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575

  “如果老爷子有话说,那就再派秘书下来。如果是苏家人有话说,那就派想说话的苏家人下来。假如不派人来,那就说明事情不好谈。假如真的不好谈,那老爷子估计会自己下来。”苏城撇撇嘴,道:“总要把人和事分清楚才行。”
  舒兰听的呆了呆,道:“真复杂。”
  “一条石油管道就要几十亿元的投入,还不知道谁掏钱呢。如果再算上油田的竞标资金,那就更多了。所以说,八字没有一撇之前,还是不见老爷子为妙。这么说,是不是明白一点了。”
  舒兰讶然道:“苏老想见面,就得亲自下来?”
  “老爷子亲自下来,就说明事情真的麻烦,也许还挺紧急的。这么一来,是否参与石油竞标,我们就要重新考虑了。”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国际间的石油管道,都是高层讨论的事。苏城既然无法直接得到高层会议和决策的详情,那就要通过其他人的表现和行事来做判断了。
  舒兰似懂非懂的点头。她不是很喜欢尔虞我诈的政治世界,倒是纯粹的工厂让她觉得舒服,如今,她在交通大学短期学习的,也是产品质量管理,差不多贴近生产第一线了。
  苏城笑笑,继续翻开菜单,道:“点菜好了,不管谁下来,咱们都得吃饭不是?”
  “别点太多了。”舒兰嘟嘟嘴,在外面吃饭,时不时的会有剩菜,因为苏城很忙,就算是把没吃完的菜打包回去,往往也会没有时间吃,这总让她觉得很浪费。
  苏城就兴奋多了,挥手先要了传统的回锅肉和青椒肉丝下饭,然后就开始指着菜单后面问:“你们的对虾是野生的。”
  服务员就笑:“看您说的,对虾哪里有养殖的啊。”
  “有多大?一巴掌有没有?”
  “看您说的,一巴掌那么小的对虾,我们哪好意思卖,一个半巴掌。”服务员伸出手掌来,翻来翻去的比划了两下。
  “好好好,来一盘。”苏城也不是每天都有时间来大饭店吃饭,此时听的口水直冒。再看价格,一盘对虾20元钱,不到普通工人薪水的十分之一,按比例也不算贵。
  服务员边记录边问:“您喜欢什么样的做法?”
  “一般怎么做?”
  “大多数客人都喜欢我们大厨腌制的,或者裹一层松肉粉来炸,吃起来外酥里嫩……”
  苏城摆手道:“还是原汁原味的好,清蒸或者别的什么做法。”
  “好。”服务员用笔记在本子上。90年代的中国人,不管是公务宴请,还是结婚宴席,讲究的都是重油重味,即使是在沿海地区,清淡的口味也不流行,至少不是主流。
  点了三个菜,苏城意犹未尽,搓着手继续问:“螃蟹有没有?”
  “当然……我们有梭子蟹,兰花蟹,珍宝蟹……”
  “选最大的来一只。”苏城语速很快的道:“快点做,快上菜。”
  舒兰好笑的拍拍他的胳膊,道:“又点这么多,早上又没吃饭?”
  “吃了。”
  “那把虾或者螃蟹去掉好了,太浪费。”舒兰拦住服务员。
  “别,吃一只少一只啊,以后再想吃,就没这么便宜了。”苏城心想:搁10年以后你看看,再想找一整盘的,一个半巴掌长的对虾多难啊。
  这种顶级个头的对虾,也就是90年代初,渔民刚开始大量捕捞上市,出价较高的饭店才有筛选的本钱,能把对虾里打篮球的全弄到手,也不觉得珍稀。日后,养殖的对虾通常达不到手掌的长度。因为超过这个大小的对虾,生长速度会骤减,不想亏本的养殖户,只能将之捞出来卖掉。海里捕捞的对虾才会长的更大,但以中国渔民的灭绝性捕捞能力,中国沿海的产量实在不够看,加上国外食客的竞争,国内能够长期供应野生大对虾的饭店,数量总是有限,在加上海洋污染状况的加剧,能放开肚皮吃对虾的时间不多了。
  服务员也看出来了,面前的这个客人,是个能吃的货,于是神秘兮兮的问:“其实,我们店的野味做的也不错?”
  “嗯?”
  “红烧穿山甲您吃过吗?外面的皮烧的酥烂,里面的肉软软的,而且是大补!”
  苏城舔舔嘴唇,然后看看舒兰,遗憾的道:“算了,等他们把国内的穿山甲吃完了,国外的穿山甲来了再说吧。”
  “我小的时候,在山里常见穿山甲,数量可是不少,要吃完怕是不容易。哈哈。”雅座外,传来低沉的笑声。
  随后,就见一个方面大耳的男人,拱手而入,对苏城和舒兰笑笑,然后对服务员道:“你去吧。”
  服务员一脸不解的离开半包的雅座,边走边想:莫非国外的穿山甲更好吃?
  苏城抬头看看这位不速之客,回忆了一下自己看过的照片,道:“你是苏老的侄子?”
  “苏亚平。”方面大耳的男人笑着说:“我也开了一家公司,有经营木材,海味不敢说,山珍是不少的,你要是喜欢,下次给你带些。”
  站在雅间的另一端,苏亚平有点挥洒自如的感觉。确实,说动苏老出面,再主动屈尊降贵来见苏城,苏亚平自然有点自上而下的意思。
  苏城却不顺着苏亚平设计好的思路走,他撇撇嘴,道:“你这个年纪开公司,恐怕是把自己以前供职的国企,给股份制改造了吧。”
  苏亚平大约四十五六岁,以他苏家人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一群劳改犯一起做生意,就算是80年代中期的下海潮,也不可能打动他这样的红色子弟。
  不过,当年要是为了升官快点,工作轻松点而进入国企,继而行差踏错,没有及时跳出来,那苏亚平做生意的动机就比较充沛了。
  吃掉经营不善的国企,再接着密如蛛网的关系网开拓进取,算是这个年代大型民企的正常套路,很容易就能猜出来。
  苏亚平明显不喜欢苏城直白乃至于蔑视的口吻,鼻翼翕动,道:“我们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合理合法,1000多名职工,愿意购买内部股的就买,不愿意的也可以继续在企业内工作,比起停产下岗好多了……”
  “找我什么事?”苏城再次卡断了话题。
  原本准备争论一番的苏亚平,憋的胸闷,最后只能喘两口粗气,道:“你似乎曾经想要买下天津的石油机械总厂,是不是?”
  “是。”
  “现在呢?”
  “什么意思?”
  “津石总厂经营不善,去年以来,工资都要发不出来了。因此,我们考虑,如果大华实业仍然想买津石总厂的话,大家可以帮忙。”
  苏城笑了:“我们和大家是谁?”
  苏亚平抿抿嘴,道:“我的连襟杨允孚,正好分管国资委一块。”
  “哦?要求呢?”
  “这个……要不咱们上去谈吧。老爷子也等着呢。”
  苏城兀自摇头,道:“如果是让我重回家族,我已经拒绝了,就算送我一个津石总厂,答案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不过,你们肯定有第二套方案吧,你们想换什么?”
  没见苏城以前,苏亚平还觉得苏城在玩“三劝三进”的把戏。面对面,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苏亚平转念一想,不加入家族也好,于是干脆的道:“我们各百分之五十买下津石总厂。以后,如果你拿下了中哈或者中阿的石油管道,要把管道生意,全部交给津石总厂来做。”
  上千公里的管道,造价超过10亿,确实是一笔好买卖。
  苏城笑了:“这样的条件,你就算白送津石总厂给我,我也不会要的。”
  苏亚平的脸色一变,道:“先别急着做决定,你可要想清楚了。”
  “哦?”
  苏亚平盯着他的眼睛,道:“假如你不回家族,也不同意这个方案,那苏家和大华实业之间,就没有任何关系了。这样一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全力支持安大线了!”
  ……
第四百五十四章
裂痕
  苏城的表情,似乎也凝重了一些。
  就在苏亚平觉得有希望的时候,一抹笑容,从苏城的嘴角,扩散到了脸颊。
  只听苏城用唏嘘的语气,说道:“都说家族什么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以前没觉得,现在看,还真的是。”
  苏亚平的脸型顿时扭曲了。
  方面大耳是极好的面相啊,就是不能生气,容易变成菱形。
  苏亚平端着菱形的脸,道:“你可要想清楚了,如果苏家全体支持安大线,你们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这可不是几个地方官,几家小公司……”
  “但苏老不会参与是吗?”
  “苏老肯定不会帮你了。”
  “但也不会帮你们。”苏城轻耸了一下肩,笑道:“对苏老来说,做安大线,做中哈线,或者做中阿线,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只要能做出来,他估计都会支持,如果有两条线同时做,他恐怕也不会明确反对吧。”
  “那又如何?”
  “是啊,那又如何。”苏城感叹了一声,道:“如果没有了苏老,就靠你的公司?靠苏东元?你们想弄走十亿二十亿?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想太多了?”
  苏亚平的喉头蠕动了两下,也不吭声了。要是普通人,虽然会觉得10亿元很多,但在潜意识里,他也不会觉得这笔钱比1000万多多少。因为都是超过了想象以外的钱,不像是100元和一万元那样,有明确的感知。
  但苏亚平的经历,足够他来理解10亿元的价值了。这笔钱,就算是以最正规的途径流动,也能影响数个部委和正部级的国企的决策了。许多省长省委书记,到北京“跑部钱进”,所追求的也不过是几千万罢了,而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这样的部委,它们比文化部卫生部高贵的地方,也在于每年能多决定几千万上亿元的经费罢了。
  有钱的部委和国企,就有底气,在国务院里说话的声音就大,可以高高在上的俯视那些没钱的部委和国企,而后者,心里再不爽,也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如果苏老不插手,那苏家的影响力,也就局限于部委级别了。
  想明白这点,苏亚平就说不出反驳的话来了。
  “要是没什么事,我们就自己吃饭了。等我忙完了,再去见苏老。”苏城下了逐客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