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1306

  听到北京的名头,曹宝明有些退缩:“北京的大学很难考吧,哎,等你考上了,我以后就去北京找你玩。”
  “你上次月考是全班前15吧,只要按照我的节奏学,考一个北京的大学绰绰有余。”杨锐眉毛挑了一下,将杂志放回去,又找其他学生说话去了。
  曹宝明留在书架处,像是个刚刚被人非礼过的彪形大汉,满脑袋的混乱思维。
  大学是人生大事,对80年代的学生来说,几乎能够决定一生的命运,即使曹宝明这种大大咧咧的学生,也不由的陷入纠结。
  ……
第134章
渴望
  自平江返回,锐学组的成员一度陷入了沉默。
  河东大学的条件太好了,大而有序的图书馆,清静美观的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庞大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就连宿舍寝室都是六人间的楼房。
  与之相比,距离西堡中学最近的南湖煤炭学院,就像是一只丑小鸭。它的校园面积还没有河东大学的五分之一大,图书馆袖珍的像是人家的食堂,一间寝室要住12个人,还全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旧平房。
  至于教学质量,看看它后缀的“学院”二字就知道了。一等的重点,二等的大学,三等的学院,这在国内是非常明确的顺序,经费和待遇截然不同,分配和调配的老师水平也是天差万别,想要逆袭的难度极大,即使偶尔成功,等待它们的又会是一轮大调整。
  然而,三级大学的分数差距也是相当清晰的。
  重点大学少说要400分,420分才比较保险,380分以上才好报考省内的普通大学,至于刚上分数线的学生,报一个省内学院外加服从调剂,运气好才不会滑档。
  服从调剂就是在自己填选的专业,分数比别人低的情况下,允许学校或招生办转为另一个专业。
  换言之,如果只考了360分,那就只能去最差的本科学院,外加冷门专业。
  如果是在参观河东大学以前,西堡中学的学生们才不在乎什么学院还是大学呢,哪怕摆明了是野鸡,那也是扎扎实实的本科,户口解决了,文凭解决了,大不了分配到地区去。从地区到县,从县到镇,至少也是提高了两个层次。
  然而,河东大学的游览之旅,骚动了年轻人的心。
  没有人不愿自己的青春徜徉在绿树红花之下,没有人不愿自己的汗水挥洒在平坦宽阔的运动场,没有人不愿自己的智力活跃在书籍的海洋中,没有人不愿自己的激情燃烧在壮丽典雅的礼堂下。
  站在高考独木桥的一端,学生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只是不知道怎么得到。
  压抑的两天后,苏毅找到杨锐,神秘兮兮的道:“我听曹宝明吹,说他能上北京的大学,是不是真的?”
  “离高考大半年呢,分数涨的这么快,当然有机会了。”杨锐本来坐在位置上阅读脑海中的文献呢,像是被惊醒了似的,揉着眼睛,语气惫懒。
  “北京的大学,比河东大学怎么样?”
  “不同的大学自然不同了,有的比河东大学好,有的比河东大学差。”
  “哪个难考?”
  “北京的重点肯定比河东大学的分数高,普通大学就不好说了,但也要400分才安全吧。”杨锐说到这里,才有点明白过来,笑道:“你也想考北京的学校?”
  “也不一定是北京的大学,我就是想找个像是河东大学这样的。”苏毅嘿嘿的笑了两声,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
  杨锐追问:“像河东大学的学校,是怎么样的?”
  “就是……有健身器,有划线的篮球场的。”苏毅摸着又短又密的短发,憨笑道:“听说河东省内,只有河东大学买了健身器,还是从外国运回来的,报了健身队就能用。你说,北京的大学是不是一样的规矩?”
  “你要是就为了健身器?这个要求有点难,不好确定呀。不过,北京的大学条件肯定比河东强的多。”杨锐说着道:“你觉得自己能考多少?”
  “我上次月考是350分,我想着,到高考的时候,也许能再增加一点。”和大多数学生一样,苏毅并不知道自己能增加多少分,或者减少多少分。复习是一回事,判断进度是另一回事。
  杨锐拿出自己的小本子,他在补习学校里的习惯,总是要记录学生们的情况,只有这样,当愤怒或不满足的家长出现的时候,补习老师才有话可说。
  不过,杨锐从来不给人看自己的小本子,他扫了一遍苏毅的记录,默算了一下,道:“要是按照现在的长分速度,你到380分比较容易,400分就得再用力了。”
  “怎么用力?”
  “做更多的题。”杨锐露出邪恶的笑。
  “更多?”苏毅有点畏惧的呲牙。
  “400分以上,你就可以选去河东大学,或者去外地读大学。380分,你就没的选,只能找一个省内的普通大学来读。”杨锐顿了一下,接着道:“接下来大半年,每天增加30%的题量,能做到,就能过400分,否则,就看运气了。”
  鸿睿班的教室,杨锐就坐在靠窗的位置,和其他学生一样看书做题。当需要他上课或者解题的时候,杨锐就上台去,但有时候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说话。
  所以,锐学组的成员很熟悉这种谈话模式,即刻有人道:“咱们现在每天都做那么多题,再增加30%的题量才能考400分,那些考五六百分的人是怎么考的?”
  经过77年和78年的混乱,到了80年代,高考的金字塔尖依旧存在。目前分数要求最高的中科大要550分才敢报,清华和北大低一些,但也得530分的样子,某些专业高到580分乃至600分,足够让一切学渣绝望。同在四大的还有人大,因为是文科领先的学校,它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文科录取线经常达到550乃至570分。
  对于几个月以前还只能考300分的学生们来说,怎么考到500分甚至600分,实在是个谜题。
  杨锐对此也很无奈,见不少人都好奇的看过来,于是站起靠在窗台上,稍微大声一些,道:“考500分的人,都是初中高中就做了无数题的人,以前没做到的人,现在就得补课,补到500分自然很难。当然,看你付出多少了。”
  “那要增加多少题量,能考500分?”这次问的是刘珊,她跳级过,也复读过,显然符合初中和高中做过题的标准。
  杨锐这次不用看小本子,即道:“增加30%的题量,运气好的话,你也许能考500分。比起来,李学工达到450分以上的概率更高。”
  曹宝明“呦”的一声,隔空拍拍李学工的脊背,笑道:“你能到450分啊!”
  李学工不善言辞,笑了一下,继续低头做题。他以前就是回炉班里成绩最好的,现在仍然是仅次于杨锐的高分选手。
  刘珊不甘心的道:“那我增加多少题量,能考到500分?”
  “就咱们现在的学习强度,再增加30%的题量是极限了,你们别想着熬夜什么的来争取时间,大脑将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是借用晚上睡觉的时间,所以,熬夜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学习方式。”
  “这么说,我考不到500分了。”刘珊遗憾的说了一句,又咯咯的笑了出来,道:“去年我还想,要是能考340分就好了,如今都敢报本科了,真好。”
  经他这么一说,教室里的气氛为之一松,好些人都说笑起来。
  杨锐也暗自得意的一笑。
  以80年代的高考要求来说,500分能选择的学校,几乎和后世600分能选的学校差不多,考虑到录取人数只有后世的十五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500分的价值其实更高,锐学组成员尽管努力,但在过去几年里,他们接受的都是镇中学的教育,要以之与县一中,市一中乃至全国重点的学生们硬拼,极不容易。
  仅仅经过半年的锻炼,锐学组的学员敢于窥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分数,杨锐也颇感自豪。
  “继续做题吧,想增加题量的,做一个时间分配表出来,如果时间上来得及,就多给题。”杨锐最后一句说给黄平,后者现在负责题目的分发。
  黄平应了一声,又道:“以前到处找题做,没想到,咱也有做题做的想吐的时候。”
  “下一届学生舒服了,这么多的笔记、题目还有标准答案。”虎背熊腰的女生许静大声赞了一句。
  刘珊瞄了杨锐一眼,出人意料的道:“那可不一定。”
  杨锐意外的望了她一眼,想了一下,再道:“题海战术题海战术的精髓就是做题,虽然如何做题也有技巧,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笨办法。可就是这个笨办法,能让普通人也通过高考,抓住机会,别浪费时间。”
  经他这么一说,鸿睿班的教室再次陷入沉静。
  坐在后排的西堡肉联厂子弟们受到环境的影响,亦是低头默默做题。除了放弃做“香港苹果牛仔裤”生意的邵亮以外,大部分的肉联厂子弟还是后备组员,在鸿睿班上课,但不享受锐学组的各项待遇,尽管如此,这些学生亦是获得了不小的提高。
  毕竟,像是题海战术这种高级战略,在80年代初期,也只有杨锐才拿的出来。
  光是数量繁多的题目,就需要各地学校积累数年方能得到。
  锐学组以外的学生,虽然也有借试卷来抄,但都是前期的分类试卷,随着复习的进度加快,鸿睿班的管理日渐严格,学生们也没有时间与外班的学生打交道了,流传出去的试卷越来越少。
  不过,这反而令人觉得正常。
  ……
第135章
野猪林
  姚悦选了一个周末,又找了同寝室的女生一起去西堡中学。
  没等抵达校园,同来的吕芝已经叫了起来:“你说的实验室,就建在这里?总不能是乡镇实验室吧,你会不会被人骗了。”
  “我也有点这叫什么……绝望感?”姚悦很是文青的叹了一口气,抓紧背后的小包,努力的向上爬。
  西堡镇落后的就像是国内大部分乡镇那样,姚悦对此尚有预料,但西堡中学并不在镇上,而是在镇西的山上。
  上山的黄土坡看着就缺乏格调,路也不好走。
  在姚悦的印象里,越是在偏僻地方建厂的国企,越会修一条不错的路。
  西堡中学显然比偏僻地方的国企还要穷。
  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座实验室?
  “期待杨锐稍微靠谱一点吧。”这是姚悦最后一点信心了。
  被姚悦叫来壮胆的吕芝很有揭秘骗局的精神,此时更是强调道:“杨锐是个中学生吧?他怎么可能造一个实验室出来。就这么一个乡镇中学,国家能有多少拨款?你看咱们系的实验室,三年才建出来,怎么想怎么觉得有问题。”
  “杨锐给捷利康做了项目,听他说的意思,捷利康给他送了很多仪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