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306

  “那就预约一下吧。”
  “不行。”李大姐压低了声音:“2000多块呢,送过来弄丢怎么办,让人偷了抢了怎么办,所里不好取,你到县里去取,最好去市里取。”
  吴倩拉了李大姐一把:“杨锐到市里取了还得回来,路上被人偷了抢了怎么办。”
  “你这个小妮子。”李大姐哼了一声,把汇款单一推,道:“我管不了,你找所长说吧,看他给不给你取。”
  “我陪你去。”吴倩都不走门,就从柜台处翻了出来。
  杨锐无奈,只好去二楼找所长。
  西堡镇邮政所的所长,就是王国华的父亲,也是熟人的关系,他才打了电话到县里,约好了明天取钱。
  杨锐将身上装着的一包没开封的大前门留在桌上,权作感谢。
  在白条横行的年月里,邮局汇款给打白条都不算是新闻,能又快又顺的拿到钱,也算是帮忙了。
  杨锐回了学校,吴倩站到柜台上就开始翻东西,一会儿找出纸笔来,开始一笔一划的写起字来。
  李大姐问起,吴倩即道:“我也要写文章,发表到杂志上。”
  “傻妮子。”李大姐大笑,压住吴倩的笔,附耳道:“你有写文章的时间,还不如找个好姑爷呢,懂吗?”
  吴倩羞的满面通红,甩开她道:“李姨,你又逗我。”
  “李姨可不是逗你,就说杨锐这小伙子,人长的攒劲(方言),又有本事,他爸还是西寨子乡的书记吧,等他过两年工作了,可就不好抓了。你要不好意思说,我给你妈说去。”
  “李姐,不行。”吴倩抓着她的袖子不放松。
第21章
锐学秘卷
  不管有没有网络,八卦都能以光的速度传播。
  杨锐第二天进入教室,才给几个人解答了疑问,就见曹宝明浑身湿漉漉的从外面冲进来,问:“大师兄,他们说你的小说发表在了《科学画报》上?是不是真的?”
  “大师兄,他们说你赚了几千块,是不是真的?”许静进了教师,也是类似的问题。
  杨锐一一点头承认。
  再进来的人,都用看大富翁的表情看杨锐,各种问题层出不群。
  杨锐游刃有余的应付着。不过又是一群好奇的中学生罢了,虽然某些回炉班的同学年纪大了些,但总的来说,他们依然是中学生,和杨锐在补习学校里经常接触的别无二致。
  直到卢老师进门,教室内的小混乱方才结束。
  倒是卢老师本人,上课的时候,忍不住会看向杨锐。
  2000元的稿费堪称天价了,正常的双职工家庭积攒几年的工资,或许能凑出这么多钱来买一台电视或冰箱,但要是单职工家庭就非常困难了。
  不过,在80年代初,大额的稿费收入实在是最安全的大笔收入,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学校里,都不会也不能攻击这种收入。
  杨锐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只要自己的收入干净即可,至少在本地,他不可能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他的放任态度让八卦传的如火如荼,然而,单薄的八卦总有聊到无聊的时候,到了晚上,学生们已经没有什么新消息可以传播了。
  杨锐继续召集学习小组的成员讲课,做题,最后检查作业。
  等到快休息的时候,他才拍拍手笑道:“我们开个会吧。”
  众人纷纷鼓掌,曹宝明更是高喊:“早该开会了。”
  如今自称“锐学组”的小组成员已有32人,比一周前增加了14人,但还都是后备组员,随着他们对杨锐和小组的了解,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归属感。对大家来说,开会就是很有归属感的事。
  杨锐笑着摇头,然后说了兼职油印的事,道:“这是自愿行为,不要求所有人参加,愿意参加的人会有一定的报酬。最后,如果卖了卷子有剩余的钱,就作为咱们锐学组的组费,用于有关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支出。”
  他特意隐去了利润之类的词语。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这么多人吵起来,声音大的像是KTV包厢。但杨锐还是安静的坐着,让他们先讨论个痛快。他对这个时代还不够熟悉,而危险往往就隐藏在陌生的角落里。
  82年并不是一个很适合创业的年代,若是从安全谨慎的角度来看,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进行商业活动,至少要等到83年才好一些,创办私人公司至少应该等到84年。
  1982年,是中国经济整肃运动年,国务院两次下发文件,要求对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追究责任。实际上,是否严重并没有严格的界定,这才是真正严重的事。最终,到了82年底,全国立案16.4万件经济案,结案8.4万,判刑3万人。在今人看来应当是优秀乡镇企业家的著名柳市“八大王”,最倒霉的坐了四年牢,潜逃最久的翻了三年的垃圾箱,最终八大王因为政治因素翻案,结论是“除了轻微的偷漏税以外,符合中央精神”。
  换一个方向来理解,即使你吃透了中央精神,但要是没背景没运气,照样有可能倒在82年的经济整肃运动里,而且,名气越大的倒的越快。运气若是再糟些,没人翻案的话,坐牢到90年代乃至21世纪都不稀罕。
  因此,杨锐虽然和史贵说了股份的事儿,却提都没提建公司之类的话。
  至于油印考卷的利润,他都不准备揣到自己口袋里,而是要以“组费”的名义存放支取,用于购买教学和科研设备,化学和生物试剂,甚至给锐学组的学员发放奖学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收集现有的科研资料,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等等。
  总而言之,这些钱,杨锐是一毛钱都不会要的。最好是有多少花多少。不仅如此,他还一定要做到账目清晰,免得“污染”了自己干干净净的稿费。
  这可不是他杞人忧天。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84年方有的提法,在这个比“市场经济”还保守的提法都未出现的年代,安分守己的做生意,和安安稳稳可是没有丝毫的关系。
  锐学组显然也有谨慎的同学,连喊带叫的提出反对意见。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杨锐计划中的教材规模,一些人在讨论会不会耽误时间,一些人在讨论投入能不能赚回来,还有一些人担心学校会不会反对……
  杨锐的小同乡兼同班同学黄仁思考了一会,凑到杨锐身边,手卷成筒,大声问:“咱们油印教材出售,用什么名义?”
  “就是锐学组的名义,要是剩了钱,就当锐学组的经费,亏了钱,我填上。”杨锐说话的时候,周围自然而然的静了下来,从而让大家听的清清楚楚。这也是他最近一段时间的积威所致。
  “这怎么行,亏了钱应该大家补吧。”王国华连忙站了出来。他父亲做邮政所所长,不穷不富,但也不算缺钱。
  然而,乡中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家底,尤其是家里有多个孩子,或者有病人的,能接着读高中已相当不易,再拿钱出来,那是非常困难的。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面露难色。
  只是大家年纪相仿,都不好意思站出来罢了。
  杨锐果断摆摆手,道:“大家都知道我有稿费收入,暂时呢,我也没有多少要花钱的地方,锐学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而组织的,不能反过来增加大家的负担。所以,亏了钱还是由我来补。不过,我觉得咱们还是能有点剩余的。”
  “那咱们算是什么……小集体吗?”一名学生举手问道。
  “什么都不算,就是一群学生勤工俭学。”杨锐果断的道:“我们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同时帮助同乡的学生,所以在给自己印卷子的时候,多印一些出来,并收取一个成本费。当然,因为很多成本是不容易计算的,我们在计算成本的时候,会稍微多留一些余量,这样一来,若是有余钱的话,我们就把它用于购买学习用具,帮助同学等等……大家注意,余钱不会用于扩大生产,也不会有人独自享有它们。”
  现在的学生政治敏感度极高,听他这么一说,纷纷点头。不过,还是有人面露疑虑。
  杨锐摸摸下巴,道:“这对大家都有好处。首先,我们能有更多的题来做,集中油印也能省下大家大把的时间。其次,根据其他地方学生对试卷的回馈,我们能更合理的安排复习。第三,组费能用来购买一些如黑板,化学试剂这样的必备品。第四,帮忙油印的同学可以拿钱回去补贴家用,减轻大家的经济压力。”
  非常充分的理由,立刻打消了大家的迟疑。
  杨锐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当天晚上,就先组织人员开始刻蜡纸,这是油印的第一步,也是最费时间的地方。
  第二天,杨锐下到镇子里,取了自己的汇款,将整整两叠,共200多张的大团结装好,又在供销社买了油印机、油墨、纸张和铁笔等必须物,返回学校。
  到了中午,他们就在整理出来的体育器材室,开始了油印工作。
  三十多个人总共忙活了3小时,就弄出了数千张的卷子,最终装订成了180套习题册,去掉其中的三十多套,剩下的装上了封皮,取名《锐学秘卷》,杨锐还在下面特意注明:仅供锐学组内部参考。
  看着比人还高的习题册,杨锐轻轻的松了一口气,万事开头难,只要把名声打出去了,他自然有的是源源不断的习题供应,每天花点时间口述,根本不费事。
  等到第一笔货款回笼,再给学生们发放了报酬,以后要找学生兼职也容易的很,如此一来,锐学组向高考冲刺的路上,再无障碍。
  ……
第22章
桃花源
  史贵回家和老婆商量了半宿,决定将小舅子梁伟叫到店里来帮忙。
  和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乡镇青年一样,史贵的小舅子已待业好几年了。
  西堡镇的国企虽然挺多,但它们大多是属于市里或县里管辖的,只是因为地理的原因,才将厂子建在了这里,在全国失业率飙升的年月里,它们连本厂子弟都难以全部吸纳,更别说是地方上的青年了。
  像是西堡罐头厂,就可能给杨锐留一个位置,却无论如何都不会公开招聘的。
  史贵的小饭馆说好不好,说差不差,混一肚子的油水总是简单的,他们给梁伟一说,后者就连忙同意了。
  第二天,史贵将掌勺的工作交给了老婆,把打杂送外卖的活计交给了梁伟,自己骑着自行车去了修理铺,给后轮装了一个大大的竹筐,又刷了桐油和黑漆,就此有了“货车”。
  他估计着,杨锐既然要卖卷子,那平均每天怎么都要五十套以上才有意思,要是顺利的都卖掉的话,自己的两成赚一户双职工的钱还是有希望的。
  考虑到卖的越多赚的越多,史贵还是给予了充分的信心。毕竟,这样一个靠发表文章就能赚2000多块钱稿费的年轻人,不可能为了几块累死累活吧。
  到了校外,史贵才发现自己想简单了。
  杨锐果然准备了超过50套的卷子,看那厚厚的一大堆,再看自己做的竹筐……
  “装不下怎么办?”史贵晕了。
  “我让人陪你一起去客运站,直接去县城,到了以后,打一辆三轮车就行了。”杨锐从传达室后面推了一辆自行车出来,后面也捆扎着满满的一堆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