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1306

  某些大型制药公司,还特意申请专利,而不去通过,以形成专利潜水艇,对竞争对手造成杀伤。
  杨锐肯定,捷利康愿意为此出一个好价钱。
  茄尼醇可是好东西,它能生产的不仅有辅酶Q10,还有一系列的新药,尤其是七八十年代新发展的抗癌药物,其中有多种生产流程中,是需要茄尼醇的。
  不过,粗制茄尼醇是不能用来制药的,而精制茄尼醇的成本,从来都不低。
  杨锐的新技术,不仅能够省下一大笔钱,而且能够增加产量,进而增加营收。
  毕竟,用烟叶生产的茄尼醇,原料的来源有限,想提高产量,新的提纯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采取正经的谈判方式,以杨锐上一次的表现来说,捷利康肯定出一个大价钱……
  相反,若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伏击杨锐,说不定就能省下一大笔钱。
  杨锐不坏恶意的想,像是捷利康这样的大型制药公司,如果能通过某种渠道,掌握了自己手里的技术,说不定连专利都会罔顾。
  专利官司是最烦人的官司之一,就他手里的十多万美元,还不够一年的庭审费用呢,根本用不着法庭审判,这个过程就能拖死他。
  可惜,论文终究是不能作为生产指导的,而在这种时候,站在时间另一端的是捷利康。
  他们不会放弃赚钱的技术,干看着它被淘汰的。
  “韩大姐,自助餐我不去吃了。”杨锐不管有没有埋伏,都不想顺着这个顺序走下去。
  韩大姐琢磨了一下“自助餐”的意思,诧异的问:“怎么不去了。”
  “有点事情要做,对了,韩大姐,如果捷利康和你们合作,你觉得多久能正式投产?”
  “那要看是什么设备和生产流程了,你怎么问这个。”
  “我觉得,你们做原料厂反而比做制剂厂有机会。”杨锐接着道:“天津制药二厂正式投产了吗?他们用了多久。”
  “三个月吧。”
  “同样的设备,你们要多久?”
  “也就是三四个月。你问这些干什么,我都糊涂了。”
  杨锐就笑:“互相了解一下而已,你说,要是人家要求建合资厂,你们能接受的最低股份是多少?”
  “这个……我倒没想过,能建合资厂就再好不过了,人家给多少股份,我们不吃亏就行了。”韩大姐倒是颇为朴实。
  杨锐失笑,又问:“天津市委呢,他们总有一个底线吧?”
  “二厂合资的时候,谈了个30%,我觉得,市委这次是想提高点股份。”韩大姐索性和杨锐聊了起来,说:“你不知道,二厂现在每个月能创汇十多万美元,国内销售的也好,每天拉货的大车就等在厂区外面,一生产出来,就拉走,一厂的人过来参观,眼睛都是红的,血红血红的。”
  杨锐不在乎他们的销售状况,就国内求大于供的局面,正常商品都能卖的不错,出口转内销的药品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治病的东西,只要价格不离谱,各地的医院总要进一些,甚至宁愿积压一些。
  他思考着问:“天津市委就是这么一个想法呢,还是有底气提高股份?”
  韩大姐“嗤”的笑了,说:“他们能有什么底气。一厂谈合资的时候,深圳制药厂的代表就等在门口,你们平江现在也有一个捷利康的合资厂,叫西捷制药厂,你知道吧?”
  “知道。”
  “捷利康就一家,能合资的制药厂可多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制药厂吗?”
  “不知道。”
  “1800家。”韩大姐摇摇头,道:“领导拍脑袋,我们小卒子跑断腿了,他们的底气就是胡整不负责,一厂上一次,就是因为自持身份,要求高,人家就和二厂合作了,这一次你看看……我巴不得一厂提个高要求。”
  “这么说,你觉得制药三厂在合资厂里的股份,小于30%,你也能接受?”
  韩大姐奇怪的看了杨锐一眼,说:“当然能接受了,1800家制药厂呀,咱们不做,有的是厂子愿意做,再者说,我们制药三厂的全部家当都不到300万,能合资,就赚了。”
  “20%能接受?”
  “能。”
  “10%呢?”
  “10%太少了,那不是给人白干活了。”韩大姐这次犹豫了。
  “那15%呢,你们只出人和地皮,其他不用管。”
  “15%也过得去。”韩大姐说着笑了:“你个小娃娃,谈起这些还头头是道的,像是懂行的一样。”
  “我是懂行的。”杨锐说完,又认真的问:“制药三厂如果在合资厂里占15%的股份,你觉得天津市委市政府能同意吗?”
  韩大姐不屑的道:“由不得他们,总得同意。”
  “这样啊。”杨锐点点头,突然又问:“你知道天津制药二厂的合资厂里,捷利康占了多少股份吗?具体什么条件。”
  ……
第194章
打破垄断
  “你问这些做什么?”韩大姐总算警惕了起来。
  杨锐依旧是实话流,说:“我与捷利康有业务关系,想知道他们的情况。”
  韩大姐仔细的看了他一会,哈哈的笑了出来,说:“撒谎也不撒的像一点,你和捷利康有业务关系,难道是去捷利康的工厂工作?”
  “我有做一些研究,是技术性的。”
  “不像,捷利康的研究员我见过,和国内的差不多,都是三四十岁的。”韩大姐玩笑了两声,显然没有将杨锐的实话当一回事。
  杨锐吁口气,觉得和这位韩大姐说话,劳累程度几乎能与魏振学相信并论了。两人都有二的属性,就是类型不太相同。
  “韩大姐,甭管我是做什么的,你就当是闲聊好了。”杨锐还是想知道天津的情况,他的消息渠道少的可怜,眼前的这位,却掌握着一手信息。
  韩大姐奇怪的审视着杨锐,一会儿道:“你是不是记者?”
  杨锐愣了一下,反问:“您看我像记者吗?”
  “也不像,记者老在外面跑,全都晒的黑漆漆的……”
  “那是他们不抹油。”杨锐笑了出来。
  韩大姐当真了,问:“你是哪个报社的?”
  杨锐犹豫一下,垂头道:“我开玩笑的,不是记者。再说,您看我才19岁,怎么能当记者。”
  “我侄子中专毕业,19岁都上班快三年了,你要是个记者,都是老记者了。”
  杨锐彻底无言以对。
  在80年代读高中就是这么坑爹,没有考上大学的话,高中三年全部等于白浪费,所以才有人说,最好的学生考小中专,然后才是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
  不过,这种说法也就是县级以下才有市场,城市里的年轻人相对乡镇会有更多的选择,家庭条件通常也会更好,家长往往并不介意孩子多读三年的高中,而大学毕业证,又实在太有诱惑性。
  相比之下,现在条件不好的家庭,要供孩子读书就不容易了。一名高中生,再怎么省吃俭用,一年都要两三百块的花销,相当于一个农民家庭的全部收入了,普通的城镇家庭,若是有多个子女的话,这笔花销也是不容易承担的。
  所以,像是杨锐这么大的少年,工作的比不工作的还要多。
  韩大姐以为自己猜对了,反而坐稳了,道:“问吧,你想知道什么?”
  杨锐讶然,道:“我不是记者。”
  “不管你是不是记者,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帮着大姐,你不是想知道捷利康在天津的情况吗?让我想想,他们在二厂的股份是50%,另有20%的股份是国医外贸的,30%是天津制药二厂的。国医外贸你知道吧,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咱们医药系统的制剂生产出来,想出口创汇,都得通过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来进行,他们卖了以后,再给咱们做结算。”韩大姐说的详细起来。
  杨锐沉吟起来,问:“出资比例呢?”
  “你还知道出资比例这个词呀,行,不错。比例就是按照股份的比例来,但是,二厂和国医外贸出的都是人民币,捷利康出等值外币。”
  “汇率按照人民银行的汇率计算吗?”
  “对。”
  杨锐撇撇嘴。80年代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价格,和埃塞尔比亚币之类的东西没什么区别,因为中国的出口产品很少,外国没有从中国大量进口产品的需要,也就没有对人民币的需要。
  同样的出资比例,但汇率按照人民银行的坑爹汇率,等于捷利康提供了五分之四的资金,也就是合资工厂的80%资产由捷利康提供,20%由天津制药二厂和国医外贸分摊,两者五五分账……
  就条件来看,优厚程度比西捷工厂还要好。毕竟,杨锐的技术是有国际价格的。
  捷利康为了抢占中国市场,也是挺拼的。
  在1983年抢滩中国,比2013年抢滩印度赌的还要大了。
  杨锐揉了揉太阳穴,问:“这次国医外贸也来参加吗?”
  “来呀。”
  “他们和捷利康在国内,具体有多少个项目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