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75

  双方从1万套抗偏磨系统谈起,一路又是讲价,又是讨论自产分包……着实热闹而无趣。
  苏城由着霍昌去说,自己盯着薛洁上下打量。
  正大光明的对视,却让薛洁有些恼怒,她也是敢想敢做的性格,一拍桌子就坐了起来,问:“苏厂长,你要怎的?”
  正在谈判的两个人,立即住口看了过来。
  苏城微愣,却若无其事的说道:“我听了半天,还是价格问题。欧阳局长,您看这样如何,整个系统是要包括抽油杆的,我们提供更便宜的抽油杆给你们,将大系统的价格降下来,老董,这方面你来说。”
  薛洁顿时化身母豹子,庄主任也傻眼了,这是要把他们已经捞到碗里的肉,夹给别人啊。
  庄主任狼狈不堪的回身救场,但已无济于事。
  除了高产深斜井之外,抗偏磨系统并不需要搭配高端抗磨抽油杆,而要用普通抽油杆拼价格的话,北京石油机械厂有着大庆机械厂拍马难及的优势。
  欧阳局长是明白人,他代表的也是油田利益,而非机械厂。虽然有所倾向,但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他当然要先完成自己的工作。
  最终,苏城得到了1.4万套抗偏磨系统,外加8000根抽油杆的订单。
  按照此前协议,北石机只赚10%的毛利润,多出来的5%归大华实业,即使如此,也美的董建江鼻子里冒泡。
  对一家临倒闭的工厂,能开工就是最大的奢望了。
  会议结束,薛洁一脸愤怒,道:“你们这下满意了,可以得意的回山东去了。”
  苏城却呵呵的笑着,说道:“我是要回去了,霍厂长和老董还得再忙一段时间,趁热打铁,环游全中国!”
  霍昌用黄梅戏的腔调,唱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薛洁呆了片刻,目送苏城等人离开,突然有些羡慕他们。
第七十四章
夸街
  至油田,苏城是被花车接回去的。
  大华实业的工人们,生生用扳手和钳子,把一辆男性解放车扭成了女性游览车。要不是苏城坚决反对,恐怕还会带上大红花。
  花车的两侧,塑料花被报纸和标语所代替了。“大庆精神”、“薪火相传”等词句,用红纸贴在白布上,煞是醒目。
  苏城哭笑不得的听车上车下的工人喊“大庆火种”,心下想:国人其实并不缺少幽默细胞,无论条件艰苦与否,始终保持乐观精神,或许才是5000年薪火传承的秘诀。
  车行四五里,路边开始聚集起看热闹的人群。
  工人用手卷起话筒就喊:“苏城,你给咱胜利争脸了!”
  还有开玩笑的叫:“苏厂长,您把大庆的火种带回来了,人家以后可咋办啊。”
  苏城心下了然,对大多数胜利工人来说,领导和媒体的称赞只是诱因,“科技创新”只是浮云,他们更在乎苏城“战胜”了大庆。在他们眼中,这就像是一个中国人到了外国销售商品,结果受到外国领导人的盛情赞扬一样……
  “扬我厂威,爱我胜利!”的喊声,始终相伴左右。
  苏城笑的十分憨厚,几千万的订单拿给了大华,还要受到一个城市的赞美,多少是有些难为情的。
  一辆解放车,伴着四五十人的小队伍,竟是敲锣打鼓的要穿行全市,苏城瞅空溜了下来,直奔总部大楼而去。
  欢乐的人群才不管主角在不在,继续开着花车闹腾。
  溜进总部大楼,苏城才轻轻抹了一把额头。
  楼内认识他的人也不少,但行政人员的情绪内敛,只是打招呼的人多了些,也不免有人问东问西。
  作为万年老二的胜利油田,但凡找到一点点机会,都不忘刺大庆的菊花一下。
  爆菊者英雄,是默认的规矩。
  等在林永贵办公室外的人,依旧是那么多,且多是油田二级部门的负责人。
  孤东指挥部的书记亦在其中,拉着苏城的手说了几句话,主动笑道:“看在你薪火传承了大庆精神的份上,让你插个队,站我前面。”
  他前面的采油四厂厂长一看,也笑:“老茅将我的军,小苏,来,咱也给你加个塞。”
  这些二级单位的领导,十有八九是老副厅,又表达出极大的善意,苏城只得一个个道谢,最后站到了队伍的最前列。
  片刻后,他就进了副书记办公室。
  绕过屏风,就能看见林永贵端着茶杯,姿势拿的极稳。见是苏城,那严肃的表情,却一下子眉飞色舞了:“小苏,去了一趟东北,给大庆争脸了。”
  他开着玩笑,干脆站了起来,说:“前两天在北京开会看到报纸上你的名字,我就给老刘说,你们大庆人,要感谢我们胜利人,否则,我就不借‘种’给你们……那家伙,脸黑的像炭一样。”
  苏城脸也黑的像炭一样,心想:老林同志,您得有多无聊,才玩这种游戏。
  林书记难得笑的肆意。
  1000多公里外的松嫩平原,突然有人发出被扯蛋的吸气声。
  笑够了,林永贵才拍拍苏城的肩膀,道:“我们上会讨论了一下,决定增加抗偏磨系统的采购数量,以前是5000套对吧,加到1万5千套,总不能比大庆订的还要少。”
  最后一句,暴露了加订单的主因。
  这样一来,订单总额就有近2.9万套了。
  苏城极快的计算了一遍:每套系统1660元的毛利润,比例高达83%……利润总额则有4800万之多。
  无论哪个时代,这都是一笔巨款了。
  苏城一下子笑了起来。
  “高兴了吧?”林永贵吹着茶杯,淡定下来,道:“回去以后,一定要组织好生产,不要拿了订单没办法完成,到时候,可别指望大庆放你一马。”
  “您放心吧。全体总动员,大干100天,又好又快完成公司生产经营建设。”苏城熟练的背了一条宣传语。
  出得办公室,又向一群老领导们道谢,苏城才沿着街道走回去。
  大华实业同样张灯结彩,但厂区却看不到人。
  直到厂办大楼,才见工会主席陈良,带着手下的“大娘别动队”在写黑板报,拳头大的粉笔字是“锐意进取,自主创新”八个大字。
  苏城打了声招呼,就笑问:“陈主席,怎么只有你们几个人在忙?那几个帮手的小伙呢?”
  “林厂长下令,凡是40岁以下的男人,全部上生产线,不上的不是男人。”陈良伸着胳膊腿笑。
  “生产任务很重?”苏城没想到不声不响的林厂长,竟有此魄力。只是,若非任务繁重,魄力这种东西也是不必出现的。
  陈良无所谓的道:“能忙活的过来。三班倒,还有人主动加班,哪还有人折腾的动。我们工会计划,趁着这股子火,等周末了组织活动,大家乐呵乐呵。”
  “大家情绪怎么样?”
  陈良奇怪的看了苏城一眼,道:“那当然是高兴了,六十块工资的人,都拿到90块了,七八十块的,现在拿到一百多。要不是规定工作时间不许超过12小时,我看有人敢不睡觉。”
  苏城哑然。
  他的思维又穿越了。放在20年后,连续三班倒或者12小时工作,指不定要引起多少抱怨和抗议,但在80年代国企普遍开工不足的背景下,能够加班加点的进行生产,简直令人嫉妒的眼红。
  在农民年收入三四百元,现金不足百元的背景下,大华实业的薪酬水平堪比后世的外企,这种情形下的加班,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苏城突然想到舒兰那日用荤油做春卷,说板油难买,转头问道:“那工人拿到工资,能买到商品吗?”
  陈良嘿嘿一笑,道:“抢呗。”
  身边几位大娘,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的10年里,通货膨胀和物资紧张轮番儿出现,有时候一起来,衣服、被罩、火柴、副食品,或者冰箱、彩电、洗衣机……无论是耐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在抢购的范围内。
  苏城也遭遇过抢购浪潮,只是有了美元后,改去华侨商店购物——中国人生产的最精致商品,这个时期都是用来换外汇的,在不追求高科技的前提下,生活品质并没有多少降低。
  “以前,咱们遇到物资短缺怎么解决?”苏城一边问,一边向办公室走去。抢购来的多了,各国企都有自己的招数。
  陈良就得意的笑道:“我们以前都是换。咱们和化工厂的关系好,给他们多批点材料,再通过他们联系化肥厂、化纤厂、再联系地方物资局、副食品厂和布料厂。这几年油田效益好,从上面也能要来东西。”
  苏城也笑,这个交易链可真不短。要说起来,八九十年代,甚至到21世纪初,工业上游企业的生活都不怎么样。
  进到办公室里,陈良更是食指向上,点睛道:“最主要的是,油田有外汇。”
  苏城颔首。初来东营,他就见识到了油田的进口大客车,对油田的外汇价值深有体会。
  不过,在苏城眼里,吃不起肥肉,说起幸福多少有些心虚。
  苏城想了想,道:“陈主席,你能不能给咱搞一批好肉?大家劳动强度这么大,清汤寡水的,身子怕是撑不住。”
  东营有肉铺,数量还挺不少。但职工一方面舍不得买,一方面要抢着买肥肉。谁都舍不得把有限的钱,花在排骨和腱子肉上。
  苏城所谓好肉,在此时有一个形象的标准“四指厚的膘”。
  在饲料尚未大行其道的时候,膘肥体壮的猪,还真是挺稀罕的,味道也相当不错——不是体魄健壮,基因优良的猪种,它根本长不出四指厚的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