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1306

  这些词汇是很少出现在考试中的,也是杨锐很少接触的,此时认真记忆,颇有心得。
  说起来,他现在也就是十八、九岁而已,正是一个人脑细胞极活跃的年纪,而且,得益于多出来的经验,杨锐现在不用浪费宝贵的脑细胞和脑容量,去理解和重塑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对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方式也敬谢不敏,因此,杨锐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自己期望的学习方面。
  年轻的大脑和充沛的经验,这样的组合,几乎就是科研人员梦想中的躯体了。
  而杨锐的学习速度,也是非常之快,非常有效。
  他甚至尚有余力回想自己十八、九岁时的经历,高考结束,到工作以前的时光,大约是一个现代人最美妙的时光了,最少的压力,最好的身体,最无限的可能。
  杨锐也曾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和实验上,但总是不能持久,这其实也是由人的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充沛的精力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而飘散的思维,同时,还有对所有一切未知的好奇。
  因为薄弱的基础,以及普通人的学习方式,杨锐始终未能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考取硕士研究生,也不能弥补多少。
  等到年届三十,杨锐想要重新鼓起勇气,学点什么的时候,学习效果却是远不如年轻的时候了,当然,三十岁的人依旧精力充沛,他们可以是最好的技术工人,可以是最好的科学家,可以是最好的商人,可以是最好的政客,但三十岁的人,却不再是最好的学生了。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都是三四十岁的研究者做出来的,但从三四十岁才开始学习科研,那就太晚了。
  杨锐最感谢的,也是自己的年龄。
  重回十八岁,永远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到了。”景语兰这次用了中文。她站在西堡镇信用社的牌子门前,不用特意的去摆姿势,身材就如模特走台一般挺拔。
  杨锐停下了步子,抬头看了一眼,又整整衣服,才走进去。
  景语兰跟着进去了,左右打量一下,发现是正常营业,于是站在一边,等着杨锐。
  尽管是在角落里,美女却是必然受到关注的,在一楼工作的三名信用社员工窃窃私语,不由自主的看向景语兰。
  杨锐敲敲桌子,说:“预约取钱。”
  等了好一会,才有一名男职员来到柜台跟前,看着景语兰问杨锐:“取多少,预约了吗?”
  杨锐将预约条子拿了出来,说:“一千五。”
  信用社的职员拿出条子看了看,也没有在意。现在的人穷归穷,存钱的能力却是不弱,唯一让人有点疑惑的,也就是杨锐的年龄了。
  预约条子递到了后台,杨锐又给了存折,后面的人才慢悠悠的点钱送过来。
  十元一张的大团结总计150张,分成两叠,置于盒中,被两个人反复数了好几遍,才给了杨锐。
  同时,杨锐递出的存着,也被手写签上了支取1500元的字样,盖上了红色的印章。
  将钱放好,出了门,景语兰轻声问:“你取这么多钱做什么?”
  “买邮票。”杨锐的答案,完全出乎景语兰的预料。
  其实,也出乎邮政所诸人的预料。
  就是曾经卖给杨锐数百元邮票的吴倩,也觉得杨锐有点走火入魔,这一次,她顾不上嫉妒景语兰的漂亮,先上楼去,将所长给请了下来,试图劝说杨锐。
  买一千多元的邮票,确实是太多了。
  所长更是坚持道:“你和我们家国华是好朋友,我不能看着你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你写点稿费也不容易,应该好好的存起来,就是现在不用,结婚的时候也用得上呀。不行,邮票不给你卖了。吴倩也被我批评过了,几百块的邮票,寄信寄到21世纪也寄不完,这样好了,你把买去的邮票给我拿回来,我还钱给你。”
  杨锐苦笑不得,绞尽脑汁的编造集邮的概念,然后被业内人士一句话就打的溃不成军:“邮票就是个纸片子,邮电部想印多少印多少。”
  再三争执,杨锐也没有将钱用出去。不过,他转念一想,能翻上百倍的邮票,都被自己买光了,剩下的也是聊胜于无,不买也就不买了。
  这样,杨锐才被自觉辩论胜利的一群人给送了出来。
  站在大街上,杨锐无可奈何的笑了出来,说:“国企真厉害,你拿钱买东西,人家愣是不卖给你。”
  景语兰没好气的道:“大家也是为了你好。这么多钱,你还是好好存着吧,以后娶媳妇用。”
  说着,似乎觉得这句话有点不符合老师的身份,景语兰的脸还红了红。
  杨锐却是摇摇头,用英语道:“这笔钱本来就是计划外的,是捷利康给我的部分分红,不是我全部积蓄,是王所长他们搞错了。”
  “英国的捷利康公司?他们给你上千元的分红?为什么?”
  “我帮他们做了制药厂呀,这件事,国医外贸和西堡肉联厂都有参与的。”有国企参与,说明是正当的收入。
  景语兰松了一口气,道:“那也应该存着,等你再大些,就知道用钱的难处了。”
  杨锐听的心里一动,问:“景老师用钱有难处吗?”
  “谁用钱会没难处……你别乱想,我不会用你的钱的。”景语兰还是将杨锐当作学生看待的,虽然是个极帅的学生。
  杨锐的心思却飘到了十万八千里外,用颇有诱惑力的声音道:“要是这笔钱,能帮上你父亲呢?”
  ……
第187章
高干
  “我不能用你的钱的。听话,我家里需要的钱,我会想办法的。”景语兰艰难的拒绝了杨锐。
  杨锐劝道:“这笔钱,我现在也用不上,你有用处,就拿去用,以后还给我也就是了。你先想想,咱们回学校以后再说。”
  景语兰默默的跟着杨锐,一路上思绪繁乱。
  路过客运站,听到拉客的小巴车在喊人,景语兰惊觉道:“晚班的车要错过了。”
  “我给你找间教师宿舍,晚上先住下来,明天再回去好了。”
  “还是不要了,我想先回去,我们的课程下次继续。”景语兰觉得自己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来思考。或者,干脆避过杨锐提出的建议。
  就少年人的心性,也许再过几天就忘记了。
  杨锐走了两步,问:“你要回平江去?”
  “是。”
  “这样吧,我陪你回去。”
  杨锐突然做出的决定,令景语兰大吃一惊。
  她立刻表示反对,说:“你去平江做什么?你还要上课呢。”
  “我随身带着书,不影响,我去见见景伯母。”杨锐说的随身带书,是自己脑海中的资料。有些资料是查阅即可,有些东西却不怕深究,可以一遍遍的深究。杨锐没事的时候,就把自己大脑当手机用了,找书找论文以及阅读什么的,比手机阅读还要方便。
  景语兰却被杨锐的“伯母”说给惊住了,一阵子才问:“见我妈,你想说什么?”
  “你不是知道?我想看看伯母是怎么考虑资金问题的。”
  “那也不合适。”景语兰断然拒绝。
  杨锐摇头:“这是基本的金融流动,我不用的钱,借给正需要用的人,用钱的人按期还钱,最好再给我一些利息,不仅不会影响我,还能帮到用钱的人,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社会联络了,你说对不对。”
  “这个……”
  “你大概还不清楚资金在这方面能发挥的作用。”杨锐完全掌握了谈话的节奏,他站在路边,身体挺拔,微微俯视着景语兰,道:“平反工作进行到现在,差不多是最后一年了,大部分人都已经被平反,你父亲还没有被平反,首先需要做的是找出原因,怎么找原因?在咨询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就只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个人的想办法问过去了。同时,拜访你父亲的门生故旧,总得提些看得过去的礼物,如此种种,都得花钱吧。”
  “我知道。”景语兰垂头,用脚尖撩拨着路边的嫩草,像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似的。此时,她的不安与彷徨,与十六岁的小姑娘也确实不差。
  杨锐摇头:“我看你不知道。大规模的平反不可能是无限期的,国家也不可能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平反工作上,一旦中组部认为平反的效果达到,从而结束大规模的平反工作,现在简单而容易的平反,就会变的复杂和繁琐了。没有一路绿灯的操作体系,你父亲再想平反,就会变的更难,甚至需要中央或者省里的大佬发话,才能解决问题。最糟糕的情况是大规模平反一旦结束,就无法给你父亲平反,那样的话,你怎么办,你父亲怎么办,你母亲怎么办?”
  他还真不是吓唬景语兰,国内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平反,如河东省这种地方,因为省长和省委书记不够积极,竟而因此被调任了。普通人的文件,只要递送上去,各级部门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批复,检查和吹毛求疵的要求也很少,基本上,是没有大的问题,一概通过。
  尽管如此,平反工作也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可见任务之繁重。一旦中央划定的工作重心改变,结果就完全相反了。
  推诿和拖延都是最基本的,最有可能的是完全不再审查。
  那时候再上访,或者找人,都是事倍功半的。
  景语兰的脸上有着明显的迟疑和不安。
  “现在,你们正是用钱的时候,我以前没有注意到是我的错,现在我注意到了,就一定要帮忙,你不要再推辞了。”杨锐语气诚恳,颇有脑残剧男主的风范。至少就外型来说,他也确实有男主范儿。
  景语兰有些被感动,却是低头道:“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么多钱,我们很长时间都还不上的。”
  “这钱真和大风刮来的差不多。再者,你父亲一旦平反,不是会补发这些年的工资和奖金?到时候,总有几千块吧,你们还给我就行了,如果你不要,这些钱我就拿去买邮票了。”杨锐说的也挺实诚,停了一下,又道:“别说了,再说车都赶不上了,咱们上车再说。”
  景语兰闷着头跟着杨锐上了小巴车,等车开了才反应过来,这不是要去平江了?
  一路颠簸,到了平江已是晚上六点。
  景语兰家在平江师范学院的家属区,是个小小的只有的十平米小院的平房。房间有两个,加起来大约二三十平的样子,在大学里属于极不宽敞的家庭。
  不过,房间是学校分给景语兰的,无论职级还是资历,能有这样一间房子,已经算是照顾了。
  杨锐当仁不让的上前敲门,景语兰瞅了他一眼,也没吭声。
  应门的是景语兰的母亲。表面来看,景母略显苍老,头发半白半灰,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说话却极有条理,待人接物亦是礼貌中带着细致,短短的两分钟,就不知不觉的完成了互相介绍和落座的工序,像是久经训练似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