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306

  不过,偶尔出现一点此等品,自家人分分也就行了,数量太多却会影响到营收。
  身为罐头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杨锐的大舅段华对不良品问题是头痛已久。
  奈何排骨罐头本身就是一种较新的品种,他找了几个大厂,请人家帮忙,也没有解决问题。
  这一次,段华是想通过杨峰,找一名更厉害。
  酒过三巡,段华缓缓放下酒杯,说起了正事:“总厂换了党委书记以后,逼生产逼的太紧,这次得找个实实在在的。你在省畜牧局认识的人,能不能给介绍一个专家?”
  杨峰尽管只是一名正科级的乡党委书记,他的长辈和朋友却不少,且多有在省市一级任职,段华被上面压的厉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家妹夫。
  “限定了时间?”杨峰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三个月内要见成效,现在还剩下两个月。你说说,技术问题能这么解决吗?”段华揉着自己圆乎乎的鼻头,摇头道:“当初弄这套生产线的时候,就派了几个毛头小伙子到青岛学了三个月,现在好了,良品率一降再降,到最后,改进工艺的事又落我头上了。”
  “良品率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怎么最近催起来了?”
  段华蒙了一口酒,道:“市局要来检查生产线运转,还要做产品评级,厂里急了呗。”
  “厂里急就让他们急,怕他们不成?咱老段家就那么好欺负,他想泼脏水就泼脏水?你要拉不下面子,我找李大头说去,他这个厂长,咱还帮了忙的……”锐妈的彪悍瞬间折服了杨锐。
  国企大院长大的女人,果然是无所畏惧。
  段华一脸苦笑:“不是李大头的事,是总厂下的文件。新来的党委书记是从轻工局下来的,年轻,有背景,估计是来接老厂长的班的。这家伙弄了个口号,叫庸者下,能者上。罐头厂的良品率不提高,我这个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就是庸者,他的人就是能者了。”
  罐头厂是肉联厂的分厂,所有的人事安排都要听总厂的。党委书记的职位权重虽然远不及厂长,但在书记本人有背景的时候,级别却很能发挥作用。
  “良品率低的,是排骨罐头生产线吗?”杨锐听到这里,突然问了出来。
  “是那条。”段华以为杨锐只是好奇。
  “那现在的良品率是多少?”杨锐一边追问,一边思索着。
  “75%刚过。”
  杨锐暗自摇头,又问:“要过关的话,良品率得多少?”
  “行啊,知道关心舅舅的了。”段华笑了两声,还是答了:“要过关,最少要80%的良品率,说不定得85%。”
  85%的良品率都很低了,市场经济的话,这样的罐头厂都很难存活。
  杨锐慢慢点头,在脑中比较着各种相关论文的优劣。
  有关排骨罐头的论文,集中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是一种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产品,是一些肉类联合企业为了解决积存较多的带骨肉而做出的尝试。
  不过,八十年代的排骨不值钱以至于积存,不代表排骨一直不值钱,当它的价格上扬以后,排骨罐头也就自然而然的销声匿迹了。
  向来迟钝的学界要晚五六年的时间,才会开始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就是说,大舅现在请来的高人,多半还得从头研究。
  这时候,锐妈又担心的问了起来:“要是不能过关,你真会下台?”
  “可能性很大。”段华仰头又是一杯酒,辣的咂嘴道:“韩小子,就是新来的党委书记,叫韩森的,这家伙爱用盘外招,有点门道。厂长老了,不爱管事,我要是被市局点了名,他估计不会帮我争。”
  “歪门邪道的走不远,不是还有两个月,我明天就去宜城找老茅,给你抓个厉害的专家回来。”杨父断然做出承诺,也是察觉到了危机。
  “好,好。我把技术科集中起来了,只要专家到了,立刻改进生产工艺。”段华满满的喝了一杯。
  还在搜索相关论文杨锐装不下去了。
  他是很不看好大舅和父亲的计划的。专家不是神,若是没有已知的结论或研究,专家也只能重新总结和研究,这需要时间。
  其次,工厂调整生产工艺也需要时间。
  两个月时间,要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自然是极艰难的,需要机缘巧合。
  杨锐不能看着大舅拼运气。
  记忆里,短缺经济的时代里,大舅送来的肉食和折价品可是杨家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如今的杨锐,能够继承一副好皮囊,也得感谢大舅的资助。
  要不然,依着两位固执的杨书记,挨饿虽不一定,受的苦肯定要多的多。
  想到此处,杨锐不再遮掩,蘸着水,在桌面上划了一条线,道:“大舅,你们排骨生产线的工艺是不是先预煮,再油炸,然后切块,装罐,封口杀菌,最后包装?”
  他说一个词,在线上划一个点,正好对应生产线的流程。
  “你怎么知道?”段华惊讶坏了。如今是信息匮乏的年代,而非信息爆炸的年代,没有网络不说,就连书和期刊也很少,人们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样是食品厂的员工,面粉厂的技术员也许根本不了解罐头厂的事儿,杨锐又没去过罐头厂,更是没地方知道去。
  杨锐一脸纯洁:“去年暑假,我不是去省城,在三舅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当时老往图书馆跑,有市图书馆,还有学校的图书馆,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就是说排骨罐头的,我还做了点研究……”
  他不光解释了获得信息的渠道,还给以后铺了路。
  段华可没意识到这些,哭笑不得道:“你还做了点研究?行,那你说说看,研究了点啥?”
  “解决排骨罐头突角问题,有四种方法。”杨锐的表情,就像在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似的。
  其实,在他眼里都差不多。
  ……
第14章
技术解决
  某项研究的最新进展如何,在网络时代以前,是一个困扰众多研究者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小众课题,除了研究者之间互相联络以外,就只能通过翻遍新出版的期刊一招来解决了。
  在80年代,这种问题变的更困难了。因为国内已经闭关苦练政治十多年了,除了马克思理论,外国有什么新的发现,就不再是翻遍最新几个月出版的期刊所能解决的了。另一方面,国内以前是否有相关的研究,由于研究者断档和资料缺失的缘故,也很难确认。
  所以,当杨锐说他看到了一本期刊,有解决罐头突角问题的方法,段华是有些相信的。
  不过,杨锐毕竟只是一名高中学生,段华只是稍稍挺了挺腰,就平静而认真的问:“哪四种方法,你说说看。”
  锐妈锐爸也好奇的看向儿子。
  “第一种方法是增加罐头本身的强度了,我印象里,好像可以换更好的马口铁?”杨锐故意说的含糊了一点。
  段华并不意外的点点头:“可以用90P的马口铁换80P的马口铁。还可以用进口的马口铁,日本的调制度最好,比美国人做的还厉害。不过,我们这样的小厂子,没外汇。”
  说到最后一句,段华有点自嘲的端起酒杯。
  82年的外汇金贵到中央大员出行都要精打细算,县级机构等闲都想不到去用外汇。
  杨峰知道的东西多些,也端起酒杯,主动和他碰了一下,道:“你们厂不是有向欧洲出口白条肉?听说卖的还不错,总有点外汇留存吧。”
  “留存也是留存给总厂的,我们分厂哪能要得来指标。换国产的90P也不太可能,多花钱可不是本事,再说了,国产马口铁也紧张的很。”段华说的很自然,西堡肉联厂60年代建厂,到了现在,已是集屠宰、冷藏储运、熟肉制品等一系列的肉类联合工厂。罐头厂却是初建,营收不错,也只是个小字辈。
  这种国企大家庭里的争权夺利,外人是插不上口的。
  杨锐也不觉得用更好的材料就能解决问题,就国内的经济状况,新产品开发都是捡着低成本去的,何况是旧有产品的修正。
  像是做研究生时,面对企业客户那样,杨锐微微一笑,道:“那我就继续说第二点了。”
  “哦,你说。”段华因着杨锐的变化,自己无形中也变的严肃了。
  “第二点是汤汁温度。控制好温度,就能缓慢释放压力差。资料上应该是80多度,究竟怎么样,估计要做一些测试。”杨锐不能直接读出资料里的数值,于是尽量缩小范围。
  不过,不同的生产线和设备,适用的温度自然也是不同的,总是需要工厂自己调试。厂家的售后服务和厂内的技术科的存在意义也在于此了。
  段华却是挠头了:“测试哪种温度更好……有点困难啊,厂里缺乏人才啊,总厂主要是屠宰分割,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西堡罐头厂是西堡肉联厂的新建厂,意思是它没有多少老人撑场面,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生也轮不到它,段华这种已经是最高水平了。
  因此,哪怕后世一名普通研究生就能做的简单比较测试,西堡罐头厂也是老鼠拉乌龟,无处下手。
  杨锐摇摇头,道:“第三种是依靠预煮,还有装罐调节,尽可能解决突角问题,这个应该配合其他方式一起。预煮充分,装罐的重量合理等等。”
  “这个我们有做,但预煮的时间,装罐的程度,确实难以确定。”段华此时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真正开始探讨技术。
  “预煮时间和装罐程度可以继续调节,至少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吧,应该与汤汁温度连在一起,做些测试。”
  “对的……这个我回去以后想想办法。”
  杨锐的父母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眼前的场景哪里不对。
  杨锐挺满意的,夹了一口菜,笑道:“最能提高良品率的是第四种方式,在此之前,我先问一下,厂里杀菌用的是杀菌锅吗?”
  “对,GT7C3型的,我们也叫杀菌缸。”
  “立式的?”
  “对。刚装好的罐头放进去,高温杀菌,然后喷水冷却,最后装箱运走。”大舅现在没有考校的意思了,完全是在探讨技术。他已经确信杨锐是真的看过相关论文的。
  杨锐装作回忆的样子,想了一会,道:“这种型号的杀菌缸,是从下往上喷水冷却的吗?”
  “嗯?对,是的。”
  杨锐恍然大悟状:“那就没错了,要明显提高良品率,就得把立式杀菌缸换掉,换成卧式杀菌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