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575

  第一巴库就是巴库,因为这里的石油产量太高,丰产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成为了苏联石油的象征,后来,乌拉尔油区就被叫做第二巴库,秋明油区就被叫做第三巴库。
  巴库的地位在苏联,相当于中国玉门油田加上大庆油田,再加半个财政部的地位。这里出产的石油,是苏联时代少数能够用来换取外汇的产品,同时,超过百年的工业化石油开采历史,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的石油专业人才,可以说,巴库就是苏联石油的摇篮,正如玉门油田是中国石油的摇篮一样。在50年代以前,苏联石油系统里面充斥着巴库派,直到苏联解体,巴库派的力量仍不可小觑。
  和中国不同的是,苏联石油系统的权利大的惊人,替代半个财政部一点问题都没有,因此,苏联的石油工人是待遇最好的职位,苏联的石油官员是权力最大的企业官员,到了七十年代,哪怕是苏维埃总书记,面对石油系统的盘根错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如今,苏联虽然解体了,巴库却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曾经的苏联巴库派,也就留了一个根子。苏城在秋明油田见过的许多前苏联大佬,说不得都与巴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阿塞拜疆的国内势力和巴库的石油系统比起来,政治力量并不占优,全靠着军事力量维持着勉强的关系。
  埃利奇别伊对国内的控制力薄弱,对军队的影响力普通,自然捏不动巴库的石油派系。
  他虽然想开发石油补贴国库,奈何巴库的石油派不配合,恢复巴库油田的时间线只能一拖再拖,当地的石油工人却浑不在意,他们随便弄一点石油出售,总不至于衣食无着。
  不过,同样的总统位置,若是到了阿利耶夫或者侯赛因诺夫屁股下面,那就截然不同了。
  埃利奇别伊是个没跟脚的学者出生,虽然组织了一个人民阵线,获得了阿塞拜疆全国性的声望,但他充其量就是孙大炮孙中山的模版,缺乏强有力的手段。阿利耶夫却是曾经的阿塞拜疆苏维埃第一书记,还是做内务部长发家的,换言之,阿利耶夫就是阿塞拜疆最大的克格勃,和普京的路数一模一样,级别还要高的多。
  侯赛因诺夫更不用说,他掌握的部队都冲到巴库来了,石油系统要是敢不配合,他血洗了矿区也不一定。
  因此,稍微有点情报分析能力的外国石油公司,虽然不确定是谁会继任阿塞拜疆的总统职位,却相信阿塞拜疆的石油开发即将开始,自然忙忙的开始入驻这座里海国家。稍小一些的外国石油公司都是寄生虫形式的,寄主往哪里去,他们就毫不犹豫的往哪里去。
  石油公司都是不在乎战乱和政变的,想比政权稳定地区昂贵的拆迁费用,他们更喜欢混乱的国家和环境。
  阿塞拜疆的军事政变才结束几天的时间,巴库就有了大量的外国石油公司,一些正在哈萨克斯坦谈项目的石油公司,也不介意就近观察局势。
  但就天时地利人和而言,没有能比得上苏城的大华实业的。
  就是阿利耶夫没上台,收了两个月近5000万美元资助的侯赛因诺夫也不好意思说不认识苏城。
  焦国平和刘参赞看透了这一点,反而觉得棘手。
  如今没有了“外交原则”等大帽子压着,大华实业的力量反弹,苏城在国外又通着天,他们还真是没处下手。
  不仅如此,接连打通了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苏城,再次强化了他国际问题专家的形象,而且增加了两条退路。即使郑部长掌舵,他也不敢再这么压迫苏城了。
  焦国平和刘参赞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想着尽量接触各方。
  这倒是不难。
  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前的一些天,各种宴会轰趴和演出层出不觉,就是给各派势力聊天谈心用的。
  正式的会议场合,不适合黑着脸谈条件,那是黑社会。但正式的会议又需要谈条件,各种私人场合就变的很重要了,阿塞拜疆的临时政府也很注意此点,想方设法的向大家提供条件。
  他们最期望的自然是谈判,唯有政治手段解决危机,目前的临时政府才有发挥的余地。若是武力解决危机,那就没他们什么事了,侯赛因诺夫直接建立一个军政府就算是政权更迭结束了。
  中国大使馆方面搜罗了许多的邀请函,根据重要程度不同,尽数派人参加,仅此一项,就将刘参赞多年积累的人情耗费一空。
  他顾不上了,要是不能当大使,刘参赞在阿塞拜疆工作的时间也就不多了,人情留着没用。
  与之相反,苏城收到的邀请函却数不胜数,几乎所有的高级宴会,都会主动邀请苏城参加。
  阿利耶夫能不能做总统是一回事,他大洒金钱结下的善缘却是另一回事。
  眼瞅着协商会议即将开始,甭管有没有欠下阿利耶夫的人情,大家至少是希望将阿利耶夫拉拢到自己这边来的。
  许多人请不到阿利耶夫,就来邀请苏城,大部分人则是两个都邀请。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要举办如此多的宴会,阿利耶夫、小阿利耶夫加苏城三个人砍成两段都不够,三人免不了也要寻找一些代理人。
  事实上,现在的巴库到处飞着代理人。
  刚刚解除了出国禁令的大华公关部,重新派出了强大阵容到阿塞拜疆,然后满世界的代苏城参加宴会。
  苏城太清楚石油公司对公关的依赖了,因此,他对大华公关部的建设不遗余力。高水平的毕业生,通晓世情和社会的商界人士,专业的技术管理和离职的行政官员都是大华公关部招募的对象,他们针对不同的公关对象,进行有计划的攻关。
  这种做法和建设的力度,甚至超过国外的公司。毕竟,90年代初的能源行业还没有后世的艰难和困苦,现下,发展中国家对于能源和资源公司持着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如委内瑞拉的查韦斯之类的人物,并不属于主流。能源公司除了建设石油管道等极占地的项目常受阻碍以外,石油开采等方面还算顺利。至于炼油化工等项目,由于总能带来岗位和投资,加上选址比较自由,总不至于太过于依赖公关。对外国石油公司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律师团。
  苏城却很清楚石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再过十年,由于石油价格的猛涨,各国对石油的看管是严之又严,别说是阿塞拜疆这样的国家了,就是混乱的非洲国家也需要仔细的公关才能有所得。如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甚至有了普京的再国有化,遇到这样极品的政权,律师团是没用的,强大的公关团再加好运气,也许才能有所得。
  公关部是大华实业最早建立的部门,它的发展也是最好的。到了93年,经过五年发展的大华公关部已有300多名专员,以及近两百名的内勤支持人员,李琳足足带来了80多人,像是一个访问团似的,遍布巴库。
  同时,苏城不但没有停止对阿利耶夫每月5000万美元的资助,反而增加了5000万美元给大华用。
  阿利耶夫是一个强大的背景,但要拿下一个巨大的油田,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别的石油公司想要后来居上,也少不了花钱。
  喷涌的金钱雨,如同财富盛宴的前菜,正在被阿塞拜疆的权贵们所品尝。
  宴会中所见,无一不是笑脸。
  不过,相比石油公司们将获得的利益,这样的金钱雨也只是毛毛雨罢了。
  ……
第五百三十三章
资助
  侯赛因诺夫进城的第三天晚上,阿塞拜疆最盛大的晚宴开启了。
  这是侯赛因诺夫为自己准备的交际晚宴,邀请了许多国内外的著名人士,同时也邀请了阿利耶夫等协商会议的人选。
  侯赛因诺夫意气风发,很早就来到了会场,站在门口,亲自迎接来宾,同时享受着对方受宠若惊的表情。
  此时此刻,正是侯赛因诺夫的人生顶点。
  他拥有全国最强大的军队,成功的召开了阿塞拜疆历史上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而他没有直接成立军政府的做法,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代表的赞许,至少有三个国家的银行表示,一旦他成为国家领袖,就会提供数额超过10亿美元的政府间贷款。
  这些承诺也是侯赛因诺夫仅次于军队的最大依仗了。
  战争可是一只吞钱的巨兽,别的不说,光是他那全机械化的精锐坦克师,行动一次烧掉的油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阿塞拜疆虽然产油,但在苏联解体以后,产能下降的很厉害,民用和出口的压力均很大,为了保证军事行动,侯赛因诺夫不得不大量筹集资金,储备油料和弹药。
  此外,胜利以后的国民军,也不能像是以前那样克扣军饷了。巴库的花花世界迷乱了年轻的坦克兵的眼,他们需要足额乃至超额的军饷来享受它们,否则,谁也不敢保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会开着坦克去妓院。
  接下来的政府开支一样要着落在侯赛因诺夫身上。埃里克别伊在位的时候,花钱如流水,完整的阿塞拜疆留下的那点红利,全被他在纳卡地区花的一干二净,如今,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警察部队和特种警察部队,再加上各方面的军队的经费,全都变成了侯赛因诺夫的负担。
  他占了中央政府,不负担也不行。临时政府最多只有维持的功能,侯赛因诺夫也不愿意给他们更多的权力。
  令侯赛因诺夫庆幸的是,来自阿利耶夫和苏城的资金尚未断绝,这才让他在勉励维持之外,还能召开这样的豪华晚宴。
  所以,在看见苏城的时候,侯赛因诺夫毫不犹豫的丢下了身边的人,笑容满面的扑了上去。
  “侯赛因将军,您的晚宴很有格调。”苏城用新学的俄语现学现卖,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个意思。
  周围的阿塞拜疆人都快乐的大笑。苏联已成历史,曾经的荣耀随风逝去,阿塞拜疆人表面上独立,表现的很不在意,可实际上,又怎么会不在意呢。
  有外国人使用自己的语言,总是能让自己的腰板挺的更直一点,哪怕明知道是假的,那也高兴。
  这也是埃利奇别伊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他一意孤行要用突厥语取代俄罗斯语,一门心思的想要去俄罗斯化,却忘记了人是需要荣誉和尊严的支持的。
  埃利奇别伊恨透了压迫他30年的苏联,但却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占据上层的阿塞拜疆人,大多和阿利耶夫一样,是得过苏联好处,或者干脆在苏联政府中任职的。
  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他们不会表现出自己的倾向,可在和平的年代,没有人愿意做一个突厥人。
  侯赛因诺夫很像中国民国时期的将军,深谙人性,熟悉底层的生活,对于外国的政客和投机者,他也很熟悉。
  面对苏城,他就如同多年的老朋友似的,不仅给了苏城一个大大的拥抱,而且一定要握手让记者们拍照。
  哪怕是福布斯的百强富豪,也不敢说藐视一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侯赛因诺夫觉得,这也算是自己给苏城的一点回报了。
  苏城的确表现的很振奋,认真的摆了好几个姿势,然后特意说道:“你们的照片洗出来以后,一定要给几张,嗯,最好是把底片也给我。”
  侯赛因诺夫不知怎么的,觉得特别高兴,乐呵呵的道:“这样的照片要多少有多少,来我带你进去。”
  说着,他挽着苏城的胳膊,并肩进入大厅。
  众人侧目。
  身为阿塞拜疆实际统治者的侯赛因诺夫,今天可是第一次“携友”同行,里面的政治含义不可不细细考量。
  侯赛因诺夫趁此时机,低声问道:“苏董事长对马梅多夫怎么看?”
  马梅多夫是“阿塞拜疆独立党”的党魁,92年从人民阵线分裂出来以后,阿塞拜疆独立党就一直是阿塞拜疆最大的反对党。现在,人民阵线的时代落幕,马梅多夫瞬间成为阿塞拜疆的总统候选人之一,而且呼声不弱。
  就明面来看,阿塞拜疆的总统人选,就应当从马梅多夫和侯赛因诺夫两人中出现。
  其中,马梅多夫身为议长,对政府的影响力巨大。侯赛因诺夫掌控军队,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然而,总统并非是一个掌控武力就能被掌控的职位,若是尘埃落定,侯赛因诺夫最多表达一个否决权,将马梅多夫从台上重新赶下去。
  但那样一来,他的总统梦也算是终结了,阿塞拜疆也不得不开始军政府的统治时期。
  一旦如此,来自外国的银行贷款将变的遥遥无期,一穷二白的阿塞拜疆早就耗干了国库,维持目前的状态都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