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75

  闲着也是闲着,一声抱怨起,其他人也跟着抱怨起来。
  苏城在旁细听,突然意识到,敢情陪着大华实业的,都是改革里的失意者。
  纺织部和化工集团的不用说,它们几乎是全面后退了,就是气势汹汹的石油总公司,在电力、铁路、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部门面前,也没有多少底气。它最大的依仗,是国内的石油资源,以及进出口油品的资格,但这个资格并不是绝对垄断的,还有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国务院改革中,石油部被取消所致。
  相较而言,铁板一块的铁道部就快乐的多了,一直以来都自由自在的一重二重,或者那些独立性强的机械企业也没有直接受到改革的冲击,在行政级别不变,公司境况不变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能被看作失意者。
  在国企自持高人一等的状况下,还真的是失意者与大华实业更有亲近感,几个人随意的聊天发牢骚,时间也过的飞快。
  大约一个小时后,刘建国出人意料的出现在门口,笑着道:“各位,请进来吧。”
  众人鱼贯而入,到了苏城,刘建国轻轻的露出一个笑容,点头示意,并没有多说话。
  里间的会客室是挑高的老式堂屋,正面两张椅子,一张桌子,两边是四排椅子,颇为拥挤。
  航天航空集团的代表当仁不让的坐到了前排上首,水电集团、一重、连重等大型央企代表依次上前,也都坐在了前排。
  张勇锡拍拍王建明的肩膀,两人自动自觉的坐到了后排。
  后排明显是增添的位置,不仅代表着舒适度的下降,还意味着地位的不同。如果说坐在前排的是受重视的国企,那落在第二排的就只能称作是候补成员。
  林永贵自然是要坐到前排去的,苏城紧随其后,但刚刚走到中间,却被人猛的挤开了。
  “乡镇企业就坐到边上去。”挤开他的人甩着大屁股,表情不善。
  苏城低头看了一下他胸前的铭牌,笑了,道:“淮南钢铁集团,你们快被小铁厂挤死了吧?你挤错地方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淮南钢铁集团身处私企竞争的前沿,每年的亏损多达数亿元,已是明显要支撑不下去了,对民间企业的怨恨,也是日积月累。
  苏城毫不相让,先坐了下来,才翘着腿,道:“你们要是骆驼,中国石油总公司岂不是蓝鲸……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小命,你们连小命都保不住,争什么座位?”
  “你……”淮南钢铁集团的代表也不好把苏城当场拉起来,干脆坐在了苏城对面。
  虽然利润不行了,但淮南钢铁集团的规模放在那里,也没有人强要与他争,等坐稳当了,这位越想越气,更是扬声道:“要我说,私企就不要派到展会上去了,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技术,就转交给相关的国企,代为参团。到时候,给他们留一点利润不就成了。我们国企就当是免费帮忙了,这个是不是各取所需?”
第五百八十四章
生存空间
  周围传来嗤嗤的窃笑声。
  国企干部,尤其是国企的高级干部,他们对私企的情感是复杂的,也并不全都是愤怒和嫉妒。但是,当淮南钢铁集团的赖文昂挑衅苏城和大华实业的时候,他们又免不了幸灾乐祸。
  伴随着笑声,苏城稳稳的站着,看着前后左右的中老年国企干部,嘴角露出明显的藐视和不屑。
  他有充足的理由来藐视和不屑,如淮南钢铁集团这样的国企,已经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风,竟然还寄希望于大环境的改变,既没有做好过冬的物质准备,也没有做好“天气”会更冷的心理准备,事实上,他们甚至还在怀念被自己耽搁的春天和夏天,并妄想着不劳而获的重享金秋……在接下来的严寒中,这样的企业是很难活下去的。
  自1993年开始,中国式的经济危机就已来临,汹涌的浪潮,甚至是政府难以阻止的。
  对此无法理解的赖文昂,有着此时国企人普遍的愤怒感和不甘愿。苏城的笑声,令他的脑中瞬间浮现出无数个得意洋洋的私企小老板的形象。
  “你笑什么?”赖文昂的眉毛向两边分开,脸似乎都要变宽了。
  “我在笑……你的自不量力。”苏城环视四周,充满了战斗欲望。
  换一个圈子更小的环境,苏城也许会考虑息事宁人,或者置之不理。但是,眼前争的早就不是一张椅子,或者一家企业的地位问题了。
  这里是中国的1994年,大华实业作为一家私企站在北京长安街旁的大院里,它的左右是永生不灭的央企,他的前方是享受最优政策的大型国企,他的背后是地方国企和中国石油总公司……
  虽然,林永贵在任期间,都会义无反顾且别无选择的支持大华实业,但是,大华实业的孤立无援亦是注定的。
  与其说大华实业需要的是椅子和地位,不如说,它需要的是生存空间。
  是的,生存空间!
  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滋润的只能是草根企业,要想做大鳄级的石油企业,永远不能少了国家支持和国际背景。
  20年后的国内企业若是能做到大华实业的程度,想必不用担忧自己的草根身份了,那兴许是一个可以用来调侃和炫耀的身份与历程,但在90年代,苏城面前的中老年们,却是草根们的天地,是一个牙口比一个好的害虫集团。
  2014年的私企,可以大刀阔斧的向前冲锋。
  1993年的私企,哪怕是小步快跑,也有堂吉诃德的影子在闪烁。
  然而,作为一家石油企业,大华实业永远都不可能像是商贸企业那样和气生财,只有冲锋,义无反顾的冲锋,才是石油企业唯一的生存之道。
  得到油田者生,失去油田者亡。
  怯弱和失败没有区别,甚至连苟延残喘都难以做到。
  一家石油开发企业,若是失去了勇气,那除了等死,也没有其它的出路了。在这个残酷竞争的行业里,没有好运生存的土壤。
  赖文昂大约永远都无法理解苏城的心理,他也没有料到苏城如此的针锋相对,不禁火气上涌,叱道:“自不量力?一家建了不到10年的企业,你有什么资格评价别人?”
  “就凭大华实业拥有的一万两千个专利,超过3000人的研究团队,以及超过8000人的工程师队伍。”苏城昂首挺胸,像是做报告似的。
  他的确不是给赖文昂一个人说的,区区淮南钢铁集团,还不值得他这么做。
  94年不似网络发达的后世,94年的中国人,还处于依靠报纸、杂志以及电视来汲取信息的年代。在没有信息咨询公司的社会里,除了媒体界关心的问题,只有黄色绯闻才能自发的传遍全国。
  工业新闻明显不是媒体界关心的问题,因此,就连许多工商业界人士,高层政治人物,也不清楚大华实业究竟做到了什么地步。
  现在,苏城需要让更多的人明白大华实业的力量。
  12000个以上的专利,超过3000人的研究团队,超过8000人的工程师队伍,并不是简单数字堆砌,它的背后,含有大量的汗水与血汗,代表着一束束的企业的肌肉纤维。
  赖文昂没有被吓住,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他的理解,就像是徒步五公里就觉得脚疼的男人,根本无法明白26分钟万米跑的概念一样,赖文昂用耻笑的语气笑道:“大华实业才有多少人?就敢说8000人的工程师队伍,你怎么不说大华实业的人都是工程师?”
  “底层工作,我们一向是选择外包的,至于8000人……”苏城环视四周,道:“是拿到工程师证书的人数,我们还在以每年1000到2000人的规模在增长。”
  苏城和大华战略部始终谨慎的控制着大华实业的规模,但在大华实验室以及工程师的积累上从不吝啬。中国拥有最便宜的高端人才资源,它们不一定是世界顶尖的,但也拥有行业主流的水平,而他们的薪金成本却只有国外同行的十分之一乃至于百分之一。
  无论是开发瑟坦油田、阿塞拜疆的阿齐久油田,或者是建造海上钻井平台,开拓大华船业的LNG船业务,都少不了工程师的参与。这是未来的石油企业的主流方向,也是大部分的工业上游企业必须要走的路。
  大华实业的薪酬水平超过国内水平很多,而且有世界先进的分红体系,旗下的员工为此也会非常积极的提高自己,考取工程师证书,或者进修学历,亦是大华实业自我更新的一部分。
  赖文昂这下意识到苏城并非是信口开河了,可还是嘴硬道:“8000人也不能说明什么,国际展会比的是技术,不是工程师。而且,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重要工作,我不赞成私企参与。”
  “所以,私企应该把技术交给你们,代为参加?”苏城重提话头。
  赖文昂哼了一声,道:“要是有用的技术,才值得我们代为提交不是?”
  “怕就怕,我们提交了技术,你们提交不了。”苏城再没有丝毫的客气。
  赖文昂眉头一皱,笑了,说:“那你把技术交出来,我要是提交不了,算我的。”
  “是吗?”苏城也笑道:“大华实业现在有590Mpa的船用钢板的调质技术,能让同级别的钢板达到日本新日铁ten60钢的水平,这个技术转交给你,淮南钢铁集团有本事提交吗?”
  590Mpa的船用钢板是大华船业配合中船重工,一起研发出来的,属于90年代的世界主流技术,远远称不上高端。
  但是,国内的钢铁企业自80年代开始就在玩粗放,野蛮式生长和野蛮式的减产是国内钢铁业的主旋律,除了少数几家,大部分的钢铁企业根本不会投资做钢材的研发,最多也只是考虑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原因很简单,规模是自己的,研发是大家的,国家一向有牵头做技改,然后全国推广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做技术研发,甚至牵头做技术研发,都是有荣誉无利益的,像淮南钢铁集团这样的公司,连吃饭都困难,更别说是技术研发了。
  590Mpa的船用钢板技术至少超过淮南钢铁集团目前所掌握的最佳技术两代以上,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就是想要硬上都很困难。
  在场的都是工业界的明白人,尤其是常年浸淫技术的国企人,对哪个公司哪个集团的水平都有判断,赖文昂所在的淮南钢铁集团,就算拿到了全套的技术资料,还真没把握在几个月里复制这套技术。
  赖文昂被自己的话给憋住了,眉毛几乎要炸开了似的。
  同为钢铁行业的代表,首钢的代表高岗清咳一声,帮赖文昂解围道:“苏董如果愿意把590Mpa的船用钢板的调质技术拿出来,那也是大好事。如今时间很紧,一家公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以由多家公司合作完成……”
  “也就是说,首钢的船用钢板技术,还达不到新日铁ten60钢的水平?那还参加什么国际展会,这不是让人笑话?”苏城直指要害,没有丝毫的停顿。
  高岗连连几声咳嗽,道:“我们还是有其他技术的,现在只是说船用钢板的技术转让……”
  “多家公司合作才能弄明白转让的技术,既然如此,你们不如多家公司合作研发自己的技术。”苏城话锋一转,变的苦口婆心,道:“研发技术就像是走楼梯,上了一个台阶,才能上第二个台阶,一步上两个、上三个台阶只会让你越走越累,俗话说的好,步子跨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噗!”
  张勇锡一口茶,直接喷在了前排人的脖子上,这位航天集团的代表,顿时脸比张勇锡还黑。
  高岗更是面露不豫,他可是首钢的代表,平日里何尝被如此对待过。
  其他人也惊讶于苏城的咄咄逼人。
  未等其他人开口说话,堂屋后方的帘子忽然被国办的工作人员给掀开了。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头儿,身着列宁装,面露微笑,慢吞吞的走到了房间的正前方,缓缓的坐了下来。
  “费老!”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赶忙起立打招呼。
  “都坐。”费老的脸颊上有老人斑,腮下的肉也虚软了,但眼神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亮。他炯炯有神的看着苏城,并向众人微微颔首,道:“中国的企业,就应该有用走楼梯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的追赶外国公司,光想着技术转让是不行的。嗯,这就是大华实业的苏城吧?”
  后一句,他是问自己的秘书的。
  秘书年约三十,稍弯腰回答:“是的。”
  费老就点头,道:“看起来真年轻,年轻好啊,闯劲十足,我听说大华实业在阿塞拜疆的竞标了,令人印象深刻。你们做的,比我们的外交部做的要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