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306

  然而,跟着客户到乔办,这种事情,李行长也是想都没想到的。
  李行长安静而乖巧的坐在沙发上,两手规规矩矩的放在膝盖上,两眼目视前方,盯着茶几上的文件袋,仿佛要看出一朵花似的。
  杨锐相对放松一些,他见过乔公好几次了,做过报告聊过天,加上又是学生和学者的身份,就比李行长少了一些患得患失。
  乔公到的略晚,陪同的照例是朱院士。
  凡是涉及到学术问题的时候,朱院士都是乔公的首要选择。
  不同于第一次见面,如今,杨锐与朱院士非常熟络,此前又曾沟通过部分内容,所以,见到朱院士,杨锐的紧张感就更少了。
  “乔公,朱院士。”杨锐站起来问候。
  李行长慢了一拍,也赶紧站起来,等让座的时候,只用半个屁股贴着沙发,脊背挺直。
  “杨锐这次又有什么好消息了?”乔公微微笑着问话。
  李行长两眼平视,万分羡慕的看着杨锐。虽然说他已经是厅级干部了,但是,他和杨锐在乔公面前的地位,明显是两个层次的,别说想要见面,几天内就能见到这一点,就是被记住名字,都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李行长心想,如果乔公能记住我的名字,我哪里需要安排退休生活呀,十几年内根本都不用担心要退休的问题了,能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一辈子了。
  杨锐知道乔公时间宝贵,也不管真的进入聊天模式,先是恭恭敬敬的道:“现在还谈不上好消息,但我希望能变成一个好消息。”
  他没有停下,继续保持节奏道:“我想做一次较大的投入,让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成为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哦?”乔公果然有了兴趣。
  他做863计划,是为了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考虑的,但是,就像是做生意的需要门面一样,国家的政治决策同样需要门面。
  以目前的国内学术水平,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基本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
  当然,世界级的实验室还是有的,生物学方面还是很有一些发展的,但世界水平的实验室和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不一样,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也是不一样的。
  像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可是,完成它的并不是一个实验室,也不是一个延续性的团队。需要的时候集合精干力量,不需要的时候送回各自单位的会战模式,是不能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不是863计划发展起来的实验室。
  而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若是发展起来,却是极其恰当的。
  杨锐已经深度参与到了863计划当中,尤其是生物学方面的计划,其中不少内容都是直接出自杨锐之手的。
  杨锐现在提出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自然很符合乔公的期待。
  “我计划来做G蛋白偶联受体。”杨锐看了一眼朱院士,道:“这个项目如果做成的话,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将毫无疑问的培养出一大批的超一流学者,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生物学领域的高峰国家之一……”
  杨锐说的很美好,当然,如果G蛋白偶联受体能做出来,世界就是这么美好——你都爬上珠穆拉玛峰了,上面有什么还不是你说了算。你美你正义,科学界差不多也就是这么个流程,不相信权威云云,都是瞎胡扯的。
  唯有权威方可反抗权威,这是学术界的铁律,其他人想要反抗权威,先戳自己三刀六洞再说。
  乔公也是看向朱院士,他是听不懂G蛋白偶联受体是什么的,需要朱院士给予翻译。
  后者之前就接到了杨锐的电话,此刻准备充分的道:“G蛋白偶联受体是目前生物学界最受关注,最受重视的项目,杨锐说的基本没错,如果项目做成,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就可以看做是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了。”
  “如果我们要在中国召开生物学会议,一定会得到世界一流的学者的回应。”杨锐补充了一句。
  “这个项目很难吧?”
  “非常难。”朱院士回答:“全世界做这个项目的一流实验室很多,能做出来的很少。”
  乔公有所明了,笑道:“杨锐很有信心啊。”
  “是,我有信心能做出来。”杨锐说着拉了李行长一把,让他将文件袋里的资料取出来,道:“乔公,这是我说的第二件事,我想自己捐助这项研究。”
  杨锐知道面对外行的时候怎么办,你不能和他聊科研的重要性,也不能聊研究的先进性,更不能聊努力奋斗和热血,你得聊他知道的东西,比如说,钱。
  杨锐将资料推了出去,继续道:“我前两年做了一项研究,是关于辅酶Q10的催化剂的,后来出售给了捷利康,差不多得到了600多万美元的专利费。这笔钱,我拿出部分换了人民币,有些用于个人消费了,有些用于在国内购买收藏品和地产了,不过,剩下的还是很多,我想将这笔钱,全部用在实验室里,并且不求回报。希望乔公能批准。”
  是不是真的不求回报,用嘴说是没什么用的,但就表面功夫来说,杨锐确实是做到极致了。
  不止是朱院士听的愣住了,乔公也是听的惊讶万分。
  至于李行长,他大脑宕机很久了。
  ……
第1185章
一张照片
  其实,当杨锐说到600万美元的时候,乔公就有些大脑转动乏力了,根本没有关注到杨锐所谓的个人消费、收藏品和地产。
  不是说人家没见过600万美元,到了他的位置,每天手上流过的外汇也是相当不少的。
  有些国企放卫星,一口气赚到上千万美元的也是有的。像是中石油等企业的原油出口,就很是赚到了些资金。
  但是,个人赚钱赚到百万美元的程度,乔公都是没听过的。
  而且,赞助科研是什么意思?乔公已经不明白了。
  好在他身边就有朱院士做顾问。
  然而,朱院士也不知道杨锐要做这种“大事”,恍恍惚惚的给乔公解释道:“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是目前世界生物学界最重视的基础研究,花费是非常大的,600万美元,作为首期科研经费,倒算是世界水平的。”
  他也只能这么说了,除此以外,他也是无力提供更多的信息了。
  不过,就这么短短的两句话,朱院士也是说的体现出了能力。
  苏先凯虽然是未来的院士,现役小牛,但在眼界方面,和朱院士就差了不止六倍,他开口向杨锐要100万美元,以为就能开做G蛋白偶联受体,除了胆大之外,其实图样图森破了。
  100万美元在世界顶级研究中,连吹个气球做假数据都不够。
  也就是600万美元这个数字,才差不多能开个洋荤,算是真真正正能做点G蛋白偶联受体的科研。
  乔公看着杨锐,不免好奇万分,问杨锐道:“600万美元是很大一笔钱了,你就想拿出来做研究吗?如果做商业的话,能赚到更多钱吧。”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做科研。”杨锐真心实意的回答后,道:“乔公,我当日出售专利,也是为了换到资金来做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确确实实能够让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一步登天,能够负责一间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一直是我的梦想,相比之下,600万美元能做什么,我已经了解了,失去好奇了,而且,我也不追求这600万美元的收益。”
  乔公微微点头,将全部家当捐给国家的学者,他是见过的,只是杨锐如此年轻的比较少见而已,并不是没有。
  “我现在只有一个要求,希望能将这600万美元,真正的用在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里面。”杨锐顿了一下,又道:“另外,我之前花费了一些钱买了四合院和一些古董,我想能不能请银行做一个抵押贷款,捷利康还有部分的款项没有付给我,等钱到了以后,我就还上贷款……”
  “你这是两个要求了哦。”乔公呵呵的笑了起来。
  杨锐腼腆的道:“我就是考虑资金充沛一点,才好心无旁骛的做科研。我是这么考虑的,抵押贷款得到的人民币,能够用来抵消很大一部分的开销,这样能将600万美元用于进口仪器和一些试剂的购买。G蛋白偶联受体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生物研究领域,这方面的资金很难省下来。我知道我的要求可能比较过分……”
  “过分?不过分!”乔公突然站了起来,吓的旁边的胡主任连忙搀扶。
  乔公往前走了两步,步子有些急,又停了下来,道:“自己出钱,给公立研究所做研究,闻所未闻啊。要说过分,过分的是我们。”
  “600万美元太多了,给我一个人花也不合适,我也用不完……”
  乔公摆摆手,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经营来赚取利润,是我们政策允许的。你通过聪明的头脑,努力创造出了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是属于你的。”
  乔公说到这里,情绪渐渐的激动起来,他踱了两步,却是忽的一笑,说:“一文钱难死英雄汉啊。”
  几个人都傻傻的看着他,猜测着乔公的真实意思。
  乔公摇摇头,道:“我本来想,这笔钱是应该由国家出的,但是,600万美元太多了。”
  乔公将两只手伸出来,自手背翻到手心,道:“我也拿不出来喽。”
  “不用国家来出这笔钱,我就按照规则申请863的基金,能有几十万算几十万。剩下的就从这600万和贷款资金里出。”杨锐本来就没准备从乔公手里要钱。
  他买的近百套四合院,算起来也花了好几百万了,再加上邮票和书画等等,他在北京的投资也是超过百万美元的。
  这些钱,经此一役,就算是完全洗白了。
  不说这些四合院和书画,未来能值几百亿还是上千亿,就它们现在的价值,对杨锐来说,也是非常足了。
  不过,杨锐的目的并不如此。
  他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捐钱给国家。
  尽管身为中国人,他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杨锐还真的不在乎这笔闲钱,是否能获得预期回报。
  大不了就是给自己做科研,当爱好烧掉了。
  在最初,杨锐的想法也是很单纯的。
  尽管这是建立在数千万资产之上的单纯。
  站在乔公对面,杨锐并没有多少迟疑,而是认认真真的道:“国家还很困难,做基础科研力有不逮,我非常清楚,从根子上说来,是我有些任性了,还请大家不要埋怨我才是……这六百万美元,还有随后的一些可能的进项,是我自愿捐助出来的,我还没有结婚,已经买好了北京的房子,个人生活并没有问题,可以说是毫无后顾之忧,还不如用这笔钱,做一些于国家人民有益的研究……”
  乔公的眼力是经历千万人练出来的,此时面对面的说话,发现杨锐是发自肺腑的诚意,不禁也有些感动。
  乔公想了一会,轻轻点头道:“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希望,你给咱们中国,中国人,带来一间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