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0/1306

  后来,包括西堡肉联厂都改进了方案,采用了植物提取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之后的半微生物提取方案,乃至于全合成提取方案,亦是随着技术进步可做的选择。
  牛视紫红质蛋白就目前来说,只有组织提取法一个方案。
  但是,比起辅酶Q10这样的商品来说,牛视紫红质蛋白这样的研究材料,就不用太过于苛求成本了。
  苏先凯一边要求增加新鲜牛眼的供应量,一边开始徐徐的改变提取所用的溶液,甚至采取再提取措施……说起具体细节,自然是非常复杂的,但本质上其实颇为简单,和工厂榨油差不多,一个是增加提取物的总量,一个是减少流失。
  而且,就像是榨油要有精炼的过程一样,牛视紫红质蛋白也需要纯化的过程。
  苏先凯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是进入了快车道。
  产量的提升,也从原先的十倍,增加到了50倍的程度。
  如此,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也就正式的进入了一个节点——原料的产量,终于超过了消耗量。
  谷强、范振龙和王思胜,外加两条科研狗,虽然忙的底掉,但终究,他们五个人是消耗不完这么多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的。
  对此,杨锐自然是不会轻轻放过,强制命令道:“本周给你们一个缓冲时间,大家加加班将老苏一组做出来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用掉,从下周开始,我希望你们想到更好的办法,加快实验进程。”
  实验进程越快,原料的消耗就越大,当然,是有一些歪门邪道的方式,但在这么小的实验室里,是没有如此做的。
  范振龙苦着脸,表示宝宝做不到,或者就给宝宝加人。
  杨锐毫不同情的道:“增加人手的只能是表现较好的组,你们这边的进度明显衰慢,这是不能依靠增加人手来解决的,相反,你们得想办法提高效率。”
  谷强、范振龙和王思胜,一并两条科研狗,只好规规矩矩的加班再想辙。
  然而,他们加班的时间,无论如何是比不上苏先凯了。
  为了达成100倍的产能,苏先凯早就从110小时工作制中解脱了,他每周工作130个小时以上,偶尔哪天只工作十五个小时的话下,会兴奋的睡不着觉。
  原料产量上来了,后续实验组只好玩命的跟上来。
  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也终于是一步步的有了眉头。
  要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说起来也就是这样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得有个构象。
  构象在有机化学中,是一个专属名词,它就是一个高端版的二氧化氢,在空间上,标明氢在哪里,氧在哪里,最好还有互相之间的角度。
  第二步,则是得到晶体结构。
  第三步,才是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这三步中的任何一步,都是能够引起轰动的CNS级的成果。
  事实上,除了杨锐,其他国际实验室的目标,都是只完成一步的。
  没有人想要一次完成三步,甚至更进一步的研究信号问题。
  因为这三个步骤,除了第一步略显勉强之外,每一个步骤都是可能得诺贝尔奖的成果,谁会放弃如此巨大的诱惑,秘而不宣的去研究下一个步骤呢?
  但是,得到三个结论的诱惑,又是毋庸置疑的。
  假设诺贝尔奖颁给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有资格上台领奖的,应该包括第二步的晶体结构的完成者,第三部的三维结构的完成者,以及后续的信号传递的完成者,若是在这三者中,有人同时完成了第一步,那毫无疑问就能成为排名第一位的获奖学者,三一若是在一起完成的话,单独得奖都有可能。
  当然,从70年代开始,诺贝尔奖单独授奖的时候越来越少了,他们甚至为了满足3个人的数量,尝试着将毫无关联的两个成果拉到一起来授奖。
  实在是有资格得诺奖的人,在这些年里大大增加了。
  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依旧是再强势不过的领域,如果说什么有谁能单独获得诺奖的话,也只能是这样的项目了。
  杨锐虽然知道是不太可能,还是不想在开始阶段放弃。
  毕竟,国外实验室目前尚未发力,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依旧有一些机会的,即使微乎其微,依旧可称为机会。
  再说了,要论微乎其微的话,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本身就是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后面的步骤了。
  ……
第1202章
全面
  “今天没有事,我就先回去了。”杨锐施施然的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又问:“老苏,味道怎样?”
  “非常好,牛肉烂的很,这个咖喱也好吃。”苏先凯恨不得将舌头吞下去的模样,抹抹嘴,道:“谢谢余大厨,谢谢主任。”
  “谢谢余大厨是应该的,我就不用谢了,我也是蹭吃的。”杨锐笑了两声,再道:“有空请老婆孩子也来吃一次,余大厨,不算太不合规矩吧。”
  余先尧呵呵的笑两声,说:“你想请谁就请谁,不过,要是人多了,我是做不及的,就得徒弟们上阵了。”
  按照最初双方商量的,余先尧是只给杨锐一个人做饭的,奈何杨锐红包塞的又多又勤,偶尔参与的人数多一些,他也就默许了。当然,杨锐也不会过分,他通常只是作为奖励,邀请一两名研究员来品尝美食,每当这种时候,他选择的都是非常实惠的菜肴,像是今天的咖喱牛肉,就是特意挑出来的。
  余先尧反而比较喜欢杨锐这种既灵活有人情味,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守承诺,照顾他的做法。
  此时,余先尧也是主动道:“给小孩子做菜的话,我推荐牛肉和猪肉,或者选一点海鲜也不错。粤式的海鲜比较清淡,猪肉和牛肉的话,做法多样,就看个人口味了。”
  这个话也就是他敢这么说,身为特级厨师,余先尧掌握的技术也是相当多的。
  苏先凯又是连连道谢,之后面对杨锐,叹口气道:“我都一周没回家了,老婆还好,孩子都要不认识我了。”
  “没那么夸张,今天不就可以回去了。”杨锐安慰式的拍拍苏先凯的肩膀,道:“你要这么想,谷强和老范,都有快一个月没回家了,身上的衣服都馊了,还不是奋斗在实验室第一线?”
  苏先凯无言以对,过了一会,道:“杨主任,真不发表成果吗?”
  发表了成果,就代表实验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现在也就可以休息了。
  杨锐似笑非笑,问:“发表什么成果?”
  “我……”苏先凯其实有很多话可以说的,但他一听杨锐这个意思,就知道说了也是白说。只能叹口气,道:“杨主任,您要求也太高了,真搞的非CNS不发了,大家压力就太大了。”
  “这一次写出来的论文,你们的名字都上第一作者,谁做出来的成果,谁就单独上第一作者,但是,什么时候发,怎么发,我要决定。”杨锐短短的一句话,就让苏先凯的眼神放出了光。
  “真的?”
  “真的。”
  苏先凯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甭管是《Cell》,《Nature》还是《Science》,就国内目前的状况来说,那都是要内定院士的节奏。当然,院士不是说你的水平到了就能上的,它是个荣誉,也是有相当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所以,不得罪人的学者会容易评院士一些,爱得罪人的学者会艰难一些,会来事的学者会超格提拔,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篇CNS,成为院士的几率就要大很多了,而且是越早的CNS越有用。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创建至今,CNS级的论文也是发表了好几篇的,但基本都是杨锐做的,杨锐提供思路,杨锐主持研究,有时候还深入实验。
  所以,这样的论文第一作者署名杨锐,大家也都是赞同的,事实上,能拿到第二作者,就国内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
  至于并列第一作者什么的,在国外期刊上是一回事,在国内的职称体系中又是一回事。
  终究,还是比不上第一作者就是了。
  别的不说,杨锐能够拥有离子通道实验室,成为老板级的人物,凭的也是一篇Cell。
  一篇Cell就能换一个实验室的大佬,完成别人二十年也达不到的成就,就是这么直接。
  苏先凯又是激动,又是不解,问道:“您把第一作者让出来,这样子的话……”
  杨锐打断他的话道:“我仍然是通讯作者嘛,你们主持实验,理应做第一作者,不过,就像是我刚才说的,什么时候发表文章,要听我的,没有我的命令,你们连文章都不许写,明白吗?”
  “明白了。”苏先凯坚定的点头,又不好意思的道:“我当初说请您参与,都说不要第一作者了……”
  “你当初想做的,恐怕不是这么大规模的项目吧。”杨锐笑了起来。
  “我之前怎么敢想600万美元的项目……”
  “600万也不够。”杨锐点到即止,又道:“你可以给其他人转述一下。”
  他也是考虑了几天,才做出了此激励措施。
  这是有几重考虑的。首先,实验确实是苏先凯等人做的,而且和以前的实验不一样,以前的实验,杨锐是提供全套思路的,其他人只是单纯的执行,自然应该他得第一作者,其他人付出体力,拿劳务费也就是了,拿第二第三作者都是按规矩来的。
  但是,G蛋白偶联受体太难了,其中的关键点也太多了,难到多到论文和书籍中几乎无法全面描述。
  这就好像是几百年前的化学,玄学的成分不比科学少,许多结论都是试出来的,许多关键点都是猜的,或者用好一点的描述,是抓住了成功的瞬间。
  因此,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中,杨锐需要其他人自己设计小的思路,甚至修改大思路都没有问题,因为后世的答案,也不是最完美的。
  这也意味着,杨锐真正的成为了此项目的老板,而非又做老板又做员工的模式。
  小超市升级大超市,操作模式自然不同了。
  理所当然的,杨锐决定将第一作者的名头让出来,换言之,就是将员工的薪水和荣誉,归于员工本人。
  否则,那就不是剥削,而是扒皮了。
  剥削是科研界的生态,扒皮就完全不符合杨锐做科研的心情与理想了,那种将所有工作都交给手下,甚至连经费申请和思路都不提供的老板,曾经也是杨锐厌恶的对象。
  他不要成为那样的人,祖宗保佑,他也不需要成为那样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