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306

  另一方面,杨锐也不觉得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只要有了先例,之后贷款是越来越好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头,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好用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旁的不说,杨锐现在跑去日本贷款,随便就能获得高规格的待遇,能贷多少不好说,邀请任何一家银行或者金融团体来谈一谈,都是没问题的。
  因此,代表团是一定要抓住在英国贷款的机会的,但是,贷很多,倒不是必须的。
  英国金融城,更像是欧洲的金融大门,而非是全部的金库所在。
  美女经理却是有些误会了杨锐的话,盯着他看了两秒钟,展演一笑,自然而然的脱掉外套,露出洁白的双肩和锁骨,微笑道:“那么,我留下来,是否能改变您的想法呢?”
第1417章
汇合
  杨锐的脑海中,仿佛响起了铿锵有力的音乐: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留下来!
  紧接着,杨锐又回忆起了经常看到的标语:打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留下来……
  杨锐猛的打了一个激灵,摇摇头,道:“我是不会干涉企业家们的自主决定的,你找错人了。”
  “我没有找错人。ruiyang教授,您是最能说服中国代表团的人,另外,各家金融机构,也跟愿意信任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判断。”美女经理微笑着走近了杨锐,道:“您只要开口,贷款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
  说话间,美女经理微启红唇,舌尖在外面轻轻的绕了一圈。
  “各家企业是有他们的考虑的。”杨锐道:“我是一名科学家,并不是经济学家,你们不应该信任我的判断。”
  “我们不是信任科学家,我们是信任您的诺贝尔奖。”美女经理微笑着,道:“据我所知,您是目前中国唯一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们相信,您的承诺和判断,具有超乎普通科学家的意义。”
  “此前杨振宁李政道,还有其他华人得到诺贝尔奖了……”
  “他们的国籍都不是中国了嘛。”美女经理微微一笑,道:“教授的前途远大,我们汇丰银行,也愿意相信您的判断,支持您所带领的代表团的信贷计划……”
  “我要再考虑一下。”杨锐说着,打开了酒店房间的大门。
  美女经理愣了一下,若无其事的拿起了外套,重新穿好,临走时,却是抛了个媚眼,道:“教授考虑好了,随时可以找我。”
  杨锐赞叹着将之送了出去,看看人家,是多么的敬业,为了贷款给发展中国家,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英国人民,真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说还香港就还香港,说借钱就借钱……
  想到此处,杨锐不禁对着楼道里还在展现大长腿的背影,道:“你们准备给出的贷款额度是多少?”
  “没有额度,教授,对您是没有额度的,我们无限供应。”
  “哪里真的有什么无限。”
  “就像是宇宙,它的可视直径是900亿光年,而非无限,对吗?”美女经理转过半边身子,露出美好的曲线,轻笑两声,却道:“我们的无限供应和可视直径是一样的,只要您能提供相应的可行性报告,我们就愿意给出无限的支持。”
  杨锐听的有些发愣,知道宇宙有多大的女人,老实说,对科学家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果然,花瓶的品种也是各有不同的。
  “教授,等您想要了,我们再约。”美女经理转了个身,步伐轻盈的离开了。
  杨锐回到房间,才一拍脑袋,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自言自语的道:竟然连名字都没通,汇丰是有多自信。
  事实上,汇丰确实是相当的自信。
  没有了杨屠夫,他们也不会吃带毛猪。
  虽然各家企业各有各的顾虑,但是,汇丰在说服教育方面,也还是很有经验的。
  当然,太直接的方式是不适合采用了,汇丰不可能浪费如此多的资源,可是采用集体包场形式的讲座、会谈、吃饭、旅游和小礼品赠送,却是他们驾轻就熟的手段。
  杨锐冷眼旁观,既不阻止也不干涉。
  反正只要不违法,就没有他什么事。
  违法的话,也有外贸局的同志们在前面顶着。
  中国的外交出访团,为了避免让友人了解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欲望,向来都是有各种措施的。
  杨锐略略清闲了一些,就溜溜达达的在伦敦街头转了起来。
  距离颁奖也没多长时间了,站在伦敦街头,杨锐突然有要购物的念头。
  总得穿的清清爽爽的去斯德哥尔摩吧。
  想到购物和斯德哥尔摩,杨锐就想到了景语兰,回忆起两人在斯德哥尔摩逛街的场景来。
  一个人在国外街头购物,想想还是有些寂寞的……杨锐果断打了一辆胖乎乎的伦敦出租车,返回酒店,再让酒店工作人员,帮忙拨通了国内的电话。
  “语兰,你想不想来伦敦玩一圈啊。”杨锐听着对面的声音,脸上的笑容也都起来了。
  “英国?为什么?你在那边遇到什么事了吗?”景语兰突然担心起来。
  “没事儿,事情办的很顺利,所以才有时间逛街啊。”杨锐看看窗外,道:“伦敦稍微有点冷,但是很热闹,老牌帝国主义的首都,就想喊你过来看看。到时候,我们可以从伦敦启程,一起去瑞典啊……”
  “不是计划去斯德哥尔摩见面吗?”景语兰迟疑了一下,道:“再说了,英国那么远,也没有把签证办下来。”
  杨锐笑笑,道:“办签证有什么难的,我帮你问问看。速度快的话,说不定明天就能见面了。”
  想到能见到杨锐,景语兰不禁也振奋起来,旋即又小声道:“明天怕是来不及吧,再说了,飞机票也很贵了。”
  “怕什么,咱们是有钱人来着,诺奖的奖金,下来要接近100万美元了。”杨锐觉得诺奖最方便的就是用来当幌子。要是算起来的话,他投入科研和买的许多东西,总价值已经很不少了,算上投资的话,更是远远超过百万美元。
  换成正常的中国获奖者,恐怕是没办法这样子花销的,就像是莫言同志,拿着诺奖,也只能瞅瞅北京的小房子而已。
  杨锐却无所谓,反正有花销就推到诺奖上面去好了。
  对于87年的中国人来说,100万美元给个人,完全就是天文数字。在普通人年薪也就是两千多元的年代里,这笔钱相当于工薪阶层三千年的薪水福利,而且还是难得的外汇,偏偏这笔钱的来路太正,还带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在里面。
  可以说,杨锐不管怎么用它,都是正当的不能再正当了。
  至于签证和机票的问题,杨锐自然是交给德令组的老同志帮忙,否则,走正常的程序的话,说不定要两三年也说不定。
  杨锐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响起汇合play的曲调了。
第1418章
热爱
  到了11月下旬,诺贝尔奖的气氛,在欧洲范围内,就开始浓烈起来。
  其实,10月份的评奖是人气最盛的,种种猜想从八月份九月份开始,就像是连载的悬疑小说似的,开始出现在报端。像是日本媒体,在每年的10月份,就有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所谓的蹲诺行动。
  日本自五六十年代,经济复苏,科技振兴之后,渐渐的就将诺贝尔奖当做了民族自信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到评奖季的时候,各家媒体就会到那些预测可能得奖的人家里去蹲守,以期能够第一时间给予采访和报导。
  最有可能得到诺奖的候选人,自然会得到最多的蹲守,尤其是国家级媒体的蹲守。相对没那么有名的候选人,通常就要由地方媒体来照顾了。
  可以想象,这样的蹲守大部分时间都是徒劳无功的,但是,就像是节日抽奖一样,这样的行动是想停都停不下来的。村上春树一直没有得奖的原因,说不定就是怕寂寞呢。
  而自英国向北,尤其是到瑞典丹麦和挪威的地界了,诺奖的气氛自10月份开始,就不再降温了,即使是圣诞节之类的日子里,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论的仍然是诺贝尔奖。
  快到12月的时候,瑞典人的诺奖气氛更加浓烈,同样的,欧洲其他国家的诺奖氛围,也重新涌起。
  最明显的改变是,从伦敦启程,杨锐和景语兰在机场就被连续升舱了。
  化药振兴办公室购买的机票,自然是全数的经济舱。80年代的中国人出行,即使是领导干部,通常也没有要坐头等舱的概念,即使有,普通点的单位领导,其实也是舍不得的。
  小金库里的钱虽然不能拿出来,但毕竟是自己用的嘛,同样的钱可以去考(旅)查(游)三次,一次用掉岂不是太浪费了,经济舱的位置挤一挤,几个小时也就到了,哪怕就是越洋飞行十几个小时,难道还比绿皮车更狠吗——早两年,闷罐车还大行其道呢。
  对于刚刚获得了诺奖的杨锐,胡池等人也不觉得需要给予特别的对待,出国带队欧洲十国游+了,还想怎么的。
  就是胡池等人,也都是坐着经济舱笑嘻嘻的,并不觉得厅级干部坐经济舱有什么掉价的。
  就正常的想法来说,能坐飞机已经很了不得了。
  然而,欧洲人显然不是这样认为的,在第一次确认杨锐的身份之后,以后每次都会精准的认出杨锐来。如今坐飞机的人少,航司的执行能力显然更强一些。
  胡池等人,不管心里怎么想,也只能看着杨锐,带着景语兰,安静的越过排队的众人,自顾自的坐着小车直抵机腹,再在飞机前端享受非猪食。
  从伦敦到哥本哈根,再从哥本哈根到奥斯陆,皆是如此。
  等到了挪威,完成了采购任务之后,杨锐的升舱之旅,终于在奥斯陆机场遇到了阻碍——当日的飞机满员了。
  航司的飞机满员,在30年后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即使是三十年后,大部分航司的头等舱的上座率都不高。地勤MM很是过意不去的道:“教授,我们今天的航班超售了,将您安排到经济舱的前排可以吗?”
  “当然。”杨锐看了景语兰一眼,微微笑了一下。
  景语兰同样报以一笑,她对于是否坐头等舱并没有要求。
  地勤MM看到了,英语道:“请问,这位是杨夫人吗?”
  “是我未婚妻。”杨锐毫不犹豫的回答。
  景语兰是英语老师,自然听得懂英语,对杨锐的回答很是满意,明面上,依旧是显的羞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