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306

  “他不是做生意的人。”姜志军站在路边,点了一支烟,默默的抽了个干净,才抬起头来,道:“回去吧。”
  “等等……”丁十一呶呶嘴,道:“你看车牌。”
  姜志军这才看到一辆车,刚好停在了离子通道实验室门口。
  胡池亲自推开门,跨了出来。
  “乔办的人。”丁十一认了出来,站到了拐角处,免得被胡池认出来。
  姜志军讶异的点点头,他常年在南方做生意,对北京的人头不熟。
  “我们走吧。”丁十一看着胡池进门说道。
  “走吧。”姜志军话音刚落,却见一名学生从实验室里跑出来。
  他着急的向四周寻找,一直到路边,看到姜志军和丁十一的车,才松了口气。
  “什么事?”姜志军走了过来。
  “杨教授有事想问您。”学生看到姜志军,赶紧说话。
第1392章
三十年老茶
  “是找我们俩,还是找谁?”姜志军问。
  “就找您一位,说是有点小事要问一下。”学生就是一个传话的,知道的极其有限。
  丁十一本来就有自己的工作,并不真正的管理智科,此时皱皱眉,道:“老姜,既然是杨教授找,你就去一趟。”
  姜志军一下子忐忑起来。
  乔办的人刚进门,杨锐就来找自己,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姜志军看向丁十一,苦笑两声,道:“那我就去看看好了。”
  “行,你便宜行事。”丁十一也不能说什么。想要给杨锐点好处,换取遗传工程实验室降低价格,这是大家商量好的事,杨锐要是因此而迁怒于智科,不管是丁十一还是姜志军,或者没有来的文泽林和焦场长,都没有什么办法。
  特别是有乔办参与的话,丁十一就更没有话说了。
  究竟怎么样,也只能让姜志军现场决定了。
  “咱们俩先说个章程,你觉得怎么样是能接受的。”姜志军往前走了几步,又不放心的走了回来。
  万一杨锐提出一个难以接受的价码,总不能他一个人背黑锅吧。
  前面的学生不耐烦了,又不好去催,就站到路边,看着两人。
  丁十一不好多说,低声道:“你看着弄吧,起码留一半吧。”
  说完,丁十一顿了一下,声音更低的道:“实在留不住,就给咱们剩200万!”
  200万这个数字,是智科当日建立的时候,杨锐提出来的。
  那时候,杨锐就说,智科一年至少能赚200万。
  对于穷的要命的丁十一等人来说,200万是个相当有吸引力,甚至是有些不好想象的数字。
  当时,丁十一已经做好了杨锐在吹牛的准备。
  谁能想象,智科今年竟然赚到了上千万之多,明年的产值上亿以后,利润指不定就要翻番,也是数字太大,才将几个人的心思给膨胀了起来。
  不过,被杨锐半软的钉子扎回来以后,丁十一和姜志军的膨胀之心都有些萎缩了。
  此时再设底线的时候,丁十一觉得,200万似乎也是不错的。
  但是,也确实是不能再低了,如果再低的话……丁十一觉得,那也就只能忍受了。
  姜志军倒不觉得杨锐会压的这么过火,不过,乔办的车确实给了他极大的压力。
  姜志军只是点点头,道:“我尽力而为。”
  丁十一遥祝姜志军成功,自己又回到了拐角的阴影处,拿出一根烟,像是特务似的,默默的低头抽了起来。他不敢现在坐到车里面去,他今天开的是军牌,不想被乔办的人看到。
  姜志军跟着带路的学生的步伐,没多久就见到了杨锐。
  一名年轻的干部,正坐在杨锐对面,笑着说什么。
  而在杨锐面前,正摆着一套茶具,正是姜志军从南方带回来,又送给杨锐的。
  “老姜,哎呀,麻烦你又跑回来,刚刚胡主任问起这个来,我就想正好找你也问一下。”杨锐说着又拍拍脑门,笑道:
  “不好意思,忘了介绍,这位是化药振兴办公室的主任,胡池胡主任。”
  “杨教授是学问家,介绍人不是本行,您的工作是介绍科学给普罗大众嘛。”胡池做了秘书以后,说话的味道都不太一样。
  姜志军有些发愣,似乎不太明白眼前的境况。
  “老姜,坐,喝喝我泡的茶。”杨锐就在大茶几上,将木质的茶台给摆开了。
  姜志军送的礼物,自然也是很有些水准的。正品红木的茶台,约莫一米多长的样子,泛着漂亮的枣红色。如今的红木也是不便宜的,虽然各地仍然有不少,但是采伐的也很厉害了,最重要的是,运输成本昂贵。
  当然,所谓的昂贵和后世是不能比的。
  纯红木制品的茶台,放在30年后,售价或许能到数万元甚至更多,但在86年的当下,也就是几百元的水平,这还得加上层层渠道吃掉的利润。
  茶台之上,是一套景德镇的瓷器。
  景德镇的瓷器历来都不便宜,用来送礼,自然很拿得出手。
  尽管如此,人刚走就拆礼物,而且还拆的如此理直气壮,实在是超过了姜志军的理解。
  他傻傻的坐到了杨锐的对面,就挨着胡池,小心翼翼的打了个招呼,再捧起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
  “泡的怎么样?”杨锐问。
  “挺好。”姜志军能说什么呢。
  杨锐却是一笑,道:“不是我泡的好,是你送的茶好。”
  “几饼普洱,不值什么钱。”姜志军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送的一套茶器很是沉重,价值亦是不菲,相应的,也就降低了茶叶的投入,毕竟只是送人,并不是给自己置办,所以买了不太受欢迎的普洱茶。
  比起昂贵的龙井冒尖等绿茶,普洱还要排在红茶后面,许多人如今甚至都没有听过。
  原本作为一件礼物,送出普洱也算是合适。
  只是面对面的坐下来,看着对方赞扬自己送的茶叶,姜志军的脸皮就厚不起来了。
  杨锐确实满意的不得了,给姜志军斟茶后,道:“我刚才和胡主任交流,听说你拿的这个普洱有十几年了。”
  姜志军更加羞愧不已,道:“确实是只有十几年,本来是给香港和东南亚那边的贸易茶,仓库里存剩下的,朋友赠送给我,我也就拿过来了。杨主任要是喜欢,我那边还有三四十年的老茶,赶明儿给您送过来。”
  “有三四十年的?”杨锐的眼睛亮了起来。比起单纯的钞票,这样的享用品,倒是非常的合他胃口。
  至于会喝不会喝的问题,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学着喝茶的,总有一个过程嘛。
  不过,再会喝茶的人,又能喝多少三四十年的老茶呢?
  放到10年以后,三十年的普洱茶,卖价两三千一饼都是批发的友情价,若是88青之类的明星款,两三万都属于平价销售。四十年的茶叶更是市面上鲜见,偶尔出现也以假货居多。
  可以说,三十年以上的普洱,就算是有钱人,也不见得就一定能买到真货。
  杨锐手里的现金多的要命,而且有诺贝尔奖的奖金打底,又有之前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贷款事件,他拿钱买茶,是一点问题都不会有的。
  这是有趣又赚钱的事情,杨锐自然是兴趣盎然。
  姜志军却是完全不理解杨锐的态度,笑笑道:“四十年的老茶是不多了,但还是有的,那时候主要是沱茶,口味类似。我比较熟悉广州茶厂和昆明茶厂,像是昆明茶厂的话,它前身是39建厂的复兴茶厂,民国的政治经济部办的中国茶叶公司给弄的。当然,那时候的库存基本没有留下来的了,但解放前后生产的,有封存的一些,还有来不及移走藏起来的,还有当年的老贸易存下来的,还是有的。”
  “贵不贵?能弄多少?”杨锐继续追问。
  姜志军奇怪的看杨锐一眼,道:“您要是喝的话,弄个十饼八饼的不难,我给昆明茶厂的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锐同志要喝他们的茶,老陈明天就得赶过来。”
  “白给的不要,我想自己买。”
  “那也要不了多少钱。”姜志军常年在南方做生意,自己也是喝茶的,道:“您要是喜欢的话,我先拿两坨过来给你试试好了,真要买的话,得比新茶贵个好几倍吧。”
  杨锐憋着一口气等着姜志军说个高价,没想到竟是多个好几倍……
  想想后世的普洱茶,不说三十年的老茶了,就是十五年的茶叶,不要个新茶二十倍的价格,实属善良。
  “不用拿你的了,你就帮我买一批茶,按市价来,老茶有多少我要多少。”杨锐给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姜志军狐疑的看了杨锐一眼,道:“您是想要囤点茶?这个东西太费时间了,再说,老茶到三十年也就差不多了。年份再久,许多方面也是退化了,当然,也有进化的部分,就有人喝50年的老茶,这个看个人爱好,但是没什么必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