会籍顾问。”
  “关润泽。”
  “关先生想加入我们港豪俱乐部是吗?我先给您介绍一下……”
  “我带了现金来。”关润泽将一袋钱丢在地上,道:“麻烦快一点办理。”
  “哦……好的。”李香菱惊讶的表情一闪即逝。国内的初代富豪千奇百怪,有装儒雅的,有装粗鄙的,有装流氓的,有装神经病的,归根结底都是本色演出。关润泽这种,她见过不止一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