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4/1306

  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说,有资格驳斥他的,还真的很少,记者也只能提问。
  杨锐饶有兴趣的看了年轻的女记者一眼,却是没回答她这个问题,而是继续道:“虽然西地那非的抗ED效果是意料之外的,但是,在购买西地那非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即使抗压效果不行,我也有能力发觉出它的新方向。身为美国人,您或许不能理解,对于中国来说,1.8亿美元是多么沉重的压力,它可比辉瑞的合同,更令人感到沉重。”
  杨锐稍作停顿,又道:“我是在近乎不能失败的情况下,选择了签订西地那非的合同的。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是在近乎不能失败的情况下,决定投资我的。这不仅是眼光的比较,更是对自我付出的预判。”
  宣传部的领导心有所感,都是沉重的点头。
  1990年的中国,做出了太多的近乎不能失败的决定。
  越是身在高层,就越能体会到那令人窒息的压迫。
  在西方的绞索中喘息,并强颜欢笑,从来都没有什么游刃有余,有的只是血淋淋的伤口和不断的忍耐。
  忍耐。
  忍耐。
  忍胯下之辱。
  忍嗟来之食。
  忍城下之盟。
  忍蒲鞭之刑。
  记者或许是为了节目效果,或许是真的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几名宣传部的官员互相看看,心里却都有了新的宣传思路。
第1518章
首发
  “传宗接代,是被中国人看做是头等大事的。其实不止如此,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延续的基础是什么?是普通人能以现有的条件,成长到生育年龄。只要能达到这要求,一个种族就能繁衍,不能的话,一个种族就要覆灭了。我是人类学家,要以我的观点说的话,杨锐教授正在开发的新药西地那非,是一种终极解药,它是治疗所有人类终极疾病的药物。”
  “如今,我们国家正在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所倡导的优生优育,是一种分散化的生育政策,我们要求每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我们也希望每一对夫妻都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一种社会公平,我们很高兴看到杨锐教授,在医药研究方面,又有新的建树。”
  “西地那非的研究,开创了中国新药研发的新纪元,我们充满热情的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能有更多的国产新药,出现在我们的药房里。”
  舆论风向的转变,尴尬而不失礼貌。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是抗ED药品,还是春药,其实都是有些难以宣之于口的。
  在这个内衣和姨妈巾都令人羞涩的国度里,任何能够作用于丁丁的产品,都被主流媒体和主流话题所排斥。
  除非你有宣传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加成。
  西地那非临床三期的实验人数扩张到了少有的2200人的规模。虽然比中方进行的最终人数过万的临床实验的规模小的多,依旧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我们很自信!
  国内媒体很配合的帮忙。
  国内学术界也同样配合。
  并有学者在宣传部的资助下,层层深入,不断的深挖其价值:
  “科学研究,就是要沉得下心,不为巨大的利益所驱动,也不因为渺小的工作就看不起。老实说,堂堂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了积攒科研经费,而不得不去做也许自己并不喜欢的研究,这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杨锐教授不仅做了,而且做的极好,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母校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战时雕刻图章以养家糊口,梁思成和林徽因教授为联大的校舍五易其稿,流着泪将气派的欧式建筑改成低矮的小楼,又将小楼改平房,平房改砖瓦土坯房,土坯房再改茅草房……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学习机械冶金,开矿炼钢出售去外国,将赚来的钱给杨锐教授,让他能安心的做科研,做他想做的人体基因组计划……”
  实事求是的说,当杨锐看到此篇新闻报道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惊呆了。
  “我自己都不敢这么吹。”杨锐坐在自家葡萄架子下面,喝着景语兰泡的茶,感慨连连。
  同桌的黄茂汇报了工作,亦是一身轻松,道:“国内媒体就是这么厉害,啥东西都能给你讨论出个意义来。”
  “文人嘛。”杨锐笑笑。
  “越是文人,越需要咱们的药。”黄茂做了些天项目负责人,积累了一肚子的小道消息不敢说,面对杨锐,才笑道:“都说文人惜命,我以前不懂,现在才是看明白,你说临床三期都已经这么安全了,还有咱们国内的同步实验,许多文化人,都是来问问就走了。如今眼瞅着要开始四期筛选了,好家伙,想来的那叫一个人多……”
  按照FDA的标准,临床四期是开放性的实验,是要药品上市以后进行的。
  作用除了继续考察大样本下的药品表现之外,主要就是剂量和药物综合作用等方面的考虑了。
  可以说,四期临床基本已经是没有危险了。
  毕竟,这时候药品都已经公开出售了,所有人都可以说是临床四期的潜在测试者。
  当然,从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需要一些小样本的实验的,但是相比前三期,那就轻松多了。
  “他们想参加测试,就让他们参加好了,临床四期的规模大一点也没关系。”杨锐倒是很看得开,又道:“他们知道小样本实验是有风险的吧。”
  小样本实验可能会选取不同民族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的人,进行不同剂量的药品实验,主要就是为了测试出安全边缘来,所以必然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黄茂点点头,道:“他们聪明着呢,白得药不说,还有补助,才冒一点点风险。对了,要在国内先销售吗?”
  “当然。”杨锐道:“虽然只是一款药,也应该国内首发嘛。”
  另一方面,以绿石角公司的弱小销售能力,他们也是需要多些时间来铺设销售网络的。
  黄茂不管首发不首发的,只是有些不安宁的看着杨锐道:“您好像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现在不是要做点广告什么的吗?”
  进入90年代,广告的威力已被证明。现在如果有公司的规模排行榜的话,就能看到,排名顶尖的几家私企,都是广告做的好的。
  不过,现在的私企,赚的钱再多,也还不能与国企相提并论。
  多年的积累,才是最大的资本。
  黄茂虽然不知道什么国内首发之类的,对西地那非的销售却是很在意,道:“首先在国内销售也好,让外国人看一看,也能促进他们的购买。”
  “老外才不在乎咱们国内卖的怎么样呢。”杨锐轻轻一笑,道:“主要是FDA的审核没有结束,绿石角也没有准备好。”
  不像是其他药品,西地那非是临时更改了适应症,从而跳过了药品的化合物时期,甚至跳过了临床一期和半个临床二期,留给绿石角的时间不过只有一个临床三期的半年罢了。
  半年时间,对辉瑞之类的销售驱动型的超级医药公司来说,兴许是足够充足了,对绿石角则明显不够。
  他们此前联络的医生,熟悉的医院和销售渠道,都没有相关方面的,西地那非更是需要特别的销售方案。
  药品销售史上,还没有西地那非一类的药物呢。
  怎么将它卖出大价钱,卖的又多又好,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挑战。
  景语兰这时候倒水过来,忽然好奇的道:“你们的药要在国内卖了吗?”
  “没错。”
  “唔,价格多少?会不会断货?”景语兰放下茶壶。
  “价格还没有决定,有人找过你?”杨锐见怪不怪,又不免好奇的问。
  景语兰不由的红了一下脸颊,然后小声道:“是办公室里的人,还有几位学校里认识的老师,说要给她们老公买。”
  “办公室大妈呐。”杨锐啧啧两声,端起茶杯对黄茂道;“你回去得操办一下这件事了,恐怕想要特权提货的人不少。”
  “没问题。”黄茂并不意外有人通过关系买药,国内的事情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你想通过正规渠道来买东西都是不行的。这是一个买电冰箱安水表装电话都要托关系的时代,他只是忍不住赞了一句:“高校真是走在科学前沿。”
第1519章
预估数据
  华锐。
  实用的大门,实用的大楼和实用的会议室是它的特征。
  对医药公司来说,实力是否雄厚,并不需要用办公楼来表现。就像是天天剖老鼠的研究员,打架的时候被人揍的满地找牙一样,豪华的大楼,豪华的会议室和豪华的大门,并不能证明医药公司的实力。
  强悍的医药公司,需要的远超于其。
  当然,华锐如今还算不上什么强悍的医药公司。
  即使是在国内,它的渠道和能量,也远不能称为强悍——加上杨锐的话,或许是能称一个“强”字吧。
  但是,要能悍然行走于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医院、药房和患者家中,华锐还需要一款拿得出手的拳头药品。
  一款重磅炸弹!
  在欧美国家,年销售额10亿元的药品可谓是重磅炸弹。它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赚到了多少钱,还在于这样的产品,通常意味着无可争议的统治力,是在某个领域里称王称霸的存在。
  这样的属性,令重磅炸弹的成本降低,带给公司的边际效益上升。
  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范例来说,在盘尼西林统治抗生素行业的时候,拥有青霉素的医药公司,是否可称之为强悍?
  毫无疑问。
  一针一命,就是这么透彻的概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