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9/1306

  如果将诺贝尔奖看做是一个大IP的话,瑞典人还真是将它给好好经营了起来。
  普通瑞典人都会积极的参与“诺奖周”。在颁奖的这个星期里面,生性严谨的瑞典人,会通过大量灌酒,让自己变的外向起来。
  说起来,这又是一个很像是日本的地方,喝过酒的瑞典人,就像是喝过酒的日本人一样,瞬间从老古板变成了老醉鬼。
  他们挥舞着酒瓶,在斯德哥尔摩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游行,集会乃至于驻营唱歌,跳舞配对……当有警察问起来的时候,瑞典人就会回答为诺贝尔奖而庆祝,而在没有警察的时候,大家也不用将诺贝尔挂在嘴边,非常和谐的生活方式。
  上流社会的瑞典人,通常会尽可能的参与到各种宴会中去。
  除了皇室的晚宴之外,还有很多宴会是面向瑞典人的,例如市政厅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甚至各种委员会举行的活动,数不胜数。
  在许多时候,如制药公司之类的机构,或其下属和关联的基金会,也会举办庆祝活动,单独邀请一些学者和个人出席。
  军火、能源、金融等类型的公司,在平日里想找几位知名学者来见一见,都不一定能如愿,这种时候,却往往能趁着大家高兴,来搞点小工作。
  这同样是媒体记者们的盛宴。
  无论是经济记者,政治记者,还是纯粹的娱乐记者,都能在这个星期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有的人是早有准备而来的,有的人则是随遇而安式的。
  当然,也有的人确定了目标,又转换了目标,也有的人则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
  米切尔森此前是有一个目标的,诺贝尔奖随从们,但是,他现在的目标,已经彻底的变换了。
  “杨锐是我们的目标,而且是唯一的目标。”米切尔森一手抓着照相机,另一只手在空中挥舞着,气势雄浑的道:“照片!照片就是我们的战绩,我不反对大家拍摄其他明星的照片,但是,各位,杨锐的照片,是最终评断的标准。”
  “大家都要明白一个概念,明星的照片是很容易得到的,但是,年轻的帅气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许就这么一个了。”
  “与其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一样,杨锐来自红色中国。所以,日后的记者再想拍摄相同或者相似的照片,首先,他们得去中国,其次,杨锐是否还会盛装打扮出来,给他们拍摄呢?我很怀疑!”
  米切尔森加重语气,道:“杨锐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必然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了,说不定,他还会受到中国政府的重重保护,而且,杨锐本人也不愿意进入娱乐界的,这样的话,我们很有可能排到绝版照片。先生们,女士们,绝版照片!”
  站在他对面的八名摄影记者们,手持照相机,像是握着刚枪的战士似的,重重点头。
  不用说别的,仅仅是此次出动的规模,就已经是报社历年以来,最庞大的了。
  大家浩浩荡荡的坐上三辆全尺寸SUV,匀速前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米切尔斯坐在第二辆车的副驾驶座上闭目养神。来到瑞典以后,他的工作量非常大,每天拍摄过的胶卷,当天就要洗出来不说,还要尽快发回报社去。这是不能耽搁的工作,否则,落在其他报纸后面,就等于一天的拍摄白费了。
  暗房是米切尔斯的私人领地,他向来不愿意将胶卷假手于人,所以,摄影师的数量增多以后,他的工作时间不减反增。
  如今,三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已经是他争分夺秒抢出来的了。
  前车亮着刹车灯,停了下来。
  米切尔斯一下子就从假寐中清醒了过来,问:“到了吗?”
  “还没有,前面堵住了。”司机回答。
  米切尔斯揉揉眼睛,打了个哈欠,道:“堵车了?”
  司机迟疑了一下,就拿起对讲机,问:“玛法里,是堵车了吗?要多长时间?”
  “我们大概要步行了,前面全部是人。”
  “咦?”司机拿起刺啦刺啦响的对讲机,还想继续问下去,米切尔斯已经端起照相机冲了下去。
  前方堵塞了交通的,果然是弥漫般的游行队伍。
  瑞典人的游行,通常是很讲礼仪的。
  所谓的严谨式游行,就是大家举着无数的牌子,还会自觉地按照牌子的大小,或者字数的多少,排列出一个差不离的队伍出来。
  但是,今天的游行队伍,实在是没有地方给他们做严谨的排队的空间。
  “你们不是来参加晚宴的?”米切尔斯拿起记者的架势,逮住一人就问。
  “什么晚宴?哦,对,对,是晚宴来着……喝酒,喝酒……”被逮住的说了两句话就大笑起来,使劲的往嘴里倒酒,明显已经到了自己灌醉自己的阶段。
  “现在就喝醉了,有点早吧。”米切尔斯自己就是瑞典人,太知道这些维京后人的德性了。
  “现在不喝,就要抢不到了。喂,你想喝的话,就要挤到里面点去了。”
  瑞典为了限制国民喝酒,甚至规定商店卖酒的时间。酒类专卖和年龄限制更不用说了,更厉害的是,对每个人的酒类购买还有数量限制。
  对爱喝酒的维京人来说,这样的制度,总是让人更加的干渴。
  唯有诺奖周这种时候,才有敞开的酒水供应。
  但是,不同的宴会供应的酒水数量和种类是不同的。
  米切尔斯舔舔嘴唇,不禁也有些馋了。
  他举着照相机,一路往前挤过去。
  好容易进入到音乐厅内,米切尔斯找来找去,却没有见到杨锐。
  “医学与生理学奖的得主,中国人去哪里了?”米切尔斯找了一个人问,担心对方不知道杨锐谁。
  被问的男人却是笑了起来,道:“你是找杨锐吗?他被人拉出去喝酒了。”
  “咦?在诺奖晚宴?”
  “你是记者吧。”男人低头看了一眼他的照相机,笑了起来:“你一定能拍到很多有意思的照片。”
  “坏了!”米切尔斯大惊失色。
  如果路人都知道拍照片的话,他们今天又如何能拍到独家照片?如果没有独家照片的话,8名摄影师的出现,又有什么意义。
第1427章
矜持
  杨锐走出音乐厅,其实就是为了躲清静的。
  当然,音乐厅外的集会更喧闹,但是,毕竟没有人不停的拉着自己,一边啰哩啰嗦的说话,一边还美其名曰交换意见了。
  尽管有些国际性的学者,其实是很喜欢这样的场合,甚至追求这样的场合,但杨锐并没有必要拉关系,尤其是拉国际关系。
  一方面,他有自己的华锐制药和华锐实验室打底,另一方面,国际性企业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欧美的学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拿欧美企业的钱——其实也不是完全的没有顾忌,有些时候拿了私企的钱就拿不了公共基金了,拿了公共基金也许就拿不到学校的资金了,拿了黑人组织的钱,到南方就不好募资了,拿了化妆品集团或医药集团的钱,环保类基金的钞票就等于放弃了——而对杨锐来说,拿钱就更要谨慎了。
  中国人虽然开始玩实用主义了,但曾经的G点也没有就此消失。像是日本企业的钱,能不能拿呢。
  要是理智的说,日本一亿多人口里面,出上三五个愿意为世界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有钱人,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说了,用日本人的钱,给中国科学家做研究,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中国在富起来之前的几十年里,还真没少拿日本的无息贷款。
  可是看看砸日本车的,还有时不时泛起的抵制日货的言论,就知道,无论这笔钱拿的多么的光明正大,也不是全然没有代价的。
  至于其他国家,其实也大差不差,韩国会闹事,朝鲜也不清静,印尼有排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扼守的马六甲海峡简直就是问题炸弹,中东更不用说了,什么奇怪的事都有可能出现。再远一点的欧洲,先把八国联军数出来,剩下的葡萄牙占过澳门,荷兰占过台湾,名不见经传的不丹都通过麦克马洪线拉了一片藏南的土地去……
  近代以来,与中国关系好的国家就没几个,甭管天南海北的,要数龌龊的话,都能找出三五点来。
  这种情况下,拿钱就要非常小心了,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民众的情绪简直是一点就炸。杨锐要是真的全用自己的钱做研究也就算了,但在这个世界上,没人真能做到此点,公共资金终究是需要的,这就需要公众的支持。
  比尔盖茨要是敢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科学家造,最多也就是看两场海啸罢了——肯定是比水花儿大,但是,想想真的会有科学家拿钱去制造海啸的话,出钱的人还是会感觉到心累吧。
  总而言之,杨锐对于拿谁的钱,怎么拿钱,都是有挑选的。
  他也是有挑选资格的。
  同样是学者,甚至是诺奖级学者,地位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诺奖级学者在富裕的学校和富裕的专业里面,一年拿到上亿美元的经费,闷着头做研究就行了。这也是名校吸引高端学者的主要手段。
  但是,这样的学者的自决权也比较小,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也得受制于学校。像是哈佛就规定捐款不能带条件,那带帽子的经费再吸引人,哈佛的学者也拿不到。
  相较而言,杨锐这样的学者,虽然不能将所有科研以外的事抛之脑后,但在决定权方面,也是更大的。
  若是有足够高的开价的话,杨锐相信,北大也不会介意自己的生命科学院换个名字,至于逸夫楼这样的东西,就更不在话下了,还省得给一号楼二号楼起名字麻烦。
  除此以外,不同的科研项目所需的经费也是不同的。理论物理学家可以闭门思索,实验物理学家为了粒子加速器的建设,头发都要掉光了。
  生物学的开销不上不下,说起来是比化学之类的多的,毕竟还是比不上物理学的花费,加上国内的开销和地位的不同,杨锐的状况,也就介于睡与跑之间。
  仅仅是一个宴会,杨锐本身的判断能力,并不足以测试这些钱的理智程度。
  因此,杨锐也就放弃了聊天混经费的机会。
  说一段话就能赚到百万美元经费的学者固然存在,但杨锐显然并不是营销型品种的。
  与其呆在音乐厅里被人围观兼骚扰,弄不好还会说错话,杨锐还不如出去喝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