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306

  杨锐亦是微微笑,顺手从包里掏出一个装订好的本子,道:“我想用G蛋白偶联受体的论文,做毕业论文,可以吗?另外,是不是要给我安排一位毕业论文的导师?”
  毕业论文是要存档的,对杨锐这样的学者来说,写的漂亮一点,还是比较好的。
  不过,用王旗级的论文做毕业论文的?
  蔡教授等人互相看看,都避开了对方的眼神。
  “老唐,杨锐之前在你的实验室里工作过,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就交给你吧。”
  “王永给杨锐上的课最多嘛,我记得杨锐最喜欢听的就是王教授的课,王永教授做吧。”
  “蔡教授是咱们系的中流砥柱,还是请蔡教授做,才名正言顺。”
  教授们一个推一个的,额头都在冒虚汗。
  做杨锐的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说起来好听,闹笑话也容易呀!
  G蛋白偶联受体……又有几个人研究过……
第1338章
一起参加
  “杨锐,经过我们研究,你的毕业论文既然已经写出来了,就不必安排指导老师了。”时隔一天,刘院长终于带来了生物系的最终决定。
  没人好意思做杨锐的指导老师。
  杨锐的名气在国内堪称如日中天,这是竞争诺贝尔奖带来的后遗症。
  现如今,杨锐虽然自己不说“我要拿诺贝尔奖”,但是,国内已经是开始造势,各种称号都往杨锐的脑袋上安,即便有些学者嫉妒的厉害,也是说不出话来。
  这是全国一盘棋的年代,政治挂帅是第一位的,其次来说,自然科学类的成果是能看得到的,一个PCR仪卖遍了全世界,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红遍了学术界,谁想说点不合时宜的话,也很难端得起来。
  同样的道理,杨锐既然拿出了G蛋白偶联受体做毕业论文,其他人再给他做指导老师就太不合时宜了。
  谁不知道杨锐是G蛋白偶联受体第一人,虽然吹牛的时候,学者们都想来一句“杨锐的G蛋白偶联受体还是我教的”,然而,撒的谎太大,确实是容易令人慌神的。
  最起码,北大的学者们不好意思这么做。
  其实也没人有资本这么做。
  后世的学生论文都要加一个指导老师,那起码是老师给指定了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的修改的,若不如此,还要假名字的,都属于耍流氓。
  80年代的教授当然是会耍流氓的,但是,谁敢在杨锐面前耍流氓呢?
  更何况,杨锐眼瞅着还要留校了。
  等于说,再过几个月的时间,杨锐就是他们的同事了,贸贸然的跑去做指导教师,自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杨锐有些挠头的道:“当初我做G蛋白的时候,蔡教授就有帮我把这个申请成毕业论文的,不如请蔡教授给我做指导老师?”
  “关于这个,蔡教授是专门说了的。”刘院长顿了一下,道:“蔡教授当初是想帮你防着一手的,既然这个保险没用上,那就不用再提了,他也没有做什么事,不能虚挂一个名头。再说了,这是离子通道实验室合作完成的项目,他没有参与,也没有资格做指导老师。”
  实际上,指导老师这个名头,本身就是很虚的头衔,若是上期刊的话,除非给出通讯作者的位置,否则是可以不列的。
  杨锐自然不可能为此放出通讯作者,等于指导老师只是北大校内的一个名头。
  不过,理科生向来是要谨慎一些。
  杨锐想想也点头,道:“蔡教授不愿意上的话,我就不强求了,不过,这样子的话,毕业论文的封面和表格怎么填?”
  “指导老师的栏目空着,到时候盖个章就算了。论文答辩的话……”刘院长抬头看了杨锐一眼,道:“我们计划请中科院、清华等其他单位的学者一起来参加。”
  杨锐讶然,道:“怎么要请外校的人来。”
  “大家是这样想的……”刘院长不禁回忆起了当日激烈的讨论。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刘院长的眼睛看到的是窗外浓绿的叶色和窗内的丁达尔现象,耳中听到的则是愤怒的吼声:
  “凭什么要我们单独审核杨锐的论文啊,那是我们答辩还是杨锐答辩啊?”
  “说的对,我也赞成请其他学校的教授来。”
  “我赞成,还有中科院的,最好请两位院士一起来。”
  “只是一场本科生的毕业答辩,我们自己做不了,还要请外校的教授来,还要请院士来?没有这样的道理。”蔡教授在努力的控制局势,但在刘院长听来,那不过是最后的挣扎罢了。
  果然有人冷然地问道:“蔡教授,我得说一句泄气话,反正我是不懂G蛋白偶联受体的,你懂吗?”
  “懂不懂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你看得懂杨锐的论文吗?”
  “看得懂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就杨锐现在搞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之前的清晰构象,后面还有三维结构是吧,你弄的清楚吗?你能完整评价吗?”
  “评价的完整不完整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老蔡,你娘的别打太极了啊!”
  “嘿,老王,咱们熟归熟,不能骂人啊,咱们现在是开会呢。”
  “骂人不骂人的标准又是啥呢?”
  ……
  “大家经过热烈的讨论,觉得广泛的吸收意见,更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毕竟是提前毕业略有不同。”刘院长将一下午的会议,浓缩成了一句话。
  杨锐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在他以前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答辩已经变成走形势了,尤其是本科生的毕业答辩,鲜少有谁会为此被刷下来。
  理所当然我的,杨锐对于北大的毕业答辩,也不是很上心,用G蛋白偶联受体的论文做毕业论文,与其说是为了答辩本身,不如说,是杨锐为了给自己的北大生涯一个交代。
  用诺奖级的成果给自己的本科生涯做完结宣言,说起来是有些任性的,但对杨锐来说,金手指多,就是这么任性。
  将刘院长送出实验室,杨锐直接换掉了实验服,对许正平道:“我下午就不过来了,剩下的工作交给你们了。”
  “没问题,现在主要是重复实验,还是比较顺利的。”许正平的神情轻松。G蛋白偶联受体的重复实验还是相当复杂的,但就目前的证据来说,他们其实已经足够发表论文了,所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杨锐点点头,又叮嘱了两个要点,才离开实验室。
  他有现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图,按图索意的话,很容易就找到一些关键点。
  这也是离子通道实验室能够迅速发展的关键。
  大部分时间,杨锐也只需要指出这些就可以了。
  老板离开,离子通道实验室里的气氛也是轻松了许多,不禁说说笑笑起来。
  杨锐骑着自行车,穿过带着笑容的学生群,停在未名湖畔。
  不长时间,就见景语兰也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路上累不累?”杨锐帮她将自行车侧靠在了树干上。
  “不累。”景语兰摇摇头,紧接着问道:“你可以提前毕业了吗?确定了吗?”
  “基本确定,手续刘院长在办,再做了论文答辩就可以了。”
  “太好了。”景语兰的笑容瞬间漾起。
  杨锐亦是露笑,挽着景语兰沿湖溜达,一如身边其他人那样。
第1339章
跪姿
  胥岸青与同学们坐在未名湖畔不远的小树林里,开开心心的搞起了野餐。
  野餐是日本人很流行的休闲方式,漫画里的野比大雄一家,就经常与机器猫去公园野餐,虽然无法解释一只一米二高的猫型机器人为何不引起质疑,但是,六七十年代的日式生活,确实很令中国人羡慕。
  一些去日本留学回来的学者,自然而然的带回了日式生活方式,他们在国外的时候也许并不会参加几次野餐活动,但是,回到中国以后,许多人却很喜欢借此来说明自己的身份——日本留学生在80年代的中国堪称高贵了,是评职称分房子争取经费的有利资格。
  胥岸青与朋友学来了野餐的方式,迫不及待的带着同学们来展示。
  有人也许会说,野餐不是在野外就餐吗?有什么需要学的呢?
  这样说的人就太单纯了。
  野餐的重点从来都不是野外就餐,更少人去荒郊野外野餐。
  野餐的重点一定是去有人的好风景的地方,如果风景实在不好也没有关系,但如果一个人都没有,那就太浪费野餐的精髓的。那些漂亮的野餐布,精美的野餐盒,在家里细心烹调出来的野餐食物,才是野餐分享的重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