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575

  管道并未敲定,自然没有详细的协议。事实上,像是石油管道这样的工程,协议正文和副本,再加上说明文档装三个箱子是没问题的。
  光是律师费用,就得不少钱。国际项目更是少不了专攻国际法的律师参与。
  苏城眉毛微动,像是没听见对方所说的“疑问”。
  林永贵迅速接话,道:“现在首先要确定的,应当是中哈石油管道的优先建设。列奥尼德法案已经在俄罗斯联邦的议会中获得通过,安大线不可能再以原定的计划进行,中哈石油管道是目前唯一的大陆石油管道。”
  张长亭硬着头皮道:“虽然不能以原定的计划做安大线,但俄罗斯的基础条件要远好于哈萨克斯坦,我们稍微降低一点股份要求的话,还是有机会谈下来的,如果按照中哈石油管道的模式,国企的股份只占了30%,离50%还差得远呢……”
  “你这是偷换概念,中国股份占有50%和外方股份70%能一样吗?我看你是想要卖国。”林永贵骂的极狠。节骨眼上了,怎会让张长亭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周老也甩甩手,道:“今天只谈中哈石油管道。”
  退下来以后,周老轻易不对具体问题发表意见了。所以,他说只谈中哈石油管道,等于否决了中俄石油管道。
  张长亭默然不语。
  有了周老的这句话,石油总公司内部除了他以外,估计都要转投中哈石油管道的怀抱了。
  对此,张长亭应当是早有预料的。
  林永贵呵呵的笑了两声,确定道:“中哈石油管道一定会为中国的石油安全,架起一座桥梁的。”
  苏城也跟着表态,道:“我们一定会尽快完成签约工作,尽早开展石油管道的建设,力争五年内向国内输送原油。”
  接着是石油总公司各部门的豪言壮语。
  一圈轮过,建设中哈石油管道的思想就算是统一了。
  苏城松了半口气,如果不是周老出面的话,要让每个人哪怕是表面上支持中哈石油管道,那都是不容易的。
  石油总公司的副总陈立正等大家都说了话,才看了总经理一眼,举手道:“在中哈石油管道的协议方面,我们还有几个问题。”
  停了一口气,未等别人说话,陈立正就抓紧时间,道:“石油管道由谁建设,由谁管理,附属设施的权力,我想具体谈一下……”
  戏肉来了。
  苏城暗叹一声。周老出面邀请,他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周老固然能帮助统一思想,确定建设中哈石油管道,但在此过程中,石油总公司的官僚们,也不会放弃鲸吞蚕食的大好机会。
  石油管道的建设权,就是很重要很诱人的一项权力。想想看,上千公里长的石油管道,要用多少油管,挖掘和填埋多少土方。不管是用于致富还是讨人情,这份权力都能令人得偿所愿。
  运营权和附属设施的权力更不用说,苏城都将之写在了协议之上。
  陈立正明显是来讨价还价的。
  这也多亏了苏城和林永贵达成了协议,并且通过了石油总公司的审核,否则,现在各家指不定跳成什么样子。
  苏城镇定自若的道:“这方面,不是应该由大华实业和胜利油田谈吗?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协议。”
  “胜利油田谈,总公司谈,不是一样吗?你们签订的协议,仅仅规定了石油管道本身的股份,我想说的是,石油管道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我认为,应当全部由国内企业来完成。可以的话,所有的零件和材料,也从国内购买,这对我国的石油机械行业,将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陈立正说的大义凛然,唯独没有说国内的石油机械产业几乎全部属于国企。
  林永贵不爽的瞪了他一眼,道:“国内的石油机械行业基础薄弱,还没有能力完成一条石油管道的全部设计和生产,这样的规定没意义。”
  “就是因为基础薄弱,才要借助这次的机会,将它好好的发展起来。”陈立正崽儿卖田心不疼,笑对苏城道:“苏董,你说说看,是否赞同中哈石油管道由国内企业来完成生产和建造工作?”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当陈立正将爱国主义巧妙挂钩以后,再要说“不”就变的艰难许多。
  坐在舒兰身边女孩儿也好奇的看向苏城,想知道他怎么回答。
  林永贵绷着脸,不安的皱着眉头。长距离的石油管道,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借用国内企业的力量来建设这样一条上千公里的石油管道,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初学乍练的中国企业,少不了要掏学费和研究费。若是将这些成本的一部分转移给终端用户,也就是大华实业,那由中国企业生产石油管道,也许比国外的进口货还要贵。
  以中国国企的操行,转嫁成本几乎是一定的。
  至于国企的产品质量,更是不敢恭维。
  如果是部分材料交给国企来生产,尚且有增加维护成本的风险。全部管道都交给国企来生产,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扳着指头说,全世界这么多个国家,估计除了苏联老大哥以外,没有人哪个国家能完成一条上千公里的石油管道的生产和建造。德国或者美国这样的工业强国也不行,他们的企业对世界一体化的需求是极其强烈的,不把所有的零件外包采购,就算是厚道了。
  就在众人猜测苏城的推辞方式的时候,苏城却挺直了腰板,一口咬定,说道:“尽量由国内企业生产和建造石油管道,我同意。”
  陈立正满腔的反驳之词,听到“同意”两个字,也不知该高兴还是郁闷,不禁重复了一遍:“你同意?”
  “没错,大华实业也是中国企业。就算你们不说,我也会尽量让自己的公司来提供石油管道所需的材料。”苏城露出理所当然的表情。
  旁边的女孩儿显然是听懂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陈立正有点挂不住,道:“大华实业旗下,没有石油机械公司吧。”
  “虽然没有……”
  陈立正趁机的打断苏城的话,声色严厉的道:“石油机械是很专业的领域,大华还没有石油机械公司,你们怎么提供石油管道所需的材料。中哈石油管道,不仅仅是一个挣钱的工程,还是我们中国石油界的面子……”
  “我很清楚石油机械的专业。”苏城也毫不客气的打断陈立正的话,咬字清晰的回敬道:“我第一次做厂长,就在胜利油田的胜利机械厂。我的第一桶金,就是双驴头抽油机的专利技术,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这款抽油机至今已经生产了超过10万台,在中国各大油田,都能见到。所以,大华实业名下虽然没有石油机械公司,但我们仍然有能力提供石油管道所需的材料。”
  陈立正的气势顿时为之一滞。
  边上的女孩,更是笑的捂住了嘴。
  对中老年干部来说,再没有比被年轻女孩嘲笑更凄惨的事了。几名副总都同情的看向陈立正,心里暗自庆幸:幸亏这次出头的不是我。
  陈立正的年龄比林永贵还大,也更早做到副总的位置,有多年没受过这样的窝囊气了,但该说的还要说。当着周老的面,他也没法发脾气,咬牙切齿的说:“中哈石油管道是由大华实业和中国石油总公司共同承标的,大华实业可以提供材料,生产管道,但中国石油总公司也有权提供材料,生产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是由大华实业和胜利油田共同承标的。”苏城纠正了他一句。
  陈立正哼声道:“胜利油田的就是石油总公司的。”
  林永贵没说话,显是默认了。
  苏城不能不承认对方的隶属关系,摸摸下巴,道:“你们有权提供材料,生产管道,但要通过大华的采购委员会。”
  “大华实业提供三成,石油总公司提供七成。”陈立正终于说出了他的第一个目标,竟是要把十数亿元的采购费用,按比例分摊出去。
  苏城顿时肝火上扬。
  争权夺利到不顾管道本身,而且明目张胆的说出来,这种底气真不是一天两天的宠溺能培养出来的。
  ……
第四百八十四章
那又如何
  这次的会面,石油总公司和大华,各有各的想法。
  苏城是希望通过周老,将各项事务敲定,而石油总公司则是希望借此加入中哈石油管道,从而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
  要将石油管道做下来,谈判是不可避免的,周老更多的是充当公证人的角色。因此,无论苏城和陈立正吵的有多凶,周老都不吭声。
  周老不说话,石油总公司那边的官员,也都是只听不说。毫无疑问,陈立正是他们推出来的代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眼瞅着是要退的人了,根本不愿意得罪苏城和林永贵。而有资格出头的林永贵和张长亭,又因为切身利益相关,不能完全的代表总公司的利益。于是,其他部门和分公司的官员们,就把排名其后的陈立正给推了出来。
  几十亿美元的建设合同,还有以后的维护和运营,谁不想分一杯羹。林永贵尽管与苏城签订了合同,并且得到了石油总公司的认可。但是,那章子是总经理盖的,其他人不管承认不承认,总是要争一下的。
  哪怕只是争到了1%,那也是上亿元人民币的生意,比他们辛辛苦苦一个月都要强。
  而且,以国企的德性,又怎么会在乎合同的事。
  其中,又以贺海涛等石油机械厂最为热切。别的不说,一期1000多公里长的管道,二期和三期又是分别1000多公里,光是做石油管道都能吃的肥死。当然,究竟有多肥,就要看是谁来掌握采购权了。
  石油管道的股份是已敲定的事,各家也没有争夺的欲望,真要说起来,承揽石油管道虽然名利双收,但利益更多的是远期利益,前期付出的可是不少。若是能把石油管道的建设权给夺下来,那可是现成的好处。说不定一任厂长下来,肥油就全都吃尽了。
  不过,石油管道的建设权和石油管道的成本是息息相关的。想从石油管道的建设中多获得利润,那石油管道的成本就要提高。也就是说,各家等于是用这种方法,从大华实业和胜利油田的手里分得好处,苏城怎能不肝火上扬。
  看着一票中老年干部贪婪的嘴脸,苏城干脆收起了笑容,冷冷的道:“采购和建设是石油管道的基础,也是一体的,大华实业会自己负责,不劳费心了。”
  “那你的设备从哪里来,工厂、工人和技术如何解决?”陈立正也是有准备的,一句话就抓住了大华实业的软肋。
  如今的大华实业,各个分公司加到一起,也就是万多人的规模。这还是年年招新以后的结果。而技术工人主要都集中在大华船业、济柴动力机厂两个分公司,其生产任务比普通的国企要重好几倍,要大量抽人出来是无法做到的。
  就算能做到,几千一万人也不够。而且,正如陈立正所说的那样,大华还缺少专业的工厂和设备来生产它们。
  石油总公司就不同了,几十年的发展,令他们创建了门类繁多的专业公司。生产阀门的,生产管道的,生产管道油漆的,生产管道油漆的塑料桶的……林林总总,说要拿下七成的采购,的确很有可能。
  苏城并不介意将生产任务交给国内企业,但那得是在大华实业的监督下进行。也就是说,采购归大华实业掌管,而国内企业仅仅是单纯的供货商,他们不光要提供产品,还得保证质量,否则就要受到合同惩罚。
  石油总公司自然不这么想,他们就想像是过去几十年里做的那样,将工程揽到自己的手上,然后自己生产,自己监督,好赖是一回事,利润是另一回事。
  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规则,石油总公司自己给自己生产,用这样的采购方式尚且有制约的手段,尽管制约的也不怎么样……但是,当甲方变成大华实业这样的私企的时候,一旦将采购权都放给他们,那对方真是裁判球员加守门员一把抓,无人可制了。
  做的狠了,部门众多的石油总公司,能把球迷和媒体也兼任了,自己在自己的报刊上发表吹捧文章,让你有苦都说不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