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306

  “好了,大家都去工作吧。”总编卡着这个不是结束语的当口,宣布庆祝活动的结束。
  丽丝一愣,就见众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散开了,仿佛谁都没有听出来,她的发言还没有结束。
  对一名功臣这样做,可不符合新闻界的道德规范。
  “发生了什么事?”丽丝毕竟是一名记者,敏感的察觉到了情况不对。
  相熟的编辑低着头,将一份报纸递给了丽丝。
  是本社两天前的报纸。
  丽丝先看了时间,再往下看,就见头版头条用巨大的粗体大写着一行字:现代生物学之父——杨锐!
  美国国内的报纸习惯了夸张,动不动就将这个叫父亲,那个叫母亲的。
  但是,夸张也得是有基础的不是?
  不能称赞公众之敌,不能推崇罪犯是最基础的媒体道德,越大的报纸就越是遵守这样的潜规则。
  丽丝赶紧阅读下面的文章,抛去什么什么之父的修饰词不说,全文几乎都是在称赞杨锐。
  称赞他在生物学上的贡献,丽丝勉强还能理解,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这就已经是丽丝不太同意的部分了,杨锐既然支持……已经不能说是支持了,应当说,杨锐既然开发了克隆技术,那他的学术思想就是非常危险的。丽丝不需要懂得生物学的知识,也能够做出此判断。所以,文章称赞杨锐的学术思想,丽丝是相当不高兴的。
  这就好像辛辛苦苦的从两伊战争的战场上夺命归来,结果报纸在称赞伊朗和伊拉克对和平的贡献……
  丽丝强忍着恶心,继续往下看文章,就注意到了新的小字副标题——现代科学的道德模范……
  “你们究竟做了什么!”丽丝简直要疯了,她怒视面前的编辑,恶狠狠的道:“你们知道杨锐做了什么吗?他复制了一只羊,他复制了一个生命,你们理解吗?单纯的被复制的生命,这样的人可以是道德模范吗?上帝的道德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廉价了。”
  “丽丝。”编辑喊了一声,加重音道:“别责怪信使。”
  “你是撒旦的信使。”丽丝的语气倒是好了一些,问:“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你要知道,我们不是上帝的报纸。”编辑顿了一下,用“第二”开头道:“我们是资本主义的报纸,我们也遵循资本的要求,做符合社会风潮的文章。”
  “我听过这种论调,上一次,是因为丰田汽车吧?劳工联合会的家伙们当时找上了门,怎么,现在就有克隆联合会了?还是生物产业大联盟?”丽丝的语气越来越激烈。
  编辑盯着她看了一会,直到丽丝自动的变的冷静了一些以后,才道:“医药公司,丽丝,你知道医药公司有多强吗?”
  丽丝当然知道。
  在美国,大型医药公司可以对怼州政府而不虚,而在华盛顿游说的医药公司的说客们,影响力是不止在医药领域的。
  “有医药公司介入了吗?哪一家?”
  “不是哪一家,丽丝。想想看克隆羊能做什么?你知道他们把杨锐叫做什么吗?”
  “我看到了,现代生物学之父。”
  “杨锐是最近几年里,开发新药最多的生物学专家。”编辑郑重的道:“他拿的可不是诺贝尔和平奖。”
  丽丝的眉头皱了起来:“就为了钱?”
  “还为了符合舆论的期待。你等一等。”编辑一会儿拿了另一份报纸过来,递给丽丝,道:“你看看这个,是杨锐发表的文章。”
  “又是头版头条?”丽丝看到封面的《拒绝克隆人》,心情不知怎的,就异常之纠结。
  相熟的编辑叹口气,道:“不要再提杨锐了,大家现在都把他说成是21世纪的开创者,至少在风向变化之前,你就当没见过他吧。”
  “我本来也没见到他。”丽丝的语气没有了最初的坚定与愤慨,停顿片刻,又想起了中国的周,定定神,道:“我还有一位朋友,因为杨锐的缘故,可能受到迫害……”
  “丽丝……”编辑打断了她的话,道:“我们都知道你在中国的经历很棒,也很辛苦,我们会记住你的非凡的经历,但是,我们不再提这件事了。”
  说完,编辑就匆匆离去了。
  丽丝呆在当场,半晌才喃喃自语:“你们记得住吗?”
第1496章
上课
  “同学们,请翻开第三十六页,稍作准备,杨教授马上就到了。后面的记者朋友,请关闭闪光灯并保持安静。杨教授今天不接受采访的,你们如果有需要的话,请提前预约。另外,杨教授今日也不接受现场提问,有问题的学者请用纸条的方式递交疑问。”华锐实验室虎头虎脑的王镭同学,作为杨锐的编外助教,叮嘱着教室内一应人等注意事项。
  如今的大学里,真正的助教其实是不帮助教学的,而是变成了职称称谓。
  按照一般性的规矩,哪怕是一级教授上课,其实也是没有人来辅助教学的,原本也没有这个要求,除非是身体条件不许可,否则,上课个还要什么帮手?纯粹就是懒惰吧!
  像是杨锐,找助教来就是因为懒惰。
  有那么厚的书要拿,有那么多的资料要带,有那么多的教学设备要用……
  不过,大学里面有资格找人帮忙做助教的,也就是各个研究室的负责人,或者院系的老大们,纯粹的运用职权,非常单纯。
  通常来说,大家拉的人,要么是实验室的小教室,要么是手底下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
  杨锐初为教授,却不太愿意这么做。
  一方面,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学者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声名鹊起,身为实验室老大的杨锐,也要尊重手下人的价值。如果连实验室负责人都觉得自己手底下的学者的时间不值钱,外面的人又如何吹捧你呢。
  另一方面,杨锐又没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可用。
  他是破格提拔的教授,要想成为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还得经过一轮的评选——尽管他如今的资格足以做相关委员会的评委了,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
  最后,杨锐干脆从华锐实验室拉了王镭过来。
  王镭是应聘到华锐实验室的职业助手,其发展方向类似于国外的实验室技师,反正都是辅助性质的工作,目的是给学者们节省时间,也就无所谓浪费不浪费时间了。
  而且,比起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们,王镭的外部身份让他更放得开。
  不守规矩的学生和老师,甚至是外地来的学生和老师,都被毫不迟疑的训斥了。记者们也是如此,现在可没有几个记者敢得罪杨锐。
  在王镭算着时间整理好东西之后,杨锐就慢悠悠的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学的是基因组学的第四课。”杨锐没有浪费世家,只抬头看了一眼,确认了人数,就开始讲课。
  他的声音洪亮,台风优雅,具有相当吸引人的特质。
  当然,他最吸引人的主要还是学术水平,像是他正在教授的基因组学,之前就是在清华上学时撰写的,如今说不得要再改上一改。
  很多高端学者都是如此,他们站在科学前沿,看到了先进的科学方向,确定了新的理论,自然而然的会修改自己的学术专著。
  而对学生和其他学者来说,这就是难得一见的盛景了。
  有几个学生在大学里,能读到自己的老师撰写的学术书籍——恩,不算那些烂学校的烂学者写的烂书,一流学者在撰写学术专著的时候还是很谨慎的,而这样的学者,往往也都脱离教学一线了。
  许多学者就算没有彻底脱离一线,在大部分时间,也是依靠助教来代课的。
  杨锐其实也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却并不愿意。
  以他目前的身份,他完全可以不做教学任务的。
  如今,在蔡教授的要求下,他决定坚持个一两年,每年上个十几二十节课程,那就没有必要用别人来代课了,挂羊头卖狗肉,他还不如直接请辞。
  蔡教授也不会真卡着杨锐让他上课。
  而对外界来说,这也是大家难得接触到杨锐的机会,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杨锐最近几次上课,都有上百名的“各界人士”纷至沓来。
  如果说,杨锐完成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时候,获取声望的速度,是潺潺溪流,得到诺奖以后,获取声望的速度是长江大河,克隆羊带来的声望,就如同洪水暴发,漫天蔽日。
  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褒奖、批评和辱骂,仿佛雪崩了似的,狂袭而来。
  也就是中国的环境,才能让杨锐稍显安宁的做些教学什么的。
  放在美国,怕是已有无数的秀将他拉出来调侃,狗仔和强迫性的采访更是少不了。
  “杨教授,我有一个问题。”在杨锐结束课程的时候,果然又有人跳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外校的学生,还是学者。
  杨锐摆摆手,径自离开。
  “杨教授今天不回答问题,你有疑问的话,请用纸条的形式递交上来。”王镭将上课前的话又给重复了一遍,眼睛紧紧盯着对方,免得他追上来。
  好在知识分子的暴力指数比较低,后者只是不满地叫道:“我递了好几次的纸条了,一次回复都没有。”
  有聪明的记者,突然灵机一动,喊着摄像机转向,然后问道:“这位先生,请问你递的纸条内容是什么?”
  此君却是浑身一抖,正色道:“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植物发芽是可以改变元素的含量的,不是减少,而是增加,说明植物的生命可以自由的产生元素。”
  旁边的学生都是一副黑人问号的表情,记者却没有什么感觉的露出笑容,问:“这么说,您是想和杨锐教授讨论这个理论……”
  杨锐听着他们朗朗的谈话声,在王镭耳边轻轻的说了两句话。
  王镭心领神会,高声道:“这位记者,请问您是哪家媒体的?我们想请您离开教室,以后也不要再来报道杨教授了。”
  记者的问话被打断,已经很不高兴了,此时更加不满的皱眉问:“为什么?”
  “因为你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王镭的回答非常的科学,之后就见两名身着制服的彪形大汉,从后面走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