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6/1306

  靠吃房租生存的国企是有不少的,倒是也不差一家私企的。
  对杨锐来说,药谷还真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
  中行的贷款是要花出去的,而且不能花在太有风险的地方,否则,人家也是要干涉的,这种情况下,基础建设投资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华锐也确实需要在大城市有集中产业基地了,随着西地那非的热卖,华锐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网络大为增强,牌子也渐渐响亮起来,到了这种时候,也不能只瞅着高端的新药开发。
  而以中国的工业规模和消费市场,一旦涉足各种仿制药的生产,几十万工人的产业园区,还真不能是超前。
  至于100万套住宅,在这个背景下,更多的是增加杨锐的个人满足感而已——都明知道房子要飞天,没道理不多买两套嘛。
  为此,杨锐还以提供高标准住房为理由,要求将住宅尽量建的大一点。
  胡池哪里猜得到杨锐的想法,念头一转,就回到了之前的话题,道:“既然你要做药谷,那不如这样,我以化药振兴办公室的名义,把你之前弄的GMP标准,提前颁布好了。”
  “现在就颁布?”
  “政策法规都是准备好的,明年1月1号执行的话,今年就可以开始审查了。此事一直都是你推动的,正好你也要花时间了解各家药企的状况,那就由你抓起来好了。从现有的GMP委员会里,再分一个委员会出来如何?”胡池说的理所当然,更对杨锐表达了充分的尊重。
  杨锐讶然之余,更是看到了滚滚的杀气。
  胡池说的GMP标准,是针对药企的硬性标准,如果不能通过,其结果就是关停并转。
  杨锐作为标准的设计者,深知标准之困难,历史上,国内4000多家药企,杀到最后,也就剩下了两千多家,里面还包括后面新建的,等于有一半的药企,面临着被吞并或倒闭的危机。
  而负责标准审核的委员会及其负责人,等于是手握着全国所有药企的生杀大权。
  在这种全范围的审核中,哪怕是负有盛名的企业,也可能因为某方面的短板而惨遭淘汰——杨锐望着胡池,一时间没有说话,如此重大的决定,肯定不能是拍拍脑袋,突然想到的。
  胡池却是故意装傻的笑两声,道:“你负责GMP审核委员会,立刻就是手握重权了,做什么药谷也方便,也没人敢摘你的桃子了不是?”
第1530章
审核委员会
  “GMP的审核,是由化药振兴办公室来负责了吗?”杨锐有些明白过来。
  胡池嘿嘿的笑两声:“是交给我了,破而后立,你放心去做,只要按照规定来,乔公都会挺你。”
  乔公都拉出来了,给杨锐的感觉,首先是……这位的压力好大。
  “按照我之前做的审核标准,会有很多企业通不过的,这个你知道吧。”杨锐问胡池。
  胡池沉重的点头。
  “不是几家几十家,可能是几百上千家的。”杨锐道:“另外,硬性的审核标准,肯定会淘汰掉大量的设备,这又对国内的装备产业提出新要求了,等于是一次硬性的产能升级。”
  “产能升级……我同意,这是好事。”胡池的视野还是不一样的。别看10年以后,中国到处都在喊产能升级,但在90年代,这个词可是不受欢迎的。
  这是有数亿人尚未达成温饱目标的时代,过去几千年,中国人都不曾感受过温饱,这使得物资充裕的目标,变的宏大而令人容易理解。相反,淘汰、升级之类的概念,就很容易与浪费联系起来。
  90年代的中国人,更兴奋的观点是物尽其用。比如10KW的电机,如果不允许大型企业使用,大家能够理解,转给小型国企使用就好了嘛,此前搞支援大西北,搞三线工程,都是如此。拉一些落后的机器,再买一些新的机器,装配起来也用的很好了,做出来的产品,就算差一些,照样是能满足大量人的使用的。所谓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是从0到1的巨大改变。
  但是,GMP标准可不是这样的淘汰模式。
  至少在国内部分,不是这样的淘汰模式。
  因为GMP是全国范围的合规标准,且是最低标准——虽然实际上,这个标准高的令上千家企业绝望,但现实目的,就是为了淘汰掉这上千家的企业。
  所以,从GMP标准中淘汰出来的机械装备,除了少数通用装备,是没有地方去用的。
  以国内目前的贸易水平和装备水平,也没有什么非洲大爷收你的破烂,堆在仓库里生锈就是淘汰装备最好的结局了。
  你说什么?卖废铁?不行,国内的高炉数量不够,炼钢水平差,收不了那么多的废铁。
  在这种背景下,搞GMP标准,玩产生升级和工厂淘汰,是要冒相当风险的。
  尤其是政治风险,很是不小。
  不过,这些东西对杨锐的杀伤力很小。
  技术员就是这样,任你外面天翻地覆,只要科学不变,就总有一片立足之地。
  越是高端的技术员,越是如此,就像是一艘船在水上,技术壁垒形成了吨位,能够对抗政治风浪。
  普通技术工是裸泳级,碾压澡盆级的风浪,普通工程师如游泳圈级,碾压泳池级风浪;普通专家如快艇级,碾压湖泊级风浪;专业学者如驱逐舰级,碾压海洋级风浪,高端学者根据侧重点不同,有的是巡洋舰级,有的是战列舰级,有的是航母级,只要自己不作死往飓风里钻,照样碾压大洋级风浪。
  杨锐基本已经到了核潜艇级,他的敌人唯有核潜艇,以及毁灭级的风浪。
  类比德国人冯布劳恩,他在德国做出了V2火箭,战后却在美国主持完成了土星5号火箭,从而将第一艘载人飞船送上了月球。
  相比二战的风浪来说,一次GMP标准的制订和执行算得了什么。
  “你是要我在前面顶雷啊。”杨锐撇撇嘴,道:“GMP审核委员会遇到的麻烦,怕是比我做人体基因组计划还多。”
  “对你来说,GMP审核委员会遇到的麻烦,都不算是麻烦。”胡池站起身,帮杨锐倒茶,道:“你只要按照规定来执行,谁能说得了一二三四。”
  规定还是杨锐来决定修改的,这个确实是权力集于一身。
  杨锐不禁沉吟起来。
  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对他来说也不新鲜了。
  学者做到顶峰就是这样,合规的人太少了,想找个能监督到自己的人都为难。
  就像是杨锐制定GMP标准,国内谁人可置喙?
  别说国内了,就是国际范围内,FDA的GMP标准,都被杨锐影响了。他们下一波再做标准修改的时候,参与的专家都得将杨锐的论文读一遍才能下笔。
  而对杨锐来说,他做的GMP标准,哪怕是再不合理的条款,只要有一个勉强解释的通的点,就得被大众承认,就像是读书的时候,大家看鲁迅的语言怪,老师说的话那样——别问为什么,背下来!
  与学者制定标准的能力相比,企业标准就太过于妥协了,威慑力远远不足。
  由杨锐来做GMP审核委员会的负责人,固然会遇到政治风浪,但是,风浪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像是胡池本人,一切风浪都可能留有痕迹。
  这大约做技术的,与做政治的最大区别了。
  想到此处,杨锐微微抬头,却道:“你要是真的推我出来,做这个GMP审核委员会的负责人,一旦就任了,我就会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了。”
  “当然,你是全权负责,我只给你扫尾就行了。”胡池很有觉悟的样子。
  “就算有2000家药企被关停并转,你也无所谓是吗?”
  胡池的眼皮子跳了跳,小声道:“真会有这么多?”
  “2000家算是少了。”杨锐淡淡的道:“就国内目前的情况,凡是有县级以下的药企,基本都很难活下来。市一级的药企,也很难说。”
  以1990年的标准来说,县级药企,真的就是小作坊。
  最简单的维生素C,他们从原料厂买来维C成品,和淀粉的时候,都有可能是用脚的。至于技术水平,更是谈不上,要是用一个比喻的话,全国的县级药厂的合规率,比国产清官的比例都低。
  胡池以前都是坐机关的,偶尔陪着乔公下去视察,看到的企业都是顶尖水平的,哪里见过下面小厂的模样。
  但是,他对杨锐的信任是极强的,既然杨锐说要关闭这么多的工厂,胡池也就顺着这个思路来考量了。
  “如果是确实不符合规范的小厂,关了也就关了。”胡池缓缓的做出了决定。
  “工厂关闭容易,工人的工作就是麻烦了。”杨锐说出的正是最大的困难。
  如果不是有安置工人的麻烦,各级政府才不在乎工厂是否关闭呢。
  胡池的思路却也很官员,淡定地笑道:“我们只给他们整改意见,他们能通过规范就开工,通不过就停工。至于工人不干活了怎么办,我们不管。”
  国内许多行业的改革,到了后面,都是给工人开空饷养起来的。
  杨锐不管这些,见胡池是有确定的思路的,就道:“那GMP审核委员会的工作,我就做起来了。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参与,就交给你了。”
  胡池立即答应下来,转头就拨了电话出去。
  电话拨往远方,远方的电话拨往远方,远方的电话拨往远方……
  杨锐!
  杨锐……
  杨……锐。
  那声音仿若呢喃,来自深渊,带着毁灭的气息。
第1531章
落地
  “医药生产厂区周围,尤其是生产区域周围,不得有影响药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污染源。要做到这一点,厂区就必须远离交通干道,周围也不能有大量粉尘、烟气和有害气体的工厂和作业场所,大家现在看到的人工湖,就是我们为了与其他厂区做隔离而设计的。”电瓶车上,年轻貌美的引导员,有些生涩的背诵着台本。
  “就是说,要达到GMP标准,就得自建人工湖?”坐在引导员后面第二排的小老板满脸懵逼,面前的人工湖比老家的堰塞湖都大,在厂区里建出来,那得花多少钱?把厂子卖掉,也就够挖塘的钱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6/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