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75

  “苏厂长,我们以后就是您的人了吧。”
  “苏厂长,开工吧!”
  喊“开工”的声音明显大多了。
  工人是依靠工作吃饭的,没有工作,吃饭也吃不香。即使官员们无数次的向他们保证,收购完成后就开工,机器不响,还是不能让人放心。
  又一串鞭炮响了起来,举鞭炮的人慢慢向车间移动。
  苏城看看王司长,后者点头笑道:“我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了,不用管我。”
  于是,一群人拥着他们,直接往机加工车间去了。
  这里,正是苏城与舒兰第一次来见到的车间。
  推开陈旧的车间大门,就见60多台机器前,过百名工人穿着洗的发白的工作服,整整齐齐的站在操作台处,像是工厂辉煌时期,接受领导检阅一样。
  看着这些已经工作奋斗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工人,苏城知道,他们并非在等待检阅。他们是在检阅自己,检阅自己的人生,检阅工厂的一生。
  后面来的工人,悄悄的站在车间一角,以免干扰到机器。
  短暂的沉默,苏城轻声道:“开机吧。”
  手持鞭炮的工人,将一面小红旗“唰”的挥了下来。
  变电间嗡嗡的响了起来。工人俯身打开了机器,一台,两台,三台……所有的机器都启动了起来,发出欢快的鸣叫。
  一块小小的工件被安上车床,老师傅仔细对刀后,将它慢慢靠近车刀。
  “呲”的一声,刮掉的铁屑疯狂卷曲,老师傅眼前蒙上了白白的雾气。
  一根拳头大的联接件,被快捷无伦的削了出来。
  “老二,到你了。”老师傅将工件卸下来。
  他的徒弟少说有30岁了,小心翼翼的捧着工件,将之交给操作钻孔车床的工人。
  几分钟后。
  工件再次交给下一位师傅。
  刘秋站在后面,小声道:“这些机器,都是师傅们一代代用过来的,有感情了。90升柴油机,就是用这些机器生产的,以后还会生产出190柴油机的。”
  苏城看着传递中的工件,和那些落后的老机器,也说不出话来。
  就像每一个中国式老厂一样,50年代的苏联机器,60年代的东北机器,总会在工厂的一角悄然生存。说是用了一代人,实在谦虚,许多机器,师父开过了徒弟开,徒弟开过了徒孙还在开,几代人把一台机器琢磨的像是玻璃罐一样透明,连螺丝的垫片变化都了如指掌,硬是凭着技术,将机器的更新换代时间拖了又拖。
  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要是像美国人,德国人一样用机器,别说工业化了,养活自己的钱都别想赚到。
  直到21世纪,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它的工厂中的机器,仍然会有挂着60年代,80年代铭牌的机器在焕发第二春,第三春……在化工界,最长的棉纶,最多的涤纶都是用数十年前的机器生产的。
  当济南动力机厂购入机器的时候,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延长机器的寿命。
  “用珍贵的外汇,国家建设资金买来的机器,最少要用50年!”每一任购入机器的厂长,都会无数次说起这个话题。
  他们做到了。
  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工人的个人行为,这是上万名工人,传承4代的共同精神。
  徐福友以为换上新机器,带走几百名高级工人就能重建一家大型重工业工厂,根本是扯淡。
  就算苏城没有阻止他,那新厂终究还是会倒闭的。
  工厂是一个协作的整体,并非是八级工和技术员独奏的舞台。辅助车间的工人也许没有多厉害的专业资质,但好的工人,往往会有自己的办法,提供更好更适合的刀具,将加工精度类似却不同的缸体送到不同的师傅手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很多东西,书上不会写,甚至同车间的工人也不知道,直到某位辅助车间的老师傅退休,车间主任才突然发现,良品率下降了5个点。
  望着一言不发、但合作无间的工人,苏城暗道:我多承担了几百万的债务,但我留下了这家工厂的魂。就算我不用4500万采购新机器,工厂仍然能生产出世界一流的柴油机。
  “等做好了,把它放到工厂荣誉室里。”苏城深深的望了一眼传递中的工件,走出了车间。
  王司长也陷入了深深的震撼,离开前,道:“将济南动力机厂整体出售,也许是我们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毫无疑问。”苏城和他重重握手。
第九十三章
船用柴油机
  两周后,试验用190柴油机被搬下了生产线。
  190的500马力的柴油机是相当大的家伙,必须要专业的搬运装备,才能将它抬下来。放在外面,简直如同一间活动板房。
  比起济南动力机厂以前生产的柴油机,190系列在功率和能耗上有了不小的进步。当然,它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到未来20年乃至30年后,190系列的改进D型、改进H型仍然在卖,刘秋身为大拿的起点,就是这台190柴油机。
  在苏城的记忆里,中石油重新注资济南动力机厂以后,他们曾经尝试过几种新产品,但绝地反击的依旧是190柴油机。由于性能可靠,它一度将国外的柴油机品牌逼上梁山,最终只能依靠捆绑销售存活。
  就产品设计而言,刘秋的190系列柴油机是一项集大成之作,平均有效压力、功率、转速、最大爆发压力、缸径冲程比、部分负荷最低油耗率、等等指标,比同类产品,都有一旦程度的提升,最难得的是,他还考虑到了以后的改进需求,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做出了预留空间。这才是190系列能够热销改进30年的根本原因。
  刘秋日后的作品虽然更先进,但再没有190这样的完美之作。
  苏城暗想:3年的下岗经历,也许让他的生活困苦,但却磨砺了他的精神和身体。成功后的设计师,又哪里有3年时间做设计,3年时间去细细琢磨、丁点改进呢。
  只希望,少了一年多的积累,刘秋的190系列,不要有太大的变化。
  “苏董?试机吗?”陈祖年叫了一声。他仍然是济南动力机厂的厂长,工厂的所有人苏城则变成了苏董。
  “试机。”苏城收敛精神,看着柴油机启动。
  沉闷的轰鸣声,令人振奋。
  刘秋等人站在仪器前,监测着各项数据。
  过了阵子,苏城问道:“情况怎么样?”
  刘秋揉着乱蓬蓬的头发,向后退了两步,道:“情况很好,如果通过,我们加班加点的生产的话,今年能制造出1000台。”
  “哦,给我看看图纸。”苏城只懂个皮毛,就让刘秋给他讲解。
  虽然距离大牛还有十几年的路要走,但是讲解自己的作品,刘秋还是非常老道的。
  苏城见他已经考虑到了预留空间,便暗自点点头,抠细节的事情,可以在二代三代的机型上用,不用着急。
  毕竟,他们已经提前1年多生产出了190柴油机。
  “接下来,你对柴油机的改进有什么想法?”苏城直接问刘秋。
  “我认为,提高功率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刘秋昂首挺胸,几段话说的非常清晰,显然是早已准备过的。
  假如他稍微梳梳头发,形象或许会更好。
  “功率的确是个问题,500马力确实少了点。不过,现在的柴油机,可不好卖。”苏城不想打击刘秋的积极性,说了一句,就道:“拓展柴油机的用途,是比生产柴油机更重要的事,这里,你要多多留心。”
  “拓展用途?”
  “我们现在生产的柴油机,都是用在工地和小电厂的吧。如今各油田都等着分家,大的订单已经停止了,不能指望他们。剩下的煤矿金属矿,工矿用车的用量太少,一般也不会买190的柴油机。所以,你得考虑几种柴油机的改进型,让柴油机能适合更多的地方。”
  刘秋傻眼了,问:“这东西还能用到哪里去?”
  他是做产品设计的,不是做工业设计的,对用途之类的事情,真心是不关心的。
  “船上如何。船用柴油机。现在沿海的渔船很赚钱,运输也很赚钱,我们给他们提供更好更便宜的柴油机,销路肯定不错。”苏城找到其中一张总装图纸,用指甲划了两道,说:“缸径、冲程、缸心距等主要结构不用改动,连杆、曲轴、活塞等等也是如此,但是,润滑系统和油底壳要改一下,以免海上摇晃的情况下,机油外溢或者机油泵吸空。进排气和冷却系统也重新做一下,适应船上的环境……”
  刘秋仔细看着,手上拿着笔,在本子上胡涂乱画。
  苏城来之前,是做过功课的。船用柴油机是柴油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自己的船很少,尤其是70年代以来,全中国的船舶吨位,还没有香港船王包玉刚一个人的多。但这种现象,会极快的发生改变。
  中国首先需要的,是内河船和近海渔船,然后,才是重载货船和专业船舶。
  正好适应柴油机的改进。
  苏城简略的说了他的想法,陈祖年以学习的心态听着,问:“那我们找谁买柴油机呢?”
  “造船厂,甚至私人渔民,谁能拿得出5万块钱,谁就能拿走我们的柴油机。”
  “5万块?我们的成本都不止5万块。”刘秋跳了起来。
  苏城压住他,道:“我找人算过了,材料成本,也就是5万块的样子。现在的问题,是咱们的生产成本过高,要想办法降低成本,不能是太高价钱。”
  “我们以前都卖15万的。”刘秋嘟囔着嘴。
  “也许再过两年,我们还能卖15万,现在不行。”苏城心想,日后的柴油机成本早都跌了又跌,10年20年价格不变的事情,也就是中国,享受结束,就到了还债的时候了。
  他抬抬下巴,问:“你多久能把船用柴油机改出来?”
  “得好几个月吧。”刘秋的兴致不高,问:“那普通柴油机不生产了吗?”
  “生产,根据销量来决定。”苏城知道,普通柴油机在一年内,都不会有什么销量。指望即将撤销的石油部,或者尚未掌权的中石油,都是不现实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