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1/1306

  昨天晚上的火锅,还在他们胃里肆虐呢。
  马乔利缓慢而坚定的将咖啡喝完,眼睛都没有离开论文。
  马乔利会站出来,也是有资本的。
  他理所当然的变成了论文的总核查人,不仅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几页纸的阅读,还总览全局,对其他人完成的阅读再做审核。
  在场的瑞典人也都没有反抗,顺从的让马乔利做事,这种默契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培养出来,说明马乔利虽然不是这里最出名的瑞典生物学家,但却很可能是最出名的研究评论者。
  总览全局的做法,带来的是对全局的了解。
  马乔利是第一个读完了杨锐的论文的人,结果却让他久久的陷入震撼。
  “兰瑟罗特,你读过诺奖的论文吗?”马乔利说的很省略,但是,却很容易让人理解。
  兰瑟洛特知道他的意思是作为第一人读,于是瞅了一眼马乔利手里的论文,道:“始终没有这样的荣幸。”
  马乔利吁了一口气,道:“我也是第一次。”
  兰瑟洛特笑了,道:“恭喜你,成为第一篇读到它的人。也许杨锐能借此在千禧年前获得诺贝尔奖?”
  现在距离千禧年也就是13年了,以诺奖的评选节奏来说,13年可谓是一闪而过。
  马乔利一晒,道:“只是千禧年吗?”
  “嗯?”
  “读了诺贝尔奖级的论文,你知道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吗?”马乔利缓缓的放下了论文,目视前方,难以抉择。
  兰瑟洛特配合的道:“是什么?”
  “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我现在说,这篇论文没有问题,它真的拿到诺奖的,我该怎么办。”马乔利顿了一下,道:“我不是说他一定会以这篇论文获奖,但是,他真的会获奖的。”
  对于在卡瑟琳医学院工作的教授们来说,诺奖的颁发简直熟记于心。
  一些诺奖获得者是因为他们独特的发现和发明而获奖的,例如穆里斯当年获得PCR,或者X光的颁奖等等,都有非常清晰的获奖理由。
  另外一些获奖者就相对含糊了,譬如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维格纳,“因其对原子核及其基本粒子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基本对称性原理的发现和运用”。
  简而言之,这就是终身成就奖了。
  马乔利话里的意思,就是杨锐即使不因为PCR获奖,即使不因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获奖,他也有可能获奖。
  这样的学者,在日益激烈的诺奖争夺战中,天生是具有优势的。
  他还很年轻。
  年轻更是优势。
  年轻就意味着活的久,等得起。
  20多岁的杨锐,不等到年老色衰,就将成为生物学领域的霸主,这个时间通常需要二三十年的发酵,到了那个时候,诺奖更不可能无视杨锐的存在。
  从马乔利的角度来说,只要杨锐有可能获得诺奖,他就面临着两难选择。
  马乔利定了定神,又开腔道:“我突然有点后悔看这篇论文。”
  “我以为你一直在期待这样一篇论文呢。”兰瑟洛特知道马乔利想要什么,只坐在旁边开解。
  “我也以为是这样的。”
  “所以呢。”
  “我曾经很喜欢为论文撰写者开脱,他们的错误也许是无心之失,他们也许只是对问题的看法有不同,后来我不这样做了。”
  “哦?”
  “因为我一旦撰写了论文,为某篇论文背书的话,我就要为它背书一生,或许还不止是论文本身,还得是论文的作者。”马乔利顿了一下,语速加快道:“兰瑟洛特,如果我现在点头的话,我或许就要用一生的时间,来维护杨锐的声望了。”
  这就是研究者与研究者之研究者之间的关系,与明星和狗仔不同的地方了。
  学术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色的。
  它们会掩藏起来,就像欧里几何那样,但是,当需求出现的时候,它依旧会跳出来,且是以本来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就像是登月计划的时候,依旧会用到欧里几何那样。
  以千年为计,而千年不朽。
  普通的学者和它们的研究题材,也许会被掩埋终身,然而,诺奖级的成果不该如此。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不会被掩藏,他们的成果更不会。
  但是,任何一名诺奖获得者,伴随着他终身的荣誉的,更是终身的攻击。
  再完美的学术成果,在与诺奖挂钩以后,都会遭遇到苛刻乃至于无稽的攻击。在这个能量守恒定律都不断被人挑战的年代,没有什么学术成果能独善其身。
  维护正确的科学理论的工作,往大里说,是属于全人类的责任,往小里说,它也不仅属于发明和发现者本人,更属于推广和认可该发明发现的人们的责任。
  如果马乔利承认手上的这篇论文,他就要做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都与反对者抗争的准备。
  从某些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很令人骄傲的事,只不过,马乔利不熟悉杨锐,对于是否承担一生的责任,还拿捏不定。
  兰瑟洛特“啪”的合上了论文,道:“你如果不愿出面的话,就交给我好了。”
  马乔利的眉毛唰的就竖起来了:“兰瑟罗特!”
  “别着急。”兰瑟洛特耸耸肩,声音放缓了些,笑道:“按照我们之前说好的,决定权在你手,但你如果不要的话,我就接手。”
  马乔利的表情这才缓和下来,过了会儿,道:“你有没有在这论文中找到疏漏?”
  兰瑟罗特不答反问,道:“你呢?”
  马乔利笑了起来。这就是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了,谁都想成功的举荐某学者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承受审查不严的后果。
  二战以后的诺贝尔奖评选,虽然经常有一些令人不满的地方,但是,除了和平奖这种没用的东西以外,其他的奖项,基本没有出过太大的偏差。
  马乔利沉吟了起来,又将杨锐的论文从头到尾的阅读了起来。
  兰瑟罗特亦是如此。
  举荐说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却远非一句话所能涵盖的。
  举荐有功的背后,就是举荐有罪。
  一名涉足诺贝尔奖事务的学者,做错一次,就足以毁灭清誉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乔利突然站了起来。
  兰瑟罗特抬起头来,看着他,问:“想好了?”
  “想好了。”马乔利的声音沉稳,对旁边的翻译道:“我想和杨锐先生谈一谈。”
第1333章
谁敢抢走我的杨锐
  杨锐到中午时间,才抽出时间与马乔利见面。
  他身后的实验室里正在做三维结构的验证实验,一旦成功,就意味着他攻克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三阶段,妥妥的又是一个诺奖级的成果。
  而且,在87年的时间里,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这份难度本身也是逆天的。
  到了这个时候,杨锐已经感受到诺奖在向自己招手了。
  同样振奋的还有谷强。他自知沾不到诺奖的边,但是,能够在一篇NCS级的期刊上再次署名,由此带来的荣誉是极其丰满的。
  苏先凯、范振龙等人已经忍不住向杨锐道贺了。
  杨锐亦是喜气洋洋的。
  实验室全体都喜气洋洋的。
  说起来,自从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做出来以后,离子通道实验室在三维结构方面的投入是相当不少的,谷强固然是开启了天赋强运,但是,他的强运是开启在两个前提上的。
  第一,离子通道实验室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晶体结构的研究,有了开展电子显微镜扫描的前提。
  第二,杨锐确定了电子显微镜扫描之可行,然后孤注一掷的采用了电子显微镜扫描。
  全球做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的实验室也有一些个了,但它们没有一个能达到这两个条件。
  就是有撞大运决定采用电子显微镜的实验室,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不如杨锐。
  在87年,电子显微镜还是很贵的,而杨锐在离子通道实验室草创时期,就已经采购了一台,后来又买了一台更好的,自然也就是更贵的,两份花费就得上百万美元。进入第三阶段以后,杨锐更是租用了一台更好更贵的,并配备了两个小组,专攻电子显微镜。
  仪器的成本超过200万,通常意味着单次使用的成本也会高的离谱,实际上也是如此,为了应对如此清晰的电子显微镜,试剂的纯净度等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天上万元人民币和上千美元的投入亦是必不可少的。
  这笔钱对于国际顶级实验室并不能说是高昂,但是,考虑到这仅仅只是一个项目的分支方向,那就有些过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