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575

第五百五十八章
预备
  “阿塞拜疆百废待兴,现今出售油田,怕是不光需要现金,还可能要求系统的产业帮助,或者有可能提出政治和外交方面的要求,到时候真得林书记转圜帮助。”苏城说的毫不掩饰。
  阿利耶夫如今是他的背景不错,但要是所有问题都依靠他,最终肯定是要傻眼的。这家伙虽然承了他的情,终究是个政客,此等生物,平常自然光鲜亮丽,不要脸的时候也很不少,苏城根本不想给他不要脸的机会。
  而在中国,地方国企最多只能算是私生子,只有央企才是根红苗正的亲儿子,私企这样的丫鬟小厮,一辈子能提一次要求就不错了。苏城还真需要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国内代言人。
  中国石油行业是比较开放的行业了,由于能赚到大笔的外汇,也是最受国内高层待见的企业。哪怕林永贵不是中国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他也有机会向上层递话,若是真成了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那他的话语权自然大增。
  这一点正是苏城目前最需要的。
  林永贵不管苏城要求什么,爽快无比的道:“大华实业竞标阿塞拜疆的油田,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帮忙是应该的。”
  苏城配合的道:“有林书记在,我就安心了。”
  林永贵呵呵的笑道:“我也就能做这么点事了,对了,阿塞拜疆人提的要求,你得考虑好了,有些部门,是挺难打交道的。”
  他停了一下,担心苏城不明白,又道:“对方如果要求建铁路,电站,还有铺设电话什么的,你一定要谨慎,别把话说的太满了。”
  90年代的国企很难混,用死伤殆尽来形容都错不了。不过,再惨烈的战斗都有幸运儿,铁老大的不好打交道就是几十年不变的,电力和电信同样是国家投资的热点,自己的活都多的做不过来,期望他们出国创汇,必须得是由上而下的命令,无论是大华实业还是石油总公司,要想说动他们在国外做建设,那都是非常艰难的。首先可以想见的,是字典一样厚的公章组合……
  苏城不置可否的道:“届时要看阿塞拜疆新内阁的想法了。我会尽量避开困难的,但要是避不过,那就没办法了。”
  “只能如此了。”林永贵虽然不会玩激流勇进,但他佩服苏城这样的做法。
  国企和私企是两个世界,林永贵追求功勋的先决条件是不犯错,苏城却会勇往直前。
  其实,连竞标油田的事儿都做了,给阿塞拜疆做一条铁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假如阿利耶夫提出要求,且价格合适的话。
  与林永贵做好了约定,苏城与他再次握手,就回到了人群中。三次采油若是要大批量的应用,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苏城也不怕林永贵只说不干。
  而当苏城回到控制室中央,各方代表瞬间就把他给围了起来,其中最热情的还是西冈茂。
  别的大公司代表,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矜持,例如拄着文明棍的杜卡特,就始终把自己伪装的像个伦敦老绅士似的,恨不得每个人都给他鞠个躬,然后再说话,其表现出来的热情也就浮在空中,只是不咸不淡的礼貌罢了。西冈茂就不一样了,当他确认三次采油是有价值而且己方急需的技术以后,骨头瞬间就软的像是乌贼一样,那说话的神态和弯腰的动作,就像是在公然捡肥皂一般,每说一句话,都仿佛恨不得下腰90度、再横空旋转180度似的。
  在欧美各国商界,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有各种嘲笑日本人的笑话,然而,直到90年代,日本人仍然坚强的继续着自己的笑林生涯。
  不得不承认的是,西冈茂的动作神态虽然谦卑到低微,终究是换取了对方的好感和注意。
  苏城若非明知日本人是两面三刀的敌手,此时的态度一定会软化80%……虽然现在明知道日本人是两面三刀的敌手,可他的态度也不至于一味的强硬了。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给卑躬屈膝的西冈茂脸色看。
  好在周围的人多,西冈茂也不能总抢着说话,有意无意间被埋在了人堆中。
  当天晚上,第二口井被注入聚合物进行熟化,然后是同时被注入的第三口和第四口井。
  接下来两天,一群人像是住在了巴库老油区似的,一个个都红着眼睛,盯着三次采油的井口看。
  “实验井012号,产率增加80%!”
  “实验井013号,含水量下降21%!”
  “实验井014号,产液量增加110%!”
  一个个报告,像是涂满了辣椒水似的,刺激的各方代表泪流满面。
  壳牌、BP、埃克森等公司都开始报价,西冈茂更是代表他的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报价N轮,而苏城的回答却总是一样的:“再等等,总得让我们把巴库的油区恢复了,才有多余的产能。”
  他一副不准备转让技术的模样,各家的代表就是再有谈判能力,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石油公司都是狠角色,这样被推脱了几天时间,BP的杜卡特就得到了情报,他挑着人少的时候,将苏城堵在油田,笑道:“苏董,我听到一个消息,好像大华实业一口气订购了三条聚合物干粉的生产线,还购买了大量的聚合物分散设备?”
  苏城愣了一下,翘起拇指,道:“您的消息真灵通。”
  他说的是实话,这才几天的功夫,要找到大华实业购买设备的消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全世界出口机械设备的国家可多的是。
  杜卡特笑的慈祥万分,说道:“那大华的产能问题,看来是要解决了?”
  “估计很快就能解决,但是要优先供应巴库。”
  “巴库旧油田就这么大,哪用得着这么多。”巴库油区虽然是大油田,但也只是一个油田而已,相对于BP等公司的全球化策略,任何一个单独的油田都可以被他们无视。
  苏城却是笑着说:“我们还计划在中国推行三次采油技术,所以,总是要等一等的。”
  “我在阿塞拜疆呆不了太久了,不知还要等多久?”
  “政府不是马上要召开油田招标说明会吗?你至少要呆到那个时候吧。”苏城笑的眯眼。
  杜卡特恍然大悟。
第五百五十九章
君子协议
  一周后。
  月朗星稀之夜,阿塞拜疆的招标说明会如期召开。
  此时,距离阿利耶夫得到总统职位仅仅两个多月。如此早的召开油田的招标说明会,在宣布之初,很是出乎众人的意料。毕竟,刚刚上台的阿利耶夫仍然是各方妥协的产物,国内最强的军队掌握在侯赛因诺夫手里,国家议院掌握在马梅多夫手里,他拥有的仅仅是大义和残缺不全的新政府而已。
  当然,阿利耶夫能弄到钱,这是他最大的本事,也是他能上台的主因。整个巴库和半个阿塞拜疆都是由阿利耶夫养起来的,他的资金来源,既有大华实业这样的早期投资者,也有后期挤进来的银行团,以及他纯凭外交手段弄到的国际援助……不管怎么说,只有阿利耶夫能保证阿塞拜疆的资金链不会断裂。
  这种情况如果再能持续一半年的时间,以阿利耶夫的手腕,想来掌控全局不成问题。
  在这一点上,阿利耶夫和中国的袁世凯如出一辙。
  然而,阿利耶夫上台两个月就召开招标说明会,仅仅提前两周通知,对许多公司来说,多少有些措手不及,油田特许权通常是分成两部分的,一部分是高额的签约金,其数值往往高达数亿乃至数十亿,另一部分则是桶油价格,规定每桶油给予石油所在国多少钱。前者筹措现金需要时间,后者更加麻烦,你得判断石油的成本。如果是中东那种地方,自然不用说了,陆上石油少有桶油成本超过4美元的,运输费用也便宜,通常都采用最便宜的石油管道和大型油轮,出售的渠道也极多。
  而在阿塞拜疆这样的大陆国家,桶油成本就很难计算了。开钻到地下2000米的油田也许能得到每桶5美元的成本,开钻到6000米的兴许就要10美元的成本,前期成本甚至更高。油质亦是决定价格的因素,轻质原油是最值钱的原油,因为能生产出更多的汽油,这是最好卖也是利润最高的油品,中东和英国北海都是上佳的轻质原油产地,每桶油天生比其他产地的贵两三美元。阿塞拜疆的原油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但究竟有多不好,也得做判断,不同的油田产地肯定是不同的,其中更有低硫中硫高硫的区别,价格相差不小。而这一次的招标说明会,很明显会放出大量的油田,两个星期又哪够各大公司进行考察和分析。
  除此以外,运输成本也是大陆油田的主要成本之一。陆上油田若是没有石油管道,就只能依赖铁路和汽车。铁路还稍好一些,也是苏联曾经大量采用的运输方式,汽车运输就坑爹了,桶油成本再多5美元都不奇怪,还可能运输不及。而在竞标当中,别说是5美元的桶油成本了,2美元都要争破头。这可是涉及数千万桶乃至数亿桶石油的竞标,让出1美分,就是上百万美元的差值,没有哪个公司会得过且过的。
  这么紧的时间,超出了各大公司的预期,结果很可能降低签约金,趋势各国采取保守的桶油策略。
  阿利耶夫却是宁愿如此,他更希望借着外国利益集团巩固自己的权力,而非国内势力的平衡。因为外国利益集团是避不开的,而他在国内更有强大的敌人。阿塞拜疆现政府将油田出售,那获得油田的公司和国家,自然会倾向于维持现政府的存在。
  这算是一种阳谋,只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不少。只不过,施政者一旦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旁人很难阻止的,侯赛因诺夫和马梅多夫再不高兴,也只能配合。
  招标说明会尽管开的很急,急忙而来的仍然有30多家石油开发公司,其中有8家世界五百强公司,4家独联体的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大华实业被安置在了最靠近主席台的一圈。阿塞拜疆仍然延续着苏联开大会的方式,给每个公司一张漂亮的大圆桌,阿利耶夫和他的小伙伴们坐在主席台上,如同祠堂的雕塑,每个人面前还有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
  杜卡特照例代表BP公司出席大会,他的级别其实低了一些,但英国老牌公司的傲慢就是如此,换成传统的中东油区,至少是要来一个副总裁的。
  杜卡特到的稍晚,进入会场,也没有去找BP的坐席,而是直接来到苏城身边,拄着文明棍笑问:“苏董,油田招标说明会开始了,咱们来谈谈三次采油技术吧。”
  自从大华实业展示了三次采油技术以后,旧巴库油区就开始慢慢焕发新春,各个石油公司看的心痒痒,偏偏都未能签下技术转让合同,这也不是杜卡特第一次找过来了。
  苏城并不意外的笑笑,道:“今天是油田招标会,先得紧着这件事。对了,BP的策略是什么?”
  “能有什么策略,搜集整理分析,能多拿几个油田是几个油田。”杜卡特说的半真半假。不像是普通的石油公司,他们得到油田招标会的消息,要比两周前的正式公布早一些,虽然还是没有大华实业早,但并不妨碍他们做些初步的情报处理,也能增加中标的几率。
  杜卡特看看周围乱糟糟的人,话锋一转,问道:“苏董知道阿塞拜疆此次招标的有几个油田吗?”
  “今天不是才公布。”苏城微笑着说。
  杜卡特“No,No,No”的摇头,道:“我可是听说,大华实业最近派遣了数百人,前往南部和东部的油区。”
  “看看而已,既没有勘探队,也没有地震队,能做什么。”
  “当地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投资因素嘛。”
  “中国驻外的施工队,一向采取全封闭的管理,这次也不例外,当地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大。”苏城说的是实话,哪怕是到了20年以后,中国的海外施工队依然采取工地粉笔的策略,以减少争端,多得利润。欧美施工队就不可能如此了,那些放假时间长,工作时间短的家伙,根本受不了始终呆在工地的日子,放风发泄必不可少,闹出的事端亦多,某些地区环境复杂的地区,欧美公司完全不敢派自己的人去做,不仅是管理艰难,更担心发生法律问题。
  杜卡特尚未接触过中国式的海外工程,以为苏城不懂行,笑道:“工地管理是一门艺术,全封闭的管理可以封闭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总不能封闭几个月吧,或者几年吧。所以说,当地环境是必须仔细考虑的,尤其是本国影响力弱的地方,就要着重分析当地政府的执行能力。远离巴库和里海地区的油区,一定要记得增加安全成本。”
  苏城暗道:我们的工地真能封闭几个月。
  明面上,他则是微笑着道谢,说“我们会考虑的”。
  中国工人的安全成本是世界洼地。工地封闭几年自然是做不到,但要封闭几个月,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了,这是曾经的大英帝国的经理人们无法想象的。
  未来,中国制造能卖遍全世界,依靠的不仅有国内工人的辛勤劳动,也有海外工人的隐忍努力。一个没有海外军事基地,没有航空母舰编队,也得不到全球军事支持的国家,要想把生意做遍全世界,依靠的只能是奋斗、忍耐和智慧。
  只要想想1990年的中国公司,要想在全国范围内铺货和维护客户有多困难,就能理解21世纪的中国,在全世界铺货和维护客户有多困难了。
  哪怕是一手红萝卜,一手大棒的美国商人,他们在其他国家做生意的时候,也要低头弯腰,陪笑卖笑。中国商人腰里揣着红萝卜,背篓里装着现金,若是还想一手数钱一手叉腰笑,最终只有被打碎牙齿的命。
  石油商人固然强势,但也不能一味的强硬,对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以及阿塞拜疆的油田建设,大华仍然只能采用后世通用的“中国式工地”。
  作为一个积贫百年的国家,若是连腰都弯不下,那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与朝鲜争夺国际援助罢了。
  “先生,BP公司的位置在那边。”一名阿塞拜疆的外事人员跑了过来,似乎想要给杜卡特指路。
  杜卡特用英国人特有的傲慢笑容,缓缓说道:“我有话和苏先生说,你离远一点。”
  “竞标说明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