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5/1306

  “这是中国的国旗吗?”
  许多老外都赞叹了起来。
  杨锐和景语兰也伸长了脖子,看向下方。
  从空中往地面上看,一面整整齐齐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
  如果是在商店里,这大约是一个平常的五星红旗,但是,考虑到飞机此时的高度,这面红旗,就更加的令人赞叹了。
  而且,越来越令人赞叹。
  因为,组成这面五星红旗的,并不是简单的布料,而是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的人。
  密密麻麻的人。
  整架飞机上的老外都震惊了。
  事实上,中国人也都震惊了。
  “这得多少人?”胡池都忍不住开口了。
  “凭我的经验?一个师?”说话的干部伸着脖子,仔细的看着下方,又道:“加强师。”
  “好像是在机场跑道上。”距离跟近了一点,大家也看的更清楚了。
  “为什么要让人占据跑道?这会影响飞机的降落吧。”这是跟前的外国人,不明所以的问了起来。
  同样不明所以的中方外交人员,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只好勉力解释:“中方在举行重大活动之前,都会进行妥善的安排,并不至于影响到社会正常秩序……”
  “他们飞机少。”旁边另有“中国通”帮忙说明了一句。
  ……
  “看,红旗移动了起来。”驾驶舱里,飞行员们看的更加清楚一些。
  而且,飞行的高度越是下降,越是发现红旗的规模之庞大。
  很快,杨锐和景语兰也都看到了穿着红衣,戴着红帽,挥着红领巾的方阵人群。
  “好像是学生?”景语兰惊讶的道。
  “应该是。”杨锐亦是满脸的好奇。
  老实说,也只有亲眼见到,才知道上万人的方阵是何等的庞大。
  “两位请坐好了,我们即将降落了。”机长回头看了一眼,确定杨锐和景语兰都将备用座位上的安全带系好了,才开始推杆。
  航班缓缓的降落在了首都机场。
  挥舞着红领巾的学生们,也排着整齐的队伍,靠拢了过来。
  他们的队列自然不可能像是阅兵一般整齐,但是起起伏伏的波浪状的变动,却真有点红旗飘飘的感觉了。
  航班在塔台的安排下,稳稳的停了下来,转瞬即被红旗淹没。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如雷的喊声,透过重重隔音,传入了众人耳中,带给中国人一阵惊喜,外国人一阵茫然。
  “杨教授,乔公也来了。”胡池从机舱内看到外面的场景,顿时坐不住了。
  杨锐嘴角抽动两下,问:“那怎么办?”
  “有什么怎么办的,这就是您的时间了。”胡池说着将杨锐送到机舱口,目送杨锐下机。
  乐声起!
  红领巾飘舞!
  轻柔而整齐的和声轻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乔公缓缓而至。
  被堵在机上,不允许下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面面相觑。
  胡池等人想象不到会有如此高规格的接待,老外则为四周的茫茫人海而震惊。
  杨锐快步走下飞机旋梯,倒有闲心看向四周,这时候才发现,周围的红领巾们,一个个的胳膊上,还都戴着三条杠和两条杠,每隔十几行,还能看到漆成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天津大队”,“湖北孝感支队”等等……
  在无数镜头的关注下,在全国中小学优秀代表们的注视下,杨锐的手被乔公紧紧握住,转瞬,则是一个大大的拥抱。
  闪光灯亮的让人睁不开眼。
第1434章
剪报
  南湖市干部疗养院,院长组织干部和护工们,在小操场里忙碌着。
  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干部们,大约也是不需要一个篮球场或者乒乓球场来展现身材的。
  不过,高低杠、双杠之类的体育器械依旧很受欢迎,那里每天都挂着床单、被罩、枕巾、衣物,有时候是尿布和鞋垫,以至于后院操场乱的像是一个印染厂。
  老干部们多数时间,都会选择前院的开阔地来遛弯。
  但在今天,差不多所有人都集中了过来。
  后院小操场里,却是一根毛巾都找不到。
  每一寸空间,都被各种各样的报纸贴满了。
  《雄关漫漫科学为先》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为中国贺喜,为杨锐贺喜》
  《土生土长的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令世界震惊》
  各种各样的标题,各显其能的描述着同一件事。
  或者说,两件事更准确一些。
  第一件事,杨锐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二件事,乔公拥抱了杨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后一件事比前一件事,似乎更令人震惊。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入世界,就在一年多以前,领导层全体身着西装,令媒体和友邦大为惊讶。
  但是,西方式的拥抱礼节,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种场合,并且是乔公和杨锐,却是令人无比的振奋。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用了《跨世纪拥抱》的标题,引人瞩目,更加能说明国内的气氛。
  所有中国人,百年以来所期待的复兴与崛起,此时仿佛看到了一抹曙光。
  一些大胆的报纸,竟而使用了《政治家与科学家的拥抱》,《政治与科学相拥》,《向科学进军》之类的词汇,甚至有文科生力图用语言证明,科学如何能令中国弯道超车。
  一些说的有理有据,一些说的乱七八糟。
  杨山不管好坏,一篇篇的看下来,遇到好的就乐呵呵的读出来,遇到不好的也是一笑而过,脸上的笑容从开始就到了巅峰。
  疗养院的专职医生乖乖的跟在杨山后面,一边听他吹牛,一边观察着包括杨山在内,诸位老干部的状态。
  “老朱,看这张,我孙子随我,侧面看也俊的很。”
  “老刘老刘,你看我孙子说的话,为中国科学事业出一份力,会说话吧。这小子,以前的时候也看不出来,后来就是开窍了。”
  “嘿,这是咱们老领导了,身体还挺好的。”
  杨山一边走,一边评价,周围的老伙计有的配合,有的故意捣乱,也有的说两句调侃的话,但总体气氛是再和谐不过了。
  不喜欢看杨山嘚瑟的几位,早早都回房装病去了,才不会此时出来丢人现眼。
  杨山像是走迷宫似的,从前到后,将所有的报纸都看了一遍,内容是来不及全看的,标题却是看的都很认真。
  他们一面看一面说,兴致昂扬,连日常的午觉都不愿意去睡了。
  院长等杨山等人玩的有些累了,才凑上前去,笑道:“首长,您看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我们在剪报里突出和筛选一下。”
  团级干部才能称首长,以杨山同志曾经的级别,享用首长的称呼,也就是今年的事。
  杨山心里乐意,面上还是板着道:“都说不要喊首长了。麻烦你们做剪报,太麻烦了,要不然,还是我们来做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