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575

  “还是技术工人的数量不够。”闫学灿笑笑,道:“这方面还是得中船多多帮忙。”
  “我们能做的不多,培训费太贵,很难做的。”钱腾连连摇头。培养一名G证的焊工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花费20万元以上,在许多分公司和三产公司赔本要下岗的时候,在一名员工身上花费20万元,这是政治不正确的商业行为。
  而且,焊工虽然是LNG船用量最大的工种,却不是唯一的工种,其他岗位的培训价格只高不低,不是私企的话,只有经济条件好的情况下,国企才会做这方面的培养,以不那么阳光的心态来考量,像是国企这样的机构,要想公正透明的分配培训名额,亦是不容易的。
  陪在荣尚国身后的大秘比较了解大华船业的人员分配,默算了一下,道:“大华船业去年开始就派人培训了吧,现在有三批还是四批回来了?”
  “四批了。”闫学灿笑笑。
  “那最少有500人了。你们还有自己培训吧,还不够用?”
  “船上的工作量很重,我们都是倒班制,一天两班的话,人就不够用了。”
  “一天两班,一班12个小时?确实满工作量了。”大秘很为没有帮忙想出主意而失望。
  闫学灿呵呵的道:“一天两班,每班8个小时,深夜的时候还是停工了。”
  “为什么?”
  “有些技术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是深夜来做的话,返工更划不着。”
  说话间,几个人已经走入了LNG船的船舱。
  门口就有负责质检的工作人员,监督着他们换了衣服,再往里走,即可以看到特殊的棚子,像是生化防护似的,将工作区遮的严严实实。
  苏城等人的衣服也是全身防护的,不仅脸被挡住,手套也必不可少。
  闫学灿一边在前领路,一边笑着解释道:“舱室内的要求比较严格,许多材料是不能沾水的,所以要控制温度和湿度,手也不能直接接触材料。你们看,这些手套都是羊皮做的,很贴手,可以不影响工作。”
  进入工作区,就可以看到许多焊工正在忙碌,即使见到了闫学灿一行,也没有停下来。他们的焊接速度都不快,但非常仔细,前面有人做焊接,后面就有人做检查。
  “船的液货舱就是装载液化天然气的地方,只要一个焊点不到位,就等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到时候,满载天然气的LNG船稍有泄漏,结果就是船毁人亡。要是正在港口装卸就更了不得了,理论上,液化天然气船的爆炸,是可能亏掉一个城市的。”闫学灿说着晃了晃手指,轻声道:“你们听到音乐声没有?这是为了让大家工作的时候放松心情,保持情绪良好,按照规定,制作LNG船殷瓦钢部件的时候,音乐必须伴随操作工人。”
  “这样的话,附近就不能有其他的噪声源了。”钱腾等人以前都是做过工人的,瞬间明白了其中的难点。
  闫学灿点头,道:“所以必须妥善安排工作时间。”
  “这样的话,把深夜的时间浪费掉不是太可惜了?还是应该做一些动员,鼓励这些完成了培训的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发扬风格嘛。”荣尚国的大秘很自然的想道:“可以在培训之前的合同上做出要求,估计愿意的人不少。”
  至少20万元的培训费,相当于1名国企员工现在20年以上的薪水,由此带来的薪资增长,意义重大,可以说,培训前的合同任何略正常的要求,受培训的工人都会同意的,哪怕不那么正常的要求,估计也会有很多工人愿意。
  这种能够提高自己的机会,并不太多,更别说还有出国、升职、提薪等直接的好处。
  不过,大华实业的风格却非如此。或者说,国企能做的事,正规化的私企是不能做的。
  闫学灿则是被那大秘所谓的“发扬风格”给逗乐了,使劲的咳嗽了两声,道:“LNG船的技术要求太高了,按照安装要求,所有工人上船施工以前都要检查身体,心跳过快,血压太高,甚至情绪不好,都不能施工,休息不好的更不行,所以,除非我们培训的人数有现在的两倍以上,否则基本不能深夜施工了。”
  延长工作是一件,自然是更不可取。
  那大秘有点尴尬,呵呵的笑道:“能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那自然是极好的……”
  “荣总。”苏城转头揭过了这个话题,道:“大华船业新近购入了一些机器,准备再扩张一个总段工厂和多个配套厂,中船若是有兴趣的话,我们一起做采购计划,能便宜不少。”
  一句话,就把荣尚国陷到了里面,轻声问:“大华准备投入多少?”
  “3亿左右吧。美元。”大华船业最初开始做LNG船的时候,资本金也就是3亿美元。当然,94年的美元还是相当坚挺的,看原油价格就知道了,同样的工业装备放在2014年,少说得20亿美元。
  然而,荣尚国虽然是总经理,却没有这么大的权限,心里踌躇片刻,只能道:“我们考虑一下。”
  这么多钱,中船重工其实是拿不出来的。
  其实,不能扩张也没什么关系,中船重工从80年代开始,投入的本来就不多。但是,给大华船业做配套,就必须追得上大华船业的发展速度,否则,外包越做越少,利润反而会越来越低的。
  换言之,大华船业一旦扩张,中船重工也要配合着扩张。
  但钱从哪里来?荣尚国想了想发改委目前的穷困样儿,已经开始考虑,是否有其他的解决之道了。
  比如,转出更多的股份?
  或者,卖出一些固定资产?荣尚国想了半天,趁着别人没有注意,才小声对自己的大秘道:“看看咱们暂停使用的港口、码头还有仓库什么的有多少,估个价出来。”
  “好,我立刻去做。”大秘一转脑筋就知道他的意思了,还挺振奋。停用的港口码头或者仓库,大都是早年跑马圈地得到的,属于沉没资产的非常多,要是能换出现钱和设备,那是再好不过了。
  ……
第六百六十三章
旧事重提
  中船重工做了厚厚的一本资产报告书。虽然他们每年都有做这样的报告书,但这一次明显更认真,内容也更翔实和真实。
  荣尚国并没有将之交给苏城,而是先向几家国有大银行提出抵押贷款的申请,同时邀约几位熟识的银行官员吃饭。
  不出意外,几家银行基本上都拒绝了他的要求,最多也只是象征性的给予千多万元的贷款。
  这还是看在中船重工利润丰厚的份上,他们才愿意将几块没用的土地放入自己的抵押名单。相反,要是中船重工用自己的原料或船只做抵押的话,贷出来的钱会多的多。不过,用原料和船只做抵押有一点不好,是每当要从仓库中提取的时候,就得向银行申请和说明。
  但不管是用什么方法,中船重工都不可能得到3亿美元,就是相当于牌价的30亿人民币也不能可能。放在20年以后,以中船重工的资产,他们或许能轻松的贷出几百亿元人民币,或者几十亿美元,可在这个时间段,他们要用名下的地产和设备从银行套出钱来,就太艰难了。
  一方面,国内的银根在缩紧,另一方面,像是中船重工的企业都很不景气。当然,中船重工本身是挺景气的,要是没有下面的三产和分支机构的连累,还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但银行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假账、人情关系等等问题让国内的银行经常只能做出一刀切的决策,尤其是如此大宗的贷款,哪个银行要是贷给了中船重工,立刻就会有其他的央企来找他们,到时候给是不给都很麻烦。
  因此,荣尚国堂而皇之的尝试很快失败。这时候,他方才在碰头会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将封存的部分固定资产出售给大华实业,从而盘活资产,购买新设备以扩张产能。
  在90年代,扩张产能在国企中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无论是“做大做强”还是“多元化发展”,说的都是扩张。而不能扩张的国企,往往会陷入衰落和退步,所谓的抓大放小,理论上都会让央企活下来,但到了具体的企业头上,这还是一支悬在脑门上的利剑。
  荣尚国的前期工作做的极好,很快征得了班子成员的同意,继而在正式会议上通过了决议。
  接着,他才向上级机关报告了自己的想法。
  虽然出售数亿美元资产的事儿不算小,可到了国家层面,就不是特别关心的话题了。
  荣尚国亲自监督,用了几天时间,将所有的流程完成,然后找上了苏城。
  ……
  “不行,我不赞成。”大华的投资项目都会经过季润之,他生怕苏城抹不开面子,立即否决道:“荣总拿出来的这些地产要么处于偏远的港口区,要么是郊区的仓库,流动性很差,价格也不便宜,与其购买中船重工的资产,我们不如直接从银行购买打包的抵押资产,更划算不说,问题也更少。”
  荣尚国知道小鬼难缠,认真的道:“我们是准备拿这笔钱来扩张产能的。购入新的设备和生产线以后,中船能够给大华实业做更多的代工和配套,对双方都有好处不是?你们从银行购买抵押资产,不如从我们这里购买,让我们把资金灵活的应用起来。”
  这就涉及到集团的业务发展了,季润之看向苏城。
  “荣总的想法值得肯定,但怎么交易,投资部可以多提点意见。”苏城自然要狠狠的压价,这可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交易,而是数十亿元的交易。就算是和国家做生意,也没有对方要多少就给多少的道理。
  而且,荣尚国拿到钱以后,也不会将资金上缴国家,更不会全部用来购买设备,其中免不了要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员工的福利支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国企和日本的企业其实很像,都是为了企业员工而奋斗的,股东得到的利益是远远不如美式企业的。
  季润之则是极职业的经理人,得到苏城的授权,立刻拿捏了起来,道:“我会立刻组织人手进行评估,但我不得不说明,以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市场情况,中船必须在市场价格上的基础上进行打折,我们才有谈下去的基础。”
  “对大客户,打折也不是不行……”荣尚国他们早就有了共识。毕竟,现在的中国并不像是十多年以后那样,人民币资产暴涨,地皮价格高昂。在1994年,别说是二三十亿元的土地打包出售了,两三亿元的地产交易都是大宗,还不及后世一个三级城镇的中型土地交易规模。
  苏城却有自己的想法,听着两个人的对话,立刻警觉的道:“打折要有理由,不能随便打折。”
  季润之恨不得翻个白眼,半是调笑半是提醒的道:“苏董,咱俩不该是一边的吗?”
  “当然是一边的,我是想价格越低越好,但咱也不能冒着国有资产流失的危险做交易。”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时非常正常的交易,到了十多年后,指不定要被曲解成什么样儿。“国有资产流失”就是最常用的罪名,也是很难说的清楚的罪名。
  苏城是想借着先知先觉赚钱,却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占了国家的便宜。
  他的这个要求在此时听来有点无稽,但季润之对风险的控制向来严谨,很快思考了起来。
  一会儿,季润之颔首道:“你们看这样如何,我们指定一个银行,让他们收购中船的资产,我们则从银行的手里获得……或者借贷也可以,我们收走银行的抵押资产,指定银行借贷资金给中船……”
  “找一家外国的金融公司做这件事。”苏城感觉不错。加入一家外国金融公司的原因,是担心此事曝光以后,己方缺乏充分的可信信息。
  若是涉及外国公司的话,双方的交易细节就可以从国外来调查。
  荣尚国说不上自己是否满意,有点被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他的选择也实在不多。
  苏城亲自将他送出办公室,到了外面,却见到了两台正在运作的摄像机。
  “什么情况?”苏城眉头皱起。
  “中央电视台想采访您,一个专访。”杨明走过来,又低声解释道:“是靳燕柔带队过来了。”
  “专访不接受,嗯,随便叫她过来聊两句吧。”靳燕柔这样的记者,一面是漂亮非常,一面是配合宣传,属于苏城比较喜欢的媒体人。靳燕柔也帮他做过好几次报导,效果不错,自然不方便直接劝走。
  杨明过去说明了一声,靳燕柔果然没有强求摄像机跟随,就拿着笔记本和笔进入到苏城的办公室。
  “苏董,说话方便吗?”不像是苏城预想的那样,此时的靳燕柔却是有些紧张,往日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大眼睛,变成了机警的观察镜。
  “当然,我经常在办公室里开会,房间的静音做的很好。”
  “也不会被人窃听?”靳燕柔回身检查了一下门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