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8/1306

  而且,他说话的速度,还比正常的语速慢的多。
  但是,落在同桌几人的耳中,杨锐就不是说的太慢,而是说的太快了。
  五个人都是随身带着笔记本,就地铺开了记录,生怕来不及了……谁能想到,就在几分钟前,他们还根本不相信,杨锐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当然,杨锐也没有真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然科学不是文学,不做实验,不列算式,说什么答案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杨锐却是能够提供听起来就靠谱的结论,仅此一点,就非常之了不起了。
  另一方面,杨锐本人就是一台搜索引擎。
  这一点同样非常之重要。
  现在的文献是非常难寻的,对欧美人来说难寻,对中国人来说更加难寻了。
  在这个等闲见不到电脑,更没有搜索软件的年代里,许多人都是依靠大量阅读来完成文献搜寻和管理工作的。国内有专门的情报研究所,其搜集的情报,就是公开发表的各种文献资料,并整理成册,以供人们阅读。
  常见的综述,经常做的也就是描述性的工作,例如,目前国内在某某方面的研究到了哪一步,国际上到了哪一步,顶级实验室到了哪一步,如此就能发表一篇文章。
  如果是一些小的项目或研究,这样的情报研究自然是够用的,许多研究方向,全世界都没有几个人参与,将他们的名字单位实验室记录下来,基本就能随时掌握圈子内的所有信息了。
  至于G蛋白偶联受体这样的项目,它所涉及的面就太广了,远远不是几篇综述所能够涵盖的。
  在欧美的大型实验室里,甚至会有专人整理和研究别人的整理和研究的别人的整理和研究。
  国内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
  国内以前都不做G蛋白偶联受体,学者们自然对G蛋白偶联受体没有敏感性,虽然全世界最重要的文献,就是那么有数的一些篇,但是,对于吴奇等实际工作的人来说,某些小文献也有着异乎寻常的价值。
  这种价值,就好像螺丝钉几圈一样,有时候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课题,甚至就是一些经验之谈,但是,如果前人已经研究过了,而且有了答案,能够省下时间,岂不是最好。
  在国内,除了杨锐,还真没有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而在搜寻已有资料之外,其他人的问题也脱不开后人的研究,甚至想要超越五六年,十一二年的距离都不太可能。
  提问题也是一种能力,就像是上学读书的时候,又有几个学生提的问题,真能超脱初等数学,超脱经典力学的范畴?若是纯靠自己的大脑来想的话,他们能够总结提出的问题,大抵都是依靠着现有的知识结构来的。
  吴奇等人做着最尖端的前沿工作,但他们所需的知识面其实是更狭窄的。如果将一个人的知识面比做一块粽子,小学初中的知识面就好像是底部,而越往上,就越尖越少。
  他们也不会刻意的去提问虚无缥缈的问题,几个人都就着自己的工作来提问,差不多的内容,都能被杨锐在脑海中搜索得到。
  反正,大家要谈的是方向和方法等大的方面,并不是具体而微的实验数据,这些也正是杨锐最擅长的。
  至于杨锐为什么知道,这样的问题,在科研世界里,才是永远的迷,也是普通研究员永远都不愿意提出的问题。
  一碗煲仔饭,吃了差不多一刻钟,才算是吃完。
  杨锐擦擦嘴,再看其他几个人还剩下不少,不禁道:“煲仔饭得趁热吃才行,虽然锅会聚热,但是真到凉了以后,就没办法吃了,尤其是有香肠在里面,油都沁住了怎么行。”
  “马上就吃。”
  “再两分钟。”
  五个人都是差不多的状态,一个劲的低着头奋笔疾书。并不是他们不知煲仔饭的美味,而是杨锐说出来的东西,代表着太多太多的讯息了。
  如果一碗美食能换到几个月的时间,又有谁会沉迷于美食呢。
  就是最年轻的吴奇,也只抬头耸耸鼻子,深深的嗅了一口,就再次埋首于字里行间了。
  余先尧大厨走过来,看了看几个人剩下的煲仔饭,笑道:“我来给他们热一热吧。”
  “好的。不好意思,余大厨。”杨锐连忙站起来,让人家忙活了半天的食物竟然剩下了,实在是令他尴尬。
  余大厨摇摇头,道:“没关系,煲仔饭本来就不怕热,当然,白味可能是不好寻了,汤汁的味道会更好,也是另一种做法了。”
  说完,余大厨就招呼徒孙们来搬走了煲仔饭,又拿去专门加热了。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厨房是器具齐全的大厨房,大饭店里有的,房间里都有。
  五人顾不上抬头,兀自奋笔疾书,房内只余沙沙的声音。
  杨锐自己起身,伸了个懒腰,又舀了一碗煨在火上的老汤,慢悠悠的喝着,恍惚间,仿佛能看到面前的五个人的头上,不停的冒出“经验+100”,“攻击+1”,“敏捷+1”的符号。
  这一次,杨锐已经不是大开金手指了,他用的是金手指光环。
  效果自不比说,起码是手枪变机枪,步枪变大炮,小狗变飞龙的作弊水平了。
  “我等你们做的成果出来。还有,记着把煲仔饭吃完,别浪费了。”杨锐说完,放下汤碗,施施然的离开。
  如此金手指光环笼罩,要是还不能攻下构象的关卡,G蛋白偶联受体的王旗还不如丢下来烧掉算了。
  ……
第1225章
外校盲流
  出了离子通道实验室,杨锐踢踏着步子,溜溜哒哒的向着博雅塔的方向而去。
  他在实验室里窝了好几天的时间,也是有些倦怠了。
  实验室的生活固然是紧张有序,极其符合他的个人志趣,但是,在实验室里一住就是个把星期,也确实是超脱了正常人的生活模式。
  尽管科研员不能算作正常人,杨锐也不在乎正常人的生活模式,但是,偶尔正常人一下也是蛮好的,尤其是开了金手指光环之后,杨锐也是需要舒缓一番精神。
  未名湖畔,几只野鸭子滑动着脚蹼,在岸边慢悠悠的晃悠,岸边的柳树下,三三两两的学生搓着滑步,或快或慢的绕湖游荡。
  86年的北京,并没有太兴盛的旅游业,北大也是不限制外来人员的。
  穿着绿军装的男子,穿着白衬衣的女子,套着黑土布裤子的男人,罩着灰色外衣的女人,或将好奇的目光落在小小的未名湖上,或用羡慕与不屑的目光看向那些古老的建筑。
  当然,最多的还是高谈阔论者。
  尤其是在未名湖畔,更是一鸣惊人的好地方。
  这里不仅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还是中国消息的集散地,来自北大的消息,来自北大的故事,来自北大的言论,总是更容易传播于全国,一度被视为地下诗人的北岛、舒婷、顾城风靡全国,又是由北大教授谢冕选编的诗集走上了前台。当然,反对者也是不少的,艾青就有一首诗歌表达尖锐的看法:“他们对四周持敌对态度,他们否定一切、目空一切、只有肯定自己……‘崛起论者选上了他们’,他们被认为是‘崛起的一代’。”
  杨锐绕湖走了半圈,总共不过十分钟而已,就已听到了两拨人在为朦胧诗而争论,不禁洒然一笑,这样的场景,在以后的中国大学,恐怕是见不到了,不用十年,诗歌就不再是年轻人们的兴趣所向了,再过20年,大学生们争论的焦点就是盗贼和法师谁的输出高,再过30年,大学生们将着重讨论哪个英雄更op,它们都和诗歌一样,最大的用途,是爽到自己。
  杨锐的笑容,落在其他人眼中,不免有些奇特的嘲讽。
  预知未来就是如此,你看到的重点,与其他人看到的重点,将是迥然不同的。
  而嘲讽,不经意的时间就会出现。
  杨锐的外表俊朗,原本就引人注意,再加上一副嘲讽的笑容,自然更加的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北大本校的学生,多多少少都见过杨锐,也对他印象深刻,来自校外幻想着扬名立万的年轻人,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有人瞅见杨锐穿的整整齐齐,时髦帅气,心里原本就积着火,再瞄见他的笑容,终究有忍不住的,自小树荫下跳了出来,道:“兄弟,你笑的是什么意思?”
  杨锐被这句“你瞅啥”似的问句给问住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怪异的事。中国社会最鱼龙混杂的年代,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伴随着下海热潮的,还有一个经典词汇:混。
  混单位的在混,混社会的也是在混,浮躁的年代里最不缺的就是浮躁的年轻人,以及层出不穷的打架斗殴,再以及为了打架斗殴而准备经典语言。
  当然,来北大的年轻人,多数不是为了来打架的,态度比校外的年轻人更是友善的多。
  尽管如此,咄咄逼人的问句,依旧是锐气十足。
  杨锐的年纪,还没有老到欣赏锐气的时间,事实上,他也不是太喜欢尖锐的问句和个性,因此,杨锐是用无比淡然的表情,面对拦着路的年轻人,道:“我在想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呵呵,说的好听。我崔龙怎么就不信呢?”这位自曝其名,声音昂然,就像是在演武场上表演似的,说话给人以评书的感觉。
  杨锐站定,问:“我可以过去吗?”
  “你得表明身份。你是支持朦胧诗的,还是反对朦胧诗的。”
  “你认真的?”杨锐觉得有些好笑。
  “认真?我太认真了!我告诉你,你如果是支持朦胧诗的,我们就是朋友,朋友来了有酒喝……”崔龙大声说话,不仅让杨锐听到,还让更多的人听到,并展示出身后的几瓶二锅头,再道:“你如果是腐朽的家伙,我们就是敌人,敌人来了,我们有猎枪。”
  崔龙说着向后面示意两下,得到了轰然的喝彩声。
  几个人靠近了一些,一方面打量着杨锐,一方面看着四周。他们渴望成名立腕,渴望功成名就,所以来到北大,但是,他们又难以找到让自己功成名就,成名立腕的机会,他们只能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机会。
  这是一个诗人的美好时期,稍微有点名气,都能够得到云起响应,就是没有名气的,朗诵几首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也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聚集到群众来听。
  最起码,他是将杨锐看成了一只开瓶器。
  两分钟的耽搁,果然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的变化,好奇的看了过来,还有好事者,直接就往过走了。
  崔龙嘴角露笑,道:“如何,你是选背诗呢,还是想发表一番高论。”
  有来有往方为辩论,若是辩论的一方是北大学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不错的扬名手法。
  杨锐却只是觉得无聊,道:“你拦住我的路了,能让开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