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1306

  要说83年的学生和老师不会估分,有点冤枉他们,但你要是说他们志愿是胡报的,差不多也是实话实说。
  放在30年以后,今天考上了大学的历史见证者,或许会用调侃的语气说自己的懵懂和好运。
  但在1983年的当下,在见证者们还不知道自己是好运还是霉运的时候,没人有力气调侃。
  而杨锐若是以补习老师的角度宣传此时,他会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事实上,他就是这样给鸿睿班的学生们说的。
  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所有人都不懂得怎么报考志愿的时候,志愿的报考就有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
  这不仅意味着上了分数线的学生,有机会报考更好的学校,而且意味着有可能跳上分数线,达到高一个层级。
  也就是说,在报考正确的情况下,二本压线的学生,有可能报考极好的二本学校,而二本高分的学生,却有机会替补进入一本学校。
  这当然不容易,但是,当所有的努力都已经兑现以后,再有这样一个机会,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杨锐还没有提到跳线的问题,已经让鸿睿班的学生阵阵骚动了。
  看似筋疲力尽的学生们,都用仅存的力气,看向杨锐,浑身疲劳也仿佛烟消云散。
  杨锐得意的笑了,又道:“首先,还是得估分。”
  刚刚因为志愿而兴奋起来的王国华顿时泄气:“那你等我们估好了分,再说报志愿的事啊。”
  “我提前说,就是为了让你们明白报志愿有多重要,另外,也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准确估分有多重要。这时候,分数一定要估算的精确,拿不定主意的,都要来问我,我不怕麻烦,你们也不要怕麻烦,今天晚上,咱们就耗在这里了。”
  “要估多准确?”
  “不算作文,10分以内,算了作文,最好也是10分以内。”杨锐沉吟了一下,又道:“你们估分估的准确,之后才敢大胆的报考。每份卷子,最好评判一个准确度,就用分数表示,负几到正几……”
  王国华表示明白,又问:“那你帮我们估分,你自己什么时候估分?”
  其他学生也关切的看向杨锐。
  “我啊?”杨锐莞尔,道:“我用不着估分,想报哪个就报哪个了。”
  ……
第233章
估分
  “数学整理好了。”王国华等人将自己的答案抄在一张草稿纸上,吼了一声。
  “正好,我标准答案也印出来了。”杨锐找了两名高一的男生,帮忙油印了六七份答案,传给其他人。
  王国华狐疑的道:“昨天才考完,这个答案是你从哪里找来的?”
  “找什么,这就是我的答案。”
  王国华愕然片刻,旋即气道:“你把你的答案当标准答案呀,这样怎么能行?”
  “怎么不行,我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杨锐语气淡然的令人想揍他。
  王国华刚刚经历高考,总觉得那些做不出来的题像噩梦似的,现在看杨锐的轻松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抢了一张“答案”,道:“我不信你高考也能满分。”
  杨锐笑了:“有志气。”
  其实,高考还真的不容易满分。
  如果粗看试卷,高考试卷比大部分的练习题都要简单,80年代的高考更是如此,多以灵活多变的基础题为主。
  但是,和普通老师设计的练习题不同,高考的覆盖面非常广,同样是一张试卷,普通的练习题只能覆盖10%的考点,高考试卷往往能覆盖到30%乃至40%,如此一来,考生就更容易暴露出问题,同时,对某部分知识点不熟悉,也不至于一下子失分特别多。
  所以,许多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会感觉到高考试卷更简单,自己的分数更高,而平时成绩特别高的一批学生,又会感觉到高考的压力。
  而要想在高考场上得满分的话,非得基础知识非常牢靠才行。
  对于总共学习两三年的学生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杨锐做了七八年的补习老师,早就做题做的想吐了,理科四门他又是仔细检查,认真做出来,当标准答案没有丝毫问题。
  不仅如此,他还多增加了一些步骤,注明分数,俨然一副出卷老师的架势。
  同学们很快都信了。
  凡是答案与杨锐不一致的,不用杨锐说明,学生们自己对一对题,也能看出谁是正确的。
  一会儿,王国华就把数学试卷给对完了,他又绕着圈儿,把其他人的卷子看了看,才回来道:“结果你就是100了是吧?”
  “120,数学满分120。”杨锐其实也挺得意的,怎么说都是高考呀,这个记录,可是会一直留着的,就算不给同龄人炫耀,以后给儿子和孙子炫耀,总是没跑的。
  王国华被呛了一句,拍拍自己的额头,道:“得,我说不过你,咱们再对后面的卷子。”
  “写答案是给你们估分用的。”杨锐说的轻松,现在不比考试前了,即使浪费些时间,也不算什么事,一群人就嘻嘻哈哈的回忆答案,对答案,然后算分。
  头几门估算出来的分数,比众人预料中的还要好。
  锐学组诸人是越对越高兴,很快在教室里掀起了一阵声浪。
  不一阵子,外面就有人忍不住拍门了,喊:“你们声音小点。”
  王国华开了门,认出是一条街的街坊,遂道:“东子,我们估分呢,不好意思哦。”
  “估分那么大声做什么?哎,我们那边也估分呢,你们吵的人做不了题了。”东子声音低沉,探了一下头,问:“你们怎么不做题?”
  “我们把题记橡皮擦上了,你们不是也有人这么搞吗?”
  “哦,我们去买橡皮擦的时候,大的都卖完了,老实说不用也行。”东子被一个教室的人看的不好意思,将王国华拉了出去,问:“你估了多少分?”
  “数学86,物理58,化学正算着呢。”王国华一口说了出来。
  “数学86?”东子重复了一遍,忽然笑了,说:“你现在还开玩笑呢?”
  “不开玩笑,我真86。”这次轮到王国华得意了。
  他自然要得意了,一年以前,他和杨锐刚刚结束高考,决定复读的时候,数理化三门加起来,也就是这么多分。
  一年过去了,一门功课能得到86分,远远超过王国华的期望,也正是因为这种超出期望的成绩,才分外的令人兴奋。
  东子就听傻了,呆了一会,随便说上两句话,转身走了。
  王国华看着他进了隔壁教室,才转身回去,心里明白,东子今年估计又考不上了。
  过去的一个多学期,他听杨锐讲课,听杨锐介绍高考,再加上自己的高考经历,已然明白了鸿睿班和以前班级教课方式的不同。而在之前的几年里,西堡中学没有人考上大学,那教学方式没有明显改变,学校生源也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现在依然很难有人考上大学。
  东子比王国华还大一岁,算上现在,考了3次,是完全的“三考学生”,而这样的学生,想要突破才是最难的。
  看他的表情,分数大约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实际上,因为最近几年的高考一年比一年难,即使复读生的分数提高了,也不是一定能考上大学的。最终竞争的,仍然是排名。
  “没事,隔壁班的。”王国华进门说了一声,心情有些复杂。
  “都声音小点。”杨锐用手压了压,瞅了王国华一眼,想想又道:“化学算好分了,就休息吧,吃过饭以后,再继续搞。”
  底下人嗷嗷叫。比起预考成绩,大家的成绩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估分就像是庆祝似的,一个比一个开心。
  众人零零散散的出了教室,杨锐最后出去,没走多远,就能看到一群群的学生家长在找学生。
  如今高考都结束了,其他班级都放假了,留在学校里的就只有毕业班和回炉班的学生了。
  西堡中学的学生多离家远,而估分不能间隔的太久,所以,大部分学生从溪县回来以后,仍然住在宿舍里。
  反而是着急知道情况的家长们,一个接一个的等在操场上。
  杨锐出了教室,站在树荫里,伸了一个懒腰,既有轻松感,也有沉重感,或者,应该叫做成就感和责任感。
  ……
  姚家。
  姚悦和姚乐也在被要求讨论责任感。同时,姚悦也有莫名的隐约的成就感。
  价值2200元外汇券的钢笔,需要1100美元来兑换,相当于9000元,乃至11000元人民币。
  当然,这是大陆特惠价,实际价格并没有这么高。
  姚悦说不清这是多少钱,但是,女孩子得到这样一个贵重礼物,总是不会生气的。
  姚母就疯狂的生气了,仔细的说,是害怕了,不停的念叨:“一万块的礼物,谁会送这样的礼物?”
  姚乐伸了伸舌头,趁着姚母说话的空档,道:“我还要估分呢,要不然,我先回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