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1306

  他没有将这当做是什么大事,但心里也不能说是高兴的。
  同是西堡中学的学生,杨锐创立的锐学组承担了大量的水电费,还想办法从教育局弄来了资金,修缮了学校的设施,除此以外,大量的试题和试卷也免费提供给学校学生,杨锐自觉仁至义尽,西堡中学的学生,过的也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好的多。
  如果这样还不能笼络人心的话,杨锐觉得一定是自己做事的手段有问题。
  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做事的手段有问题,就学着换一种做法来做了。
  做同学不是做奴隶,杨锐没义务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他自觉有义务维持锐学组的良好学习环境。
  周围环境的不和谐,明显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假若物资和资金的补贴都不能令周围环境变的和谐,杨锐也不反对举起大棒给某些人一点教训。
  锐学组又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不说放眼世界,就是放眼中国,从80年代到2010年,没有大棒的组织也是走不顺畅的。
  杨锐经常和卧推组混着,也属意曹宝明和苏毅做学校里的恶霸,锐学组的挥棒者。他们现在体力和身体都有了,就是缺乏实践经验。
  做恶霸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山姆大叔在全世界做恶霸,把多少国家和人都做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那也不是一天练出来的。看看美国学校里的情况就知道了,最酷的男生十有八九是恶霸,最炫的女生十有八九是恶霸,进入社会,一样是恶霸制霸的套路。
  像是大小布什这种总统,从小就是当恶霸来训练的,当了总统以后,更是将恶霸工作发挥到了极致。相比之下,做过学生会主席并拿罗兹奖学金的克林顿如同美国政坛的暖男。
  而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气粗糙的像是戈壁滩似的。
  这个时代的政治是强硬的,商业是强硬的,连文化都是强硬的,杨锐看看周围的锐学组成员,将曹宝明拉开一些,小声道:“做的效果要有震慑,但做的时候不能大张旗鼓。另外,不要伤人,伤人是犯罪,轻伤都要惹麻烦,为这种事惹麻烦不值当。”
  曹宝明晕了:“不能打人?”
  “能不打就不打,打人也不能制伤。”
  “那有啥意思,给他们按摩不成?”曹宝明不爽了。
  杨锐更不爽:“笨,不打人就不能做了?霍老四下面的那只花豹,你说是吊旗杆上难受,还是被揍一顿难受?”
  曹宝明乐了:“那肯定吊着难受,当时多给他个绳子,他能自己吊死在旗杆上。你的意思是,咱们把找麻烦的些人,也给吊起来?”
  “你就不能想点有新意的?”杨锐叹口气,道:“我还指望着你以后能帮手呢,你先自己想几招再说。另外,不是不让人说话,爱说啥的说啥,不能干扰咱们锐学组的人,把跳的最厉害的弄起来,让他没脸在咱们跟前跳。”
  “您看好了,我保证弄个招,让他回家里都能让人认出来。”曹宝明被提点了两句,脑袋顿时清明不少。
  他也不是没见识,现在可是82年,全国农村到处都是混混儿。在西堡镇这块地方,一个自然村能有两三个暴力组织,一个行政村能纠出近十个报号的大小混混,有些地方还处于没事找事,打架斗殴的状态,但有些地方,混久了的混混们,就开始过渡到车匪路霸、拦路抢劫乃至强奸拐卖这些事儿上了。
  曹宝明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心里顿时琢磨开了:不光要让这起子人不敢乱说话,还要保证杨锐等人考了大学以后,剩下的锐学组成员,也能压着他们。
  现在的回炉班就是个例子,以前作威作福的胡燕山在学校里呆的久了,认识的人多了,上下串联,就变成了学校里的老大,谁都要听他的话。要是再出这样一个人,锐学组赚到的经费肯定都要交出去了,锐学组和鸿睿班也定然要名存实亡。
  曹宝明越想越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表情沉沉的构思起来。
  杨锐见曹宝明上心,立刻将此事抛开了,扭头看向于凤,问:“你找我是什么事?”
  “哦……哦,我是河东大学生物系的学生,我看了你的论文,觉得很有启发……”于凤莫名的觉得紧张,一方面是因为杨锐的论文,一方面是因为脸。
  会读书长的帅又有前途……不止是于凤喜欢,这就是80年代的佳偶标准,用21世纪的新词来说,就是男神了。
  于凤前面看杨锐的表现,险些忘记了此行的目的,不过,被杨锐一提醒,她还是藏着羞涩,道:“我也有写两篇论文,想请杨同学教正。”
  她拿出来的,正是未能发表的两篇论文。
  杨锐笑笑,道:“我不擅长修改论文。”
  他是懒得修改。于凤长的是挺漂亮的,而且有着这个年代少有的大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杨锐就会为她浪费10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大家萍水相逢,靠脸就想混一个助攻,那脸得长的非常漂亮才有机会,挺漂亮是不够水准的。
  于凤明知道杨锐睁着眼睛说瞎话,还得委曲求全的配合着笑两声,说:“不擅长没关系,只要看看,我就很感谢了。你帮姚悦改的就挺好的。”
  “你认识姚悦?”杨锐皱皱眉头。姚悦给他翻译文献资料,能省他不少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的姚悦已经算是一名合格的实验室劳工了。国内的科研环境差,训练一名劳工也不容易,像姚悦这种水平的,锐学组的何成等人首先得数年的知识积累才能比得上。
  因此,如果是姚悦的关系,杨锐确实会考虑一下。毕竟剥削了不少劳动力,总共才许了三个第二作者,还没给全,杨锐多少是有点不好意思的。
  于凤不知道杨锐和姚悦的关系,却是果断抓住机会,道:“我和她挺熟的,我们一个系的,宿舍也在跟前。”
  “行,把论文给我吧,我有时间了就看。”杨锐说着问:“试着发表过?”
  “是。”
  “国内期刊?”
  “是。”
  杨锐撇撇嘴,将之收了起来。
  现在的国内期刊的标准并不高,可以说,是相当低的,当然,这是与国内的科研状态相适应的。与后世的学生一样,1982年的大学生要是找不到一个牛掰的导师,正常情况下,他也只能写一个国内平均水平的文章,想写高端一点的,没有实验室用也就只能想想。
  就目前的状况看,国内的平均水平就是国外60年代的水平,过去十几年,国内学术界的发展乏善可陈,实验室也基本没有更新,投寄国内期刊还没有通过的论文,水平可想而知。想到自己即将阅读两篇陈旧的论文,杨锐的脸色也好不起来。
  做科研的人,最厌烦的就是看陈旧的文章,尤其是套着新鲜皮的陈旧货,最是浪费时间。
  相反,审阅真正有创新的文章,对审阅者本身是有帮助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会给期刊做义务的审稿人,这能让他们接触到学界最新的发展,还有更丰富的思维方式。
  杨锐的表情突然令于凤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脸色变了再变,终究是忍了下来。
  她太想论文发表了,这将令她很有机会留校。
  河东大学是副省级的大学,又是河东省唯一的一所大学,政治地位和学术地位明显。在河东大学留校任教也好,做行政工作也好,都是比去普通的地市政府要好的工作,总归是在平江市,若是有心仕途的话,大学里的一些显要位置也丝毫不逊色于地方。
  于凤即将毕业了,要是能留在河东大学,她在校学生会期间的工作将成为起步的资本,会比到其他单位发展的都好。
  不过,留校的竞争同样激烈,学校的好处大家都看到了,反而是其他的国家单位,许多学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因此,想要留校,不光要找领导表决心,还得有拿得出的硬条件。
  薛达城饶有兴趣的听着两人的对话,到杨锐收起了于凤的论文,问道:“杨锐你发表过论文?什么论文?”
  “一些生物方面的。”杨锐简略的回答了一句。
  “哦,你喜欢生物,怪不得你生物成绩都是满分。论文发表到了哪里?”
  “一些期刊。”
  “一些?”
  “嗯。”
  于凤觉得应该吹捧一下杨锐,接着话茬道:“杨锐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发表了好几篇论文,都在很重要的版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是国内生物领域很重要的期刊,国家级的。”
  国内目前的评价体系就是按级别的,国家级的期刊就是国内最好的期刊了,反而是横向比较不流行。
  薛达城肃然起敬,道:“是学术期刊?我一定要见见你老师。”
  ……
第155章
全省第一
  杨锐的班主任卢老师对薛达城很是热情,一边给他泡茶,一边介绍道:“杨锐这个孩子比较有主见,自己申请,然后弄了一个鸿睿班,赵校长也是同意了。我们平时虽然也给鸿睿班上课,但听不听是由他自己的,有时候,他也给学生们上课。他这次预考是第一吧,估计也是,他在学校的成绩是最好的……”
  薛达城越听越不对,忙问:“你们估计杨锐的预考能考第一?他和其他同学的分数差距很大呀。”
  一中的老师也不敢说自己班考第一的学生就能全省第一了。
  卢老师明显和他不在一条平行线上,笑道:“是差距很大呀,所以才说他能考第一。班里原来成绩最好的李学工,还经常问杨锐问题呢,只要正常发挥,杨锐应该就是第一了。”
  薛达城明白了,道:“你是说全校第一?”
  “当然,要不然……对呀,要是全校第一,你也不会来了,老师和那些记者还是不一样……”
  薛达城打断卢老师的话,问:“有记者来过?”
  “你可能没注意到,我们学校上过中国教育报呢。你等等,我给你拿报纸去。”卢老师说到此处,又去拿他收藏的报纸。
  薛达城没拦住,无奈的呆在房间里等。
  一会儿,卢老师从隔壁回来,不仅带了报纸,还带了好几名老师一起,并笑道:“大家听说省会一中的老师来了,都想来听听您的经验之谈。”
  平江一中还是有些名气的,这几年的文理科状元,总有一半落在了一中手里,剩下的才被其他几所学校平分,在高考指挥棒就是正确的时代,这是确定无疑的能力。当然,平江一中的行政级别也是一个优势,作为全省中学教育的脸面,他们总是能得到最新的消息,外出考察之类的,三五不时的就可以分到,水平的确有所提高。
  薛达城也曾经到其他学校交流访问过,一看卢老师的架势,立刻谦虚地笑道:“不算什么经验之谈,咱们就是聊聊天,我今天是以私人身份来的,主要是为了杨锐这个学生。”
  “嗯,杨锐这个学生的确特殊。”化学老师庄牧生摸摸下巴,说了这么一句就算结束了,其他人也不愿深谈。
  不管怎么说,锐学组赚到的钱,每个星期都有作为奖金发给老师们,这笔钱虽然没有他们的工资多,却是比学校本身给的奖金多多了,而且,杨锐坚持进行的周薪制度,也让他们拿钱的感觉不同。所以,面对杨锐这样一个学生不像学生,老板不像老板的角色,老师们的感觉是很微妙的。
  卢老师也有意岔开话题,笑道:“你刚才说杨锐预考第一,不是全校第一,那是全县第一了?”
  总有七八名老师挤进了卢老师狭小的宿舍,有的人就在床上坐下了,有的人搬个小板凳围着炉子,总共就能放几样家具的房间里,顿时热气腾腾,人声鼎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