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1306

  “不像哦,再说了,靠男人不行的,毕业分配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到了单位,总不能说自己会看书吧。”
  “姚悦最近好像在背英文,说不定是想出国。”
  “留学这么好的事,怎么可能遇到她头上,她现在实验都做的少了,更别想出去。”
  现在没什么娱乐项目,大学里除了学习,八卦也是调剂了。当然,谈恋爱也是调剂,但敢这么做的其实并不多。因为现在的大学是分配制度,学校的辅导员若是知道某两个人在谈恋爱,到了毕业分配的时候,就会特意将两个人分在不同的城市。
  是的,如果知道两人在谈恋爱,就要把他们分配到不同城市,即使两人学业已然结束,且是22岁左右的成年人了。
  这种残酷的潜规则,滋生了许多痛苦的故事,在许多人一辈子会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干到老的年代里,80年代的毕业分手,比21世纪的毕业分手,更有现实的压力。
  比如同在北京的大学上学,毕业了以后自然想要留在北京,两个人谈恋爱的结果,却可能是一个人留下,一个人送回原籍的地县,或者更惨,双双送回原籍。
  周围的学生谈论的多了,姚悦也间接的知道了这些议论,却是除了恼怒以外,别无他法。
  莫名其妙的,姚悦就将自己的烦恼写在了信里,寄给杨锐。
  写信的时候,姚悦觉得很快乐,但当她将信封投入邮箱以后,却突然后悔了。
  让杨锐看到自己写的东西,会不会当做我在发牢骚?
  姚悦想将信取出来,却已经不行了,只能听之任之。
  令姚悦没想到的时候,几天以后,杨锐的回信就来了。
  在一串安慰性的前沿以后,杨锐建议道:“我的经验是,一篇好的论文,足以震慑一切宵小。日前所写的综述,我已投出,有很大的几率通过。我目前正在撰写新的综述,接近完成,本周内即会寄出,希望你的综述也能早日铅印,它会解决你的所有疑惧……”
  回信很短,只有三四百字,却让姚悦心情大好,她反复仔细的读了两三遍,才珍之重之的收起信件,擦干眼角,继续读起了文献。
  综述就是前人文献的总结和分析,通常用不着新做实验,正好适合姚悦的情况。
  不过,就和杨锐读研时的情况一样,一名普通的在校学生,想要发表一篇综述并不容易,即使写的好,编辑也会考虑是否有必要,以及是否有价值等等问题。
  遇到一些稿件充沛的期刊,综述往往是第一时间被挤下去的。学生写的综述更是如此。
  即使是河东大学的教授,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让学生写的综述上期刊,除非是给钱就上的垃圾期刊。
  但杨锐就不一样了,综述的目标之一就是对未来研究的指导和预测,最起码是高屋建瓴的分析,而杨锐恰巧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姚悦将《粗制茄尼醇的研究进展》的第一版的稿子寄给杨锐以后,他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修改意见寄了回去。
  而姚悦的原稿,也被改的乱七八糟。
  乍一看到满篇的红纸,姚悦是心中一凉。谁都知道,一字不改不是好消息,大量修改也不是好消息。
  姚悦鼓起勇气,仔细的阅读下去,惊讶的发现,杨锐不是全盘否决,而是改的很细。
  而在最重要的总结部分,杨锐更是对粗制茄尼醇的种种研究,给出了评价,并要姚悦着重其中的某几种,深入分析。
  尽管自己写的第一篇论文并不顺利,姚悦的心情却变的好了不少,她知道杨锐有多忙,在她想来,杨锐要写这样一篇修改意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恐怕比自己写一篇还多。
  感动之余,姚悦也默默的增加了工作量。
  第二版再次被大量修改,第三版好了一些,要求细化的数量仍然达到三分之一。也是这个时间,杨锐寄出了自己的第二篇综述,并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正式实验。
  姚悦就此在杨锐的指导下,利用学校的设备做实验。
  所用的材料,杨锐会委托学生送过来,姚悦自己带去实验室,也没人说什么。
  除了那些盖着红头巾的重要仪器是学生们不能随便用的以外,普通仪器,学校倒也不吝啬让学生们使用。
  即将毕业而写论文的学生,以及一些老师,偶尔都会自己买材料做实验,杨锐只是做的频率高了一些,数量多了一些。
  这让实验室的怪话又多了一些,姚悦绷着脸只当不知道,就这么做实验写论文的捱了下去。
  直到天气转冷,学校都开始生炉子的时候,姚悦的首篇论文才通过了杨锐的验收,在他的指导下写了投稿信,寄给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与杨锐发表第一篇论文时的情况一样,姚悦同样缺少资历。而她撰写的又是综述类文章,在期刊登载的几率又小了一些。
  好在杨锐现在可以附在投稿信上写一篇推荐,从而让姚悦的论文通过编辑审核。
  这也是科研资历的好处,毕竟,能在一篇期刊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也算是同行业人士了。除了杨锐这种特例以外,这种人一般都是有名有姓的研究者,且比期刊的普通编辑更具有学术素养。
  出于对同行业人士的专业信任,在没有大方向错误的情况下,期刊编辑一般也会将推荐的论文交给审稿人。
  当然,审稿人是否会通过姚悦的论文,就要看论文本身的内容。
  杨锐的推荐信的作用,就是帮姚悦度过编辑这一关。否则,若是期刊正好供稿充足,或者审稿人缺乏,编辑可能直接将资历不足的姚悦刷掉,让她转头它刊,连审稿人都见不到。
  姚悦由此进入了心情不定的等待阶段。
  同时,杨锐送来的实验内容也越来越多,姚悦不得不整日价的呆在实验室里。
  同学和实验老师都以为她在准备毕业论文,虽然大二就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早了一点,但在刚刚恢复高考的这几年里,大家都很忙,老师的管理更松,姚悦用的既然是自己的材料,也就没人管她。
  当然,说闲话的人永远都不会少的。
  姚悦坚持到了平江第一场雪落,才终于在宿舍门口的传达室里,见到了来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信封。
  “我是姚悦,取信。”姚悦掏出学生证给传达室的阿姨看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了信封。
  ……
第142章
综述发表
  “你是今年的毕业生?”一个坐在角落里,用炉子烤馒头的女生听到姚悦的名字,施施然的转过身。
  “于部长?”姚悦定睛一看,认出了这个瓜子脸的好看女生。
  “叫我于凤就行了。”她是大四女生部的部长,一方面是学生会的干部,一方面管理本系的女生宿舍,尽管还是学生,语气里却带着官味,整个人都显出几分庄重之色。
  与日后的官僚化大学学生会不同,此时的大学学生会是纯政治化的,非常有用。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极其具体,学生会的偌大权力用的好,能够结交和认识不少同学,另一方面,学生会与学校干部和老师打交道的多,在奖惩决定,尤其是毕业分配的时候,总能占些便宜。某些手段出色的学生会干部,还能影响到其他人的毕业分配。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同样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就留校在河东大学了,有的人就分配到地区中学任教了,巨大的起点差距,或许用一辈子的努力都弥补不了。
  姚悦不想得罪于凤,笑笑道:“我不是毕业生,今年大二,也是生物系的。”
  “才是大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为什么寄信给你?”于凤此言一出,姚悦顿时明白了,她是看到了传达室的信件,然后就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不过,写论文又不是丢脸的事,姚悦驻足道:“我前些天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们,不知道有没有通过。”
  于凤猜就是这样,上心的道:“过来坐吧,暖和一下,来片烤馒头。”
  她将一片烤的又硬又焦的馒头塞给姚悦,笑道:“我喜欢脆的,宿舍的炉子不行,还是阿姨这里的好。谢谢阿姨。”
  传达室的阿姨乐呵呵的笑一声:“喜欢就常来转悠,我这里冷清的很。”
  姚悦讶然的看着传达室阿姨,平时可没见她这么温柔的时候。
  推让不过,姚悦先将信封放在腿上,小口的咬着半片烤馒头。
  炉子烤的馒头脆生生的,有清晰的麦香味,是北方冬天特有的零食。
  姚悦细嚼慢咽的吃完,小小的回味了一下,拆开了信封。
  于凤也搬着凳子,熟人似的坐到了姚悦旁边看。
  里面是一封简短的手写信,字迹略显潦草,内容也非常制式化。
  但在信的最后,有一行行书大字:
  “恭喜通过……”
  姚悦不自觉的浑身颤栗起来。
  我的论文发表了!
  要是一个人在宿舍,姚悦肯定要喊出来。
  于凤亦是血贯大脑。她原本是兴之所至,因为看到传达室窗户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几个字,不由自主的想问问情况。
  她今年大四,也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事实上,于凤从念出就写了两篇论文,投寄并修改数次,都没能成功发表。
  如今的国内期刊数量很少,很多还是双月刊乃至季刊,登载的要求远远超出普通毕业生论文的水平。
  于凤自视甚高,不愿意像是同学那样写一篇论文交给导师就完事,但研究是件很硬的事,尚未摸到门槛的于凤,自然被碰的鼻青脸肿。
  同样被碰的鼻青脸肿的毕业生有很多,令于凤聊以自慰。
  然而,大二女生的论文却通过了,这种对比,让于凤心思数变。
  “恭喜你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可是家好期刊,在全国都有名气。”于凤为了发表论文,也搜集整理过一些期刊的信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在日后是能被SCI检索的期刊,尽管影响因子略低,那也是第一集团的期刊,比只能被中文期刊检索的大学学报要强多了。
  姚悦头有点懵地笑道:“我也没想到……”
  她想过论文有朝一日发表,却没想到经过杨锐的指导,发表一篇论文如此轻易,如此迅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