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1306

  他到了溪县,就找溪县一中和二中的校长,让他们搞座谈会,然后拿出鸿睿班的学生试卷给对方看。
  锐学试卷在河东省内卖的很好,经过这半年时间,溪县的两所高中对西堡中学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加上赵丹年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声望,溪县一中和溪县二中都不敢怠慢,立刻组织了人数过百人的高考座谈会。
  这百余人,都是有志于报考外省院校的学生。
  省内院校,是不太需要平衡志愿的,因为省内院校的录取名额比较多,撞车往往不是因为别人也报考了,而是因为成绩太差。
  当然,省内院校也经常会有一年热门一年冷清的情况,但是,动辄录取几百上千人的省内院校,平衡志愿也是平衡不过来的。
  省外院校则不同了,尤其是对河东省这种,全省只有一所重点大学的省份来说,每个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香饽饽,又怎么忍心他们因为撞车而落榜呢。
  放弃报考省外大学更不靠谱,省外的大学单个录取的人数少,加起来却不少,总有一个省份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总名额。尤其是本科录取,更是如此。
  溪县的两所高中找了近百人,自然不是说有上百人能考得上大学,只是这上百人有希望罢了。
  某些学生,即使老师觉得没有希望了,开这种座谈会的时候,也会叫上他们,免得学生心里不舒服。
  至于更多的根本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学生,或者是明确表示不报考省外大学的学生,才不必被通知来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被设在了一中的礼堂中,赵丹年像是写菜名似的,在礼堂前方的黑板上,写下西堡中学的学生们拟报考的大学名字,接着是一中和二中的老师,写下他们的学生拟报考的大学名字,三方若是有重复的,就在同一个学校后面画正字。
  总共200名左右的学生,最后重复比较多的学校也就是几个。
  没有重复的学生和家长,因此会松一口气,而报考志愿重复比较多的学生和家长,就不得不面临谁改志愿的问题了。
  一中的改两个志愿,就要二中的劝人改志愿,二中的改了志愿,就要劝西堡中学改几个志愿,省招办所谓的待价而沽,讨价还价,就来自于此。
  更麻烦的是,他们的讨论仍然不是最后答案,过两天,溪县的校长们还要去南湖地区,与其他县中来人再谈一遍,接着是去平江,继续谈志愿。
  可以说,接下去的一个半月,直到高考结束,估分结束,报考结束,谈志愿才会真正结束。
  省招办对学校间的此等行为是深恶痛绝,而且严防死守,临近高考的时候,不止是开会的时候要阻止,平时发现了也会专门制止,认为此等行为,妨碍了他们的权力。
  当然,冠冕堂皇的话还是有的,比如说: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报志愿时服从国家的需要,正确处理个人爱好、志趣和国家需要的关系,把自己的理想融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赵丹年们的策略是借体检之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高考前的体检是大事,虽然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但就个体而言,没有通过却是大灾难。
  对这种活动,各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是要陪同的。
  省招办对此不仅不能阻止,还得鼓励,归根结底,他们终究不是直管部门,而学校领导的官帽子,却被升学率给卡的紧紧地。
  而在体检的日子里,赵丹年们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商量着报考的问题,杨锐们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
  “怎么样,来我们学校吧,只要你志愿填写我们学校,我保证,过线就能录。”穿着皮夹克的招生老师,像是车站里揽客的黑车司机似的,满脸的横肉又挂着温柔的笑。
  手里拿着体检表的杨锐呆呆的看着对方,小心翼翼的问:“过线就能录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只要分数达到我们学校的最低控制线,我们学校就录取你,不管你们省有没有名额,会不会有人分数更高。当然,你考的越高越好,我们南京工学院还有奖学金制度,另外,我们是国家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授予权的学校,你学的好,以后读硕士,读博士都容易,我听说你去年就有写论文是吗?这是好事啊,你到我们学校继续深造,以后出国也有机会。”南京工学院的招生老师搂着杨锐的肩膀,和他很熟的样子。
  杨锐是彻底懵了,不是说现在的大学生金贵吗?怎么大学的招生老师就这么寒碜,简直是抢人的驾驶了。
  还好卢老师始终注意着自己的“得意门生”,第一时间过来,挡在前面,笑说:“我是杨锐的班主任,您是?”
  “我是南京工学院招生办的,鄙人王皓,白告皓,你叫我王老师就行了,您怎么称呼。”
  “姓卢。”
  “卢老师。”
  “别客气。”卢老师礼貌的笑一下,就问:“您这是在做预定录取?”
  “不是啊,预定录取可不行,我们就是提前了解一些意向学生的志愿,比如杨锐同学,你想读哪个专业?”
  “生物系。”
  “生物……啊,生物也不错。杨锐同学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南京工学院在民国时期,是叫做国立中央大学的,33年就办了化学系,现在的南京化工学院,就是我们南京工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划出建立的,无锡轻工学院,是我们的食品工程系迁出的,江苏工学院,是我们的机械二系迁出建立的,这些科系虽然迁出了,但我们的底子还在,你到南京工学院来,读生物也好,读机械也好,都是最好的选择啊……”
  杨锐看这位说的唾沫横飞,找了个空档打断他,问:“卢老师,什么是预定录取?”
  “咱们不是预定录取啊,咱们就是了解情况。”王皓的声音高了些,又迅速降了下去。
  卢老师不易察觉的笑了笑,说:“预定录取就是预先确定招生名额,等高考成绩出来,只要达到学校划定的分数线,学校都会录取。这样的话,学生报考就不用担心撞车了。”
  “那感情好,咱们班好几个人,都愁这个呢,王老师,我帮你叫几个人过来。”杨锐听懂了,却装傻了。
  王老师连忙拽住他,笑道:“不用叫,不用叫,我就是了解情况。有杨锐同学一个人就行了,我们学校确实是很不错,现在执行的是国家最新的学位制度,奖学金和补助制度也很完善……”
  所谓的预定录取,其实就是争夺高分考生的手段,在80年代,90年代,每个学校都会派专人到各个省份,联络当地的高分考生,许诺好的条件,请他们报考自己学校。
  而高分考生,自然少不了杨锐这种全省预考第一的学生。至于鸿睿班的其他学员,即使他们的分数能够达到学校的录取线,也是不会被预定录取的。
  事实上,预定录取损害的就是低分学生的利益。但在“分分分就是学生的命根”的年月,分数低又何谈利益。
  王皓明显看好杨锐,足足说了10多分钟的话,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杨锐等他走远了,才松了一口气,笑道:“这都没考试呢,至于吗?”
  卢老师用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眼神望着杨锐,说道:“你以为就学生要排名?学校也是要排名的。”
  ……
第224章
体检
  学校当然是要排名的,有的学校强,有的学校弱,有的是名校,有的是烂校,除了重点和普本的区别以外,自有其内在的规律。
  80年代还不兴大学排名,但学生们报考学校,总要有一定的依据。
  除了城市和名字以外,拨款的多少,重点学科的数量,博士点的数量,院士等学者的分量,还有高考状元的数量,都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生源质量和学校的排名。
  尤其是高考状元,能够非常直接的反应出一个学校的受重视程度,社会声誉和美誉度。如果将恢复高考到98年的状元数量做一个排名,北大以85人居首,清华以46人居次,排名第三的中科大是16人,复旦8人,对外经贸大学6人,南京大学4人,人民大学3人……
  这样一条线索,在985战略以前,很能体现各个学校的位置。
  而要获得这样的排名,自然不能坐等学生上门。
  后世的大学自主招生,或者是所谓的特招,都是学校争抢优质生源的法门,80年代也有预定录取的手段。
  当然,他们也不是非状元生不要,第一名的事儿,总是难以确定的,但要是有本事把一个省的前十几名揽到手,状元差不多也就到了半个了。
  杨锐预考得第一的时候,各校还没开始预定录取的工作呢,如今离高考大半个月,离估分一个月,大学招生部门就纷纷运动了起来。
  赵丹年们觉得体检时间是个暗渡陈仓的好机会,王皓们亦是如此。
  杨锐才送走汪浩,然后检查了一个视力,就在测色弱的地方,被另一名老师给拦住了。
  “你是杨锐吧?”这位老师嘴唇又大又厚,鼻子也是如此,倒是显的憨厚。
  杨锐点了点头。
  “认识一下,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彭老师,听说,你是河东省今年的预考第一?”
  “是。”
  “考的挺不错啊,镇中的学生,能考第一挺不容易吧。”彭老师套着近乎。
  杨锐迟疑了一下,继续点头。
  “不爱说话呀。没关系,咱们西交大讲究的是精勤求学。进入学校,你只要读书,明理,认真学习就行了,没有过多的要求。毕业了以后,咱们西交大的政策也很灵活,在省内,各个单位也都喜欢咱们学校的学生,今年和去年毕业的校友,分配的都很好……”
  “这个……我暂时还没有准备确定学校。”
  “该确定了。”彭老师很关切的道:“现在不确定志愿,等到高考结束以后,就会手忙脚乱的,以前的时候,我们都是先报志愿再考试的,知道为什么这样吗?”
  “不知道。”杨锐摇头。
  彭老师笑道:“提前报考志愿,更能确定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现在估分以后再报志愿,是为了减少滑档。要我说,根据兴趣选专业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你们高分的考生,特别要选好专业,这是以后一辈子从事的职业了,你说对不对?”
  “对。”
  “对吧,正好有时间,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西交大。七五期间,八五期间,我们都是五所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杨锐无可无不可的听着。他前世接触过不少西交大的学生,确实是基础知识异常扎实的所谓的研究型人才,而在从商从政方面,作为西安最好的大学,西交大的优势也是极其明显的,但是,就80年代的资源分配来说,西交大显然落在了直辖市的大学后面,这对普通学生倒是不甚明显,对杨锐来说,影响就很大了。
  彭老师热情的说了几分钟,又留给杨锐电话,才笑呵呵的离开。他的工作也不是一定要将人拉到学校里来的,现在介绍一番,等到报考的时候,人家说不定就填了自己。
  毕竟,一名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会有多个选项,能多录取一个高分考生算一个。
  杨锐被动的说再见,接着继续体检,继而又被人拦住。
  总算卢老师还记着他,过了阵子,又过来帮忙,笑道:“今天很忙吧。”
  “特别忙。”杨锐摇头,又问:“所有学校的招生老师,都会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