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5/1306

  如此耗费精神的工作,若是做点改变世界的实验,杨锐也就勉强认了,用在人情往来上面,多少有些令人烦心。
  当然,世上事原本如此,有时候想要走捷径,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或坠下崖去的也有。
  杨锐没有按部就班的熬资历,就免不了要将自己推销出去。
  瑞典之行也是宣传之行,是杨锐对自己的自我宣传。
  得让瑞典的学者们知道自己是谁,才有投票的可能,所以,瑞典之行必不可少——如果不去瑞典的话,杨锐也得找些其他的法子来刷声望,总而言之,刷声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回到国内之后,杨锐就用不着这样子事必躬亲了。
  杨锐在国内的盟友不少,事实上,他这几年多盟友而少树敌,在学术界的声望也刷到了一定的高度,用不着自己出面,自会有人帮忙的。
  要说起来,这里面有不少是得益于他北大的身份。
  80年代恢复高考,各家大学重建,学校之间的战斗尚未打响,北大清华都互通有无,并没有后世动辄派系的做法。
  不仅如此,地方高校势弱,对北京的高校完全不能产生威胁,杨锐背靠北大,再丢出去一堆堆的SCI级以上的论文,普通学者自知不敌,也就不会冲上来树敌了。
  而在北大校内,杨锐的资源丰富也是数一数二的。
  离子通道实验室是战胜加州理工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教授而得到的,资金筹备是他自己弄来的,这种土生土长出来的高等实验室,别人听都没听过,自然也要高看杨锐一眼。
  当然,庞校长的失势也是给大家提了一个醒,让杨锐减少了许多麻烦。
  如果再能拿到一枚诺贝尔奖的奖章的话,杨锐觉得自己在国内学术界都不会有什么麻烦了。
  横趟说起来有点太嚣张了,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嚣张。
  不过,要拿到这份诺贝尔奖,杨锐是需要国内配合的。换言之,杨锐差不多得要在国内先横趟一轮,才有可能拿到诺奖。
  不是所有诺奖学者都得如此。
  总有些诺奖学者是没有获得国内的支持,但是得到诺奖的,尤其是第三世界的文学家,经常如此。
  然而,杨锐并不是所谓的文学家,他是自然科学家,他的年龄和经历,也不允许他这样得奖。
  所以,接下来就是看杨锐的盟友的了。
  看杨锐这几年在国内的刷脸,是否成功了。
  换言之,回到国内,杨锐是终于可以真的做一把子魏晋名士了。
  翌日。
  瑞典代表团如期抵达。
  秦修成和聂良平作为才去了瑞典的外交人士,也被拉进了欢迎队伍,站在第二队列里,等着召唤并摆排场。
  第一序列里是外交部等多个部门的高级干部,站在最前的正是乔办和863的负责人朱院士。
  这样的阵容,用于接待学术团体,已是相当超标了。
  秦修成看着就觉眼热,不禁低声道:“外交对等也不管了。”
  聂良平去了一趟瑞典回来,人变的更内敛了,淡然道:“对方全是科学家,又如何算对等呢?”
  “里面不是有许多学校的行政人员吗?”秦修成也知道自己说的不对,迅速改口道:“我知道瑞典的学校没有行政级别,不过,这摆明是在给杨锐助阵吧。”
  “此去原本不就是为了杨锐?此团原本不就是为了杨锐?”
  “我……凭什么啊。”秦修成恨不得爆粗口了,声音也不禁提了起来。
  咳咳。
  队列里的领队轻咳两声,目光扫了过来。
  秦修成立即低头,目视前方行注目礼。
  近百名的瑞典代表团成员,依次走下飞机,领衔诸人却是围在了朱院士等人身边,他们之前都是见过的,自然有话可聊。
  瑞典派来这么些人,中方竟有七八人与之认识,秦修成的眼皮子跳了跳,轻声道:“活儿做的真细。”
  聂良平瞥了他一眼,并未发一言。
  回到国内,两人就不是一个团队的了,聂良平也懒得理会秦修成的小心思。
第1326章

  “各位,这里就是中国科学院了,这位是我们中科院的薛健康院士……伍洪波院士……”
  安顿妥当以后,朱院士就带着瑞典学术代表团的成员,做起了参观访问之事。
  这其实是有点不太合规范的,正常的流程,接到了外国代表团,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开会,由大领导,中层领导和小领导欢迎他们的到来,再由各级干部向他们说明中国的情况,如果是学术界的话,就说明学术界的情况,谈一些大家共同的认知和看法,提出我们的不足,对未来做一些设想和展望。
  开会之后,自然就是很重要的吃饭流程了,由各级政府出面,宴请代表团,体现出我方的重视,让他们体会到我大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且在谈天说地中加深共同了解。
  吃饭之后,自然又是开会流程了,毕竟,有些领导是不好一起出现的,有些领导还没来得及出现。
  开会之后,自然就是更重要的吃饭流程了——各级政府和领导是一个复数词,那是真的各级领导……
  所以,正常的代表团的迎接程序,起码要在开会吃饭的循环中遁入一个星期以上,有时候,来宾比较少或者规格比较高的时候,这个循环可以增加到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程度。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一个代表团到中国来,如果不加防备的话,他们可能会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这个时空是循环往复的,每天清晨睁开眼睛就会循环前一天做过的事……
  这样的工作方式,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慢慢的变的少了,原因是各级领导基本都吃吐了,而且,领导们渐渐都胖了,比较容易得富贵病,就不能这样日复一日的吃下去了。
  但在86年的当下,领导们的体重普遍在标准范围内浮动,大家还有很强的好吃好喝的需求,普通的代表团来了,不帮他们占个位置,顺便海吃一通是不能过关的。
  朱院士纯粹是为了节省时间,加上背景深厚,才能将这个阶段给跳过。
  这就像是电视台跳过了片头广告一样,对官场众人来说,是挺过分的事,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做的。
  好在朱院士有乔办撑腰,轻松的挡住了。
  瑞典代表团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才从酒精肝、糖尿病和痛风中逃了出来,握住伍洪波院士的手的时候,还没有丝毫的感恩戴德,犹然挂着审视的笑容。
  “兰瑟罗特先生。”
  “马乔利先生。”
  伍洪波一一与之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虽然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了,但来宾也多有瑞典科学院的院士,或者斯德哥尔摩大学之类的终身教授,伍洪波还真没有多少心理优势。
  朱院士居中介绍道:“伍洪波院士是我们中国最好的生物学专家之一,各位可以看看墙上的图文,都是伍洪波研究员的成果。”
  他指了一下墙面上准备好的介绍文字,中英双字加配图,一下子就把瑞典人给吸引过去了。
  “伍洪波研究员在遗传学方面是有所成绩的。”
  “这样看来,我与伍洪波先生是有过来往的,我的一篇文章,是引用过您的。”
  这边有人看着伍洪波的名字,终于是有了印象。
  伍洪波的脸上一下子乐开了花,道:“能够互相印鉴,实在是缘分。”
  翻译恨的咬牙切齿,才把这句话给翻译出去。
  伍洪波是能说英文的,但在今天的场合下,他却选择了说中文。
  “我们到里面去看吧。”伍洪波又说了两句话,才将众人给引入遗传所,这也是今天的重点参观项目。
  在场的瑞典代表团成员多是生物学的学者,也有一些跨专业的或行政方面的学者跟随。
  实际上,整个瑞典代表团泰半是生物学方面的学者,却是在邀请之初就考虑到了。
  “洪波,接下来看你的了。”朱院士落后一步,在伍洪波耳边叮嘱。
  伍洪波无奈的看朱院士一眼,道:“你们至于这样子捧人吗?让我们遗传所露个脸不好吗?”
  “你们遗传所露脸了能干什么。”朱院士不以为意的道:“咱们这是给全国科研系统争脸呢。”
  “哎……我们遗传所也有些好东西的。”伍洪波和杨锐的关系亦是很不错,只是有点些微的不甘心罢了,朱院士对他的要求,是等于让遗传所全体奉献了,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朱院士拍拍伍洪波的肩膀,道:“我知道有点强人所难,但是再难也得做下去,没有一个撑伞的,咱们衣服穿的再漂亮又能怎么样。”
  “此间事了,我非得好好的宰杨锐一通。”伍洪波说的恶狠狠的,却只是表面做样子而已。
  朱院士淡定的笑一笑,道:“杨锐一向是个大方人,到时候,让他补贴补贴好了。”
  “必须得补贴。”伍洪波说着,也是下定了决心,重新走到了队列前排。
  “各位,这里就是我们的主力实验室了。”伍洪波大开公共实验室的大门,咳嗽两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之后,道:“自从PCR发明以后,我们遗传所就引进了多台PCR仪,并在PCR的基础上,开展了多个大项目,既有所内独立完成的项目,也有合作完成的项目,总的来说,我们的项目开展情况还是非常乐观的,并且在PCR的应用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