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75

  “去指挥部报道。”
  “哦?好地方啊。那一起,去车站坐车。”老张很能为别人做主,拽起苏城就跑。
  一路上,苏城都在观察着这座因石油而起的城市。他出生的时候,石油会战时代就已经过去了,但耳边却没少听到父辈们回忆的那些似真似梦的故事。
  作为仅次于大庆的国有特大型油田,胜利油田是极富裕的,这从公交车上就能看出来。
  早在80年代初期,各部门外汇极紧张的情况下,油田就购买了一批来自外国的公交车,由两节亮黄色车厢构成的车体相当宽大,在很长时间内充当着油田通勤车的作用,直到东营市成立,还承担起了城市公交的责任。为了有所区分,油田公交的号码皆在百位内,地方公交则用百位以后的数字。
  所谓“先有磕头机,后有东营市”,更加说明了油田在此的地位。
  在苏城看来,东营车站的规模,甚至好于20年后的某些县级市,至少那辆由褶皱胶皮连接起来的公交车,看起来是新崭崭的。
  到了指挥部,递上介绍信后,苏城的北大身份再次引起了一阵轰动,只不过,大家更多的是惋惜。
  北大学生分配到石油部,一个月后又被下放到胜利油田,怎么想怎么像是得罪了人。
  人事办的主任在办公室里观察了一会儿,见苏城左看右看,却既不套近乎,也没人打招呼,于是大笔一挥,将之分配到了孤东油田指挥部。
  这是胜利油田的二级单位了,可以说是会战指挥部下面的基层。
  苏城又懵懵懂懂的坐上前往垦利县的广州牌中型客车,到了地方,再坐从垦利县到孤东油田指挥部的通勤车。
  到了孤东油田指挥部已是将下班时,负责接收的干部大致瞄了两眼介绍信,就认定是犯了错误、发配至此的学生,问都不问,便道:“你是大学生,按理应该留在办公室的,不过,现在的名额满了,你先到采油队工作吧。”
  “采油队?”这次轮到苏城发愣了。他是在油田长大的,当然知道采油队的辛苦。
  来到胜利油田,他是想发挥自己的专业,却没想着做基础工人。
  “采油3厂2队,到了地方,人家会告诉你怎么做的,你先拿着介绍信住招待所吧。”负责的干部一个大大的红章就盖了下来,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虽然有些意外,但苏城第二天还是安心的坐上了卡车改装的通勤车,前往采油三厂。
  既然是从基层做起,那就从基层做起吧。
  苏城不像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身体强壮而精神娇弱,总是将自己和古代的举人进士相提并论。
  他是来自21世纪的大学生,习惯了民工的身份和牲口的待遇,精神坚韧。穿越到的这具身体又异常的强壮,乍然从事体力工作,也怡然不惧。
  采油2队的队长窦万山是个中年工人,浑身漆黑,只有眼睛和手掌里能露出白色,看了苏城的报道信,叹了声道:“又是搞运动?”
  苏城的白色衬衫已经变成灰土的颜色了,口中诧异的道:“没有啊。”
  “那怎么把你派这里来了?”队长拍拍屁股,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
  苏城尴尬的不知该说什么,只能道:“哪里都是一样的。”
  “哪能一样。”窦万山鼓了鼓眼睛,喉咙一动,半杯子热茶就下去了。
  就在苏城嘿嘿傻笑的当口,外面又有人找了过来。窦万山立刻放下杯子,道:“开工了,小苏也来,你就跟着我学吧。”
  采油2队管着上百口油井,有五辆汽车,来回往返于矿井之间。除了要注水采油之外,还有专门的小组负责维护油井设备。
  相比前者,后者的责任明显更重,因为采油是相对固定的工作方式,而油井一旦出了问题,就要用到“抢修”的字眼,用窦万山的话来说:“少打一天,就要少几十吨的油。”
  因此,作为队长的窦万山,除了监督日常的采油工作之外,还要在各个线路上奔波。
  70年代生产的解放汽车,又摇又颠,走了一个小时,才到地方。
  窦万山领着工人们下车,歇都不歇一下,便分配任务,自个整整衣服,下井巡检去了。
  苏城无奈的耸耸肩,自个绕着磕头机看起来,它有一个高出地面数米的长杆,在电力的作用下,长杆向上拉起,再落下,就像磕头一样,一叩首,一抬头,地底一两千米深的石油就被提到了地面,之后通过地下管道运输至指定地点。
  这种古老的梁式抽油机堪称机械采油机的爷爷,但直到21世纪,仍然有油田在用它,私人老板承包的油井里,用的就更多了。尽管从学术的角度上讲,老式的磕头机有种种的不足,但在环境恶劣的油田,这种只有四个主要部件的采油机反而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优势,工人培训三五个月就能用,两年时间堪称熟练,成本极低,初期投入也少。
  苏城一边与书本上的知识对应,一边回忆实习时的场景。由于想留在石油公司里,他当年有小半年是泡在油田上的,好烟好酒的伺候大师傅,倒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同队的工人们都忙了起来,苏城摇头晃脑的捡出个扳手,给略有松动的抽油机底座紧了紧螺丝。
  “你做什么!”一旁的维修工老吴突然爆吼了一声。
  ……
第八章
维修工
  采油队的条件,通讯完全靠吼,维修工老吴这一嗓子,至少相当于两个山寨手机同时放“最炫民族风”,传播距离过百米。
  苏城直起腰来,露出无辜的表情道:“我看底座上的螺丝松了,给它上紧了。”
  “底座的螺丝,有说头的。”老吴刚才是过于紧张,走过来以后,语气平缓了一些,道:“你上的太紧,驴头一上一下的,时间久了,不得把别的螺丝给震松了?螺丝要是松了,驴头掉下来,那要出大事的。”
  他说着,从腰里拔出扳手,上前搭在螺丝上,一拧又一松,却是“咦”的一声。
  像他这种有20年工龄的机修工,扳手一动,就知道螺丝是松了还是紧了,比什么测试装备都有效。胜利油田几万台采油机,每周几千台的检查任务,几百台的维修任务,都是这样的高级工人用手搭出来的。
  让老吴奇怪的是,他明明看见苏城拧了螺丝,自己上手的时候,螺丝的松紧却是刚刚好。所以他一拧紧,又给放松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老吴又仔细的验证了一遍,站起来却感慨道:“大学生不错啊,学机械的?”
  “不是,见过一点。”苏城笑了笑。他实习结束就去找工作,然后就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捏着扳手,还颇有熟悉之感。
  老吴没多想,道:“有点样子。”
  “怎么回事?”队长窦万山听到喊声,从井下爬了出来。
  “大学生会修机子,刚才底座松了,都被他给看出来了。”老吴的学徒工才17岁,性子活泼,每天就巴望着出点事情,现在又哪里按耐的住。
  窦万山不由的看了眼老吴。
  后者点点头,道:“我看他绕了一圈,搭扳手到螺丝上,这才吼了一句。”
  “机子停着,也能看出底座松了?”在场的老工人,一听就听出了关键。
  苏城憨厚的笑道:“我正好比了比弹线,发现有偏,就正了一下。”
  “你怎么想到比弹线的?”
  “我看你们都忙,就在磕头机边上转悠了一下,闲的。”苏城信口而言。他检查弹线的确是下意识的行为,但这种行为的培养,却经过了系统培养和教育。
  在正经的采油机械维护教程中,像是梁式抽油机这种古老产品,早就被人研究烂了。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有相应的检查项目,例如抽油机震动,就应该检查冲击负荷,联接螺丝、底盘或基础悬空。在1987年的时候,某些国企也许有这样的研究成果,但大抵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用的,具体到基层一线,靠的终究是老师傅的经验判断。
  苏城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系统的维修手册,所以用托词代替。
  老吴则感慨的摇摇头,道:“我在井站20年了,刚才也没想着去看弹线。”
  “人家小苏是大学生嘛。”窦万山抹抹脸,又下井去了。
  老吴则招呼了苏城一声,道:“来,我们一起去检查减速箱。”
  他说话间,就掀开了减速箱的油槽,将里面给拆了出来。
  偌大的箱子中,润滑油和原油混合在一起,下面隐隐约约的还有碎布头,沙石以及砖块。
  “怎么会有砖头的?”苏城登时就凌乱了。
  “这是油面不够了,丢点东西进去,能提高液位,上次小黑正好捡了两块砖……”老吴说的很自然。
  苏城瞪大眼睛:“是你丢的?”
  “这不废话嘛。”
  “那里面的碎布头和原油又是怎么回事?”苏城拿了根棍子,在减速箱里搅和了两下,要不说梁式抽油机易于维护呢,齿轮就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好好的油浴润滑也变成了戈壁洗澡。
  老吴的学徒工小黑呵呵笑两声,道:“也是我灌的。”
  “为了提高液位?”
  “怕偷。”小黑说的很朴实。
  80年代,是油耗子刚刚开始出现,却又最猖獗的时间。整个渤海湾范围内,遍布着本土的油耗子和外乡的油老鼠。润滑油是很贵的东西,若是商店出售的话,一斤润滑油顶得上两斤菜油。油田里几万台采油机,人家偷起来并不费劲。润滑油混进原油,它就卖不出价钱了,虽然减速器会因此受到一定的磨损,但比油被偷所造成的磨损是小多了。
  老吴将油面降了下来,问道:“你们看看,这齿轮怎么样?”
  “没有磨损和断裂,也没有齿面点蚀和剥落……”小黑怪怪的“嗯”了一声,道:“这还怪了,齿轮没事,减速箱怎么就转不灵了。”
  苏城回忆着所学的知识,却将目光放在了轴上。
  老吴一直注意着他,此时嘴角露出笑,道:“小苏,你说说。”
  “串轴了吧。既然没有断齿,那就应该是中间轴的从动轮与轴的紧固件松了。”苏城并没有实际测量,而是完全根据书本知识来判断。
  小黑立刻去检查,果然发现了松开的部件,不由惊讶道:“你怎么知道的?”
  苏城耸耸肩,不知该怎么解释。这种维修方式其实已经很普遍了,例如电信的网络工程师,就可以在电话中指导用户解决问题。放大到工厂设备,一个视频会议也能省下好几张机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