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0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2/1306

  当然,现钱谁都是不多的,外汇更不用说。
  杨锐是特批了项目奖励回来的,这也是有传统的,比如当年的两弹一星,后来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或者青蒿素的项目,都是有过亿元的奖金拨发的。尽管人均数额是很低,但有这样的先例在,杨锐发的也没什么负担。
  出国去瑞典,省吃俭用也不见得能存下600美元,留在国内,不光能得600美元,还能多出来1000元的补助,这笔钱,不光令人动心,甚至有些令人后悔。
  但是,不管是谁来试探,杨锐都是一口咬定了不修改名单。
  名单改来改去总不会有一个最优解的,给他们绝了心思,大家才能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实验室里来。
  杨锐是计划要去瑞典了,但他不可能让实验室里停工了,不仅不能停工,还要加班加点的做开发才行。
  他忍着不将第二阶段的成果放出来,就是为了能够在第三阶段的竞争中获胜,而就现在看来,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进度还并不占优。
  着急着获得经费的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已经将三维结构的开发进度推到了16%,虽然并不是一个多么厉害的数字,但就目前阶段来说,他们是领先于其他实验室的。
  包括离子通道实验室在内,目前都没有达到这样的进度。
  杨锐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而且,其他实验室的实际进度,杨锐还并不知道呢。
  吴奇只能通过公开的资料确定各实验室的进度,最多是推断一些蛛丝马迹出来,而越是顶级的实验室,在发布结果的时候就越谨慎。
  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都有这样的倾向,杨锐将第二阶段的全部成果都牢牢的遮掩了起来,而他用于核实实验的成本,在全部经费开支里,也是上涨最快的。
  科研若黄河之水,停息之日乃断流之时。
  杨锐也必须保证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人员充足,且满负荷工作。
  有诺奖要满负荷工作,没有诺奖更要满负荷工作。
  所以,即使他能要来更多的名额,他也不愿意有更多的研究员前往瑞典。
  多出来的名额,杨锐决定全部用来梳理关系。
  他前往国外是为了梳理关系,而在国内,他也不能轻易的放任。
  这其实也是一个选择何种方式获得诺奖的选择。
  要说诺奖与国家的关系,其实是很矛盾的。
  如果将诺奖获得者梳理一遍的话,能够将之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在本国就很知名的一流学者,第二种是世界公民式的一流学者,第三种是在本国并不受重视,甚至缺乏名气的一流学者。
  第一种获奖者很好理解,大部分诺奖获得者都是这样的。
  第二种获奖者往往代表着复杂的身份背景。
  比如81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休伯尔,他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但他的父母是美国人,所以,他从娘胎里出来就是双重国籍。
  更常见的是郝维西这种,他是4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出生于匈牙利,并在匈牙利受教育,但因为与1919年短暂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有牵连,就被西方的民主匈牙利给赶了出去,前往德国工作,然而,纳粹掌权之后的德国,又对犹太人郝维西极不友好,郝维西不得不辞职前往丹麦,继而逃亡瑞典。
  那个用王水溶解了诺贝尔奖章,并将装有王水的瓶子光明正大的放在一个架子上,并在战争结束以后,拿回重铸的奖章的故事,说的就是郝维西。当然,那时候的郝维西还没有拿到自己的诺奖奖章,他是为了劳厄和弗兰克溶解的奖章,这两位分别是14年和25年的物理学奖得主。
  至于第三种类型的获奖者,往往遭遇的是尴尬。
  比如获得1965年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的三名法国科学家,他们全都不是法国科学院的院士,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当上院士。日本的福井也是在获得诺奖以后,才被推选入日本学士院的。所以,屠呦呦不是中国的两院院士,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科研生态。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但是,第三种诺贝尔奖获得者,固然是将本国科学界的脸颊打的啪啪响,可要说得奖以后的发展,是远远不如第一种获奖者和第二种获奖者的。
  特别是第一种获奖者,自本国出发,获得世界级的成就,是最顺当的一种,其中典型的例子如桑格,58年得了一次奖,80年又得了一次,说明他在得奖之后的日子里,是得到了充沛的资源支撑的。
  第二种和第三种就比较辛苦了,尤其是第三种,打脸一时爽,年年要内耗。
  杨锐如今才是二十几岁,他可不想将大好的青春年华用来事后撕逼上面。
  杨锐主要请教了三个人。一位是北大的蔡教授,一位是朱院士,一位是景存诚。
  蔡教授为他提供了来自北大和生物学小圈子内的期待,朱院士为他介绍了学界的大拿们的想法,景存诚则为杨锐联通了政界。
  听起来复杂,但是,有远赴瑞典的往返机票,事情做起来就很容易了。
  杨锐只是多出现了几次,还特别筛掉了几个人,最后将所有人都拉到成果鉴定会上,给自己投票,就算是将出访团给定了下来。
  G蛋白偶联受体的清晰构象的成果鉴定会上,凡是对杨锐单独获得成果有异议的成果,都是杨锐统战的对象,而凡是赞成这个结论的学者,自然就被看做是杨锐的支持者。
  杨锐也不管他们真支持假支持,反正,只要梳理一圈,没有碍事的疙瘩,他就满意了。
  最后,在确定了全部团员之后,杨锐又填上了景语兰的名字。
第1272章
优雅的做法
  “你别说,杨锐还是有点会做人的。”坐在使馆区的咖啡店了,秦修成优雅的端起印有埃菲尔铁塔的马克杯,望着街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带笑容,道:“我最想要的,就是把景语兰拉到团里来,他现在能给满足了,我也确实无所谓名单是谁定了。”
  聂良平哼哼了两声,望着手里的名单,道:“别净想好事,人家用得着给你好处吗?还是这么大的好处?”
  “这个我是问过了。”秦修成放下杯子,微微露笑,道:“你肯定想不到,景家当年下放的时候,下放到哪里了?”
  这样问了,聂良平又如何想不到,淡定的道:“河东省?”
  “没错。”秦修成“啪”的一拍大腿,道:“而且,我知道杨锐和景家的关系不一般,景语兰还给杨锐补过英语。”
  80年代的高考是异常残酷的,如果说79年或者80年的高考还有一些机缘巧合的话,到了83年的时候,高考已经变成一件全民皆知,全民重视,比拼资源的重大事件了,利用一切可能来提供资源,是这个年代的家长都会做的事。
  出国留学过,给杨锐补习英语不奇怪,聂良平也只是点点头,自然而然的道:“这么说,你还想借人家景语兰,和杨锐搭上线?”
  “话到你嘴里,说的就这么难听了。”秦修成说着笑一笑,道:“据我所知,杨锐和景家现在还常来常往的。虽然写检查那会,杨锐是给我了些不好看,但没事,我这个人不计较,要是我和景语兰成了,我也不会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你倒是想放在心上。”聂良平作为老板凳,最不愿意说的,就是迎合他人的好话,此时亦是如此,道:“你就没有想过,人家根本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本来就是为了送景语兰出国呢?”
  “这个可能肯定是有的。”秦修成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道:“但是,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就当,这件事是他给我面子了。”
  聂良平愣了一下,却是不得不承认,秦修成还真是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国内的事情就是这样,所谓的跑关系跑关系,倒不见得真的要有恩于谁,或者付出多少,许多时候就是单纯的跑来的。
  秦修成找到这么一个机会,要是借此感谢一下杨锐,也确实是说得过去。
  照聂良平想来,杨锐估计也不会说破,多半会认下这个人情,白捡的人情,谁不愿意要呢?
  但是,有了这么一个人情,秦修成可发挥的余地就大了,他可以为这个人情还给杨锐多个人情,甚至让杨锐欠下自己的人情,从而有来有往的建立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秦修成自然是付出了不少,但是,架不住杨锐的面子大啊。
  仅仅从这次事件中,聂良平就看出了杨锐对部委的影响力,李副局长平日里最是喜欢拿捏人的主儿,结果做代表团名单这么重要的事的时候,却是按照杨锐的意思来,这样的面子,聂良平见的还真不多。
  秦修成要是能有杨锐做靠山,不说别的,起码在办公室里要挺起来了。
  聂良平想到此处,缓缓点头,道:“你还聪明了一次。”
  “是吧。我是看着这个名单,看了一晚上才想透彻的。”秦修成兴奋的端起马克杯,喝了一大杯,再擦一把嘴唇上的白沫子,笑道:“就你说的,送把柄给杨锐,也不算啥坏事,至少他敢用我了,对不对?”
  “你要怎么靠过去?”聂良平问。他确实对此颇为好奇。
  秦修成琢磨了好久的事,此时神秘一笑,道:“聂哥,这件事还真的要请您帮个忙了。”
  聂良平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你想用我做什么?”
  “我想做个本子。”
  “嗯?”
  “我考虑着,杨锐专门弄了一个代表团到瑞典去,肯定不是为了玩,对吧。”
  “嗯。”
  “既然不是为了玩,那就是为了工作了。”秦修成道:“我准备把瑞典的外交官,瑞典要接触的人的信息,全都给列出来,做一个本子出来,送给杨锐。”
  聂良平讶然看向秦修成,道:“这可是个大工程。”
  “所以说,我想请您出马。您在咱们部里人头熟,知道的最多,这个本子,我想请您来做。”秦修成顿了一下,又道:“不白帮忙,这一次到瑞典回来,我送您一个大电器,要什么,您自己挑。”
  秦修成也是下了血本了,外事人员出国的补贴本来就比代表团的成员要少一些,再加上各种开销,一个大电器,对他来说,也是半年的辛苦了。
  但是,这件事他还真的只能拜托聂良平。
  老板凳在政治上,固然是没什么前途了,可是,要说业务方面,聂良平比年轻人就厉害的多了。他在外交部内多年,出国的次数也多,与各国的外交人员还建立了一些私人关系,办点什么大事,他不见得能成,写个介绍什么的,却是再适合不过了。
  聂良平被一个大电器说的有些动心了,琢磨片刻,干脆的道:“我原来就想给闺女凑个冰箱,我对象看上意大利的了,你要是行的话,我今天就动手,不行我就再攒一阵子钱。”
  冰箱在几种常见的大电器里面,就是贵的,意大利的冰箱在进口冰箱中又是贵的,比日本和美国的冰箱还要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