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5/1306

  从这个角度来看,读铁道学院或者交通学院是个很稳妥的选择,但并不是高回报率的。
  李学工最近不止一次的考虑过类似的问题了,很顺畅的道:“我回河东。河东铁路局在我们学校收好几十人呢,我就回原籍算了。”
  “我对铁路局也不是很了解,不过,二舅母是南湖货运段的,她对局里的情况一清二楚,你要不打个电话问问?”杨锐接着补充一句,道:“等你选定了位置,我看看能不能帮得上忙。”
  虽然铁道学院内部没有生物系,但是,杨锐目前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是全贯通的。光是他在863项目中的地位,就不是普通高校所能忽视的。
  一名分配回原籍的学生的岗位安排,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
  李学工却是有些担心的道:“我本来就想问问情况就好了,你别因为给我帮忙,得罪了人。”
  “帮忙怎么会得罪人?”杨锐微笑。
  李学工之前就是学校里学习最努力最好的那个,此时也想的最多,道:“人情用一次少一次,欠的越多越麻烦。你和交通学院又没什么交集,肯定得人托人的,没必要,我这边,你就不用管了,好点差点,都没关系。”
  杨锐听了就笑,道:“要是帮不上忙,我喊你来做什么。好了,别管我了,你有空就用家里的座机打个电话,我这边优先接线的。”
  “这么厉害。”几个年轻人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了。
  杨锐趁机抢出一块牛胸肉出来,吃的满嘴流油。他算是看出来了,就以曹宝明等人的能吃劲,再等其他的锐学组成员到了,分都不够分。
  既然如此,还不如先干掉最好吃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杨锐一边在脑海中编造理由,一边享受着烤肉的美味。
  倒是景语兰,很快送来了蔬菜和水果,虽然不是很吸引人,但是琳琅满目,很是好看。
  ……
第1476章
分配结束
  见到景语兰,几位同学连忙正襟危坐,有叫“嫂子好”的,有喊“景老师”的,也有傻笑的。
  景语兰笑着应了两声,又道:“我刚请饭店送了菜来,你们一会也吃点儿。别光吃烤肉了,不健康。”
  “烤肉已经没有了。”杨锐幽幽的说了一句。
  好大块的牛胸肉,他以为够七八个人吃呢。
  景语兰抿嘴一笑,道:“我让他们送了卤肉过来,马上就到,还有东坡肘子,也能上桌了。”
  “太好了,肘子好,卤肉也好。”王国华满嘴是油的点头,眼瞅着就要从牛肉帮投降去猪肉庄了。
  杨锐一脸无奈,下次一定要先上卤肉,真是浪费了上好的牛胸肉啊。
  景语兰眼波流转,瞬间就猜到杨锐的想法了。
  她对此是有些好笑的,要说牛肉的话,中牧几乎是无限制的赠送,要多少就给多少,要什么部位就给什么部位的程度。
  而且,早前遗传工程实验室搞的胚胎移植的西门塔尔牛,已经开始有小牛出现了,很是填补了杨锐的肉类空白——小牛肉在海外也是很受欢迎的,烤法多样,也适合做牛排。
  然而,杨锐在对待牛肉方面,就像是对待实验材料一样,不管后备的有多少,永远都怕浪费,永远都怕不够用。
  “锅里还炖着牛腩呢,如果不够的话,我再捞些过来。”景语兰算是小小的安慰了一下杨锐。
  “牛腩适合肚子饿的时候吃,浇了米饭是绝味,现在都吃了个半饱了,当然是吃牛胸肉更好吃。算了……我烤点鸡翅好了,对了,中牧有送鸡翅来吧。烤鸡翅好了,辣一点有味道。”杨锐卷起袖子来,一副大厨风范。
  80年代可没有单独的鸡翅卖,肉鸡还被叫做西装鸡,寓意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是本土的土鸡的两三倍,普通人想买都买不起。
  而无论是西装鸡还是土鸡,如今卖的都是整鸡,偶尔有卖散件的,也只是卖鸡腿和鸡杂而已。
  不过,这些对杨锐来说,都算不上麻烦。
  中牧是国内有数的畜牧企业,别说是提供以斤计算的鸡翅了,需要的时候,他们随时能够提供几十上百吨。
  事实上,杨锐的需求,反而促进了鸡翅的销路,很多领导干部都是泥腿子出身,想讲究又不会讲究,向来都是学习新知识的主流人才。
  后院的大烤箱足能装得下几十个鸡翅,景语兰又拿来两个铁架子,三人上阵,又是翻又是撒调料的,倒是热闹非常。
  咚咚咚。
  敲门声再次响起。
  景语兰再去开门,一会儿再回来,就冲杨锐笑笑,道:“你的女同学来了。”
  杨锐回过头去,果然是许静和刘珊。
  许静的虎背熊腰见涨不见减,已经有点举重运动员的架势了,大大咧咧的进门,笑道:“杨教授,我又来拜见您了。”
  “呦,您客气,咱俩可说不上拜见不拜见的。”杨锐和许静自然而然的对起了相声来,引的旁人一阵好笑。
  这两年,正是传统相声的大好年华,电视和广播里只要放,收视率就要爆棚。
  刘珊则是在旁浅浅的一笑,余光不经意的飘过景语兰,紧接着就垂下头来,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们在商量工作分配的事呢。”王国华好心道:“许静,刘珊,你们有想去的地方赶紧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随时找我帮忙都可以,不过,分配工作的确是要重视起来。”杨锐看看两人,道:“你们有啥想法吗?”
  “我想去特区。”刘珊迅速无比的回答。
  她是对外经贸大学的毕业生,去特区也是很有前途的。
  不过,特区的竞争比起其他地区就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了。
  尤其是海关和外贸领域,人人都知道薪水高福利好灰色收入多,大学生们都是挤破头了往那边去的。
  当然,对外经贸大学的竞争力在这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若是不指定岗位的话,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之所以是很大机会,是因为现在的分配工作是第三方指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没有决定权,管分配的老师也不会与你谈到具体的地点、岗位等等,而都是采用泛泛而谈的手段。
  到时候,管分配的老师是否听明白了你的想法是一回事,能不能实现又是另一回事。
  杨锐关心道:“岗位呢?想去特区做什么?”
  “做国际进出口贸易。”刘珊微微抬头,道:“我要做大项目,还要自己开公司。”
  “厉害!”
  “有志向!”
  “看你的了。”
  同学们纷纷鼓掌,为刘珊鼓劲。
  刘珊只是看了杨锐一眼,就重新低下了头。
  她也许不是很适合做女强人,但她显然认为做项目开公司,更符合自己对未来的期许。
  “对了,姚尺他们不知道怎么样了?”曹宝明将鸡翅翻了一遍,突然记挂起了在老家读书的同学们。
  刘珊自然而然的向后退了一步,又推了一把许静,道:“还有人没说完呢。”
  “我想回老家的。”许静轻声道:“去哪个单位,我也没想好呢。”
  “你是北师范的毕业生,回老家的话,进教育部门是很容易的。”景语兰自己就是北师大的老师,就给许静说明了一句。
  刘珊又瞄了景语兰一眼,不由的撅撅嘴。
  倒是许静自己思考了起来。
  “姚尺他们哎,有谁联系到了吗?”曹宝明继续给鸡翅翻面。
  杨锐道:“让他们到北京过来了。”
  “来北京了?”王国华没想到杨锐这么雷厉风行。
  从河东到北京,说起来就是一天一夜的路程,可是想想其中的花费和时间,也还是不轻松的。后世双休日有高铁的年轻人,也经常只是将说走就走的旅行挂在嘴边,80年代单休日的绿皮车,坐起来的成本就更高了。许多热门路线,甚至要拿出一整天的时间用来排队买票。
  为了毕业分配的事情,跑一趟北京倒是不算什么,但是,杨锐能影响到河东的高校的毕业分配吗?
  王国华想到就问了出来,道:“你可要有想法啊,让他们白跑一趟的话,同学们都无所谓,他们家里人就不一定说什么了。”
  “肯定是有想法嘛,就是不方便电话里说。”杨锐笑笑。他的身份不同了,平时也无所谓,但的确不适合在容易录音的电话里,说重要的事情了。
  那是授人以柄的傻缺行为。
  刘珊此时从沉默中醒了过来,突然插了一句,道:“河东的大学,为什么要听你的。”
  “简单的说。”杨锐思忖着,怎么能说出不那么装逼的话呢,想来想去,道:“国内的大学,基本都得卖我个面子。”
  地球上就没有哪个大学是能自负盈亏的。不能自负盈亏的学校,就要受到资金提供方的钳制。国内的大学固然是公立大学没错,但他们要想维持自己目前的经费水平,甚至有所上升,就得接受各方的控制,比如说,来自各种各样的委员会的审查——更进一步,为了准备各种各样的委员会的审查,学校还得受到各方的进一步限制,比如论文数量,参加和举办的国内国际会议等等,都不是学校自身所能决定的。
  相比之下,杨锐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就太高了,对上层的影响力更是在不断膨胀。
  可以说,未来越是重要的学术决定,就越少不了杨锐的参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