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2/1306


第1180章
踩着巨人的尸体
  杨锐眼皮子一跳:“你这是……要求很高的意思?”
  苏先凯负责着G蛋白组,独立完成的研究,只需要将通讯作者署名为杨锐就可以了,第一作者等等,都是组内自由分配,杨锐并不干涉。
  同样的,杨锐丢给苏先凯的经费,也是由后者自由分配的。
  这种状况下,苏先凯就等同于杨锐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他要求杨锐带队指导,就等于分公司要求总公司直接出面,唯一的原因,只能是困难太大,以分公司的资源完全无法完成。
  苏先凯将话说出口了,人也显的轻松了一些,笑道:“据我所知,国外有好几个实验室都在关注这个项目,如果我们要做起来的话,起码要100万美元吧。”
  “100万美元?”
  “是,比如超速离心机,现在起码需要三台以上,才能保证后续研究的正常进行。”
  “100万美元啊。”杨锐呵呵一笑,心道,100万美元要是能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我做梦都能笑出来啊。
  苏先凯说出这个数字,证明他确实没什么进展。
  超速离心机才是哪到哪啊,连个开始阶段都称不上……
  再过10年,苏先凯再说这个话,起码要在后面加个零。
  不过,十年以后的苏先凯,也不会主动要求做副手了。
  要不要现在好好的榨一榨年轻的苏先凯?
  杨锐不禁邪恶的思索起来,毕竟,再过个十年十几年的,他也熬不动夜,加不动班了。
  “你真的想做这个项目?”杨锐郑重地问道:“你可要想清楚了,做这个项目,是很辛苦的,而且,你要我带队指导,那做出来的成果,写出来的文章,你最好最好的情况,就是并列第一作者,对外界来说,你就是我在我指导下进行操作的副手。不可能再像是之前一样,独当一面了。”
  “只要能做项目,小喽啰我也认。”年轻气盛的苏先凯眼神都在冒光,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还真没有几个人,有资格参与到百万美元级的项目中去。
  杨锐缓缓道:“开工没有回头箭,这个项目做起来,我也许有点累,你是连伸舌头的精力都不会剩下的。”
  “我不爱伸舌头。”
  “那问题解决了。”杨锐拍拍手,道:“明天开会,你也问问组内的意见。”
  “是。”苏先凯斗志昂扬的走了。
  杨锐看着苏先凯的背影,心中莫名的涌起了一片激情。
  终于,也要做七次跨膜郎了吗?
  生物学家踏足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就像是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简直带着一种天然的仪式感。
  尤其是拥有大型实验室的学者,当他们动用实验室的力量的时候,他们的目标,显然不是给水准相同的学者去做扫尾的。
  不是做扫尾,那就是要独立的做出创新性的成果,而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做出独立的创新性的成果,那就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
  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奔着诺奖去吗?
  杨锐不由的有些失神。
  这里面的难度,已经不是翻两本书,弄几箱子的论文能解决的了。
  一篇诺奖级的论文,有时候仅仅几页纸,寥寥数千字,但里面的每个字后面,说不定都埋着一条科研狗的人生、梦想和女朋友。
  当然,有的诺奖级的成果,做起来并不难,更多的是灵感的迸发和运气的集合,像是PCR,像是幽门螺旋杆菌,它们并不需要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巨量资金和长期积累的顶级实验室,只是一两个人,一两条狗,随意的埋上几个情人节,就能等着天上掉下来的诺奖了。
  G蛋白偶联受体恰恰相反。
  甭管是多庞大的规模,多充沛的资金,多少长期训练的学者,在这个领域都是不够用的。
  简而言之,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人类目前的科研领域无力掌握的部分,对它的研究,就像是古代炼金士对化学的探索,就像是物理学家对核聚变的探索,就像是人类目前对星空的探索一样……
  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然而,有所为的代价又是如此之高昂,以至于稍有所得,就令人欣喜莫名,以至于10个诺奖先后出笼。
  不过,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打滚的大型实验室,可不止十个了。
  既然只要做出成果,就有资格拿诺奖,那些没拿到诺奖的大型实验室,是怎么回事呢?
  它们自然是一无所得的。
  算上历史上参与的所有大型实验室,几十上百间大型实验室,雄心勃勃的参与到G蛋白偶联受体的领域中来。
  最终,分给他们的诺贝尔奖,其实连10个都没有。
  剩下的……剩下的自然就是冤死的大型实验室了。
  至于每间实验室里,尸横遍野的科研汪,在这种级别的大屠杀中,根本不引人注目。
  “想什么呢?”景语兰从后院走出来,声音温柔。
  左右没人,杨锐回身关门,拉着景语兰,道:“苏先凯想让我做G蛋白偶联受体。”
  景语兰乖乖的听着,并不询问。
  “如果做成功,那不用说,自然是大好事。”杨锐叹口气,道:“就怕白忙活一场啊。”
  景语兰“嗯”的一声,素手轻抚杨锐的肩膀,像是帮他按摩似的。
  杨锐半是自言自语的道:“这个做起来难度太大了,成本也高,最大的问题,是竞争激烈,你明白吗?”
  “不明白。”景语兰回答的很干脆,伴以轻轻的笑容。
  杨锐本来就是自问自答的模式,挽住景语兰,有些好笑的道:“说起来其实也简单,G蛋白偶联受体就像是一个城市里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有上百间的店铺,都是做包子生意的,如果哪一家的生意特别好,是不是所有店铺都会注意到?”
  “当然。”
  “他们注意到了,就会有许多店铺要跟着学,结果,不是产生了很多的竞争,我们如果要参与进去,也是这样。”
  “不能不学吗?”
  “基本做不到,如果是其他领域,还有空间,G蛋白偶联受体的领域,是充分竞争的状态,没有空间再给我们了。”
  “那最初的店铺,为什么会生意特别好?”
  “他们的改良可能是花费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实现的,你知道牛顿那句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知道。”
  “现代科研,已经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了,我们是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走啊,一个改良,指不定是多少尸体堆起来的。”
  景语兰失笑:“说的好可怕的样子。”
  “当然,一间大型实验室决策错误,失去的可不止是资金和时间。”
  “你们也可以用十几年的时间慢慢改良积累吧。”
  “十几年的时间,那是顶级实验室才能玩得起的长期巨额投入……”杨锐说着,心里一动,如果在选择角度上有所提前的话,似乎还真的可以避开最激烈的竞争区域……
  杨锐想到此处,就站着不动了,像是一个雕像似的。
第1181章
5,000,000
  并不是任何科研项目,都是想提前就能提前的。
  某些科研项目的前置条件是非常多的,尤其是需要各种科学工具的研究项目,没有必要的科学工具,没有前人的研究,某些项目是费尽心思也做不下去的。
  因此,提前的成本就是你需要站的更稳,并将脚抬的更高,因为前面的台阶不仅没有巨人的尸体了,还有人可能将自己的尸体塞在你的身前,身侧乃至于身后,结果导致科研竞赛如期发生。
  在这方面,欧洲的实验室其实比较有心得。
  许多中国学生去了欧洲读书或者进修之后,都会深有体会的说:“欧洲做研究的人太有耐心了,多少年就研究XX问题,小成果根本不发表,就冲着大成果去……”
  不管欧洲实验室的体制如何,他们的确是如此做的。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生产垫脚石,有了什么发现,先不发表,以免引来群狼,就自己默默的继续往下做,直到有了大发现为止。
  然而,欧洲实验室的科研方式,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领域内,是备受挑战的。
  因为G蛋白偶联受体一个领域内,扎堆着大量的科研实验室,而且以大中型的科研实验室为主,他们并不都是欧洲模式的。
  如此小的一个领域内,有如此多的科研实验室,结果就是科研竞赛无比的剧烈,大家都争着抢着的发表结果,欧式实验室藏着捏着不发表的结果,可能没过几天,就有类似的数据和研究,被其他实验室给发表了出来。
  这么一来,秉承欧式操作模式的实验室,很可能血本无归——对实验室来说,成果就是生命,不管投资人是资本家、国家还是个人,总归都是想要见到成果的,最起码,也是倾向于把钱投给有成果的实验室。
  当然,欧洲许多实验室的投资人多是耐心而官僚国家资本,甚至是更加耐心的家族资本,所以能够忍受较长时间的无成果状态,但是,较长时间对应的无成果状态,对应的是偶尔的大成果状态,而不是自始至终的无成果状态。
  所以,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许多欧洲实验室不是折翼而归,就是移风易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