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575

  以石油公司正常的回报率,最迟五到十年时间,就应当收回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签约金和开采成本。前者是固定的3.2亿美元,后者则可以用活化指数来代替,放到阿塞拜疆,就是每桶每天4500美元。
  用简单的方程组,就能够算出大华实业对6号油块的最低估计,至少要年产600万桶原油,才能在10年内收回前期投入——收回投入意味着没有赚到一分钱,还得贴入巨额的资金。
  即使油价上涨,其利润也很难追平前期投入所造成的利息损失,同时损失的,还有不能低估的机会成本。
  而年产600万桶原油,却是瑟坦油田的标准。
  不管怎么看,瑟坦油田这种规模的大型油田,都不是能随随便便就冒出来的。
  事实上,在没有充分做地质分析的情况下,前面几家公司已经对巴库附近的油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可是,11个油块,是否能出现2个大型油田,还是充满悬疑的。
  当然,如果6号油块的产量惊人,减少分成比例,增加签约金就变的有利可图了。
  如果稳定年产1200万桶原油,虽然会因此多花掉8000万的开发成本,可每年的利润也会增加4800万,算上前期的开发时间,六到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这差不多就是石油公司最能接受的回报率。
  更进一步的比较,如果稳定年产2400万桶原油,尽管多花了2.5亿美元的开发成本,每年的总利润却会飙升到2亿美元,等于4到6年就可收回成本。
  收回成本的速度越快,没有计入的利息和机会成本就越少,同时,未来一些年的收益更会大大增加。
  每个石油公司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但除了大华实业,极少有公司如此豪赌。
  年产2400万桶原油,意味着稳定的日产7到8万桶原油。这样的数据,在石油高产的科威特或者沙特阿拉伯是比较常见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获得一个油田的特许权,就能见到这样的高产油田。
  对其他的石油公司而言,他们宁可分成低一点,也不愿意如此的冒险,共担风险是大型企业的立身之道,甚至可以称作是现代企业社会的立身之本。
  诸如杜卡特之流的职业经理人,不仅没有资格,也不应该做出苏城这种充满风险的决定。他们背后的公司都有两位数以上的股东,股东背后说不定又有多少个投资人,若是上市公司,还会面临更多的投资人。而这些不一定身在石油界的先生们,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钞票,被某个管理者豪赌出去,即使有很大的几率获胜也不行。
  而像是大华实业这样的独资公司,十有八九都是中小型的石油公司。他们或许有豪赌的勇气,却不一定有豪赌的资本。
  “3亿美元的签约金,要创下记录了。”漂亮的道达尔女郎艾玛惊叹的说了一句,打破了小范围的寂静。
  杜卡特失望的摇摇头。他给不出这样的高价,但却遗憾BP失去这块油田。如果能用65%的分成拿下这块油田,即使没有大华实业赚的多,也会是不少的利润,更会是他未来的晋升之资。
  “3亿美元。”
  “总额3.2亿签约金”
  “总投资四五亿……”
  各种语言的咏叹调,在会议厅的各个角落响起。即使是一掷千金的石油公司,也不能对数亿美元无动于衷。
  跨国公司针对一个国家的开发成本,往往也不一定能达到1亿美元。世界五百强级别的企业,一年的利润也可能只有几亿美元。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里,一名备受尊重的CEO跑断两条粗腿,或许也只能得到数亿美元的融资……
  “绝对……绝对要亏本的。”西冈茂用日语“zenzen”的发音起头,咬牙切齿。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代表,幽幽的飘来一句:“大华实业也许做了秘密勘探。”
  一瞬间,半数以上的代表默默点头。
  如果没有做秘密勘探,他们想不出苏城豪赌的理由。
  这可不是把分成协议提高0.2个百分点那么简单的事,而是彻底的用签约金来争取分成。
  任何一名公司代表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必然是苏城对油田产量极度看好,才会做出的决定。
  西冈茂摸着脑门,有点丧气的低声用日语道:“他既然决定用高额签约金,为什么要那么晚才递交标书?”
  “高额签约金的多少,自然是要和高额分成配伍的。”渡边龙太郎同样用的日语,低声说:“我们开出多少的分成,显然会影响签约金的多少。”
  西冈茂一点就透,如果6号油块的最高分成出价只有60%的话,大华实业甚至不用给出多少签约金就能拿到油田……
  “唉……”渡边龙太郎又叹了一口气,轻声道:“如果不是上面,我们本来可以提出65%以上的分成比例的……说不定,还能把签约金加到8000万,这样,还是有机会拿下油田的,至少让中国人多出血。”
  “上面?”西冈茂有点疑惑。
  “主银行对里海油田有一些疑问,要求我们在竞标时控制价格。”渡边龙太郎小声解释了一句。银行对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超级石油公司能超脱银行的存在,而普通的大型石油公司只能寻求共存。日韩和东南亚公司则倾向于财团化的经营,最终由银行还是石油公司做主导,往往视情况而定,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企业受银行影响的居多。
  主银行是一家企业某个项目的主要投资银行,具有至少相当于企业管理层的话语权,控制风险控制价格等要求,是银行这类机构投资者经常性要求的,并不奇怪。和超级石油公司一样,银行宁愿少赚点钱,也不愿陷入赌局当中去,而最终,这些公司都不会真的少赚钱。
  西冈茂默默无言。无论是秘密勘探,还是竞标时的魄力,他们都逊色于大华实业,丢掉6号油块,也没什么好说的。
  只希望这不是一块大型油田。
  日产8万桶以上的油田,到了90年代,还是不多见的。
  “既然没有疑问,那么,我宣布大华实业中标6号油田的35年特许权……”小阿利耶夫稍稍拖长了音。
  总有几个公司的代表跃跃欲试,想要跳出来继续反对。然而,终究没有人跳出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考虑到后面还有5块油田悬而未决,大型石油公司都不会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境地。
  苏城抑制着全身的兴奋,紧紧握拳,大腿微微颤动。
  他是太激动了。
  这可是阿齐久油田,一个不断增产,要用十多年时间,才达到稳定器的超级油田。
  它的产量何止是一个瑟坦油田。
  当这个庞大的超级油田成熟运作起来的时候,它的稳定日产量将突破130万桶,相当于20个瑟坦油田!
  而它的年产量,将达到惊人的4.2亿桶,6000万吨,妥妥的超过大庆油田最高峰的产量20%!
  后世,为了减少阿齐久油田的维修时间,九大公司用尽的手段,为此投入的技术资金就不止3亿美元。
  现今来看,用2亿美元的超额签约金来换取5%左右的分成协议,显的风险巨大。可苏城再清楚不过阿齐久油田的潜力了。
  5%的分成,落在4.2亿桶的稳定产能上,意味着2100万桶的原油,等于多得了三个半瑟坦油田。
  再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事了。
  更何况,这还是一份35年的长期合同。
  “世纪”合同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
  苏城可以从每桶原油5美元利润的时代,一路吃到80美元、90美元、140美元……在可以遇见的20年后,30年后,阿齐久油田所带来的利润,将会无比丰厚。
  届时,若是需要变现的话,无论还剩下10年特许权还是5年的特许权,阿齐久油田的股份,都能令大华实业得到以千亿计算的收益。
  到时候,再回想1993年的3亿美元,只会将它看作是零头的零头。
  如果不是阿利耶夫狡猾如狐,苏城宁愿再花6亿美元,来换取再多5%的分成。
  不过,这种做法太容易引起阿利耶夫的警惕性了。而且,分成少于60%,恐怕会在异日引起更多的纷争。
  与苏城的兴奋相反的,是惊疑不定的大华诸人,不像是其他公司获得油田而自发的欢呼,大华公司所坐的区块静悄悄的。
  一口气支出3.2亿美元的现金,再加上接踵而来的开发成本……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股沉重的压力,压的他们跳不起来。
  ……
第五百七十八章
结束
  “我将接着宣布七号油田的最终结果……”阿利耶夫父子也是为苏城着想,紧随其后就推出了新油块,使得众人注意力转移。
  大部分人,果然将目光转回了台上,失去的油块多想无益,3.2亿美元的竞标金,日后只会是大家的一项谈资,或赚或赔或平,都与他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倒是剩下的6块油田,逗的各公司代表心痒痒。
  苏城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旁若无人的站起来,扭了扭腰,笑对诸人道:“该准备了,明天一早,勘探船就前往6号油块。”
  大华如今有下属的大华船业,各型船只配备充分,即使不能自己制造,购买的价格和成本也是相当低的。提前准备一艘日租金数万美元的海洋勘探船也是轻而易举。
  张超等人却略有诧异,心想:竞标会还没结束呢,怎么这么急?
  苏城心情正好,笑道:“坐了一天不累吗?回去吃点喝点,休息一下,明天还有的忙呢。咱们留在现场,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剩下的部分,就拜托公司团的诸位了。”
  他的声音不大,菲纳、普雷索尔和巴西国家石油等公司的代表坐在跟前,都能听到。
  几个人之前与苏城有所沟通,此时满怀希望的道:“会场内的事,请交给我们好了,会场外,还请苏董费心。”
  秦筠恍然大悟,立刻看向苏城。
  大华实业的主要竞标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5份标书全部是由四公司团来决定的,无可更改。苏城与其留在会议室内,不如到场外去找些机会。
  就像是大华实业获得6号油田的方式一样,如果能够得到阿利耶夫的同意,即使条件略差,也是可能中标的。
  雷普索尔等公司的代表,很早就向苏城要求过,但苏城因为要全力攻略6号油田,始终没有答应。
  现在,6号油田基本到手,苏城倒是不介意再尝试一下。
  另外三个公司的代表如今更加的意识到苏城的价值——能够以独立公司的方式竞争到油块,而且是低分成高签约金的模式,这在哪个国家都不容易。
  趁着苏城经过的时间,三个公司的代表也小声重申自己会遵守先前的承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