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575

  “给老总说一声。”副总很仔细的拿起传真纸,摸平展了走回去。
  一番报告之后,就是忙碌的协调工作,要从各个石油管理局将物资调配过来也是需要谈条件的,运输问题也不容易,再加上与阿塞拜疆的联系不畅,宋才军弄到快下班,才坐下来歇歇脚,喊道:“给我弄杯茶,浓的。”
  不一会儿,浓茶摆在了桌上。
  宋才军用嘴搭着边沿吸着喝,正喝着,传真机又“嘎嘎”的响起。
  “又是什么?”宋才军一跃而起,说起来,他都有点畏惧传真机里的东西了,超过预想的东西太多,而工作内容也太多了。
  “轴承、钻具接头、防喷器……”副手扯出传真纸念了一遍。
  “还是一堆小东西。”宋才军皱着眉头。
  “价格可不错,而且还是外国公司来买,哦,我打问过了,他们说是大华实业在国外的关联公司。”
  “总额多少?”
  “2亿多吧,美元。”
  “算上前面的,总数超过5亿美元了?”
  “早就超过了。”
  “这群狗大户。”宋才军喜怒交加:“他们就不能把要求一道发过来。”
  副手却是挠挠头,道:“看他们的关联公司买的东西,看来是要大干一场。”
  同一天。
  503号钻井平台到达了2940米的深度,所有参观人员都被撤到了安全区域,与此同时,则有关于钻井平台的小册子分发到几个人手里。
  王德煌总工望着眼前的钻井平台,无聊的瞟了两眼,继而陷入满腹的震惊:“我看到什么了?”
  “随钻测量,等径膨胀管,旋转导向……”施万可念着自己能说的出名字的技术,闭眼算了算,诧异道:“他们莫非把瑟坦油田赚的钱,全投到里面去了?”
  “中海油也没有这些技术?”王德煌立刻问他。
  施万可摇了一下头,也反应过来,道:“石油总公司也都没有,是吧?”
  王德煌苦笑:“所以说是狗大户,一点都不知道爱惜钱的……”
第六百章
继续下钻
  当503号钻井到达2940米深度的时候,苏城等大华人都变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负责技术问题的顾海健和其他几名海洋石油研究所的研究员,更是不时的看向船舱里的电话。
  如果见到了油花或者其他可能出油的征兆,钻井平台上的钻井队长就会通过电话申请试油,试油成功则代表着油井产油了,试油失败就只能选择继续钻探或放弃。由于现场的判断往往准确度高,此时电话响起,继而见到原油的机会很大。
  在大华实业,基层干部的水平都是远高于国企的,至少能达到国外技术企业的同类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场工作的经验性强,有利于基础不强的国内工人积累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华实业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它极少桎梏,更不存在玻璃天花板,往往能够由此延揽和挖角到许多不得志的技术人才。
  相对应的,国企的基层干部水平普遍参差不齐,这并非是人才引进的问题,而是人才使用的问题。即使有一些聪明而优秀的基层干部,由于待遇和级别挂钩,在晋升机制畅通的情况下,这些优秀的基层干部会以很快的速度晋升到管理层,从而脱离了基层工作,并拿到与才华与努力相适应的薪酬待遇。而在晋升机制不良的情况下,优秀的基层干部不能得到提拔,福利待遇自然不佳,一年两年还可以,时间长了,不免会产生怨气,进而影响工作。
  而在大华实业,钻井队长是被评价为A类重要岗位的,钻井平台的主管则是A+类的重要岗位,不止正职,即使是副职,做上两三年时间,也能上升到“特殊贡献清单”的中层位置,意味着红利水平要比普通的总监副总监级管理层还要多。如此一来,基层的完整性就能够得到保证,基层干部也不会盲目追求晋升管理层。后者的上升空间虽然更大,但工作要求却是不同的,若是不能适应,不仅难以晋升,反而有可能从“特殊贡献清单”上落下来,对大华员工而言,能不能上清单,至少是两倍以上的收入差距,清单中间位置的收入,更是普通员工的薪酬五倍以上,再重要不过了。
  大华的红利制度也施行了好几年,不管是三桶油还是其他的国内企业员工,基本都有所了解,因此,许多不甘寂寞的基层干部在本单位做不下去的时候,都会尝试来大华实业试试水,比起如火如荼的下海风潮来说,到大华实业这样的大型私企却要风险小的多,且以大华实业的薪酬回报,大家也不会觉得少。
  90年代中期毕竟与80年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相对开放,赚到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的人们,也用财富不断的冲击着众人的观念。另一方面,外企白领几乎成为一种神话,而在大华公关部的有意识推动下,到大华实业工作,近乎于得到了国内有数的好工作。
  事实上,由于大华实业的利润极高,这也的确是国内有数的好工作。相比中石油的150万名员工,大华实业如今也不过扩张到了三万出头,因此,虽然总体利润还差着不少,平摊到每个员工身上就多的多了,每年释放的红利虽然只是总利润的10%左右,依然显的丰厚无比。
  503号钻井平台上的钻井队长李虎就来自国营煤矿,他是在瑟坦开发时期的大招聘中投奔大华实业的,到瑟坦煤矿做了两年的采油工以后,先后经历了钻井、固井等工作,后来又到大华的浦东培训基地进修,再回瑟坦做采油队的副队长,勘探队的副队长,钻井队队长,差不多轮了一圈以后,再次进修,被挑选来到里海地区辅助建设,跟随勘探,接着做了最重要的钻井平台的钻井队长,兼任平台主管的职位。
  就履历和技术而言,32岁的李虎无可挑剔,也是依靠着履历和技术,他才能得到整个大华实业最重要的蓝领职位,若无意外,以后的油田开发工作,都会有他的身影。
  尽管经验丰富,钻井平台上的李虎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意思。
  海上钻井平台使用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先进技术往往意味着使用时间短,使用时间少,使用经验也少,同时,最先进的技术通常也就不是最成熟的技术,通常代表着复杂的操作。
  仅仅如此,每年都要参加两三个月进修的李虎倒是不在乎,真正令他脸色凝重的还是钻井本身。
  有没有出油的迹象,什么时候应该果断试油,这些都需要根据经验和现场的状况进行判断,而判断的时间往往很短,机会往往会一闪即逝。
  历史上,有很多油田都曾经历过两三次的钻探。三年的特许权下来,没有找到油的油田多了,翻过头去,油田却被其他公司找到的也不少见。
  大多数时候,出油不出油的征兆都很浅显,最终能不能得到喷涌的石油,全看试油的选择。
  假如选择错了时机,试油试到的兴许就是泥浆,即使原油就在30公分外涌动,找不到就是找不到。
  李虎是不会放任一个油井从自己的手边溜走的。
  然而,自2800米开始,到现在2940米,已是90米的进尺了,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现。
  李虎的表情镇定,心里不免是有些变化的。
  如今,第一座钻井平照常生产,503号若是与之处于同一个油田或油区,到了这个深度,理应有所发现才是。
  至少,井下的状态应该有所改变才是。
  “要不,咱们停止下钻,先做个试油看看?”钻井队的副队长有40多岁,经验丰富,是大华人事部从新疆挖回来的好手,参与的钻井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却是不愿长居当地,方才跳到了大华实业,没想到给派到了更遥远的中亚地区。当然,里海附近的环境还算不错,丰厚的薪水又足以让他在总部所在的上海安家,这位副队长也就绝了再跳槽的念头,每年在家住两个月,就出国工作大半年,过着类似渔民的生活。
  李虎一向尊重副队长的意见,打井数量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不过,这口井是李虎从头盯到尾的,他考虑了一会儿,摇头道:“钻到3000米不出油,再考虑试油的问题。咱们隔1号井的位置远了,收回来也不一定能找对地方。”
  “那就等等。”副队长没有坚持。斜井算是钻井过程中的一种高端技术,埕岛油田和瑟坦油田就曾经用过大斜率井,到了7年后的今天,在钻井过程中延出斜井的技术也比较成熟了,这样的横向井,能够修正垂直钻井的位置差,但同样需要打对位置。
  钻井的进尺依旧慢慢增长。
  辅助船上,顾海健满脸是汗,不停的翻着手头的地质图,又比对着电脑,念叨着说:“按道理,这里出油的可能很高啊……”
  苏城带着其他六个公司的代表留在船上,自然不是让人来看自己出丑的,顾海健和他本人的判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接近3000米还没出油,确实不在顾海健的判断内。
  这里是海上钻井,不似陆上钻井的技术能到五六千米,就90年代中期的海洋技术,钻井到3000米已经不浅了,3500米差不多就是正常的钻井深度,再深的钻井平台也不是没有,但这种钻井平台的成本高昂,建好的油井成本也不低,分摊到每桶成本就有些过高了。
  后世的深海钻井平台,桶油成本可以高到70美元每桶,算上其他的开支,逼近油价了。1994年的技术没有那么好,但在中距离的钻井方面,成本却是相对更高,无论是谁,都不希望遇到3500米以下的油田。
  施万可作为中海油的员工,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偷偷的瞄了苏城一眼,却见后者脸色镇定,完全看不出变化来。
  “3000米了。”钻井平台上挂出了黄色的旗帜,代表着3000米进尺达到。
  若是以前,钻井队说不定要欢呼一番。然而,在被暗示了深度的情况下,这面黄色的旗帜却让人进退两难。
  “苏董,顾所,要不要指导一下现场?”杨明知道苏城提倡要信任现场,但他还是小声提醒了一下。
  顾海健的脊背都被汗给打湿了,他丢下图纸,沉声道:“现在有两个选择,继续往下,或者强行试油。如果强行试油的表现好的话,也可以再考虑射孔方案。”
  地下的原油是一层层的,就像是蛋糕里的奶油一样,几百上千米的岩石间往往藏着几米厚或者几十米厚的油层,若是钻井的位置比较偏,遇到几十厘米的原油层也不奇怪。
  试油通常是在油层上打开一个口子,令其压力释放出来,原油自然源源不断的送上来。
  射孔稍稍强力一些,可以破开井下的泥浆,让试油的成功率增加。苏城就曾在废油井尝试这种方式。
  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技术已相当成熟,属于常用手段。
  但是,再好的手段,也得井下有油层才行。
  至少,已经钻下去的3000米内,需要有油层。
  苏城默默思考。
  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关键时刻的决定。
  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决定组成的,正确的决定促使上升,错误的决定制造下降。
  而在苏城思考的过程中,钻井平台上的发动机轰鸣声却已渐渐小了。
  钻井队长李虎也在犹豫。
  钻井不是打的越深越好,下钻的过程会将井里的泥浆挤出,下钻到3000米,2000米处的油层就等于要经历1000米的泥浆反出,用形象的比喻,油层被糊住的可能性极大。
  预计的油层深度是2860米左右,现在钻到3000米,对油层的影响还不大,再钻几百米,就是有油层,说不定也被污染了。
  李虎仔细观察着泥浆的反出,有点不确定是否继续了。
  这时候,钻井平台上的蓝色电话“嘟嘟”的响了起来。
  “我是钻井队长李虎。”李虎拿起电话,首先自报家门,旁边就是辅助船,电话线也是拉到那里去的,不用说就是指挥中心打过来的。
  “我是苏城。”苏城中气十足,却是听的李虎一愣。
  “董事长?”
  “是我。现场的情况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