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3/1306

  甚至于,秦冠宝等人,还要顺着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秦宝冠却有些意外杨锐的镇静,在他去过的许多单位,负责人听说间谍,都是要大惊失色的。
  如果再听说事情没完,还有波折的话,一个个单位负责人都会变身话痨。
  杨锐这么放心,反而让秦宝冠不放心了。
  秦宝冠上上下下的瞄了杨锐几眼,道:“您就没什么要问的?”
  “问来我也不懂,我呀,就做好我的事就行了。”杨锐最不愿意的就是与什么情报间谍的搭上关系,就不说什么秘密了,人家要是真的要求他做点生物武器,或者再弱一点,包装一个007出来怎么办?
  生物实验室要转型做间谍实验室太简单了,电影里自杀用的氰化钾,实验室要做的话,一天不知道能弄多少。再什么自白药剂、氧化水、铝热剂之类的,对实验室来说,都算不得什么奇怪产品。
  但是,让世界顶级的生物实验室做这种工作,不客气的说,那是超级大浪费,而且毫无意义。
  有的人最喜欢的就是杀鸡用牛刀,杨锐却不愿意去杀鸡。
  “要是没什么事的话,我就继续写书了。李老让我写两篇科普文章,真是比论文还难写。”杨锐搬出李老来,顿时击退了秦宝冠的好奇心。
  “坐等杨教授的大作了。”秦宝冠说着就告辞。
  杨锐眯着眼笑,谦虚道:“大作称不上,给孩子们看的东西,主要是教材委员会那边也有兴趣。”
  被贴脸装了一发,秦宝冠顿时理解了杨教授的高大上,又是一阵恭贺才离开。
  簿耿鑫也是感慨连连。
  文章上教材是什么概念?
  和鲁迅齐名呦。
  杨锐只是微笑送人出门。
  国内的教材是由几个教材委员会决定的,而教材委员会,说的浮夸一点,不是北清人科的教授,就是从北清人科毕业的,没有这个资历的,话语权寥寥。
  外国回来的有意识形态危险,国内别校出身的——你自己读书的时候就不是顶尖的,你凭什么决定教材里出什么。位列全国前五的三十所高校里面,能出三五个例外就很令人意外了。
  当然,杨锐本身的资质也是足足的了。
  诺奖获得者写的科普文章,加入新教材中,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1483章
教材
  对杨锐来说,写文章可以是极简单的事,也可以稍稍困难一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脑海里的文章拿几篇出来,改一改发出去,或者干脆就用原文好了。
  要是不怕麻烦的话,那就可以改的多一点,加一些自己的思路进去。
  这也是杨锐选择的方式。
  并不是杨锐不怕麻烦,而是不愿意浪费一个大好的机会。
  文章要是用在普通刊物上,杨锐宁愿不去写它。
  堂堂诺奖获得者,也没有时间写豆腐块去赚豆腐钱。
  让有资格设计导弹的去卖茶叶蛋,那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浪费——一个人若是卖半辈子的茶叶蛋,那他对社会的最大价值,或许就是有几率生一个导弹专家。
  杨锐从来没想过要做一个态度亲和的科学普及工作者,更没有想过要写科普文的。
  面对普罗大众的文章,其实由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去撰写就足够了,或许写的还会写的好一些。至于大牛的科普价值,其实是针对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的,像是大牛写的综述,为什么轻易就有上千的引用?那都是具有普通以上的研究水平的学者们提供的。
  不过,选入教材毕竟不一样。
  中国的教材不像是外国,80年代的中国教材也不像后世,如今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模板,而且是一用多年。
  像是杨锐的文章,如果明年能加入到教材中去,那全国起码会有一代人,将阅读他的文章,指不定会有多少人,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
  这种社会声誉,不拿白不拿来着。
  就中国的环境,这种社会声誉也只有科学家能得到了。像是陈景润,就可以说是中国最知名的数学家,是否能算中国最知名的科学家,就看他和袁隆平谁赢了。
  至于官员和作家,在教育系统中,终究是要趋于劣势的,尤其是活着的官员和作家,宣传起来风险太大,为智者不取。
  而且,杨锐还有更进一步的思路。
  写科普文章,对学者来说,与其说是什么权利,不如说是一项社会责任。
  少量的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付出,但是,如果多承担一些呢?
  比如,干脆参与编写新版的生物学课本?
  对其他人来说,编写新课本大约是一项需要花费多年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更不用说了。
  对杨锐来说,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而且,他还有充分的理由。
  现在的生物学课本太落后了。
  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学,二战以后才少量的开展起来,到80年代,依旧只处于雏形。如果说物理已趋于自圆其说的化境的话,生物学大约刚点了一个小黑点,伪装它是一个圆。
  然而,在物理意义上,一个点并不是一个圆。
  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是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之后。
  前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是细胞的生物学,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研究为什么了。
  所以,杨锐若是站在21世纪的学术观点上,俯览80年代的课本,槽点可以说多的数不过来。
  往前看,56年的生物学课本讲达尔文和遗传学,就只说米丘林学派,不讲摩尔根学派。什么是摩尔根学派,摩尔根就是养果蝇的那位,别说遗传学是从摩尔根阁下的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就是后世的遗传学也少不了摩尔根阁下的贡献。杨锐当年做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时候,找定的抖腿基因,就是果蝇的贡献来着。
  结果摩尔根阁下的遗传学不让讲,只能说米丘林同志的学说。米丘林同志的学术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人定胜天”。他否认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的存在,而认为通过外界的影响,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当然,他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他是个园艺学家嘛,按照科学界的分类,园艺和学家本来就不应该连在一起来着,这种天天做盆景的人能有类似的想法其实很符合人设。但是,当苏联政府介入其中,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时候,这个园艺学家就很该死了。
  国内的生物学教园艺学家的遗传学,教到了60年代,再改版的生物学……呵呵,再改版的生物学主要教“三大作物一头猪”!
  读大学的学生需要知道稻麦棉怎么种,猪怎么养吗?根本不需要。
  这就好像90年代以后,中国媒体最喜欢讨论的高分低能了,好像大学生不会叠被子,就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了。会读书不会叠被子的学生,自然会请一个会叠被子的前学生做保姆的,会不会叠被子又有什么要紧呢?除非他读到博士。
  80年代的生物学课本,倒是开始讲分子生物学了,偏偏讲的错漏百出。
  不说杨锐的水平如何,就他目前的声望与对生物学的认知,吊打全世界轻轻松松。
  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吊打的人脸面会不好看罢了。
  中国的教材,并不是由学术水平最高的人来编写的,也没有那个必要。
  对方甚至都不会邀请学术水平最高的来参与编写或咨询。
  但是,如果水平最高的,主要要编写一科的课本呢?
  当然是拒绝了。
  除非……你先将课本做出来。
  这是正常人都不会做的事。高水平的学者本来就缺时间,更不会费神去做一本书来。
  杨锐却无所谓。
  他做一本书的时间不多,反而是将之递出去,花费了一些时间。
  这东西是不能投稿的,甚至不能像是科普文那样交给出版社,而是得造一番声势。
  好在杨锐羽翼已成,邀请了几位大牛,一并北大和中科院的蔡教授和伍洪波,写了篇热情洋溢的倡议书递出去,几位教材委员会的同志就偃旗息鼓了。
  在生物界人士看来,杨锐仿佛是去不务正业了。
  甚至有人将他消失的一年,当做是他写教材花费的时间,以至于有人专门寄了言辞恳切的信件过来,劝说杨锐要一心学术莫分心……
  杨锐在哭笑不得中,迎来了春节晚会,只提前练习了10个小时。
第1484章
彩排
  “语兰,看看我的衣领好着吗?”锐妈左扭头,右转头的摆着样子。
  “好着呢。”景语兰轻笑着点头,又帮锐妈整理了一下。
  “你的也好着呢,哎,差不多的衣服,你穿着就比我漂亮。”锐妈望着景语兰,越看越是满意。人长的漂亮,脾气又好,工作好,家庭也好,以至于大杨锐几岁的问题,全家人早都不在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